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53

兔纸来个兔宝宝
首页 > 学术论文 >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作者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娜弟

已采纳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131 评论

赵13先生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193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担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7年,担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9年,离开布兰戴斯大学,担任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70年6月8日,因心力衰竭逝世。

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9]马斯洛在人生的两个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一些书上只能看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296 评论

银色手链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探新》《应用心理学》

157 评论

今天属于1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中文名:马斯洛外文名:国籍:美国民族:犹太出生地:纽约布鲁克林出生日期:1908年4月1日逝世日期:1970年6月8日职业:心理学家毕业院校:威斯康辛大学信仰:人本主义主要成就: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代表作品:《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180 评论

德润天成

常用的心理期刊包括:(1)心理学报(2)心理发展与教育(3)心理科学进展(4)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6)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7)心理学科学(8)应用心理学(9)心理与行为研究(10)心理探索(11)心理研究心理技术及其应用《心理学报》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月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出版中国心理学家的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论文。李树目前是《心理学》杂志的主编,著名心理学家曹里刚,潘伟,徐连仓,匡培子,林仲贤,陈永明,杨玉芳,林文娟和张侃曾担任过编辑

250 评论

小莹catherine

亚伯拉罕·马斯洛

个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主要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存在的,需要是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中最基本最需要优先满足的一种需求,也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需求,包括食物,空气,饮水,睡眠和性等方面的内容,马斯洛认为在所有的需要中,生理需要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的含义是广泛的,既有个人安全的成分,如人们对安全、稳定、保护、依赖以及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折磨的追求,也包括社会安全的内容,像人对秩序、体制、法律、和平、安定、有所依靠等方面的需求,以利于机体状态的健康成长。

(3)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对感情、爱、友谊和群体或团体组织归属的需要,如人们在生活中对家庭、孩子、同事朋友之间亲密关系的渴望,希望在家庭和团体中有一个位置。

(4)尊重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获得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是较高评价的需要或欲望,即对于自尊、自重和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欲望。这种需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尊的需要,另一类是对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

(5)认知的需要

认知需要,又称求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马斯洛将其看成克服障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他需要的满足也会受到威胁。如何找到食物,如何摆脱危险,怎样得到别人的好感等,都离不开认知。

(6)审美的需要

审美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与其他需要相互关联,不可截然分开的,如对秩序的需要既是审美需要,也是安全需要、求知需要(如数学、数量方面)。

(7)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几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

2.需要层次理论中层次的关系

(1)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所谓“缺失性需要”,也叫基本需要或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危及个体的生命。

所谓“成长性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不回避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刻意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

(3)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4)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二)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

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2.内在学习论

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在于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模式。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外在学习,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决定的,是由教师强制的。

马斯洛认为,理想学校应反对外在学习,倡导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地学习,打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动机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要揭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注人的需要。他把需要区分为一些基本的层次,对这些需要层次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动机的实质。虽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本身没有直接的教育意义,马斯洛也并未直接研究学习动机问题,但是需要层次理论却对教育、教学、学习等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不确定自己是否惹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为“安全”的选择,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人物影响

《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

的确,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一半,而马斯洛则将健康的那一半补充完整。

马斯洛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以现象学的整体论方法研究了健康人的心理特征和理想发展模式。在方法论上,马斯洛反对心理学中僵死的方法论和实验主义主张对研究方法采取开放兼容和综合的态度,突出人的主体和主观作用,强调整体分析的方法论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促进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主要著作

《人的动机理论》、《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科学心理学》、《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259 评论

qian520xing

1《育儿百科》作者:(日)松田道雄这本书强烈推荐给准备怀孕和已经怀孕的新手妈妈们。书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的儿科专家,我本人虽然有些“反日”倾向,但是对日本人在育儿方面的用心程度非常之敬佩。松田前辈在书中自始至终都在致力于减轻妈妈的育儿焦虑,而且对母亲在育儿方面的辛苦付出充满尊重和理解。虽然书中有部分内容由于年代的限制已经有些过时,比如辅食添加的一些方法,但依然还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本育儿书。我个人认为最值得反复阅读的部分是,书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孩子在1周岁以前最常见的疾病和症状,了解这些,会极大地降低新手妈妈面对小宝宝不正常情况时的焦虑情绪。此外,我非常欣赏书中一直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妈妈不要把时间都花在给孩子做辅食、打扫卫生等家务事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花时间陪孩子去户外活动,这个比什么都重要。2 《斯波克育儿经》 作者:(美)本杰明?斯波克这是一本曾经在美国家喻户晓的育儿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育儿书之一。虽然因为东西方的差异,书中有些观念可能还不好接受(比如孩子一生下来就和父母分开睡觉),但是里面有非常多的观点能够给父母以极大的启发。我个人认为,如果妈妈有精力的话,可以把前面一本《育儿百科》和这本都能备在手边,因为分别是东方和西方的代表性育儿理念,对照之下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会更加客观。此外,《亲密育儿百科》(上下册,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合著),也是非常经典的一套西方育儿书,同时列在这里推荐给新手妈妈。3 《倾听孩子》 作者:(美)帕蒂?惠芙乐这本书指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是很薄的一本小书,但是句句经典、极其实用,强烈推荐。该书在2007年再版过一次,作者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还专门给中国读者写了序言。我感觉每次读这本书都会有新的收获,因为孩子在长大,父母的内心也在不断成熟,书中的很多理念和方法需要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去消化。如果您的孩子快2岁了,或者已经表现出“Terrible Two”的迹象,一定要赶紧学习一下这本书。4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美)吉诺特这也是非常非常经典的一本书,强烈推荐。这本书主要讲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但其实里面的很多观念对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适用,我觉得读了会让父母和孩子都非常受益。作者吉诺特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的一生很短暂,全部精力都致力于儿童心理的研究和对父母老师的培训上,非常让人感动。这本书也是我经常翻看的书之一,每当我面对孩子内心烦躁不能平心静气的时候,就翻看这本书,重新找回对孩子应有的爱的感觉。5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费伯,(美)海兹立希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好,讲的是亲子沟通的正确方法。两位作者自己也是母亲,同时在培训家长方面非常有经验,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和插图增强理解和记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作者都是前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吉诺特博士的学生,所以书中的观念都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非常吻合,同时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有更多实用的办法。关于这本书还有个趣事,某天好好在我桌上翻看这本书,发现里面有漫画,就让我给她讲那些画是什么意思。那些漫画都是妈妈针对一件事的正确和错误两种做法,我在讲完每组对比之后让小人选择她喜欢的那一种,结果小人全部选择了正确的做法,无一例外。看来,孩子的感觉和书中提倡的正确做法非常一致哟。6 《过犹不及》 作者:(美)克劳德,(美)汤森德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很难划清,这本书是谈人与人之间如何保持界限、避免伤害自己和别人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有这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可能会遭遇界限不清带来的尴尬,其实比如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甚至朋友关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界限不清造成的。所以,这也是让我们自身受益的一本书。不过书中有一些涉及基督教的内容,可能读起来会有些生涩,但是依然会非常有启发,故此推荐。此外,两位作者还有一本书《为孩子立界限》,也很不错,非常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的父母阅读。7 《爱和自由》 作者:孙瑞雪这本书目前得到越来越多的妈妈重视,其重要程度我就不多说了。在我们这一代之前,国内的传统育儿观念和做法可以说是非常缺乏爱和自由的。虽然里面的一些内容不一定是原汁原味的“蒙氏教育”,但正是因为孙瑞雪老师结合了自身的实践,才真正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家长的需要。我没有推荐蒙台梭利的原著,比如《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等等,这并不是说我认为蒙氏的原著不好,而是觉得孙瑞雪老师的书更适合中国的家长来阅读,更加易于理解。孙瑞雪不是这本书的作者,而是编者,书中的案例都是由老师和家长们记录下来的,是孙瑞雪在宁夏办学时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真实事例,孙瑞雪在每个案例后面做了点评。看了这些真实的例子和分析,我们能实实在在地了解很多孩子内在的“秘密”、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从而避免用成人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很可能会遏制孩子的正常发展。8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我是在四年多以前第一次读这本书的。很厚的一本书,用了一个通宵一口气读完,当时的感觉是非常震撼,同时也非常心痛。然后就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反思身边的那些事例,反思国内的教育现状。这是一本非常能够引人深思、让人猛醒的书,我感觉李跃儿有点像目前中国教育界的鲁迅,用她犀利的文笔直击传统教育的痛处。如果作为父母你还没有下决心给孩子爱和尊重,那么最好先看看这本书,然后再去想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9 《解放孩子的潜能》 作者:(英)Martyn Rawson这是目前国内能看到的华德福教育方面的书中比较经典的一本,是吴蓓老师翻译的,此外还有《自由地学习》(李泽武译)、《学校是一段旅程》(吴蓓译),这两本也很好,同样推荐。因为出版日期较早,这几本书现在可能不好买到了,不过听说马上会再版。10 《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 作者:小巫小巫这本书非常适合立志于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提前阅读,我当初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坚定了自己母乳喂养的决心,也因为本书的指导,避免了很多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对国内传统的一些育儿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抨击”,虽然言辞很犀利甚至有些“崇洋”,但是非常能够引起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们的反思,尤其是在5年前,那时候持先进育儿理念的书还很少,当时给我的感觉很震撼。小巫最近已经对这本书进行了再版的修订。此外,小巫的其他几本书:《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也很值得一读,一并推荐

357 评论

Aimy'ssmile

《【11】2020考研应用心理硕士基础课程-人格心理学(苏凡一)-共17课时,已全部上线》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11】2020考研应用心理硕士基础课程-人格心理学(苏凡一)-共17课时,已全部上线|017—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八章.avi|016—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七章.avi|015—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六章.avi|014—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五章.avi|013—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四章.avi|012—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三章.avi|011—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二章(6).avi|010—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二章(5).avi|009—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二章(4).avi|008—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二章(3).avi|007—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二章(2).avi|006—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二章(1).avi|005—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一章(5).avi|004—20考研心理学基础课人格心理学第一章(4).avi

211 评论

略过剧情

据推测,孩子通常从3岁至4岁开始学着撒谎,通常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使自己免受惩罚。用幻想来抵制现实是孩子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的重要阶段,但如果这种做法持续到成年,就会成为一种病态。多数说谎者曾经是自信、热情的人,他们在儿时就曾通过说谎使自己摆脱麻烦。如果天生善于此道,并从中获益,他们就将一直这样做。刊登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Journ 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病态说谎症的患者通常非常自信,有魅力,很受欢迎;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说谎的水平也就越高。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德布拉·卡什说:“一个人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越可能说谎。”卡什还强调:“尽管大多数谎言都是自私的,说谎者为了保护自己不会遭遇尴尬、反驳或者冲突才说谎,但是,仍有大约四分之一的谎言是令他人受益的,这通常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感情。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女性的交谈中。一旦有异性加入谈话,自私的谎言就会越来越多。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心理科学杂志官网

    《心理学报》 是国内心理学最顶级的期刊,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科院心理所主办的学术期刊 官网: 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官网: 心理科学 ) 《心理

    重塑新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作者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

    兔纸来个兔宝宝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

    中国知网,到淘宝上买个卡,很多的文章。

    甜品达人范范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华护理杂志作者中心

    在官网的右上角。进入中华护理杂志官网后,在页面的右上角登录键,直接点击就可以了。《中华护理杂志》创刊于1954年5月1日,是中国创办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护理

    刀剑如梦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心理学杂志社

    以下用两个排名来例举外国心理学期刊的排名 一、总论2《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公报)【美】 3《Psychological rev

    爽爽小无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