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林建
目前全世界的性别比例非常接近于1:1,但具体到各个国家,则差别很大。目前世界上最缺少女人的国家是卡塔尔,男女比例是:1(男人比女人多九成),最缺少男人的国家是拉脱维亚,男女比例是:1(女人比男人多近18%)。 各个国家性别比例的差别,往往从某些角度反映了这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历史等因素。这里列举的性别比例,是在假定女性人数为1的情况下,所对应的男性人数(高于1,表示男多于女,低于1,表示女多于男),数据来源为美国nationmaster网站公布的资料。 导致一个国家男多女少的原因可能有: 1、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导致溺弃女婴的现象严重,女婴和女孩的存活率低于男婴和男孩; 2、重工业发达,吸引大量外国男性青工进入; 3、人口结构年轻; 4、男性寿命与女性寿命接近,甚至高于女性寿命; 5、近年来一些亚洲国家出现了利用B超或其它技术做胎儿性别鉴定,然后选择性流产女性胎儿的现象,如得不到制止,将出现程度很重的男女比例失调。 目前世界上最缺少女人的20个国家是: 名次 国家 男女比例 1. 卡塔尔 2. 科威特 3. 阿联酋 4. 萨摩亚 5. 阿曼 6. 巴林 7. 沙特阿拉伯 8. 帕劳 9. 文莱 10. 约旦 11. 安道尔 12. 格林纳达 13. 印度 14. 不丹 15. 吉布提 16. 中国 17. 利比亚 18. 阿富汗 19.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 孟加拉国 世界人口的性别比 从全球来讲,男女两性的比例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据联合国估计,1995年当世界人口达到亿时,妇女亿,占世界人口的,性别比为。在发达地区,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妇女占人口的,性别比为;在发展中地区,男性多于女性,妇女占人口的,性别比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性别比差别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年龄结构不同。当前,世界人口的普遍状况是:(1)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人口男多于女,这主要是出生婴儿性别比是男多于女,除了非洲撒哈拉以南是女多于男外,这个年龄组的性别比一般都在104—107之间;(2)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组男女两性人数大体接近;(3)65岁以上人口普遍是女多于男,只有印度等个别国家是例外。南亚是世界上性别比最高的地区,而前苏联地区、德国等的性别比则是最低的。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的中方案:2000年全世界人口性别比为,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最不发达地区为。( 以下是世界各地大学的男女比例 美国大学中的男女比例为3:7, 英国为:, 澳大利亚男女比例为3:7, 西班牙为4:6 加拿大为4:6, 葡萄牙男女比例为4:6, 挪威为2:8, 芬兰为1:9, 瑞典为3:7, 拉丁美洲 除了巴西,委内瑞拉,古巴,阿根廷以外,大学中男女比例为4:6, 非洲 不详 东欧地区, 乌克兰 : 白俄罗斯: 伊朗 4:6 沙赫阿拉伯 3:7 埃及6:4 菲律宾 3:7 马来西亚 : 西班牙的教育部最近颁布,因为西班牙的大学中,女生数量远远多于男生,而女校长却很少,所以,各学校将按照学校中男女生的比例来规划学校男女领导的比例。因为女生的质量比男生高,大学也将会更多的招收女生,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言外之意,西班牙的大学认为招收男生,浪费学校资源) 美国大学高中生中,男生只有40%能够升学,而女生则为80%,美国教育部已经通过了议案,要帮助女生继续提高理科成绩。如今美国学校中,女生的理科成绩高于男生20个百分点。
renee的天空
\\世界人口问题论文 (地理小论文) 一、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经济因素对人口机械增长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随着科学文学水平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下降,现代社会里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其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平均婚龄也会相应推延;二是科学文化水平愈发达,人们的生理知识、育儿知识、保健知识就愈丰富,促成婴儿死亡率降低;三是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愈高,就愈加注意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将子女培养成具有更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人。 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它使得因各种疾病致死的死亡率下降,从而降低人口死亡率,延长人口平均寿命;其次,它对控制生育和实行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地理分布是人口增长过程在空间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即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由于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而人口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口地区。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的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却居住着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一半而人口尚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4。大洋洲陆更是地广人稀。南极洲迄今尚无固定的居民。欧洲和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都在90人以上,非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平均每平方公里在20人以下。大洋洲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每平方公里才2.5人。世界人口按纬度、高度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是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世界上有近80%的人口分布在北纬20°~60°之间,南半球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1%多;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也不平衡,5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米以下、不足陆地面积28%的低平地区。由于生产力向沿海地区集中的倾向不断发展,人口也随之向沿海地带集中。目前,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公里以内临海地区的人口比重,已显著超过了其面积所占的比重,并且沿海地区人口增长的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从国家看,情况也是这样。目前世界上约有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口1亿以上者有10个国家,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这10国人口总数共有亿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此外,世界上还有一些人口非常少的国家,如瑙鲁(0.7万人)、安道尔(5万人)、圣马利诺(2.3万人)、摩纳哥(3万人)、梵蒂冈(1380人)。从各国人口密度来看,摩纳哥的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达2万人,新加坡4300人,梵蒂冈1920人,马尔他1110人等。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有法属圭亚那(1人)。蒙古(1人)、纳米比亚(2人)、利比亚(2人)、毛里塔尼亚(2人)、冰岛(2人)等。 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 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使全球人口分布表现出大小不等的一些密集的点。进入90年代,全世界总人口中已有49%以上集中于城市。 世界人口最稠密和最稀少地区 从人口地区分布图上能确切地反映出人口的实际分布状况。世界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有如下几类:①沿海沿湖的平原地带。特别是一些海岸线比较曲折、具有优良港湾地区,或某些大河入海口处。如亚洲大陆东部沿海区、南亚沿海区,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区,大西洋沿岸、地中海沿岸、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区,美国大西洋沿岸波士华地区,佛罗里达和墨西哥湾沿岸区、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西雅图—温哥华(加)地区,五大湖地区,巴西——委内瑞拉沿海区,阿根廷——乌拉圭沿海区,智利——秘鲁沿海区、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区;②流入三大洋的一些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带或河口三角洲地区。亚洲东部、南部尤为突出。③若干温带和热带的岛屿和半岛上。岛屿四面环海,半岛三面环海,若位置适中,并兼有优良港湾,则往往成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④内陆某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由于矿业开发,以及修筑铁路和公路,随之成为工业中心而形成一个城镇集团;⑤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某些内陆高原上。由于地势较高,没有平原或低地区那样炎热和潮湿,危害人们健康的热带疾病也大为减少,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秘鲁高原、东非高原等地;⑥沙漠中的绿洲地区等。世界人口非常稀少地区的有以下几类:①两极圈以内地区;②北半球北纬50度至北极圈之间广大的原始森林地带;③回归线附近和温带大陆内部的沙漠、戈壁地区;④热带雨林区;⑤高山地区。 三、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的人口论认为,人有两重性。人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生产者。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都要消费生活资料;人作为生产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年龄条件,老人和小孩只能作为消费者,不能作为生产者;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残废的人、有病的人都很难成为生产者;再次,人作为生产者要占有或使用一定的生产资料。此外,作为生产者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所以人口增长要与物质资料增长相适应,如果做到这点,无论是人口多,还是人口少,都对生产有促进作用。如果人口增长大于物质资料的增长,一部分过剩人口无法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将从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这将加重社会负担;如人口增长慢于物质资料的增长,一部分生产资料将无法与人口相结合,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同样会影响生产发展。所谓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的增长不相适应并且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增长速度。马克思认为,通过人口自我调节,人类完全能够使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相统一。 所以现在人们应该有计划的生育,使世界人口与自然和社会相协调。
一谷鱼vegfish
人口、粮食、环境、资源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可见,新编教材增设“人口与环境”一节课是十分必要和有重大意义的。教材从四个层次:①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②人口增长和资源危机;③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④计划生育,比较扼要地说明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口的发展状况。但由于本节内容较少,为了使学生全面充分地认识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开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要相互协调;认识到我国把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实行计划生育做为基本国策,是振兴中华的重大战略方针,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加强危机感的教育1、人口发展简况 人类出现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但直至17世纪,全球只不过几亿人口,18世纪后开始加快,本世纪更是惊人,到1990年超过50亿,目前已接近了60亿。当今全世界每日增加万人,一年增加7880万人,三年增加一个美国的人口。17世纪以前,我国人口基本维持在亿左右,但18世纪后至1949年已有亿。建国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增加到1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发展速度之快,人口总量之大,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难点。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全民的共同任务。2、资源短缺 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性的开发,矿产、耕地、森林、淡水等资源相对越来越贫乏。据估计,全球蕴藏的石油100年后,基本开采完毕。我国的人均资源较少,世界人均耕地为亩,我国为亩;世界人均森林面积为16亩,我国为亩;我国的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排世界第80位;我国的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排世界第88位。3、大气、水、土壤等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大自然不断向人类出示警告:每年全球损失耕地2100万公顷;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1100万公顷森林消失;250亿吨泥沙流入大海;4500亿吨废物、废水排入江河;1500万人死于水和空气污染。我国同样有1/3的沙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近年已有1亿亩耕地盐碱化;黄河流量比六七十年代减少了一半多,连年出现断流现象;我国的湖泊1949年有1066个,但现在只有300多个。以上的大量事实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违反生态规律的人类活动,既创造了文明也产生了恶果,所以科学地解决人口问题已成为人类的当务之急。二、对学生进行计划生育教育计划生育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大事,而现在的中学生过几年又将进入生育大军的行列,对他们进行计划生育教育,对他们自己和整个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晚婚指男不早于22周岁,女不早于20周岁;晚育是指在晚婚以后生育。它有利于减轻我国的人口负担,延长人口生产的周期,调节生育高峰期。学生更不该早恋,应集中时间、精力,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多承担义务和多做贡献。少生是指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有利于减轻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对此,要解放思想,扫除愚昧、落后的生育观。优生是为了提高遗传素质和民族素质,因此要禁止近亲结婚,进行婚前、孕前、产前的检查,进行孕期保健、胎教等必要的措施,避免产出患有遗传性疾病的新生儿。
目前全世界的性别比例非常接近于1:1,但具体到各个国家,则差别很大。目前世界上最缺少女人的国家是卡塔尔,男女比例是1.9:1(男人比女人多九成),最缺少男人的国
两者都很不错,但两者有着不同的目标受众,人人健康杂志主要侧重介绍保持健康的方法,而家庭生活指南则专注于提供实用的家庭生活技巧和知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
时尚先生,芭莎男士,GQ智族,FHM男人装,男人风尚,时尚健康男士,睿士ELLE MAN
《中国医药指南》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
毕业答辩是学习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很多同学熬过了论文的写作阶段,到了答辩时期就会非常的紧张不知所措。以下几个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这是答辩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