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5

羅潔愛爾
首页 > 学术论文 > 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主编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芥末花vera

已采纳

2003年:1.“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二作者),《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2.“福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1990-2000”(第一作者),《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第3期;3.“女性性别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人口学刊》,2003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4.“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第一作者),《人口学刊》,2003年第5期;5.“流动儿童的保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第5期;6.“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9期;7.“福建省城市化的井字型构思”,《东南学术》,2003年第4 期;8.“Impact of parental divorce in children and its determinants”(第二作者),SASS Papers (9),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ess,20032002年:1.“美国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及其借鉴意义”,《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2.“数量控制:21世纪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导向”,《人口与市场分析》,2002年第1期;21世纪首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人口发展与人口科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2001年10月17-19日;3.“中国金融安全问题及对策”(第二作者),《发展研究》,2002年第2期;4.“中国妇女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增刊;5.“父母离婚与子女福利”(第一作者),《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6.“家庭生命周期和夫妻冲突”(第二作者),《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7.“论传统家庭模式对生育文化的制度影响”,《人口学刊》,2002年第4期;8.“中国离婚率的地区差异分析”(第二作者),《人口研究》,2002年第4期;家庭:优化与凝聚国际研讨会,上海,2002年6月12-14日;9.《中国婚姻研究报告》(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10.“孩子对父母婚姻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福建论坛(哲社版)》,2002年第7期;第八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论文,北京,2002年6月11-13日;11.“论计划生育文化发展与家庭变革”,《东南学术》,2002年第4期;12.“我国民航客运量实证研究”(第二作者),《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3.“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第二作者),《学术季刊》,2002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14.“我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应用”(第二作者),《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5.“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第一作者),《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6期;“中国妇女就业论坛”大会宣读论文,北京,2002年12月14-17日,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1年:1.“我国住宅业的市场前景预测”,《发展研究》,2001年第1期;*2.“城市老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人口学刊》,2001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3.“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构想”,《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第18卷第4期(2001年)转摘,P17;福建省社会学学会2000年年会论文,福州,2000/9/16-174.“自由离婚的立法理念及其婚姻法修改操作化”(第二作者),《东南学术》,2001年第2期;《婚姻法》修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论文,北京,2000/11/19-215.“离婚标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第六届全国家庭问题研讨会论文,广州,2000/10/29-11/2,被《中国妇女报》2000/10/31摘录6.“From Fujian to New York: understanding the new Chinese immigration”(第二作者),收入Kyle, David and Rey Koslowski (eds.), 2001, Global Human Smuggling: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187-215);7.“父母离婚与孩子福利: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学术启示”(第一作者),《社会学》,2001年第3期;8.“论生育文化与家庭制度的协调发展”,《福建论坛(哲社版)》,2001年第11期;福建省“妇女发展与妇家庭文化建设” 理论研讨会论文,福州,2001/10/29-31*9.“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被《光明日报(文摘报)》,2002/3/1转摘;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10.“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城乡比较分析”(第一作者),《南方人口》,2001年第4期;2000年:1.《The Changing Population of China》(合著),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英国),2000年版;2.“婚姻质量: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学术启示”(第一作者),《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3.“Marital Stabi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第一作者),在美国人口学会2000年年会上宣读(美国洛杉矶,2000/3/23-25)。1999年:1.《中国婚姻质量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2.《国际租赁学》(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9月版;3.《闽北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4.“江西人口的地形区域分布:1953-1993”,《南方人口》(CN44-1114/C),1999年第1期;5.“市场经济和中国妇女的自我养老意识”,《人口学刊》(CN22-1017/C),1999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福建省“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福建莆田,1998/7/14-166.“学术的活力在于创新”,《东南学术》(CN35-1197/C),1999年第4期;*7.“性生活满意度:中国人的自我评价及影响因素”(第二作者),《社会学研究》(CN11-1100),1999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8.“论孩子的教育费用及其决定因素”,《统计研究》(CN11-1302),1999年第5期;第九届全国中青年人口科学讨论会论文,广州,1998/11/159.“中国婚姻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第一作者),《中国人口科学》(CN11-1043),1999年第6期;10.“婚姻质量:中国两农村的实证分析”(第二作者),《应用心理研究》(台湾),1999年第4期;1998年:1.《孩子需求论:中国孩子的成本与效用》,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2.“婚姻质量:度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被《中国妇女报》1998/4/1转摘;上海市社科院与上海家庭婚姻研究会举办的“变迁社会的婚姻质量国际研讨会”论文,上海,1997/10/5-83.“论养老资源的自我积累”,《南方人口》,1998年第1期;厦门市老年学会1997年年会论文,厦门,1998/1/21;中国老龄协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举办的“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服务研讨会”论文,厦门,1998/4/10-14*4.“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第一作者),《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中国人口论坛预备会论文,长沙,1996/9/14-19*5.“中国人口学的出路在于规范化”,《人口研究》,1998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6.“美国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启示”,《福建学刊》,1998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1998年第10期全文转载;7.“我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的原因和对策分析”(第一作者),《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4期;被《中国人口报》1998/6/17和《光明日报(文摘报)》1998/6/25转摘;《第七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论文,北京,1998/5/11/158.“Marriage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second author), 《Social Sciences of China》,1998年第4期;9.“论孩子效用和人口控制:来自中国厦门近千户家庭问卷调查的启示”,《人口研究》,1998年第5期;中国社会学会1998年年会论文,福建福清,1998/5/25-2910.“生育权利:孩子的说法”,《人口研究》,1998年第6期;11.“中国厦门经济特区孩子抚养费用的研究”(第一作者),《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6期;福建省人口学会第十一次人口科学讨论会论文,福州,1998/7/8-1012.“中国城市婚姻质量的研究”(第二作者),载刘兆佳等主编的《华人社会的变貌:社会指标的分析》,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8年;13.“孩子的成本效应分析与人口控制的利益导向”,载《中国人口年鉴:1998》,中国民航出版社,1998年12月版。14.“涉外婚姻悲喜录”,《人之初》,1998年第3期;

175 评论

huangduanhua

1.“战后日本地域开发计划与社会变动”,(硕士论文,1988年国家机关青年优秀论文奖),《社会学研究》,1988年5月2.“福武直农村社会理论述评”,北京大学《社会研究》,1989年12月3.“试论我国城市住宅的建设主体与分配问题”,《社会学研究》,1990年7月4.“论我国城市住房体制对单位职能的影响”,上海大学《社会》,1990年5.“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学研究概述”,《中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年鉴》,1990年6.“现代化进程中城市问题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1989年7.“解读《沸腾的中国农村》”,日本村落社会学会《村落社会研究》,1998年8.“中国和日本社会组织特征异同点初探”,《日本学研究》,1991年9.“日本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共著),1991年10. “长野县诹访地区产业化的特质”,日本村落社会学会《村落社会研究》,1996年11. “温州乡镇企业面向集团化的第二次创业”,日中社会学会《日中社会学研究》,1998年12. “日本系列生产制的启示”,《中国改革》,1998年7月13. “中国村落类型─关于百村调查的主题”,日中社会学会编《日中社会学研究》,1999年14. “地区非正式制度与私营企业发展”,爱媛大学编《私营企业的抬头与变动的中国社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15. “地区领袖与私营企业者的相互关联”,第14届“大学与科学”公开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编《变动的中国社会——以私营企业主的崛起为视角”,KUBA 出版社,2000年16. “中国的官与民”,SCIENCE OF HUMANITY,,勉诚出版社,2001年“私营企业发展的地方基础——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7.“中国的社会变动与农村社会问题”,农业政策研究所《粮食政策研究》,协同农业研究会编《协同农业研究会会报》转载,2001年18.“私营企业治理结构问卷调查的数据与分析”,《中国私营企业报告》,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19.“地域社会中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中国与日本的比较”,蒋立峰主编《第四次中日青年学者论坛:转型中的中国与日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20.“城市政策与四合院生活的变迁”,中国地域社会现代化研究会编《关于北京市的现代城市建设、居民生活条件治理与文化遗产的建议报告》,2001年21.“转型中的日本社会与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编《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2.“从私营企业主的阶层性看中国的社会变迁”,现代社会的构想与分析研究所编《现代社会的构想与分析》,KOUCHI书房,2003年23.“私营企业主的兴起:研究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4.“在日福建人的移居、生活与民族意识”,日本庆应大学《文化、语言、交往》,2004年3月25.“和谐社会的社区基础”,《中国社会报》2004年10月30日26.“日本如何缩小经济收入的差距”,《经济导刊》,与丁红卫合作,中信出版社,2004年27.“Problems of Farmers, Rural Society, and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WTO Membership”, 论文见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附属国际经济动态研究中心编《21世纪亚洲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课题与展望》(第17次国际经济动态研究中心研讨会报告书),2005年3月28.“从社会到生活:确立‘生活主义’的社区文化原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中国城市化》,2005年29.“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以‘戒能—平野论战’为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社会学研究》,2005年30.“福建人迁移日本的历史底蕴——「闽人三十六姓」的深层精神构造”,高桥明善编《基地返还·迁址,旧址利用与冲绳振兴问题》,2003-2004年度研究报告,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B)(1)研究成果报告,2005年8月。中文稿见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编《世界社科交流》第46期(总1168期),2005年9月31.“The influence of Fujian culture on Village culture in Okinawa in Japan”,Discourses and Silences,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从地方化到亚洲化?——从中国看日本社会学的轨迹”,日本社会学会编《社会学评论》,(总223期),有斐阁,2005年12月33.“福清人的生活世界——在日生活与出国前后职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国情调研·2004》,第807-87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34. “北京城市空间的阶层特征”,日本《亚洲游学》第83期,勉诚社,2006年1月35.“社区类型与邻里关系的变迁”,《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3月。日文版参见日本专修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丛书第8卷《中国社会的现状1》,专修大学出版局,2006年36.“三大都市密集区的文化差异:引导农民工空间流动的力学”,牛凤瑞主编《中国经济的引擎:三大城市密集区发展路径比较》,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37.“亚洲农村资源与地域政策的展开:以东亚为中心”,日本村落研究学会编《村落的资源——田野调查法》,农村文化协会出版社,2007年38.“提高业主参与意识,推进社区健康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39.“城市发展中的全球化动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4月40.“城市的社会结构”, 牛凤瑞主编《城市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41.“城市废弃物治理:东亚城市的连带与合作”,东京:环境产业新闻社《城市与废弃物》,2008年4月42.“中国物业小区管理的专制特征与社会化服务之路”,《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3月43.“加拿大的业主董事会”,《现代物业》,2009年10月44.“加拿大业主如何选聘和评估物业公司”,《现代物业》,2010年1月45.“‘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10月46.“加拿大物业管理经验的启示”,《现代物业》,2010年9月47.“加拿大:将物业管理划归经济领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17日48.“郑州特色的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王伟光主编《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49.“加拿大共管式公寓的物业管理”,《城市问题》,2011年1月50.“告别汽车霸权,享受绿色出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8日51.“経済転换期における都市化のロジック――开発区·新区の特质”,《中国社会现状Ⅲ》(合著),东京:专修大学出版局,2011年52.“乐水亲水,爱水节水”,《中国水利报》,2011年3月22日52.“借鉴加拿大经验,推进物业管理回归经济领域”,《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4.“深圳民生幸福城市建设”,《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5.“环境事件中受害者与受益者的博弈——日本环境社会学的四个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14日56.“都市改造とに伴う立ち退き住民の生活変容と公共领域”、日本庆应大学『法学研究』第84卷6期57.“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化路径特质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7月58.“透视日本环境社会学”,《环境保护》,2011年8月59.“生活共同:居民参与环保的动力机制”,《低碳世界》,2011年10月60.“从物业专制走向业主自治(上)”,《现代物业》,2011年10月61.“从物业专制走向业主自治(下)”,《现代物业》,2011年11月62.“宅男宅女:日本家族制度走向解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8日63.“2011:北京业主自治的转折点”,《现代物业》,2012年2-3期下旬刊,总第214期64.“认清环京津贫困带成因,培养地区发展内在动力”,《凤凰周刊·城市》,2012年3月第3期65.“城市绿色社区建设与居民参与”,《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66.“辽宁省棚户区居民调查报告”,《经济日报》15版整版,2012年6月26日(倪鹏飞、杨晓兰、李国庆、孟翔飞执笔)67.“辽宁省棚户社区的形成与复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5期总第163期,2012年9月68.“中国の都市化における住民参加の特质と社会管理の革新”,日本立教大学,2012年9月69.“中国特色和谐型城镇化战略与路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10月 1.《日本农村的社会变迁──富士见町调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获2000年孙平化日本学学术优秀著作奖2.《内发的村庄——中国百村调查·行仁庄卷》(编著,执行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3.《日本社会——结构特性与变迁轨迹》第5次印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解读日本社会》(合著),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5.《日本的现代化与社会变迁》(富永健一著,与刘畅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6.《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景天魁主编,合著),论文“从平等主义到能力主义——改制前后农民公正观在经济领域的变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7.《三峡移民人权实证研究报告》(副主编),2006年内部发行。8.《北京:皇都的历史与空间》,(与仓泽进合著),东京:中央公论新社,2007年9.《第三届亚洲农村社会学会论文集》(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Asian Rural Sociology Ⅲ》(论文集),主编,CharanSanitwong Kanpim . .《城市学》(牛凤瑞主编,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王伟光主编,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12.《中国社会现状Ⅲ》(合著),东京:专修大学出版局,2011年13.《十时严周教授追悼论文集》(合著),庆应大学『法学研究』第84卷6期,2011年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富永健一),《社会学研究》,1988“农村社会结构分析理论”(莲见音彦),《国外社会学》,1988“日本农村社会学概述”(中田实),《国外社会科学》,1988“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的标准设定”(十时严周),《国外社会学》(1988)。收于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现代化进程的比较研究──论日本与中国的现代化”,(十时严周),《社会学研究》,1989“战后日本社会到达的高度”(田中重好),《国外社会学》,1989“福武直社会学研究50年”(福武直),《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0“日本的社会学史与社会调查史”(川合隆男),收于《日本社会——结构特性与变迁轨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 浙江省松阳县委托课题“松阳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2010年1月。2, 黄石市委托课题“武汉都市圈黄石市黄金山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及“低碳社会建设指南”,2010年1月。3, 北京CBD功能区“十二五”规划“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研究”,2010年2月。4,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课题“借鉴国(境)外经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2010年。5,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课题,“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试点示范专项计划”,2010年。6, 包头市滨河新区“十二五规划”,承担“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研究”,2010年。7, 郑州市“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承担“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研究”,2010年3月。8, 深圳2040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专项课题“深圳民生幸福城市建设”,2010年9月9,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10年度访问学者项目“日本环境社会学:方法、成果与动向”,2011年1月-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人间科学学术院访问学者。10,广东省“南沙定位与发展战略”课题,2011年5月。11,中共辽宁省委委托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全球贫民住区发展模式探索:中国辽宁的经验”课题,2012年1月。12,多伦多大学、香港青年基金会合作课题“城市居住环境对农民工子弟的社会成长的影响”,2012年3月。13,中美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2012年8月-2013年8月,Indiana University.

132 评论

相关问答

  • 省委党校论文答辩稿

    如何写好论文答辩陈述词呢?一、熟悉论文参加论文答辩,首先必须对自己所着的论文有深刻、全面、准确的理解;其次,还要对论文内容有横向把握,即理解从论文主题伸出的概念

    天天考古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江西省委党校论文格式

    以2021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为例,具体考试如下: 复试审核地点设在我校八一大道校区(南昌市西湖区八一大道212号): 1、301教室:马哲、工商管理专业(不含

    暮光绝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福建省委党校研究生论文格式

    聊天机器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可以通过申请硕士学位,需要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缴费,通过审核后才能申请硕士学位。

    彡鈖赱辷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河南省委党校学报

    提问的意图何在?

    海豹糯米糍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是c刊吗

    刊名 1  政治学研究 2 B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  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  毛泽东思想研究

    喵喵咪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