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3

whahappy502
首页 > 学术论文 > 昭君出塞论文开题报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今天天很蓝

已采纳

内容摘要: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而戏曲也渐渐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学者、专家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关键词:

元曲四大家、戏剧经典人物形象、研究述评

正文:

关汉卿的《窦娥冤》,感天动地,使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白朴的《梧桐雨》,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帝王与妃子的真挚情感;马致远的《汉宫秋》,写尽了一代明君为了国家的兴盛痛失所爱的心酸;王实甫的《西厢记》表达了“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走近他们,觉得这些人物仿佛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引得我们不住的去探究、思索。

一、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叟,汉卿是他的字,前半生坎坷,在夹缝中求生存,后半生积极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作,如带有喜剧色彩的《救风尘》和悲剧《窦娥冤》,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社会的不满。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窦娥,以下是对她的形象研究分析。

简单地说,窦娥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幼年时父亲为了能有盘缠上京赶考,把她卖给蔡婆婆家当童养媳,成年后又经历了丧父之痛,不过这一切对于从小在苦日子中“浸淫”过的窦娥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但是从这时起,才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及生命的终结。在要不要改嫁的问题上,窦娥和蔡婆婆产生了意见分歧,蔡婆婆是年长寂寞,本无可厚非,但她最不该的是不顾窦娥的意愿逼她改嫁,这倒也就罢了,蔡婆婆毕竟是她的长辈,“尊老爱幼”的孝道不允许她忤逆婆婆。当然,如果放在现代,我绝对支持窦娥的做法——拒婚不从,但是那个时代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她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不尊重蔡婆婆,至少她的死因是帮蔡婆婆顶罪。窦娥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值得人称道,但她的死往往会让人产生“生不逢时”的惋惜。

在窦娥死前,她曾经发了三个誓言,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我个人觉得,这三个誓言,除了六月飞雪,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而“无巧不成书”,这样的际遇也恰恰证明了窦娥遭受的不平,所以可以说,她是一个骨子里倔强但却有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的人。

二、秋雨梧桐夜落时

白朴,字仁甫,号兰谷。他自幼颠沛流离,作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浓重的沧桑感。而他所传至今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却偏偏是爱情题材的戏剧,而我这里所要说的是及爱情、政治为一体的历史剧《梧桐雨》,题名来自白居易的同题材诗作《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夜落时”一句。这一句给人一种暗示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结局的意味,因而我很喜欢,这是一种凄楚之美。

李、杨的爱情故事,有点俗套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但因为男女主角身份尊贵,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动荡,而使得这样的爱情有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自古帝王多薄情”,所以李对杨的情,成了杨“红颜祸水”的佐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作为一名帝王,“要江山更要美人”其实有时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实情况是“为江山弃美人”,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的悲剧命运其实与她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的。

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马致远,号东篱,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他本人也有“曲状元”的美誉。同时,马致远也写过一系列杂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宫秋》。

《汉宫秋》是围绕历史上出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而创作的,关于这一历史事件一直以来都是众说非云,而我比较欣赏的“事实”是前几年拍的由李彩桦主演的电视剧《昭君出塞》,毛延寿对昭君一见钟情,因而私藏昭君真实画像,昭君与呼韩邪在成婚前巧遇,两情相悦,而汉元帝则成了彻彻底底的“跑龙套”。这个版本降低了昭君在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将呼韩邪与昭君之间由美色产生的欲望上升到由情爱产生的欲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昭君由为国牺牲变成了为爱奉献,削弱了她的形象对后人的启发影响作用。不过说到底,她也只是个小女人罢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很佩服她的远嫁他乡的勇气。毕竟,就现代的观念来看,远距离恋爱都难保劳燕凤飞,何况是为了爱人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也或许,你勇敢了一回,做了选择,但当激情退去,你还能用什么来支撑你的婚姻?因而我认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不难,难的是之后你该怎么做。

所以说,昭君是果决的,亦是幸福的,因为她一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四、天长地久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代表作《西厢记》,简言之,讲的是丞相之女崔莺莺与赴考考生张君瑞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后终成眷属的故事。

《西厢记》不同于一般的“才子佳人”类的小说,它有一个完美的大结局,但这并不表示我对崔莺莺的做法是赞同的。身为一名大家闺秀,私会男子并以身相许是绝对不明智的,不然现代也不会有“先上车后补票”的事件的发生了,其实追溯起来,古来有之。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我要说,女孩子要懂得保护自己,嫁给一个爱自己而自己不爱的人并不可怕,糟糕的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不贞”却成为了夺走你幸福的侩子手。

结论:

“情”之一字,其实是世上最难解的题,当友情、亲情、爱情产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我记得《昭君出塞》中昭君决定虽呼韩邪离开时,呼韩邪问过她选择的原因,昭君说“离开父母我会心痛,而离开你我会心碎,所以我情愿心痛也不愿日后心碎”。这句话曾一度感动了我,至今记忆犹新。誓言往往是美好的,可当它冲撞了现实,选择便成了最为艰难的事,有些事我们没经历过所以不能带有偏见,综观现实才能做出最为恰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对传统伦理和全贞全孝的推崇与彰显——对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形象的重新认识》,高进旗,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试论杨玉环形象在文人作品中的嬗变》,邓光泉,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年01期

3、《对“元曲四大家”源于周德清之说的批驳》,杜瑶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元曲四大家”之说探源——元人评元曲》,杜瑶瑶,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5、《<汉宫秋>:从史卷到舞台解读王昭君》,丁国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异曲同工 同中见异——<梧桐雨>与<汉宫秋>之比较》,刘爱琳,艺术百家,2007年03期

7、《论莺莺之美——<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再解读》,岳上铧,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张勇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元曲四大家中“郑”之归属研究综述》,吴庆晏,四川戏剧,2007年05期

10、《白仁甫杂剧人物形象塑造深探》,田景丽,芒种,2012年08期

214 评论

我想文文静静

聪明,坚强,忠于爱情

172 评论

虫子郭郭

王昭君是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读了有关王昭君的 文章 ,大家的感想是什么?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分享王昭君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王昭君心得1

刚才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名为 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对于历史我还颇有些了解,但是王昭君这个人物 只知道他为了和亲 远嫁匈奴 仅此而已

很早就听过一条 谜语 :姐姐要回来(打一地名),谜底是“秭(姊)归”。秭归,水土养人,出过大诗人屈原,西汉时归属南郡。秭归有座宝坪村,林木丰美,香溪环绕。公元前52年,一声响亮的婴啼使村里那户王姓人家笑逐颜开。女孩儿落地了,取名王嫱,字“昭君”。(出自王昭君传记)

文章中我最佩服的王昭君的地方有2点:

1、不惧权贵: 当时有个画家叫毛延寿,凡是皇帝点的美女都经过毛延寿" 雕刻 "出来,由于当时的王昭君性情刚烈 所以没有给毛延寿报酬。结果埋没了一代才女。

2、精忠报国:虽然王昭君没有身披戎装 纵横沙场。但是仅余这一颗报国心 就足以和西汉名将 霍去病相比拟(出自王昭君传记)。但还有王昭君的命运是坎坷的,试想一下有谁愿意告别自己的故土 背井离乡的来到这空旷的草原生活,当时王昭君可以说是连一碗"大米粥"都是奢望。先后嫁给了2个单于。这就是一个女人的命运吗?书中代言 昭君改嫁了。朝廷似乎早把她忘了,长安没再发布新的指令。让人不仅一阵寒意涌上心头。

对于朝廷来说 王昭君 仅仅只是一个政治筹码而已。

在复株单于 (第二任丈夫)死后

昭君又寡居了一年,也撒手西去。那年,她只有33岁。这个美貌绝伦而又多灾多难的奇女子,曾大胆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壮的野草,顽强地活了下来。她一嫁再嫁,生儿育女。20 - 年,无边岁月,远比人们的想像更悲惨、更凄凉。

王昭君心得2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

一盘浑圆的落日贴着沙漠的棱线,大地被衬得暗沉沉的,透出一层深红,托着落日的沙漠浪头凝固了,像是一片睡着了的海,寂静无声,犹如她现在的心情。沙漠上的寒风一阵一阵像一双无形的手鞭打这她的面庞,落下的泪,随着这风飘散了。她只是一介女流,身上却背负着国家命运;她只是一介女流,却有勇气远嫁匈奴;她只是一介女流,为了和平牺牲了自己。

她把一切都留在了塞外,在金色的沙漠上,在广阔的草原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那绝世的容颜深深的印在了人们的心上。她有过泪,有过恨,有过彷徨,但最终是坚贞不渝的,她撑起了历史,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那一夜,匈奴和亲的消息传遍长安。

她深处禁宫深处,空对明月,在无尽的时光中徘徊,要么出塞和亲,要么深待空宫,前者飞出牢笼,顺应自由,后者囚禁等待,只能在无声无息中默默死亡。

为了自由,出塞又何妨!

匈奴使者已奉旨进宫选妃,后宫三千佳丽个个双眉紧锁,只有她面对这一切,淡淡笑着接过了圣旨,也接过了国家的安危。琳琅满目的嫁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皇帝的赏赐,她都不在乎;她只知道边疆无休止尽的战争,战士每天都在生死间挣扎,生死未卜。两个国家的恩怨竟由一个纤弱的女子承担。

为了国家的存亡,出塞又何妨!

长安城前,与父老乡亲挥泪告别,他们不舍这个女子的离别,但是他们知道这个女子出塞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全长安城百姓的安危,所以,他们不得不牺牲她。他们没有办法,只能祈祷她在异国可以过得好

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大沙漠浩浩渺渺,起伏不断,一列迎亲队伍在漫天的黄沙中缓慢前进,天空中的单飞的孤雁一阵一阵凄凉的号鸣仿佛在为她的命运抱不平。只是边关告急,长安城内一片狼藉,边疆的战士们天天死伤无数,也许只是天意让她选择了这条坎坷的路。

为了长安百姓和边关战士的安危,出塞又何妨!

塞外风沙中柔弱的身影,坚定地前行着,为了自由,为了和平,为了安定,她一步一个脚印,幻化成战争结束的一个标点。

为了这片土地,她,是伟大的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人大多把昭君出塞当做一种悲剧,纷纷写诗做词抒发对昭君境遇的悲叹。虽然王昭君可能是悲伤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王昭君她是坚强的。她为了祖国,嫁给了一个她从来没有见过的人,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一路上她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她无怨无悔。所以,昭君出塞未必是一场悲剧。如果王昭君当年没有选择和亲,而是继续留在深宫,可能最终老死在皇宫中,孤独一生。和亲是她不甘被埋没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但改变了王昭君的命运,也在历史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使汉匈的烽火熄灭了半个世纪。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无疑,王昭君就是其中之一,她既拥有绝世的美貌,又拥有一颗美丽的心

不仅在千年以前,当今社会也涌现出了众多美女,她们不但容貌美,更是心灵美。最美女老师张丽丽在危急时刻舍己抢救学生的壮举中绽放出她的美;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双手托起一个坠落的生命;最美双胞胎孕妇彭伟平,为救邻家落水女童,夭折一子。她们的美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她们的美也是最动人的。

琵琶幽幽深入人心。

听,千年前的琵琶声又在耳边回荡。

王昭君心得3

从小,读过一个个关于王昭君的 故事 ,每一本书都将王昭君远嫁匈奴后,与单于呼韩邪的生活描写的和睦美满。我不知道作者这样断言的依据是什么,但当时天真的我还是极愿相信这样一个娇弱、可爱的绝代美人是应该生活的高贵、舒适、甚至奢华一些的。

现在,我不禁对这个说法产生了怀疑。

公元前33年,年近60的南匈奴呼韩邪来到长安求婚,因小人毛延寿算计,“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的王昭君淡淡地扫视后宫成百上千如她一般造冷遇的佳人美姬后,竟毅然决然地表示愿意远嫁匈奴。在我看来,昭君的这一举动只不过是厌倦了被人忽视的生活,渴望面见龙颜而做出的无悔抉择。也许她原先所想象的结果是赢得皇帝的青睐,至此摆脱宫女的身份,挣脱出这种不见天日的生活,但事与愿违。当汉元帝见到这位“娥眉绝世不可寻”的绝代佳人时,却能忍下无限的惊异、伤感、懊悔,甘愿将她让于这位足以当昭君父亲的单于。可以想象,昭君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羞愤,她对汉元帝象玻璃城堡般的爱粉碎了。

在前往匈奴的途中,昭君与御前侍卫宇文成产生了爱情。虽然他们的心里都明白,这种爱是违反礼教,违反道德的。当这些都阻止不了这对青年男女,直到呼韩邪察觉了此事,将宇文成处死。我相信,至此以后,昭君是不会爱任何人的,至于那些书上所描绘的“ 爱情故事 ”,我认为这全是现代人的主观臆想,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试想,一个女人在经历过两次重大的爱情变革后,她还会鼓起勇气再去爱吗?更何况面对的是比自己大两倍的男人。

昭君是无奈的,是上天造就了她的美丽容貌却又是上天安排了她的不幸命运。在塞外的风雨四十年中,她象个无生命的娃娃似的被人摆弄。当现在银幕上的昭君以一个“和平大使”出现在我眼前时,我麻木了。历史的幕布太厚太重,背后女儿们无奈的哭泣声是飘不出来的。现代人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给这些远嫁的女儿们一些安慰。

王昭君心得4

黯黄的沙漠中,响起马蹄声阵阵,给这个原本荒凉的土地添了几丝惨淡。忽然,一位身着红色毡衣的女子拨出一曲佳音妙曲。似乎在细细地诉说她的愁苦。天上的大雁发出哀鸣,如箭一般掉落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那个女子叫昭君,而我,是她的一把琵琶。

几年前,我依偎在她的身旁,走进了那个原本不属于她的地方。从此,家乡的蓝天碧水与她无缘,宫外的花朵蝶群与她隔绝,她冰冷的面孔时常留下泪痕。

当一个画师让她拿出钱时,她沉默着,不吭一声。

“哼。”画师冷笑一声,脸一沉,寥寥几下粗糙的笔墨,便掩住了她的美丽。她不说话,只是紧紧地咬住下唇。

从此,她开始了漫长的孤寂生活,这不是她想要的。而我,也只能静静地陪着她,一起分担内心的忧愁。

光阴荏苒,一去就是几年。边关的烽火熊熊燃起,战争来了,灾难来了,可这次,朝廷的文武百官竟束手无策,情况十分紧急。这时,太监拿着皇帝的旨意来到后宫,大肆宣扬边疆的危急,皇帝的封赏,而宫女们一个个避之不及。她们心里清楚,边境的风沙有多么猛,光是千里迢迢的路程也会让人胆寒。

这时,她抱起我,从角落里毅然走了出来,拨动一根琴弦,奏起一段乐章。

当皇帝见到她的那一刻,已经明白了一切,他马上下令处斩那位画师,并答应另外派一名女子去和亲。

她又沉默了。

“不。”良久,她缓缓地吐出这个字,垂下了头,看着我,轻轻地抚摸着我。

“留下吧!”我在心里呼喊。

但,没人能改变她的主意,我知道,她愿意用自己柔弱的肩来挑起这份重担。

她一步步走上了车,一声“走了”虽说得很轻,却少不得恋恋不舍,闭上眼,晶莹的泪珠从脸颊滑过。一滴,又是一滴。

一切都恢复原样。

只是宫中少了一位平凡的女子。

世间却多了一位美丽的 传说 。

王昭君心得5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碾过。不禁,又响起了琵琶的声音。

独倚在铜镜前,铜镜里,那个美人儿的眸子已不如先前进宫时的明丽。从进宫到现在,只有这偌大的院子和我(这手中琵琶)相伴。于是,细长的手指又拔弄起我的弦。忽然,烛火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扑朔,细看,原来是只扑火的飞蛾在火海中挣扎着,停下手中的弦,拔下头上的簪子,想帮飞蛾脱离火海,却不料窗外竟传来了匈奴和亲的消息,手中的玉簪即刻滑落在地上,摔成两段……再回过神来,烛火中的飞蛾竟扑闪着翅膀,挣脱了火海,在眼前优雅的画了几个圈之后,飞出了窗外。

看着这眼前的景象,这一夜,昭君无眠,她轻轻的拔动我的弦,把所有的思绪都奏成曲儿,弹着只有我俩才懂的曲儿。

次日,昭君入朝拜见皇帝,向所有人道出了这个决定,元帝想尽力说服昭君,劝昭君打消这个念头,告诉昭君异国他乡有多寂寞孤单,思念亲人有多么痛苦,但我知道,昭君既然决定了,就不会回头。大家看到的,是昭君眼中那坚定的目光,就像当初,昭君回不肯向画师恭维献媚,画师为了报复昭君,而故意把昭君的画像丑化,还在她的脸上点上一颗痣。众人皆嘲笑昭君,而她面对这些兴灾乐祸的人,只是轻蔑的看了一眼,随后,继续抚弄我的弦。我只是默默的看着她,她的心思我都懂,皇帝没有办法,只能封昭君为公主,然后迅速举办婚事。

我知道,昨晚,昭君想了很多很多。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和亲的艰险;她想到了异域的冷清,两国永远的安宁;她还想到了宫廷的猜忌、冷落,然而思乡之情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若是和亲失败,那将会带来更多的灾难……她仿佛看到了国家战火连天,民不聊生,壮士战死沙场,妇女对月垂泪……忽然间,昭君又想到了飞蛾扑火的景象,这偌大的皇宫,就像明亮的烛火;这深深的庭院,就像那散发着金光的烛火……昭君眼中的明丽重新点燃。

清晨,昭君迈开步伐,踏上了去远方的路。但她依旧带着我。昭君的眼中焕发着明丽。

黄沙莽莽,昭君的眼中又泛起无尽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就像毒针,深深的刺痛了昭君的心。可是,路已经选好了,就不能回头。想到这,昭君又拔动起我的弦,弹着思念的曲儿,思念如苦汁一样,连路过的飞雁听见了这思念的曲儿,都肝肠寸断,坠落在地,可是,如果能够换来两国永远的和平,她愿意。昭君的眼中忽然浮现出笑意……

匈奴的单于见到昭君如此年轻美丽,多才多艺,心里很开心,很是感激汉元帝,两国的和平得到维护。在此期间,人民安居乐业,昭君,她依旧弹着琵琶,把她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我身上,直到“花儿凋谢,日落西山”。她带着微笑,看了我一眼,然后又看向远处的东边……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思……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要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王昭君心得优质 范文 相关文章:

★ 青年节个人学习心得优秀范文五篇

★ 青年节见闻体会优秀模板5篇

★ 入党积极分子激情澎湃的经典优秀发言稿

★ 疫情防治与青年的人生成长心得体会5篇最新

★ 2019高考经典满分议论文作文大全精选5篇

★ 2020关于“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优秀作文800字精选5篇

★ 2020“五四精神,传承有我”征文最新优秀作文800字精选5篇

★ 有关文化苦旅心得体会范文5篇

★ 2020疫情防治与青年的人生成长优秀作文5篇最新

★ 爱国爱党励志的经典优秀发言

230 评论

天可莲见

毋庸置疑,舞剧《昭君出塞》的舞蹈是美的,唐诗逸是美的。尽管男舞者的编舞不如女舞者,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错。灯光和服装设计虽然一般,但几处场景的灯光和某些角色的服装也有出彩之处。配乐粗制,昭君出塞那段居然还有歌词,完全无法理解。总体上,舞台设计较为传统,空间划分较为单一,是中规中矩的舞剧设计。立意是此作品的最大硬伤。昭君自始至终身着红衣,这表明编剧并非不知道“边疆首领的新娘”是昭君最核心的身份,但他竟将这贯穿一个普通女子一生的悲剧,描摹成“幸福的妻子”“大爱、大义、家国情怀”,多么可笑!看到表现单于对昭君示好的段落,以及第四幕“宁边”中所谓夫妻情深的场景,尤其令人感到恶心。如果编导从如此具代表性的昭君身上都看不到封建帝制和父权社会如何联手摧残女性,那又何必来糟蹋昭君的悲苦。昭君先是被选作秀女入宫,困居深宫,再是被挑中为政治工具,远赴匈奴和亲,彻底告别家人乡土,最后是单于病逝后请归被拒,被迫再嫁小单于,在边关了却一生。一个活生生的少女,踏进皇墙便成为君主的私产,她是汉帝的宫女、是单于的新娘、是小单于的新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唯独不是她自己。在史书中,在传说里,在那些左右她命运又改写她人生的男人笔下,她是幸福的,她是伟大的,她聪慧、她奉献、她有大爱和大义——他们把她推入火坑,再把她的残骸裹上貂裘,架得高高的,供后世女人瞻仰。昭君越是“幸福”,越是“自愿”“主动”奉献,男人们越是能从中脱罪。对比长久以来“昭君出塞”的叙事,舞剧《昭君出塞》有何不同呢?没有任何不同。昭君从前是封建帝制和父权社会巩固他们统治地位的伟大神话,如今是编剧笔下颂扬民族大爱和家国情怀的最佳符号,而且是大书特书!最关键的加害者隐身了,受益者被刻画成纯情大叔,受害者依旧心中有大爱、随时准备为父权牺牲自我去建设美好家园,依旧是父权统治者想象中的完美女人。将经典文本或历史典故搬上现代舞台,倘若仅止于视觉呈现和叙事结构,而无半点反思,那便是落后的。创作者倘若一味顺应主旋律,一味选择安全的创作主题,而无个人表达,那也不配称之为创作了。女人真是太好用了,生前可作性工具,可用以政治联姻,身后几千年了,还能被当作封建父权的迷人注脚歌功颂德一番。把已经埋进土里的女人的血吸干,抽筋吸髓,再把那张皮铺成牌坊,教导她们的后辈跟随前人的脚步去燃烧自己。不可谓不高。父权社会存在这么久,自有其高强之处。你看单于昭君那大婚之红,何尝不是她的血染成的?

161 评论

相关问答

  • 天津大学昭君学位论文

    我有一个小伙伴,她叫梁小莹。虽然人长得矮矮的,但心地很好,而且特乐于助人。 记得有一回,我肚子痛,从上课到下课,都无精打采地趴在课桌上。小莹见我不舒服,就好心地

    曰月無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技术出口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话,我认为你可以去参考一些,具体你们学校的论文开题报告之类的更加清晰

    丫丫由由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王昭君的毕业论文

    毋庸置疑,舞剧《昭君出塞》的舞蹈是美的,唐诗逸是美的。尽管男舞者的编舞不如女舞者,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错。灯光和服装设计虽然一般,但几处场景的灯光和某些角色的服装也

    gaooooo汪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日出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含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和导师。论文的题目要准确规范,题目不要过长,一般20字以内最佳。以简洁专业的术语表明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开题报告一

    蔡蔡菜哈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昭君出塞舞蹈毕业论文

    4结语本文以舞剧《昭君出塞 中的片段为例,对舞蹈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舞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舞剧作为高尚的艺术表

    抖抖小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