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0

维基先生Wiki
首页 > 学术论文 > 德语论文开题报告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r.白马王爷

已采纳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妥。3.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4.正文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5.谢辞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6.参考文献与附录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若附录篇幅超过正文,会让人产生头轻脚重的感觉。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大致有设计类、理论研究类(理科)、实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设计类、经济、管理及文科类、综合类等,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类(包括机械、建筑、土建工程等):学生必须独立绘制完成一定数量的图纸,工程图除了用计算机绘图外必须要有1~2张(2号以上含2号图)是手工绘图;一份15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书、调研报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2.理论研究类(理科):对该类课题工科学生一般不提倡,各院系要慎重选题,除非题目确实有实际意义。该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字数要在20000字以上;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进行建模、仿真和设计计算等;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4篇以上。3.实验研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已有的工作;要完成15000字以上的论文,其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的讨论与结论等内容;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4.计算机软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要写出10000字以上的软件说明书和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中如涉及到有关电路方面的内容时,必须完成调试工作,要有完整的测试结果和给出各种参数指标;当涉及到有关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内容时,要进行计算机演示程序运行和给出运行结果。5.经济、管理及文科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撰写一篇20000字以上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题论文(外国语专业论文篇幅为5000个词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1-2篇外文文献。6.综合类:综合类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至少包括以上三类内容,如有工程设计内容时,在图纸工作量上可酌情减少,完成10000字以上的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每位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求:(1)翻译2万外文印刷字符或译出5000汉字以上的有关技术资料或专业文献(外语专业学生翻译6000~8000字符的专业外文文献或写出10000字符的外文文献的中文读书报告),内容要尽量结合课题(译文连同原文单独装订成册)。(2)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或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或进行文献检索、论文编辑等。绘图是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毕业设计中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但作为绘图基本训练可要求一定量的墨线和铅笔线图。毕业设计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学生应参照教务处2004年3月印制的《毕业设计制图规范》进行绘图。五、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细则1.书写毕业设计(论文)要用学校规定的文稿纸书写或打印(手写时必须用黑或蓝墨水),文稿纸背面不得书写正文和图表,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文稿纸边框以外,文稿纸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2.标点符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4.量和单位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5.数字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如"他发现两颗小行星"、"三力作用于一点",不宜写成"他发现2颗小行星"、"3力作用于1点"。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如"约一百五十人",也可写成"约150人"。6.标题层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等,第三级为""、""、""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和.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7.注释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8.公式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9.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放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10.插图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粗细要合适,图面要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1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园括号括起。

103 评论

sunnyredzqqq

1、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专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论文种类

1、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353 评论

花开旭航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176 评论

安居客jismkll

开题报告:研究课题:20年代的德语文学汉译活动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兼及研究现状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卫茂平先生曾作过一本《德国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与民国时期》,2004年由上海外教社出版,笔者偶然在图书馆读到,这是课题的缘起。导言中提及:学界近20年来对于中国翻译文学史的讨论及成果虽蔚为可观,然关于单个语种史料详尽的却鲜有所见(英语日语方面兴许乐观些,其余小语种的状况则堪忧)。这也成了卫先生作此书的因由。但同时卫先生亦在后记中表示了遗憾:其书的资料来源基本局限于上海的主要图书馆,且受制于我国目前图书馆体制和书目编制水平的局限,所以不免有些遗漏,有时或也难免有失准确,尤其是散布在各地报纸上的译文和评论,查询起来颇有难度。同年四川外语学院的莫光华教授在《外国文学研究》第一期刊文《中德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指出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里,就整体水平而言,特别是与当前国内其它外语语种文学翻译研究的火热场面相比,德语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简直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德汉译介学研究的缺位,与中德翻译文学史的梳理不足,恐怕也是忧戚相关的。另社科院外文所的叶隽先生又为卫先生的书在《中华读书报》上专做过《德语文学汉译史的意义》一文:“正如有论者指出的,晚清以来两大背景,必须关注,纵向是“传统赓续”,横向是“西学东渐”,而西学东渐一个重要的过滤器与输入口,是“翻译”,不将这一因素高度重视,是很难深入理解“现代中国”形成与建构的历程的。所以,就这个意义来说,清理近代以来的汉译史,极为必要。”叶隽先生作此评论文章的初衷显然是为了借此书的出版引起学界对于德语文学汉译史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可惜这一努力似乎响应者寥寥。卫先生的书出版之后,关于德语文学汉译史就鲜有见到什么专著出现,只偶有一些熟悉的名字一两篇短小的文章零星见诸报端。于是2006年在《早期中国德语文学学科史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叶隽先生又旧事重提:“中国德语文学学科史的研究,到现在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大量的史实湮没,需要有人仔细搜集、精心考辨、拂去尘埃,还原历史的面目。”而这一块缺失目前不知是尚在研究中还是再度被搁置起来了。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尝试将卫先生的研究细化并且竭尽所能地深入一些下去?全面的细化与深入或许就笔者现在的学术水平以及曦源项目的时间节点出发是不现实的,但做一个时段限于十年间的德语文学汉译情况研究也许还是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可行性的。并且作为德语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我们也很期待能通过在这项项目中的实践,为中国德语文学学科史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而我们在此基础上选择了20年代这个被卫先生称为德语文学汉译“高潮的到来”的十年,亦不是未经慎重考虑的。据卫茂平先生在书中的统计,20年代全国共出版德语文学汉译作品58部,其中53部出版地为上海。如果光从出版数量上而言,无论是接下来战争文学勃兴的30年代,甚而是出版事业因时局的缘故遭受重创的40年代,都比20年代要更庞大些。但20年代这个十年间的翻译活动别与后来译介的重要性,在于许多在德语本土语境意义非凡的作者,或是被引介到现代汉语语境后在中国产生过或者仍然在产生着巨大影响的作者,在这个时期首次被译成汉语或作品最初被大量翻译。这种特殊性为许多我们所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加了筹码。这些作者中仅我们耳熟能详的就包括歌德,格林兄弟(当时也有译作格列姆或格尔木等),海涅,尼采,施笃姆(时有译为斯托尔姆,施托谟等),莱辛(时译莱森),茨威格等。还有一些初次汉译昙花一现后就在民国译坛甚而当今中国就再也杳无声迹了的名字。当时的翻译者是怎样的身份?出于何种心态引介特定的某位作家?选择作品又是以怎样的标准?引介后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和该作者在当时的德语语境或世界范围的影响是否相称,与其对当下中国影响力相比如何?悄无声息的冷遇或者极力的推崇,种种的遭际中又隐含着怎样的意味?报刊的德语汉译书评对这些作者在汉语语境的接受史产生了何种作用?德语语言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当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工具书的出现,德语教科书,学科术语形成的情况,或者这个学科究竟是形成了没有?)对德语文学汉译影响如何?与此同时,20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亦是风声鹤唳的十年。国人的团结救亡在这个十年走向高潮: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五卅运动爆发、国民革命的开始与失败。而在此之前,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在学者们多年的努力之后也已卓有成效。那么德中关系在这十年翻译史上是否起到某种导向性作用?哪些作品是由德语直接翻译过来的?哪些是经由日语或英语转译之作?对德语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译介的情况分别如何?这种种的问题都是我们在着手研究时所需要反复斟酌考虑的。三.课题创新点及难点就创新点而言,在上面论述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时其实已经涉及,此处不再赘述,聊以一句话简要概括之:德语文学的汉译史这一领域目前为止学界涉足者寥寥,应该说是一块很有开垦价值的沃土。但这样一个选题对我们而言不得不说是颇费力气的一个任务。首先,要把这个课题做得有价值做得符合学术规范将涉及到许多历史专业的基础知识,比如史料的鉴别,史学研究方法,基本的史学理论。这对就读于复旦德语系的学生是有些不利的。虽然二人高考时选的都是历史一科,但对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研究毕竟还是几乎全然陌生的。所幸的是出于个人兴趣的缘故,我们在大学两年里修读过许多历史系的专业课程,比如吴晓群老师的“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金寿福老师的“史学原典导读”(旧约),邹振环老师的“史学原典导读”(中国历史文选),韩升老师“东亚文明的历史进程”,许多历史系老师共同开课的“中国古典文化”,同时也听了不少史学相关讲座,专业素养的不足通过这些课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补。而章清老师的“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可以说是直接启发我们定下这个课题方向的诱因。其实定下这个课题时便是抱着做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想法的。这个研究关系到的学科素养可能的确偏重了历史学甚而偏离了本身的专业,就研究方法而言与自己两年来的德国语言学习基础不太相关,本专业带来的语言能力起着几乎纯粹工具性的作用。但是这个研究的结果不出意外的话应当说无论是从中国的德语文学学科史或者中德文学关系角度来看都是颇有些意义的。而在研究这样一个课题时语言也成为我们二人相较与以历史为本科的同学的一大优势。另外原始文献的查找也是一大问题。卫茂平先生在《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中亦头疼于资料查找的困难性,并且很率直地说“因为害怕旅途的困顿和查阅的繁难,一开始就未抱遍访全国主要图书馆的奢望”。不过我们相信这一点总还是人力可以克服的,毕竟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我们会利用假期的时间尽量多跑跑课题相关的全国主要大学的图书馆资料室和相关城市的图书馆。而且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总还是可以挖掘出一点点新的文献史料的。并且卫先生在《考辨》附录里列出了“德语文学汉译及评论书目”、“汉译德语文学作品合集书目”、“德语文学史论、评论书目”;出版时间,出版社,译者历历在目,为我们史料的查找和考证已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所以尽管困难,我们还是相信在卫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搜集原始文献是具备可行性的。叶隽先生的《中国文化里所具有的“世界精神”——德国文学里的中国图景及其思想史意义》谈到:从求真角度而言,历史学之强调“史实考辨”,其意义在重视一种知识学意义上的渐进积累,因为徒称义理,是站不住脚的。但真正的史家往往不以此为贵,反而说:“学问文章,聪明才辨,不足以持世;所以持世者,存乎识也。”其实任何的学术研究应当都是如此,在翻阅过大量的前人研究和原始材料后,如果能从新颖的角度入手,整合梳理并且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才是整个研究的最大的价值所在,却也是最大的难点所在,但有没有这个悟性,却不是我们敢于妄言的了。四.课题预期成果:发现一些新史料,较为详细完备地梳理这10年间的德汉翻译史料文献,尽量解决以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结题论文。五.参考文献:现代学术视野中的留德学人 同济大学出版社 叶隽同济•德意志文化丛书 另一种西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叶隽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丛书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卫茂平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卫茂平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宁夏人民出版社 卫茂平,马佳欣,郑霞 中德文学关系研究文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卫茂平,(德)屈尔曼主编施笃姆诗意小说选 江苏人民出版社 杨武能译歌德与中国 三联书店 杨武能中德文学研究 辽宁教育出版社 陈铨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3卷6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1840——1919) 上海书店出版社 魏绍昌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 上海书店 施蛰存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上,下) 天津人民出版社 唐沅等中国翻译词典 湖北教育出版社 林煌天等民国时期总书目•外国文学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

80 评论

tiaotiao1985

语言学德语简史

343 评论

相关问答

  • 德语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

    维基先生Wik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第一德育开题报告论文

    德育答辩论文开题报告提纲转瞬间,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已飘逝,多年以后,当回想半年感悟、思考和体会,你是否会发现它们是那样地弥足珍贵,在读过《大学青春人生——2006

    龙龙100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发言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我的大学这样过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学校: 学院: 年级: 班级: 姓名: 我的大学这样过! 时间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在大

    wanglei887305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道德课堂论文开题报告

    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尤其是当前激烈竟争的社会,更对他们提出了及高的要求。德育是一切教育的主导,因此加强和改进对少

    cherryhu1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论文

    德育答辩论文开题报告提纲转瞬间,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已飘逝,多年以后,当回想半年感悟、思考和体会,你是否会发现它们是那样地弥足珍贵,在读过《大学青春人生——2006

    吃货肥仔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