•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0

热腾腾的鱼粥
首页 > 学术论文 > 泉州历史小论文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萌萌cxm1004

已采纳

泉州,古称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古城地方特色显著, 文化 积淀深厚。下面是我带给大家的《我的家乡泉州》的小学生 作文 ,欢迎阅读!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国四大外贸港之一,在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集,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世人罕见的中外历史文化瑰宝。泉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不少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别具一格。有开元寺、老君岩、伊斯兰教等中世纪几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阳桥、崇武古城等传统建筑精品。

在这美丽的摇篮里到处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打城戏,古朴幽雅,中世纪宫廷“活化石”南音,被海外游子视为最亲切的乡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诗山伞城等闻名遐迩,是馈赠亲朋挚友的上乘礼品,远销海外。

摇篮——泉州固然是美的,山色湖光秀,风土人情亲。谁都愿意自己有美好的家乡。我愿家乡的一代新人发奋努力,把家乡打扮得更美丽,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啊,美丽的摇篮——泉州,我深深的爱着你,爱这里的山山水水,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更爱这里纯真、善良的人们啊!

世界每天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家乡----泉州,几年来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就体育场地来说吧,听长辈讲,中山公园本来是泉州最大的体育场地,除了学校有操场外,其他地方的运动和健身场地很少,市里面举办运动会都在本来叫体育场的中山公园举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泉州的各个县市建起了超前的体育馆,国家级的 篮球 队----浔兴队,也落户泉州。有晋江祖昌体育馆、惠安篮球馆、泉州侨乡体育馆······它们设施齐全,设备完善。随着泉州经济的突飞发展,江滨公园等都有运动场地,每个小区都有供大众锻炼的健身器械。私营的 柔道 馆、 跆拳道 馆等 武术 馆像雨后春笋,少林寺也引来了世界各地的武术 爱好 者。我们泉州也出现了好几位国家级的运动员,全民掀起了锻炼热潮。

随着竞选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的成功,泉州在东海之滨建起了现代化的海峡体育馆,规模宏大,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并成功举办。是魅力泉州的一张名片,让世界各地知道泉州这一颗璀璨的明星。海峡体育馆,在提升土地的价值,提升城市空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泉州城市的文化和市民的自豪感。

泉州是海峡的西岸,古称佛国,满街圣人,少林武功传遍海内外,历史上出现过郑成功、俞大猷等民族英雄。生命在于运动,惠泉杯的登山活动在全省掀起了登山热潮,只要你清晨到清源山,不管刮风下雨,你都会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男女老少,向他们心目中的目标攀登。江滨公园、东湖公园、西湖公园晨练的市民,比比皆是,武术、 太极拳 、秧歌舞、 健身操 ,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夜晚的社区歌舞厅,让一天劳作的人们有一个消遣和放松的场所,缓解身心的疲劳。前天到爸爸的一个朋友家去 拜访 ,他们的房子中有一个 乒乓球 室,听说个人居室中有运动场所不在少数。

泉州是海上丝绸的起点,是古代中国的东方大港,泉州人爱拼敢赢,敢于拼搏、敢于进取,绝不向困难低头,声明远播。现代的泉州人,生活节奏很快,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只有好好的锻炼身体,才能有更旺盛的精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在我一个小学生的眼中,泉州就像是一只东方的醒狮,从一个小城市逐渐向中大城市转化,腾飞吧泉州!泉州体育场地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家乡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身为泉州的人,我骄傲我自豪,你让我振奋,给我动力。我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绵薄之力。欢迎海内外的朋友到我们泉州来,泉州的安溪茶香,德化的瓷器,惠安的石雕······和泉州人民的热情,将给你永生难忘的回忆!

我向往雄伟壮观的长城,赞美滔滔的黄河,敬仰北京的故宫……但我更爱家乡的泉州大桥。

泉州大桥于一九八四年建成。是我省最长的城市公路桥。它宏伟壮观、造型美观,是桥梁建设者对文化古城繁荣昌盛的侨乡献上一份赤诚之心。

步上大桥,你一定会被她的雄姿吸引住了。大桥全长845•5米,桥面很宽敞,机动车道可容四五部大型汽车并排通过哩!夏天,每当夜色降临时,大桥两侧的人行道上便有那成双成对的,携手结伴的红男绿女,或漫步谈笑,或凭栏观景……

大桥栏杆是由三百三十座栩栩如生的花岗岩莲花的一百六十三对形态各异的青草石雕狮子组成的。两行照明路灯,整齐地排列桥上的人行道边,仿佛可爱的泉州人民,欢迎着四方游客。

我爱你,泉州大桥!你是家乡的骄傲,祖国的自豪!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泉州》。

首先,请大家猜个迷语: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它的形状象一条鲤鱼,因而外号叫“鲤城”;城里家家户户喜欢种刺桐树,人们又称它“刺桐城”。它,是哪座城市呢?它,就是我们的泉州!

我们的泉州,您就像是一位天生丽质的少女,您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400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37处:如开元寺的千年古桑就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达1300多年;我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安平桥,全长2000多米,座落在我的家乡安海镇;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清净寺位于鲤城区;“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还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呢。

我们的泉州,您又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您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如木偶戏、南音、梨园戏、高甲戏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特别是提线木偶表演,堪称中国一绝!它那惟妙惟肖、精湛娴熟的技艺深深地迷住了我!另外,您的石雕、瓷塑、木雕、竹编等民间工艺,都是驰名中外的艺术珍品。

我们的泉州,您还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母亲,千百年来,您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俊杰,志士仁人,许多人功垂八闽,名动九州。如大家熟悉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革命烈士李子芳、政治家李光地、军事家施琅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的泉州,有时您就像是一位快乐活泼的孩子。每逢正月十五,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展、猜灯谜、放焰火、耍狮子、踩高跷、吃元宵,好一个热热闹闹的泉州;我们的泉州,有时您又象是一位古老奇特的村姑。您瞧,那头披鲜艳花巾,捂住双颊,上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脐,下穿黑裤子,又宽又大的打扮,好一个羞羞答答的惠安女。

我们的泉州,您更像是一位茁壮成长的青少年!近十年来,敢为人先的泉州人民,以豪迈的气概,闯出了一条以市场经济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子,经济总量、工业产值等经济指标连年跃居我省前茅,是我省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级市。

伫立泉州湾畔,凝望百舸争流,我不禁心潮澎湃:啊!泉州,您多像是一块绚丽多姿的人间瑰宝,您又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您还是人才辈出的著名侨乡,今天,您又为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再创辉煌!

我衷心地祝福您,我们的泉州!

286 评论

343004227qq

【自然地理】内坑镇素有晋江“西大门”之称,地处晋(江)南(安)交界,与安海、磁灶、官桥等镇接壤,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26255亩。【历史沿革】内坑原名系“梨坑”,其历史悠久而又光荣。唐宋时,因大面积种植梨果而得名,是晋江有名的梨、柑果园区。《安海志》载:“柑、品最多。‘先柑’、‘同柑’尤胜者,……二柑俱出晋江六都内坑诸乡”,故内坑又号称桔里。内坑又是古代农村外贸集市之一,据《晋江县地名录》载:“唐代的内坑、柑市曾是阿拉伯商以香料交换本地红柑之场所”。在土地革命时期,内坑是晋南特支、晋南县委的主要活动基地。1931年,成立砌坑党支部,系晋江市第一个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是泉州地下党隐蔽基地之一。1946年12月至1949年7月,是****泉州中心县委机关和人民游击队泉州团队部驻地,中心县委在此指挥泉属厦门、漳州(部分)等地的革命斗争。今天的内坑辖28行政村,是晋江市老区基点镇之一。【行政区划】内坑辖区有28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人口63911人,共16155户,海外三胞近4万人。行政村名:东宅村:东宅、宫仔口;古山村:古山;宅内村:宅内;后山村:后山;深圳村:深圳、内林、井上;白安村:白安、歧山;湖内村:湖内、后坑、社仔;吕厝村:吕厝、大田边;山头村:山头、铺顶、石湖潭;潘厝:潘厝、田边;亭顶村:亭顶、后库;前洪村:前洪、后厝;割州村:割州、潭头;长埔村;长埔;砌坑村:砌坑;后坑村:后坑;柑市村:柑市、刺园、贞慕;下尾村:下尾;上方村;上方张、上方黄;下村村:下村、下黄、灰厝、云头;内湖村:内湖;黄塘村:黄塘;土安村:土安、宫前、前宅、后溪;黎山村:前山、张坑;东村村:东村、立厝;内山尾村:内山尾、洋内;坑尾村:坑尾;加塘村:加塘、岭顶。【基础设施】供电工程:内坑11万伏输变电站为全省首家镇办电力企业,被评为“2000年福建省三百家最大乡镇企业”;2003年度被泉州市政评为纳税超500万企业,用电量超亿度。交通建设:福厦公路和福厦高速公路贯穿其中,建成双内路、莲山路、东环路、西环路和五七路,构筑完整的镇域交通网络。邮电通讯:邮电通讯事业加快发展,全镇已安装电话13200门,荣获“电话万户镇”称号。【城镇建设】镇区规模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平方公里;内坑旧街改造工作已完成修建性规划审批和测绘、丈量、环评等工作,并取得《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A段已完成。镇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总投资4亿港币的安泰陶瓷城进驻园区,成为内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商贸、农特产加工品三大市场已见雏形。着力于可持续发展,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投资180多万元建成泉州市首家镇级固体废弃物焚烧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内坑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成前洪片区8000亩中低产田项目改造,双宅水库等4家养殖场被列为市级生猪直控基地,后山村、立厝等村食用菌基地形成规模。内坑糖厂生产的红糖名扬东南亚,出口量列全国第二。至2003年,全镇已有23个村达到宽裕型小康村标准,占全镇村总数82%,迈入实现宽裕型小康镇行列;有3个村通过泉州市宽裕型文明小康村验收,农民人均收入6502元。与此同时,建陶业、鞋塑业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纸品包装、印刷、粮食、食品加工、石材、服装等新兴行业协调发展。全镇现有企业300多家,有先进辊道窑生产线60多条;年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60家;有17家企业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达标认证。拖鞋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欧美、非洲、中东等国。预计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乡镇企业产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万元,用电量达亿千瓦时。【社会事业】科技:以省级科技示范镇为载体,进一步健全科技管理网络,强化科技基础工作。有8家企业引进热煤气发生技术,丰盛建陶企业建成全国首家采用液态轻烃燃气高科技项目的建陶生产线;制鞋业引进了台湾先进生产线近30条。教育:认真实施《内坑镇建设教育强镇规划纲要》,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三民中心小学被评为省农村示范校,3所中学均通过晋江市素质教育督导评估验收,内坑中心、三民中心小学被评为“晋江市一级达标小学”;11所小学被评为“晋江市二级达标小学”;6所小学被评为“晋江市三级达标小学”;小学全部开计算机和英语课程;内坑中学教育楼、三民中学教学楼奠基;内坑中心小学生活楼、三民中心小学办公楼、土垵小学教学楼落成。卫生:内坑卫生院顺利通过一级甲等医院验收,全镇有47所卫生所(室)通过甲级卫生所评审;内坑卫生院门诊大楼落成。广电:建成有线广播同缆传输,有线电视入户数达7190户,入户率达。国防: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做好征兵、民兵整组和民兵军事训练。1999年来,镇武装部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正视问题,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宣传教育,完善计生工作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如期脱掉计生单列帽子,扭转了计生工作的不利局面。2003年计生经费投入近200万元,人均达31元;继续推行“三结合”工作,投入近50万元组织实施二女户安居、幸福、成才三大工程;落实计生“三户”优惠政策,1万多孩次从中受益,计生工作实现了甩后创先目标。2003年全镇人口出生率‰,政策符合率,出生性别比,纯合格村率75%,合格村(含基本合格村)率100%。社会治安: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认真组织好全民防控日活动,巩固安全文明片区创建工作。2003年,内坑镇派出所在全市公安系统工作评比中,名列第二名。【服务窗口】优化镇村办事服务工作,完善镇勤政大厅,实行“一条龙”办公,方便群众办事。加强机关纪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坑镇机关工作若干规定》、《内坑镇勤政廉政十条规定》,规范干部行为,树立勤政廉政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把党政机关建设成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全面推进村务、校务、院务和镇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和“票款分离”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内坑镇位于晋江市西部丘陵地, 带是全市唯一的老区基点镇。面积平方公里,人口6万,辖28个行政村。该镇是晋江粮食主生产区之一。几年来,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取得新发展,蔗糖、蔬菜、水果、养殖、食用菌五大基地颇具规模,成为全市农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初步形成“东鞋西瓷,中部轻工”的工业发展格局,一批陶瓷、塑料、服装、粮食加工等专业村迅速崛起。多年来集中力量狠抓交通、通讯、供电、水利、金融服务、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八大网络建设,使这个经济起步较晚的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综合经济实力名列福建省第16位;农业综合开发跃居晋江市第1名;率先成为晋江市省级教育先进单位镇。

352 评论

艾利希尔

泉州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开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荣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国共内战期间,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南洋,以至于今日的海外侨胞中不乏泉州籍的移民。解放初期,国家主要投资都在内地,故经济发展缓慢。1977年改革开放开始,泉州被定为沿海开放城市,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期,现在,泉州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花园城市。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138 评论

空山微风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看看下面的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经济总量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经济中心。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 ,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Quanzhou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325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物历史小论文范文

    始皇论 秦始皇,那是一个传奇的人物。秦始皇即嬴政,出生于赵国,秦庄襄王之子,他

    屁界的战斗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永州历史中考小论文题目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朵朵陌上花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考历史小论文范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具体方法 1情境教学 情境教

    激动的小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学生历史小论文范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具体方法 1情境教学 情境教

    jack99huang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招历史小论文范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具体方法 1情境教学 情境教

    蓝梦与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