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掣魅影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3、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4、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之协作精神的地位及培育
5、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6、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探究师德建设机制
7、谈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8、用责任终身追究制防治师德越位
9、以师德为基础建立良性师生关系探析
10、浅谈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与塑造方法
11、探究师德与爱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12、论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3、师德建设的价值与途径
14、加强师德修养重视非教学因素的研究
15、论走向教师幸福的师德修养
16、德性伦理学视域中的师德定位
17、从师德建设看教育生态的当代困境与应对策略
18、专业伦理视角下师德规范的新要求
19、儒家教育伦理与师德修养刍议
20、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22、当前我国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3、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4、论师德的特殊性与师德修养
25、当前我国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6、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反思
27、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28、廉洁文化建设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9、基于师德及其核心要素发展模型的五类教师分析
30、高等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师德建设
31、底线伦理视域下的师德困境及其出路
32、师德建设与权力行为的理性取向
3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
34、中美师德规范比较以及对中国师德建设的启示
35、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36、关于师德养成路径的几点思考
37、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38、论师德的现代转型及其评价的新趋向
39、孔子的师德观对成就教师幸福的现代启示
40、远程教育高校以党建工作促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41、公共性视域中的师德建设探究
42、传统私塾教育中的师德理念窥探
43、浅析现代教育师德师风的不良现象
44、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举措
45、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46、中国师德建设文本存在的问题及超越路径
47、孔子公正观对师德的启示
48、美国师德建设经验对我国师德发展的启发
49、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师德建设
50、基于《论语》师德观视角浅析对当代师德的影响
51、浅谈师德师风的建设
52、浅谈民族地区特色师德教育
53、中美师德规范文本对比研究
54、新时期师德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浅析
55、“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浅析
56、归因训练在教师师德培养的作用探究
57、论孔子师德观对当今师德建设的启示
58、教师伦理学视角下的师德建设优化
59、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师德培养模式的启示
60、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实效性研究
61、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师德素养
62、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
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1、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6、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0、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6、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中学德育实效--以福建师大附中为例
3、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4、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6、美国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图景理论脉胳及其启示
7、浅谈中学物理课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8、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9、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的功能
10、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
11、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12、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乒乓球文化的育人功能s
13、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培养途径
14、“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15、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6、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与思考
17、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18、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19、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
20、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22、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23、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24、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中学德育新观念
2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2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2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29、以礼仪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以广东省始兴县城南中学为例
30、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1、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32、环境育人建设绿色文明校园--陕西省宝鸡中学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纪实
3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4、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35、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36、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
37、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38、媒介对初高中德育教育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Y中学的调查
39、“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0、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模式创新浅谈
41、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42、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3、浅谈学校德育的“无形”与“有形”
44、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4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6、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47、对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48、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深化开展策略研究
4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50、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51、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的策略探索
52、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53、新课改视野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5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55、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56、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57、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8、中学德育的全时性思考--以耽美文化的挑战为例
59、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60、如何实现中学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对接
61、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62、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6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65、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66、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7、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6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69、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70、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71、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72、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3、也谈学校德育的理论指导问题--以华山中学为例
74、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新特点
75、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76、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77、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8、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79、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80、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81、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82、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8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84、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5、提高思想品德课复习的课堂实效
86、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87、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8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8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90、初中生自我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91、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92、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基于师生主体差异的分析
9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融入非智力因素
94、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95、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96、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97、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98、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99、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100、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10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好多好多猪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新颖的法律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完善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思考2、地方人大保证宪法实施职能研究3、合宪性审查制度研究4、人大监督权与宪法实施研究5、我国宪法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6、论宪法解释的功能7、论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8、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问题研究9、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定位与职能调整研究10、设区市地方立法权问题研究11、论我国行政诉讼确认判决的定位12、论公务员的廉洁义务13、论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14、行政诉讼跨区管辖改革研究15、社区矫正的现、问题与对策--以六安市某县(区)为例16、公共服务外包法律规制
阿菈VinU菟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
笑之典典
法律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制定的法制规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法律维护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中国法律体系.下面学术堂收集整理了20个法学专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传播时代的立法泛化及其法律规制2、美国页岩气能源资源产权法律原则及对中国的启示3、城中村村民自治建设中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4、我国基层法治教育的时代审视和完善5、职场性骚扰法律规制的困境与思考6、论科斯法律经济学的司法适用--从权利冲突问题角度的一个分析7、论依宪治国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作用8、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9、民营经济对法治进程的作用10、法律解释的理性11、初探英国法中的浮动抵押制度的范围与困局12、古代中国法律中关于权利的问题13、复旦投毒案的法律思考14、论传统中国的守法理由15、"三能一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第二课堂"为视角16、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模式亟待改革的原因分析17、中国式法律移植的反思18、谈美国对船舶实施滞留和民事处罚19、中国政党关系法治化的路径选择20、政府购买服务的法律规制
永远幸福66
[行政法]论行政公正 行政公正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行政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笔者就构建行政公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法律平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正义是人类社会至高无上的标准,公正则是法律的最高价值。何谓公正?如何实现公正?在西方思想史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公正的论证可谓学派林立,经久不衰。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开篇中指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P231)各理论学说强调一个核心的理念:公正意味着每个人在同等情况下应得到同等对待。一般来说,公正意味着维护正义和中立,防止徇私舞弊,其核心是无私和中立。公正的理念在西方各国法律体系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英国法治以Natural Justice (自然正义)为其核心观念,美国宪政以 Due Process of Law(正当法律程序)和Check and Balance(制约平衡)为其支柱。 行政公正原则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2〕(P48)行政公正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公平、合理地对待行政相对人和处理行政管理事项。行政公正是确保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为社会一般理性人认同、接受所要遵循的原则。“行政公正要求改变过去权威行政的陈旧观念,实行民主行政、公正行政、公平行政、公开行政。”“行政公正作为一个整体,既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的自我要求,也是社会公众的外在期望。”〔3〕(P48) 一、行政公正的逻辑起点—控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行政公正原则相当程度上是与自由裁量权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行政官员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有选择行动的权力的时候,才会对其要求公正。行政机关在行政过程中,依据法律积极的明示或消极的默许,基于行政目的,自由斟酌、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的权力,称之为自由裁量权。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权的核心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扩大,一方面是使普遍的法律、行政法规更好地适应了纷繁复杂和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又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提供了可乘之机。既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扩大是现代行政的必然要求,我们能做的务实的选择就是如何用法律来控制、规范它的行使,从而尽量减少行政自由裁量权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影响,而行政公正的原则实质上是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一整套规则。 二、行政公正的内容 行政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价值的手段、工具和保障,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机制作用的对象和目标,并在程序公正机制的运作中接受检验。“实体公正是一种结果价值,而程序公正是一种过程价值,其二者的结合就构成了行政公正。”〔4〕(P99)形象公正则是行政公正的外在要求。行政公正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体公正是行政公正的本质要求, 1、依法办事,不偏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办事,是行政执法法治理念的要求。法律不是确定某一个人的特殊利益,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是针对人们整体,确定人们整体利益的。因此,它不会对处于同样情况的人,作出不同的规定。行政机关如果离开法律办事,就可能因感情或其他因素而不能一视同仁,就可能同样情况不同样对待,从而出现不公平、不公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行政机关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不应当运用人民授予的权力徇私,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系的组织、团体、个人谋取私利。 2、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这一原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在行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行政机关无论是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还是作出抽象行政行为;无论是授予相对人权益,还是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无论是赋予相对人某种资格,还是对相对人科以某种处罚,都必须平等地对待相对人,不能因相对人身份、民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区别对待。平等对待包括两种情形: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当然,平等对待相对人并非意味着不分情况,不管差异,一律相同。对于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不仅不应该歧视,而且还应当根据实际与可能,依法适当地给予特殊优待和保护。 3、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所谓相关因素,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政策的要求、社会公正的准则、相对人的个人情况、行为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效果等。所谓专断,就是不考虑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凭自己的主观认识、推理、判断,任意地、武断地做出决定和实施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在执法中,既要合法,也要适当。一方面,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能考虑不相关因素。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在具体执法中应考虑相关因素,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认识、推理、判断,任意地、武断地作出决定和实施行政行为。 4、比例原则。实体公正还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作出行政行为时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即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即使万般无奈之下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也要求小于因此取得的行政收益。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
在当今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归根到底是 教育 问题。如今的高校也有教育学专业了,很多教育学专业的朋友们也在为 毕业 论文而烦恼。下面
题目是法学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起吸引读者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法学毕业论文论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论法治社会中的人权保障 2、同案不同判的反省与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 传统 文化 的结晶,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 教育 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小 学书法
论学生玩英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