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6

火星电台666
首页 > 学术论文 > 新疆地质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桠枫娇娇

已采纳

文献综述及其格式(给李建明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开题与文献综述阅读)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部分, 1)前言部分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2)正文部分是综述的重点,其写法多样,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3)总结部分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4)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不少于3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3、注意事项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4).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5)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详细见科学引文国家标准。

91 评论

爱吃爱玩007

从广义来说了解博物馆是了解这个地方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当你希望了解这个地方时,你就会先去了解博物馆吧。有时去做博物馆你可能会在那儿待上很久,然后呢,静静地看着那些故事,那些历史印记吧!

98 评论

狂想妄想不想

陕西省地质局.1973.李四光同志著作和讲话选编(1928~1970)

程克明,王铁冠.1993.天然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地球科学,4(2):49~94

程克明,赵长毅.1997.吐哈盆地煤成油气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2(2):5~10,19

戴金星.1979.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与石油.石油勘探与开发,3

戴金星.1980.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石油学报,4

戴金星.1992.各类天然气的成因鉴别.中国海相油气(地质),6(1):11~19

戴金星.1996.中国大中型气田有利勘探区带.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1(1):6~9

戴金星.2007.中国煤成气潜在区.石油勘探与开发,34(6):641~645,663

戴金星,李先奇.1986.中亚煤成气聚集域东部气聚集带特征:中亚煤成气聚集域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2(5):1~7

戴金星,王廷栋.2000.中国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海相油气地质,5(1):12~13

戴金星,桂明义,黄自林,等.1986.楚雄盆地中东部禄丰———楚雄一带的二氧化碳气及其成因.地球化学,1:42~49

杜金虎,易士威,卢学军,等.2004.试论富油凹陷油气分布的“互补性”特征.中国石油勘探,9(1):15~22

龚再升,王国纯.1997.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潜力新认识.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1(1):1~12

顾家裕.1994.沉积相与油气.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何登发,赵文智.1999.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与含油气系统旋回.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181

侯启军,魏兆胜,赵占银,等.2006.松辽盆地的深盆油藏.石油勘探与开发,33(4):406~411

胡朝元.1982.生油区控制油气田分布———中国东部陆相盆地进行区域勘探的有效理论.石油学报,2

胡见义,黄第藩,等.1991.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黄第藩,李晋超,程中第,等.1983.旱2井岩石抽提物中未成熟和成熟芳烃系列化合物组成分布的比较.地球化学,1:32~40

黄第藩,李晋超.1982.干酪根类型划分的X图解.地球化学,1:21~30

黄汲清.1947.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黄汲清,任纪舜,等.1980.中国大地构造及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贾承造,宋岩,魏国齐,等.2005.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地学前缘,12(3):3~13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等.2007.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石油勘探与开发,34(3):257~272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等.2008.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1~20

蒋有录,查明主编.2006.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11,140~160

金之钧,张金川,王志欣.2003.深盆气成藏关键地质问题.地质论评,49(4):400~407

李德生.1980.渤海湾盆地复合油气田的开发前景.石油学报,1(1):1~15

柳广弟主编.2009.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15

罗平,裘怿楠,贾爱林,等.2003.中国油气储层地质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沉积学报,21(1):142~147

罗志立.1989.中国寻找大气田的前景及方向.石油学报,10(3):20~30

邱蕴玉.1994.油气聚集保存的时间性和有效性分析———油气有效成藏期及有效成藏组合研究.中国海上油气(地质),8(5):289~300

邱中建.1974.加速渤海湾油气勘探的几点想法———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机理.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档案室

裘亦楠,薛叔浩,应凤祥.1997.中国陆相油气储集层.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史训知,戴金星,王则民,等.1985.联邦德国煤成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研究和对我们的启示.天然气工业,2

宋岩,戴金星.1998.中国大中型气田主要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石油学报,19(1):1~5

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2005.中国 3 类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32(3):1~6

孙肇才,郭正吾.1991.板内形变与晚期次生成藏———扬子区海相油气总体形成规律的探讨.石油实验地质,13(2):107~142

田在艺.1960.中国陆相沉积生油和找油论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田在艺,王善书.1985.我国海域地质构造与含油气沉积盆地特征.石油学报,8(8):1~12

王昌桂,郭彦如.1993.吐鲁番坳陷天然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新疆石油地质,14(2):117~125

王廷栋,王海清.1989.以凝析油轻烃和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判断气源.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1(3):1~15

翁文波.1948.从定碳比看中国石油远景

吴崇筠.1983.构造湖盆三角洲与油气分布.沉积学报,1(1):5~26

吴崇筠,薛叔浩,等.1992.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吴河勇,梁晓东,向才富,等.2007.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中国科学:D 辑,37(2):185~191

武守诚.1988.中国板块演化与油气盆地.石油实验地质,3(4)

袁选俊,谯汉生.2002.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3(2):130~133

翟光明,宋建勇,靳久强,等.2002.板块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和评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1999.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张金川.2003.根缘气成藏主控地质因素.地球学报,z1:120~124

张恺.1995.论板块构造旋回与油气壳-幔深部成因说.新疆石油地质,16(1):1~9

赵文智,程克明.1995,吐哈盆地煤系地层油气聚集特征与勘探对策.天然气工业,15(4):13~17

赵文智,何登发,池英柳,等.2001.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石油学报,22(1):6~13

赵文智,何登发,等.2002.含油气系统术语、研究流程与核心内容之我见.石油勘探与开发,29(2):1~7

赵文智,汪泽成,张水昌,等.2007.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区带.科学通报,52(1):9~18

赵文智,王红军,徐春春,等.2010.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石油勘探与开发,37(2):146~157

赵文智,王兆云,汪泽成,等.2005a.高效气源灶及其对形成高效气藏的作用.沉积学报,23(4):710~719

赵文智,王兆云,张水昌,等.2005b.有机质 “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32(2):1~7

赵文智,张光亚,王红军,等.2003a.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石油勘探与开发,30(2):1~8

赵文智,邹才能,汪泽成,等.2003b.富油气凹陷 “满凹含油”论———内涵与意义.海相油气地质,8(3):130~142

邹才能,池英柳,李明,等.2004.陆相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油气勘探工业化应用指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邹才能,陶士振,谷志东.2006.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地质学报,80(11):1739~1751

邹才能,陶士振.2007.大油气区的内涵、分类、形成和分布.石油勘探与开发,34(1):5~12

邹才能,陶士振,方向.2009a.大油气区形成与分布.北京:科学出版社,1~5

邹才能,陶士振,袁选俊,等.2009b.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石油学报,30(3):324~331

邹才能,袁选俊,陶士振,等.2010.岩性地层油气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1~132

Ayers Jr W gas systems,resources,and production and review of contrasting cases from the San Juan and Powder river Bulletin,86(11):1853~1890

Cook of Estimated Ultimate Recovery(EUR)for wells in assessment units of 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USGS Powder River Basin Province Assessment Team,Total Petroleum System and Assessment of Coalbed Gas in the Powder River Basin Province,Wyoming and Montana: Survey Digital Data Series DDS-69-C,~6

Crovelli R resource assessment method for continuous-type petroleum accumulations—The ACCESS assessment method:USGS Powder River Basin Province Assessment Team,Total Petroleum System and Assessment of Coalbed Gas in the Powder River Basin Province,Wyoming and Montana: Survey Digital Data Series DDS-69-C,~12

Dow W of oil correlation and source rock data to exploration in Williston basin

Gautier D L,Dolton G L,Takahashi K I,Varnes K L, National Assessment of United States oil and gas resources—Results,methodology,and supporting data: Survey Digital Data Series DDS-30

Hubbert M of petroleum under hydrodynamic Bulletin,37(6):1954~2026

Hunt J and migration of petroleum from abnormally pressured fluid Bulletin,7(1):61~69

Klett T R and Charpentier R Model Users Guide: Survey Open-File Report 03-354,~35

Klett T R and Schmoker J Survey Input-Data Form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ntinuous Petroleum Accumulations:USGS Uinta-Piceance Assessment Team,Petroleum Systems and Geologic Assessment of Oil and Gas in theUinta-Piceance Province,Utah and Colorado: Survey Digital Data Series DDS-69-B,~9

Law B gas Bulletin,86(11):1891~1915

Levorsen A of and company,1~850

Magoon L B,Dow petroleum system-from source to Memoir 60,3~24

Magoon L petroleum system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research,resource assessment,and exploration,AAPG bulletin,71(5):587

Masters J basin gas trap,Western Bulletin,63(2):152~181

Nielson D and apparatus for shale gas States Patent,

Pan C origin of petroleum in north Shensi,and the Cretaceous of Szechuan, Bulletin,25:2058~2068

Parker H W,et of oil from oil shale,United States Patent,

Perrodon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Aquitaine,187~210

Pollastro R petroleum system assessment of undiscovered resources in the giant Barnett Shale continuous(unconventional)gas accumulation,Fort Worth Basin, Bulletin,91(4):551~578

Rose P R,Everett J I basin centered gas accumulation,Roton Basin,Southern & Gas Journal,82(40):190~197

Schmoker J perspectives for unconventional gas bulletin,86(11):1993~2000

Schmoker J ,Method for assessing continuous-type(unconventional)hydrocarbon D L,Dolton G L,Ta-kahashi K I,Varnes K L, National Assessment of United States oil and gas resources—Results,methodology,and supporting data: Survey Digital Data Series DDS-30

Schmoker J Survey Assessment Model for Continuous(Unconventional)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The“FORSPAN”Model:US Geological Survey Bulletin 2168,~9

Schmoker J geological survey assessment concepts for continuous petroleum accumulations:US Geological Survey Digital Data Se-ries DDS-69-D,~9

SPE,AAPG,WPC,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1~47

Tissot B P,Welte D formation and York,SpringerVerlag

115 评论

寻找梦想之旅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11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光影博物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具体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论集6,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李泽

    catcat65432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新疆棉花论文参考文献

    最近,网上关于新疆棉花的新闻比较多,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相信大家都知道,每一位中国人对于这种无耻的行为都是很痛恨的。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棉花

    S素年錦時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新疆地质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及其格式(给李建明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开题与文献综述阅读)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

    火星电台66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博物馆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元宇宙可以改变我们的观展方式吗?我认为肯定是可以的,而且已经在发生了,在很多景区每到节假日的时候就会爆满,但是有的地方创新性地用了元宇宙的方式来改变观展的方式,

    曼丽nile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新疆财务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报表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财务报表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刘婧.

    千羽YUm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