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4

蓝梦蝶朵丽卡
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大众车维修案例分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uyanfei0451

已采纳

现代新型汽车的空调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制冷能力更强,运行状态更加稳定,了解新型汽车空调的特点,并掌握起维修 方法 ,对保证汽车内部环境的舒适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汽车空调经典维修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汽车空调经典维修案例篇1: 别克GS乘用车冷风出风量不正常,现象:一辆上海通用别克GS乘用车,行驶过程中,空调出风口的冷风出风量逐渐减小,再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 故障诊断排除:首先使空调系统工作,过了一段时间,的确出现客户所述的间歇性制冷的故障现象。在制冷能力下降时,观察压缩机的工作情况,发现压缩机能够一直吸合。连接好空调压力表,测试系统内的高、低压端压力,数值正常。利用车辆专用检测仪TECH2进行检测,无故障码存储,读取ECU内有关空调的数据流,没有发现异常。 询问车主后得知,该车前一段时间由于空调不凉,在外面 修理 厂填充过制冷剂,于是怀疑该车制冷剂纯度不够。通过制冷剂纯度分析仪测试制冷剂成分后发现,系统存在28 010的R12。因为别克乘用车空调系统添加的制冷剂应为R134a,于是排空系统内的制冷剂,并更换压缩机压力调节阀,用氮气清洗空调管路并抽真空后填充纯正的R134a制冷剂,再次打开空调试验,故障排除。 汽车空调经典维修案例篇2: 一辆奥迪100 汽车空调不凉。故障诊断排除:经检查该车空调压缩机运转正常,用手摸空调低压管有冰手的感觉,说明空调的制冷系统工作正常,但就是从出风口吹出的风不凉。将空调控制面板的温度调至18℃或最低并处于内循环状态,空调仍旧不凉。由于该车装备自动空调,其与手动空调的区别就在于,冷暖风门和各出风口的风道风门转换采用电动伺服机构控制。参照手动空调的检修思路,在检查自动空调的冷暖风门时,发现控制面板的温度无论由热(H)调到冷(L)或由冷调到热时,控制冷暖风门转换的电动伺服机构始终不动。由于此时风门处于暖风位置,故使得冷风不是直接通过蒸发器由风道吹出,而是还要经过暖风散热器,由此导致吹出的风不凉。于是拆下电动伺服机构检查,结果发现调节电动机已损坏。 更换电动伺服机构后进行温度调节,冷暖风门转换正常,空调冷风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汽车空调经典维修案例篇3: 一辆宝马520i轿车到我厂维修,车主反映车辆运行后,将仪表板空调控制面板的温度设置至最低,出风口依然感觉凉度明显不足。 在空调管路上连接空调压力表,起动运转发动机,将自动空调的温度设置在18℃,观察压力表变化状况。低压管路的压力降至225kPa,高压管路的压力升至1500kPa,说明压缩机吸合工作。用手触摸空调低压管路的温度,感觉很凉,高压管温度很热,大约70摄氏度左右,空调出风口温度7度,完全正常, 再次询问车主,车主反映,此车行驶正常,遇见堵车或停车怠速时,凉度效果明显下降,继而再次启动汽车,试车,这回果然出现车主反映的情况,汽车运行半小时左右,出风口温度明显上升,经检测为15摄氏度,再次接空调压力表,这是发现高压管路的制冷剂压力很快升至2000kPa以上,用手触摸空调低压管路的温度,感觉温热,而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高压管路的温度,感觉烫手,同时也看到冷凝器前方的电子风扇未运转。显然,这种高、低压管温度均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系统散热不良造成的。于是关闭空调,将检修思路集中在电子风扇控制线路方面。 更换电子风扇总成,故障彻底排除。通过对底盘所装备的电子风扇的了解。能够感受到汽车电控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单根数据线或总线的数据传输对电气执行元件进行控制的方式,将会越来越普及,它的优点是多方面的,甚至检测故障的难度也会因此而大大降低。 汽车空调经典维修案例篇4: 一辆帕萨特B5行驶过程中突然空调停止运行,但有时又恢复正常。 车主来我站报修,结合车主反映的问题并试车,初步认为可能是空调压力过高导致压缩机不工作。为此首先检修空调系统的管路,发现空调压力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对冷凝器和蒸发箱进行了清洗,确认散热系统良好。再次试车,发现该车冷气突然消失,压缩机不工作。经过分析确认,压缩机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时不工作:①发动机急加速工况。②水温高于125℃。③空调系统的高压系统压力大于320kPa。可是经过检查,这些情况都不存在,那就只剩下电路的问题。首先检修空调系统的熔丝,一切正常。在该空调电路里,空调系统压力开关F129很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当系统压力过低(大约小于200kPa)时,切断空调压缩机,当压力太高(大约大于3000kPa)时,切断系统工作,以保护压缩机;当制冷剂循环压力升高时,提高散热风扇风速,优化冷凝器性能。拔下空调压力开关F129插头,当A/C开关接通时,测量2号端棕/白线应为12V电压,实际测量结果为0V。于是查找电压异常的原因,顺着连接线路,发现在发动机左侧转向助力泵罐饰罩下有一过渡4针转换插头,拔下后发现接头不知由于何种原因被浸水,已被氧化造成空调线路不良。清洁接头后故障排除。 看过"汽车空调维修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 途观空调故障案例 2. 大众汽车发动机故障案例 3. 客车修理车间年终总结

306 评论

国美京华城

汽车维修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维修是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泛称。就是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汽车维修毕业设计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和技术的改进,对方便出行大有帮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机动车已走人寻常百姓家,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间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在行驶一段时间后,机动车难兔会出现损坏消耗,为避兔引起故障,应对机动车的性能和安全及时进行检测。这既是保证安全出行、保护环境的要求,也是贯彻汽车维修制度的需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机动车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监督力量薄弱。各部门不够重视,认为运用现代技术,故障发生率较低,从而放松懈怠,监督不力。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机动车检测需涉及制动性能、灯光、速度、稳定性、噪声、尾气等多个指标,但因为监督不力,检测单位可能为图省事,过于注重速度,而遗漏掉某些指标。因为缺少监督,检测设备老化甚至该更换,却不能及时更换,以至于影响到正常工作。另外,检测维修后,机动车是否能够安全行驶极为重要,但很多修理厂家因为检测技术落后,或者检测仪器陈旧,不能发现隐藏的间题,致使耐久性受损。

2.检测技术滞后。因为检测方法不当,检测技术存在缺陷,常导致机动车各部件出现各种故障,影响到整体性能。比如灯光检测时,车辆摆放不正,导致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和大灯仪的导轨无法保持垂直,检测结果必然不准。而照灯检测仪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出现性能损耗,最终出现偏差。

3.检测模式单一。虽然动态监测系统在很多检测机构都得到应用,但实际上,应用的并不合理,未能完全发挥该系统的优势。比如检测人员不熟悉系统原理,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致使检测结果受损。在智能化、集成化道路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今后还要不断完善。而部分检测机构甚至还采用陈旧的定期检测模式,未能与动态监测相结合。

4.工作人员问题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不但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工作效率较低。加上某些检测人员工作不够认真,玩忽职守,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大大下降,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二、如何解决机动车检测中的问题

1.加强监督,完善相关监测规范。检测是机动车出厂前后都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一旦疏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各部门、生产厂家和检测机构都应予以高度关注,加大监督力度。国家成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真贯彻各项制度,行业内也应建立监督部门,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细的规章制度,确保检测工作能够高效顺利地开展。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应该联手,制定出全国统一实行的检测技术标准和操作步骤,否则如果各地的`检测标准不同,结果变化较大,极易引起行业混乱。同时,包括检测方法、评定细则等规范制度,都要有统一的说明。检测站需要通过严格考核,持有许可证方能开展检测工作,以兔出现滥竿充数的现象。而且对检测站的运行,也要予以严格而详细的规定,比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检测站重视检测工作:对于大型检测仪器和设备,需有详细的说明书,并且对设备规格进行限制,达不到标准则不能投人使用。

2.更新理念,合理运用高新技术。要想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必须拥有成熟的技术体系。机动车的类型和硬件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也有差异,需要根据硬件的特点和性能,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

同时,对于现行技术中的缺陷,应予以纠正,进一步规范检测技术,研发出合理高效的相关软件。如今高新科技更新速度极快,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检测技术很难满足现代化要求,这就需要更新观念,紧跟时代脚步,适当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安全检测的科学性。智能化是当前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今后机动车检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故障智能诊断、专家系统等方面,还需不断提高。另外,光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已成为机动车检测技术的未来趋势,配合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检测工作越来越综合化,对提升检测诊断效率和质量十分有用。

3.创新模式,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机动车的安全备受重视,性能检测极为关键,但受经验、技术等条件影响,检测工作较为被动,多采用的是定期检测。进人90年代后,单一的定期检测已经不能满足检测要求,于是出现了动态监测模式,与定期检测相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实时掌握机动车的运行情况。即便出现故障,也能够根据征兆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比如车载诊断系统、行驶记录仪等,可监测整个行驶过程中车部件的运行状况。在今后,机动车的检测要求更高,所以主动性状态监测模式必将成为主要趋势,而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该模式不断完善,建立起动态监测系统,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准。如果汽车行驶过程中,某部件出现故障,达不到标准值,系统会提前自动发出预警,提醒驾驶员采取应对之策。该系统会越来越完善,车辆本身的监测系统,可以随时监测车辆运行状况。另外还与网络相连,具有网络传输系统,把出现的故障传至网络终端,通过远程监测诊断管理中心,可在第一时间内提供帮助。

目前,机动车主动性动态监测系统已取得很大突破,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未来则会更加规范化、集成化,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统一管理。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系统也不断调整,已基本实现了监控参数的全面化工作。在网络信息时代,未来的机动车安装有动态监测系统,会直接联网交通管理部门,结合GPS等技术,更加方便地掌握车辆行驶状况。安全参数可以设置存储,而且能够和过往数据加以对比,当行驶一段时间后,开启该功能,则可以分析车辆目前的安全参数。

4.开展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随着机动车结构和设计的变化,以及检测技术的更新,对检测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检测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积累实践经验,熟悉工作岗位,了解常见的故障和解决方法。在发生故障后,应当准确快速地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轴重仪的精确度受损,显示的数据不稳定。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线路受潮,影响到检测性能,此时需要把线路吹干,并在日常维护中保护轴重仪的干燥。也可能是某部件接触不良引起,对此应该仔细查找,然后加以稳固,确保各处接触良好。传感器损坏也会导致数据不稳,这是就要逐个测量,找到损坏的传感器并予以替换。所以,检测人员需了解常见故障及其原因,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其次,职业素养对检测人员来说也极为重要,需要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意识,iii只到安全检测对车辆行驶的重要性。对于上岗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掌握最基本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准则,做好自身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结语

检测对机动车而言是必要之举,关系到安全驾驶、周围环境等重大间题,容不得忽视。检测应当全面客观,然而实际检测时,存在着技术、模式、监督等各方面的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以提高机动车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褚利明机动车检测常见问题及发展方向田时代汽车,2016 ,20(4):75

[2]苏志国机动车检测线常见故障及排除办法田大众汽车,2014,11(5):230

[3]王X浅谈当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田中国科技纵横,2011,30(1):221_222

[4]平春机动车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田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9):140

137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加案例分析

    根据写作内容和字数,论文中加入案例一般有三种方式。小论文一般可以作为引言或者第一个问题直接列出来,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引言写成一段,作为第一部分不能超过三段,字数

    一梦三只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案例分析怎么找案例

    我认为应该寻找相关的方面,从相关的方面可以很好的进行研究。

    guaziqiaqia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大车维修毕业论文

    关于汽修毕业论文怎么写大专有如下回答: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汽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汽车在

    得帮小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2019年毕业论文案例分析范例

    案例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们认识当中说法不一样。一些观点认为,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案例型毕业论文精彩范文,仅供

    慧紫愿吉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毕业论文案例分析法

    论文中常用的20种研究方法如下: 1、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美洋洋童装店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