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兔兔
写作思路: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的饮食文化进行追溯描述,从古至今的饮食的传承与发展等等,比如“以和为美”与中国食文化,“意境美与中国食文化”等等。
正文:
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其内容来说非常广泛,包括烹饪基础理论、烹饪技法、食料食器、餐宴风俗、名厨名菜名楼以及“食文学”等。
中国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渊源流长,传统审美思想渗透到食文化的整个领域。因为中国饮食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作用,不仅是为获得肉体存在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快感的需求,它如同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深厚的审美意境和优雅的和谐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撰文诵咏美食。
陆游的《鹧鸪天》、苏轼的《老饕赋》、《猪肉颂》、《黄洲食诗帖》等。名画《朝熙载夜宴图》描写了当时唐代餐宴的盛景。画像砖《进食图》生动地描写了店小二送食的情景。这些是中华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典范。
“美”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字的形成与食文化也有内在联系。古人认为,好吃就为美。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美”字采用了“羊大为美”的说法。“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甘,美也,从口含一”。字的构成上“美”字也是“大”字与“羊”字的结合体。
从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与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感分不开的,其表现形式是直觉化的,二者都是属于自然感受的愉悦。美食所带来的味觉的快感中已蕴含了美感萌芽。羊作为六畜之一,主要是使用,也是美味的象征。
“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最原始的理解。中国也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将味觉与艺术鉴赏联系在一起。如欧阳修:“近诗万古硬,咀嚼苦难嘬,又是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六一诗话》),苏轼:“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送参寥师》)。人们也常用“余香满口”形容优美的诗句,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姑娘的美貌等等。
和谐观作为中国传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根基。古人云“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和”字从“禾”从“口”,“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同样对中国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烹饪处处力求达到和谐的境地。
《周礼》中所说的“割烹煎和”,为“和”是贯穿烹饪全部过程的`。西周史伯提出了“五味以调口”,他认为“故先王以土与金木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调口……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味,物一不讲”(《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单一口味的菜肴算不上美味,只有各种味道和才是美味。春秋时齐国的晏婴也提出“和如美羹”,用美羹来说明君臣和谐的道理。
其实,以和为美不但要求是味觉感官上的和谐而且也是与身体健康相统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认识到摄取食物时偏好某一种味道或摄食过多均会引起疾病。《周礼·天官》就讲到,应该根据季节变化调节食物口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只有每天摄入的食物与自然气候相调和,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菜肴与食器搭配生动地体现了“以和为美”审美的观念。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是广集众美的烹调爱好者。纵观古今美食与美器搭配关系的一个精练总结。首先,人们很注重菜肴与食器在色彩上的对比统一的关系,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也会使人感到不和谐。
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格外清丽,产生了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还有,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也要求相得益彰。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如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而舞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
次之,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体现了和谐的追求。如人们把八珍汤盛在水晶碗里,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使其增色不少。
中国菜很注重调味适度,宴席也讲究不同口味,不同菜肴与食器之间的相互搭配,有浓有淡,有甜有咸,色泽上对比变化,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的造型和色彩也丰富多彩。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才能称之为美食。
意境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思想境界。中国食文化同样具有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意境美。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人们同样重视菜的视觉形象所带来的优美意境,来满足精神上的快感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和享受。
许多菜不但味美,而且通过精美的造型和色彩创造意境,构成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感。比如《辋川图》是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的作品,被当时的美食家吸收做成了《辋川图》小样的拼盘。再如,在民间,各种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生辰寿延等人们会做面塑礼花蒸制、供奉、食用,如过年的“如意年糕”,婚礼上的“鸳鸯饼”等等,用来祈求幸福,平安。
民间艺人们用大红、大绿等高纯度色彩,自然随意地涂出欢快、热烈的气氛。不但用笔泼辣帅气,无拘无束,同时造型生动,圆实朴厚。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然质朴的审美意境。中华美食不但注重口,而且构思立意独特,意味深长,注重所带来的意境。现代许多高档餐厅的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把白菇摆在青菜上叫“金钱满地”。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远,名声远扬。中国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让许多外国友人叹为观止。《易经·系辞上》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国饮食这一有形的物,正反映出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格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形态,这一无形的道。
我们家懒格格
家乡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乡的饮食文化吧。
前言:
营山县位于四川省人口第二大城市南充市,四川盆地东北部,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出达州通湖北,南近广安达重庆,西至南充进成都,北上巴中望秦川。营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一提到家乡的饮食文化,我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营山凉面。营山凉面系营山的一大特色小吃,因其面条细嫩清爽,作料香辣味浓,色香味俱佳而远近闻名,穿梭在小城的巷子里,到处都可以看见卖凉面的,特别是在过春节期间,场面更是火爆,春节吃凉面已经早已成为一种习俗。
一、 产品介绍
有关营山诸多小吃,赞语最多的就是营山凉面。杜甫曾经形容凉面是“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凉面在营山历史悠久,是营山县的传统名优小吃,一听到凉面,大家觉得都应该是夏季的食物,但在我们家乡,它一年四季都很受欢迎,在营山的大街小巷都能瞧见它的身影,它已经成了家乡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营山凉面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主要在于它的口味,麻、辣、咸、甜、香五味俱全,
首先,它的面条非常的细嫩清爽,同时又具有韧性,嚼起来很有劲道。 其次,凉面中加入了丰富的辅料。包括香油、红酱油、醋、糖、味精、花椒油、红油、蒜泥、豆芽等,老板会根据顾客的口味,决定各自量的多少,在这些丰富的料中,值得一提的就是红油了,营山凉面采用的红油是我们县的特色产品之一,它的味道不仅辣,还很香,让人胃口大开。我们的凉面还有一个特殊的食材就是大头菜,看着凉面上覆盖着的大头菜,伴着绿色的葱花,就显得更加的晶莹剔透了,这是谁也难以抵挡的诱惑,这就是营山凉面之所以广为人知的原因。
二、 营山凉面与春节
春节大家都要吃饺子、汤圆,这是一种传统习俗,在咱们营山,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俗,就是吃凉面,每逢正月初一,小城里就格外的热闹,家里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带着愉快的心情,成群结队的到街上吃凉面。春节期间,在营山县城的大街小巷,成群结队的人“抢”吃凉面的场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营山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初一到初六短短的6天时间内,营山人就吃掉了3万余公斤凉面。这一数据更具体的说明了人们对凉面的钟爱。那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在初一吃凉面呢?主要是在新的一年开始,老人希望健康长寿,中年希望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日子红火,孩子希望天天快乐,大家都冲着凉面来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好。春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异常热闹,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香味,到处都是凉面摊,到处都是欢喜的笑脸,这也是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凉面也成了一种长久,和谐,平安的象征,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城里的两面经销商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冲着在新年第一天“吃凉面象征长寿”这一风俗习惯大干一场,在春节当天,营山县文化宫内的李凉面、东门口的王凉面、城守一小对面的蔡凉面、北坝街的李凉面及原棉织厂处等十余家特色凉面的生意尤其火爆,每家都有上千人吃凉面。当天,文化宫的李凉面的凉面小吃摊摆开了5米长的凉面桌,由于夫妻人手不够,特地临时请了八九个人打“下手”。卖票、抓凉面、放作料、打包……形成一条流水线,他们从早忙到晚上,也有很可观的收入。
三、 营山凉面的做法
其实,凉面的做法还是很简单的,在家都可以煮的,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步骤。第一,就是煮面,煮面条时水要多、火要大,这样煮出来的面条才能不粘,面条要煮八九成熟,“断生”即可,若面条煮得太软太烂,就不能保持凉面的风味了。面条煮好后,要立即捞出用凉白开过凉,然后再捞出沥干水分,用筷子抖开面条,加入少许熟豆油拌匀,以防粘成一团。第二,就是要被辅料,可以切一些黄瓜丝,弄一些豆芽,豆芽在开水里焯一下,并把水沥干放在盘底,再把面搁在上面,最后依次放上盐、味精、花椒粉、蒜泥、酱油、醋、白糖、小葱、红油拌匀即是美味可口的红油凉面了。
四、 凉面的营养价值
古语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其实,在夏季吃凉面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宋代医书《本草衍义》中就有记载:“三伏中,朝廷做面,以赐臣下。”说明在当时就已经知道吃凉面可消烦止渴、祛暑除湿。在闷热、潮湿的夏天,来上一碗凉面,不仅省事,而且解暑开胃,凉面本身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加的辅料豆芽,黄瓜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100克黄瓜中含有的水分约克, 热量千卡, 蛋白质克, 脂肪克, 碳水化合物 克, 纤维素克, 钙14毫克, 镁12毫克, 钾148毫克, 维生素毫克, 叶酸毫克, 维生素A74毫克. 还含有各种营养素, 黄瓜含有铬等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对血糖的稀释有重要的作用, 对糖尿病人来说,黄瓜是他们的福音, 是最好的亦蔬亦果的食物。夏天吃凉面,能够让燥热的心情平静下来,给人很清爽的感觉,而且还能祛湿解表开胃。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产妇、脾胃虚寒者应尽量少吃。
五、 营山凉面的发展
凉面,在全国各地都有,只是品种和口味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营山的凉面在我们当地发展的还不错,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缺乏规范,没有形成规模。作为营山的一份子,我觉得营山凉面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就像川北凉粉一样。只有形成自己品牌,才能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才能获得市场的份额,品牌的背后是有着强大的文化作支撑的,营山凉面有着1400年的悠久历史,并且与“吃凉面长寿”的饮食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一个有内涵的品牌,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饮食文化的发展,例如红油、花椒油、酱油等相关企业的发展,形成一条产业链条,能够带领更多的企业成长起来。
六、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前进,饮食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应得到一定的重视,本文也只是对营山凉面做了一些简单的阐述,要对其进行详细了解的可以到相关网站去,或者直接进行实地考察,你一定会喜欢我们的特色饮食的,也希望我们的营山凉面能够真正走出去。同时,营山凉面也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传承和发扬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鼎御装饰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3......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于饮食文化的论文: 论饮食文化汉译英中的“意译 论饮食文化汉译英中的 意译” 意译〔摘要〕把中国的饮食文化翻译为英语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要把饮食文 化,尤其是菜
论中国饮食文化摘要: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
论中国饮食文化摘要: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