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老男人
为世人托付给我们的科学而活着 江苏金湖县实验中学翔宇文学社 华祝虎 指导教师 耿小云 提到物理,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两个伟大的名字: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个名字和物理学的两个奇迹年联系在一起。1666年,在家乡躲避瘟疫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建立了微积分,从此为严谨、庄重的经典物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物理学也从此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另一个奇迹年是1905年,开尔文勋爵的“两朵乌云”给物理学带来了一个迷雾重重的时代。就在这一年,26岁的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口气完成了六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如同拨开云层而倾泻的阳光一样,为20世纪初的那群踌躇满志的物理学家指明了道路。 科学的发展史就是这样,曲折、漫长甚至惊险,在每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我们指引方向。今天,在我们时时刻刻都享受着科学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执著的科学家们。 如果要让我挑选一位我认为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海森堡。这个名字也许不像爱因斯坦那样著名,但他对物理学甚至整个科学的贡献,在我看来,几乎是与爱因斯坦等同的。他曾和波尔、狄拉克、泡利等一群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一起奠定了量子物理学的基础。并且,以波尔、海森堡为代表的哥本哈根派,曾与爱因斯坦、薛定谔发生过一场历史之争。海森堡的哥本哈根派质疑世界是确定的、完全依照规律运作,而爱因斯坦却不这么认为。前者的观点在当时甚至是现在看来,都是颠覆人们世界观的。 历史注定属于这群年轻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小伙子们。波尔带领海森堡和他的“梦幻哥本哈根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让我们的视线回到海森堡身上。 1901年,海森堡出生在维尔兹堡,23岁在慕尼黑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他跟随恩师波尔继续进行研究。这段生活对他来说也许是幸福的`,这是一段脱离政治的纯粹的物理研究时光。这是多少“二战”中的物理学家所期望的啊! 战争给海森堡带来了巨变。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发现了原子裂变现象,并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裂变的发现意味着原子弹的制造十分可行,纳粹德国立刻着手进行原子弹的制造。优秀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被迫加入其中。他当然知道原子弹在纳粹手中意味着什么,是死亡,不,是灭亡!但他知道,盟军也在研制原子弹,他不想让纳粹用原子弹称霸世界,但他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所以他更不想有一天,盟军的原子弹落在德国。是帮助纳粹制造原子弹,还是消极怠工,期望盟军的原子弹不落在祖国的土地上?在威廉研究所的日子,他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更直白地说,海森堡在对祖国负责和对世界负责之间举棋不定。无数个夜晚,他煎熬着、思考着。( 优秀作文 )他怀念在哥本哈根派与波尔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个纯粹的物理时代,是多么轻松、充实。 他曾找过波尔,但他很难面对这位恩师、科学道路上的伙伴,也是仇视德国的敌人。这样复杂的感情会让他做出怎样的抉择?战后轰动一时的话剧《哥本哈根》里有海森堡的这样一段台词:“要是一个人认为如果祖国做错了,他就不应该爱她,那是错误的。德意志是生我的地方,是我长大成人的地方……”就这样,海森堡在人类对祖国本能的情感和科学家的责任感中挣扎着。 最终,德国没有造出原子弹,海森堡也成了盟军的战俘。 德国为什么没有造出原子弹?这是个世界之谜,又被称作海森堡之谜。战后,德国科学家经过调查,认为海森堡在计算参数时出了一个低级错误,而不是出于道德、情感。显然,这样的结果不能让人信服,因为德国即使是在战争末期也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科学力量依然强大。而且,德国占领着世界当时最大的铀矿,在捷克斯洛伐克,科技水平、材料都齐备,德国没有理南造不出原子弹,除了海森堡以及德国科学家的高度责任感和良知,没有更合理的解释去说明德国的原子弹为什么没有造出来。虽然,德国发动了战争,但并不代表德国科学家没有良知。而且,有证据表明,海森堡曾向希特勒夸大了原子弹制造的难度,并且在原子弹制造过程巾消极怠工。 我也愿意相信,这个曾经诞生了巴赫、贝多芬、黑格尔、歌德的优秀民族也会有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 我想用测不准来形容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测不准原理是他的物理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概括海森堡复杂一生的最恰当的词语。海森堡曾在战后被盟国邀请进行科研工作,也许是厌倦了政治统治下的科研生活,也许是爱国,或许都不是,他拒绝了所有的邀请。 最后,我想引用海森堡被捕后写给流亡英国的波尔的信中的一句话作结尾: 我们是为世人托付给我们的科学而活着! 佳作点评 粗读起来,似乎是一篇科学史话。细读起来,实际上是关于海森堡的人品、关于科学家的职业道德、关于爱国与爱人类的思考。小作者巧妙地用科学发展的进程为线索,穿起了科学家海森堡时代的众多大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然而自始至终,海森堡都是文章的主角。 读完全文,有这样几点感受:本文的描述详略得当,详写海森堡、略写其他同时代的科学家;本文行文流畅,从“牛顿和爱因斯坦”引入物理学的发展,从选择自己心目中伟大的科学家引出本文的主角海森堡,从“让我们的视线回到海森堡身上”将笔锋转向海森堡,于是有了后面一段段关于海森堡的描述,最后,引用海森堡的原话“我们是为世人托付给我们的科学而活着”,点明海森堡众多奇怪或者不奇怪行为的原因,既回应文题,又有一种戛然而止、干净利落的效果。 (耿小云)
调皮捣蛋妈
海森堡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有作为的科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受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的启发而提出了光量子假设一样,海森堡也是得益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思路而于1925年创立起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及矩阵理论。 量子力学是人们研究微观世界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由于对量子理论的新贡献,他于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海森堡还完成了核反应堆理论。由于他取得的上述巨大成就,使他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和原子物理学家。公元1901~公元1976,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卡尔·海森堡由于在取得整个科学史上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量子力学的创立中所起的作用,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普遍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它是物理学的最基本分支,又是最基础学科。在20世纪初的年月里,人们逐渐认识到公认的力学定律不能描写极其微小物体如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行为;他们对此感到迷惑不解,忐忑不安,因为公认的定律应用于宏观物体(即比个体原子大得多的物体)时是白璧无瑕,完美无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迫于纳粹德国的威胁,丹麦的大物理学家玻尔离开了心爱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远赴美国。德国的许多科学家也纷纷背井离乡,坚决不与纳粹势力妥协。然而,有一位同样优秀的物理学家却留下来了,并被纳粹德国委以重任,负责领导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工作,远在异乡的玻尔愤怒了,他与这位过去的同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与他形成了终生未能化解的隔阂。有趣的是,这位一直未能被玻尔谅解的科学家却在1970年获得了“玻尔国际奖章”,而这一奖章是用以表彰“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历史在此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这玩笑的主人公就像他发现的“不确定性原理”一样,一直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他就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1976年2月1日逝世,享年75岁。 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的原子模型为基础而形成的理论物理学吸引着年轻的研究者们。丹麦的理论物理研究所成了年轻的物理学家向往的地方;在慕尼黑,玻尔的早期学说被人们广泛接受,玻尔研究所工作的基础正是玻尔一索末菲原子模型。1924年7月,海森堡的关于反常塞曼效应的论文通过审核,从而使他晋身为讲师,获得德国大学的任意级别中讲学的资格。而波尔--他对这位出色的年轻人显然有着明显的好感--也来信告诉海森堡,他已经获得了由洛克菲勒(Rockerfeller)财团资助的国际教育基金会(IEB)的奖金,为数1000美元,从而让他有机会远赴哥本哈根,与波尔和他的同事共同工作一年。当时,云集在玻尔研究所的来自世界各国的理论物理学家,正试图用这种模型来探索光谱线及其在电场和磁场的分裂,以便创立没有逻辑矛盾的原子过程理论,同时,玻尔本人认为,只有坚决背离传统的观点,问题才能获得进展。但究竟从何入手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他。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它事关从传统的经典力学向一种更合乎自然的科学过渡。新事物的产生总要冲破重重阻碍,该怎么办呢?整个研究所陷入了沉思和不断的实验之中。1925年,当所有的努力都显得徒劳无益时,人们似乎觉得物理学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然而,海森堡的思想让玻尔长期的困惑迎刃而解。海森堡在大学时就对各种原子模型持怀疑态度。他感到玻尔的理论不可能在实验中得到理想的证实。因为玻尔的理论建立在一些不可直接观察或不可测量的量上,如电子运动的速度和轨迹等。海森堡认为,在实验中,我们不能期望找到像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电子的速度和轨迹等一些根本无法观察到的原子特征,而应该只探索那些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的数值,如固定状态的原子的能量、原子辐射的频率和强度等。因此,在计算某个数值时,只需要利用原则上可以观察到的数值之间的相互比值,即只有依靠数学抽象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海森堡首先从玻尔的对应原理出发,从中找到充分的数学根据,使这一原理由经验原则变为研究原子内部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海森堡没有就此止步不前。1925年6月,他又解决了物理学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解释一个非简谐原子的稳定能态,从而奠定了量子力学发展的纲领。几个月后,他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新释》的论文,将一类新的数学量引入了物理学领域,从而创立了量子理论。海森堡的理论基础是可以观察的事物或可以测量到的量。他认为,我们不是总能准确地确定某一时间电子在空间上的位置,也不可能在它的轨道上跟踪它,因而玻尔假定的行星轨道是不是真的存在还不能确定。因此,像位置.速度等力学量,需要用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这种抽象的数学体系来表示,而不应该用一般的数来表示。作为一种数学体系,矩阵是指复数在矩形中排列成的行列,每个数字在矩形中的位置由两个指标来表示,一个相当于数学位置上的行,另一个相当于数学位置上的列的理论。“矩阵”被提出后,玻恩很快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与约尔丹共同合作对矩阵力学原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925年9月,他俩一起发表了《论量子力学》一文,将海森堡的思想发展成为量子力学的一种系统理论。11月,海森堡在与玻恩和约尔丹协作下,发表《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沦的重新解释》的论文,创立了量子力学中的一种形式体系——矩阵力学。从此,人们找到了原子微观结构的自然规律。爱因斯坦评价道:“海森堡下了一个巨大的量子蛋。”海森堡的矩阵力学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代数方法,它从所观测到的光谱线的分立性入手,强调不连续性。几个月后的1926年初,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采用解微分方程的方法,从推广经典理论人手,强调连续性,从而创立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理论——波动力学。由于两个理论的创始人都只对自己的理沦深信不疑,而较少领会对方的思想,因而一场争论就不可避免了,他们都对对方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后来,薛定谔在认真研究了海森堡的矩阵力学之后,与诺依曼一起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的等价性。这两种理论的成功结合,大大丰富和拓展了量子理论体系。这样,解决原子物理任务的方法在1926年就正式创立起来了。后来,在解释氢分子光谱中强弱谱线交替出现的现象时,海森堡运用矩阵力学将氢分子分成两种形式:正氢和伸氢,即发现了同素异形氢。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发现。1933年,为了表彰他创立的量子力学,尤其是运用量子力学理论发现了同素异形氢,瑞典皇家科学院给他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幸运之神降落到了年轻的海森堡身上。 维尔纳·卡尔·海森堡(Wener Karl Heisenberg)是德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哲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1901年12月5日,他出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他的父亲A.海森堡博士是名噪一时的语言学家和东罗马史学家,曾经在慕尼黑大学担任中世纪和现代希腊语教授。受其影响,年幼的海森堡学到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其父对此引以为豪。1920年以前,海森堡在著名的慕尼黑麦克西米学校读书。麦克西米学校培养了不少未来的科学家,如量子思想的创始人普朗克40年前就在此求学。中学时,海森堡迷上了数学,并且很快掌握了微分学和积分学。那时的他,一直憧憬着在未来成为一名数学家。可是,后来的大学生涯却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命运。1920年中学毕业后,海森堡考入慕尼黑大学,在索末菲、维恩等指导下攻读物理学。后来,他又前往哥廷根大学,在玻恩和希尔伯特的指导下学习物理。1923年,海森堡写出了题为《关于流体流动的稳定和湍流》这篇流体力学的博士论文,详细研究了非线性理论的近似性,年终取得了慕尼黑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10月回到哥廷根,由马克思· 玻恩私人出资聘请为助教。1924年6月7日在哥廷根第一次遇见爱因斯坦。1924年至1927年间,他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来到哥本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与玻尔一起工作。从此,海森堡置身于长期激烈的学术争鸣的氛围中,开始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工作。1933年12月11日获得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4年6月21日提出正子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受到纳粹迫害时,海森堡因其对德国的热爱而留在德国,并尽可能地挽救德国的科学。1941年,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凯泽·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长,成为德国研制原子弹核武器的领导人,与核裂变的发现者之一哈恩一起研制核反应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海森堡很快发现自己陷入矛盾之中: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又对纳粹的暴行非常仇恨。因此,他便采取实际行动来遏制德国核武器的发展。1946年,海森堡与同事一道在哥廷根重建了哥廷根大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物理学和天文物理学研究,并担任所长。1948年,该研究所易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10年以后,他又被聘为慕尼黑大学的物理教授,研究所也随他迁入慕尼黑,并改名为马克斯·普克物理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森堡在促进原子能和平应用上做出了很大贡献。1957年,他和其他德国科学家联合反对用核武器武装德国军队。他还与日内瓦国际原子物理学研究所密切合作,并担任了这个研究机构的第一任委员会主席。这位天才的物理学家永远不会放弃学术上的不断努力。自1953年后的20年中,海森堡把重点转向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1958年4月,他提出了非线性旋量理论。这个理论的基础是4个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其包括引力子在内的所谓“宇宙公式”。这些方程系运用于自然界中,能体现出普遍对称性的基本形式的微分系统,而且能解释高能碰撞中产生的基本粒子的多样性。海森堡以他的研究不断推动现代物理向前发展。1976年2月1日,海森堡这位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作为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对激光、晶体管、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化设备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位“永远以哥伦布为榜样”的科学家,在物理学微观世界中,开拓了新的途径,成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微观粒子运动学和力学领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email多少?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对策 对森林造成破坏的病虫害是不断进化的生物,由于环境的原因外来物种也有可能对森林造成破坏。因此我们必须提高防治病虫害的科技水平,对害虫进行全面
为世人托付给我们的科学而活着 江苏金湖县实验中学翔宇文学社 华祝虎 指导教师 耿小云 提到物理,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两个伟大的名字:牛顿和
1、硕士论文一般多少字左右。 2、硕士论文摘要多少字合适。 3、硕士论文要多少字。 4、硕士论文要多少字数。1.硕士论文一般3-5万字之间,主要还是看学校
群落的丰富度?是不是群落里种群的丰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