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氤氲
生平
许地山于1894年2月3日(清光绪19年12月28日丑时)生于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自家庄园窥园(人称马公庙许厝),乳名叔丑、丑官,母吴慎。父亲许南英是清帝国台籍进士出身,襄助刘永福在台南延续台湾民主国,鼻祖许超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住在荷兰管治下的赤崁教书。
1895年末1896年初,许地山三岁时(约18个月)随母、大伯父、婶等二十多位家人由安平港坐船逃难到潮汕,住汕头浦(今广东省汕头地级市金平区莲街道)桃都的许家祠堂,1896年在浦由吴献堂先生开蒙。
父亲许南英在台湾民主国事败后从安平经厦门到汕头依亲,到东南亚暹罗、新加坡等地发展,后来寄籍福建漳州龙溪,在广东工作。从父亲南洋回到广东后,许地山跟随家人移居广州府城,在广州读书多年,学会了广州话、粤曲、粤讴、琵琶。
许地山母语是台湾话,从小受书斋的传统汉学教育,在广州入读新式学堂,能操流利的广州话、漳州话、官话及英文。
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南英到闽南做行政工作,许地山便在漳州的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教书,第一份教职是在龙海,又曾经到缅甸仰光的侨校任教。
1912年,许地山跟随父亲首次回到日治时期的台湾访亲。1915年与台中雾峰林家的小姐林月森订婚,林月森家住漳州,1918年婚后生女儿许懋新,1920年夫人林月森病逝。
1917年,许地山进入燕京大学文科宗教学院。1920年取得文学士(Bachelor of Arts, .)学位后留校任教,做过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几位教授的助教,还在燕京大学神学院读神学。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1922年,许地山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宗教史和比较宗教学。1924年得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 .)学位,转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学、印度学、梵文等,并研究佛教。习得法文、德文、希腊文、拉丁文及梵文。
1926年得牛津大学文学学位(Bachelor of Letters, .这个牛津学位学历上相当于台湾的文学硕士学位,但对学力的要求比普通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高,许多攻读这个学位的研究生都已有文学硕士学位;
钱锺书在牛津也被授与.学位,离开英国后到印度研究印度学。(在伦敦时,建议老舍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寄回中国发表,连载于“小说月报”)
1927年回国任燕京大学教授,另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兼课。1929年5月1日与周俟松自由恋爱并结婚。1931年,儿子周苓仲出世。1932年生女许燕吉。
1933年与妻到台北帝国大学做学术访问,与日本汉学家神田喜一郎教授交流,世兄吴守礼做日本语翻译,并回台南会见许丙丁等文化人。
1935年受时任香港总督、汉学家葛量洪邀请,出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进行教育改革,使过往一直由前清阁老把持的中文系焕然一新。此后便住在英属香港香港岛半山区罗便臣道125号直至逝世。1941年8月4日,许地山卒于英属香港,葬于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薄扶林道坟场。
编号是甲段11A级3穴2615,墓碑设计平凡简单,上面只写上“香港大学教授许公地山之墓”,及其在世日期,而下款是其儿女。
作品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台、闽、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
著作主要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1930年)、《命命鸟》、《解放者》等。
译著有《孟加拉民间故事》(1928年)、《二十夜问》、《太阳的下降》(1934年)、《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等。
演讲稿有《宗教的妇女观》、《女子的服饰》、《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等。
以其笔名为题的散文《落花生》曾选入台湾的中学国文教科书及1980年的香港初中中国语文科课文。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许地山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主人,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
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
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稔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评价
许地山身后,陈寅恪挽联写到许在香港的学术生活以及两人的交往:
人事极烦劳,高斋延客,萧寺属文,心力暗殚浑未觉;
离乱相依托,娇女寄庑,病妻求药,年时回忆倍伤神。
《论许地山先生宗教史之学》对许的宗教史研究非常推崇:“寅恪昔年略治佛道二家之学,然于道教仅取以供史事之补证,于佛教亦止比较原文与诸译本字句之异同,至其微言大义之所在,则未能言之也。
后读地山先生所著佛道二教史论文,关于教义本体俱有精深之评述,心服之余,弥用自愧,遂捐弃故技,不敢复谈此事矣。”
1941年8月17日,老舍于大公报有“哭许地山”一文感怀过往,文中写到许地山“他有学问而没有架子,他爱说笑话,村的雅的都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许地山
cherrychoi25
赵云(?-229)童渊,不详,历史中没出现过马超(176-222)黄忠(?-220)吕布(?-198)董海川(1797年—1882年)大刀王五(1844—1900年)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王子平(1881--1973)韩慕侠(1877—1947)杜心武(1869年-1953年) 李小龙(1940 - 1973 )佟忠义(1878~1963年)曹晏海(1903-1938)项羽(前232-前202)李元霸是文学作品《说唐》和《兴唐传》中的虚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玄霸(604—619)典韦(?-197)张飞(?-221)关羽(?-220)白起(?—前257)许诸(?—227)张辽(169-222)乐进(?-218)于禁(?-221)张郃(?-231)徐晃(?-227)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白起(?—前257)王翦(生卒年不详)霍去病(前140-前117)卫青(?~公元前106年)李广(?-前119)刘秀(前6年—57年2月)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石勒(274年—333年)王猛(325—375)
《读云记》 常建世翻过苦姜坡, 跟着一朵肥胖的大云走了, 云,撞上了苍山, 发出了轰隆隆的巨响, 我觉得应该下暴雨了, 常建世发来微信。 ——这边的索玛花开得满
青春是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插曲,它注定是不平凡的,它需要我们用心灵和智慧去诠释,它更需要我们用勇气和自信去充实。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五四 青年节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5篇优秀范文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最为热闹的,年味是重墨重彩、欢乐喜庆的,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