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Jin0727
这是中国特色,你说的以上数据应该都是电脑直接打出的结果,但电脑验光的误差是很大的,并不准,电脑受患者的调节,当天温度的高低,机器本身的准确率等问题干扰,这样就会使得同一个人用不同的电脑会打出不同的结果,所以电脑永远只是一个参考,应该人工去验,我发点有关验光的知识让你看一下吧,看了你就能有个真正的了解了。 验光的问题还是应该找验光师为好,医生在校所学知识是医学方面的知识,对验光方面的知识反而了解很少。验光师在校所学的知识才是全面的验光方面的知识,他们的所学就是针对验光配镜的。验光配镜是技术行业,它属于“眼视光学”专业的所学范围,这个专业有专科与本科之分,这个专业出来的才是真正对验光知识学得全面精通验光的人。目前从事验光的人员可以分为四大类。一,什么都没学,仅用电脑验光再加减镜片的方法给人验光的。二,初步培训速成人员,这样的人所学有限,学得不深入,简单的可以,稍有难度就不行就错配。三,医生验光,对验光懂一些,但不深入,水平说实话和普通验光员应该差不多。但对眼球结构眼病方面了解甚多,这里所说的还是真正的眼科医生,普通医生对眼睛了解的就更少了。四,验光技师验光。验光其实是“眼视光学”专业所学的知识,所学内容包括眼球结构,眼各组织的功能,眼病的鉴别等,最主要的是学习光学知识,凹透镜,凸透镜,柱面镜,三棱镜,成像规律,双眼协调能力等。他们的所学都是为验光服务的,也可以说是对验光知识懂得最多的人,他们的学习重点就是验光,这样的人出来后称为验光师。学习内容比较深入,特别是一级验光技师在取得此资格的时候要求懂得所有的验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高难度的验光知识必须要掌握,必须有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过程才能通过。验光的很多操作必须要求验光的人懂得原理才能操作,如果没有学通有些项目是做不了的。一个低级别的技术人员不可能懂得高级别的东西,打个比方就象一位小学生不可能会做初中生的题目一样。如果眼睛难度不高,大多数人都可以验,但精度怎样那就难说了,如果眼睛情况比较复杂,那就必须找验光技师才能解决。不过现在有的医院逐渐也有取得验光技师资格的人进行验光了。建议在当地找水平高的“眼视光学”专业出身的验光师给你验光,不要找非这个专业出身的医生,因为医生的专长是看病对验光不是太精通,验光是验光师的长项,验光师验光才是对口的,最好找技术等级高的人,懂得深的人,半路出家没有经过学习的人,和不是眼视光专业毕业的医生就不要找了。技术水平还有等级之分。验光级别的划分是这样的:一级/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技能四级/中级技能五级/初级技能一级二级才是真正的验光师,后面有技师两字,三四五级为验光员,后面是技能字样。去当地找一找吧。 参考资料:国家一级验光技师安徽四大验光师之一钱广来
芬琳漆厦门站
验光配镜诸因素的理性分析验光配镜不但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几乎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与衡量标准,虽然配镜基本上是正负相削,凸凹相平,但接受它的是有思想、有心理活动的人。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眼的调节、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视网膜、视细胞、视通路、视中枢等的不同,工作性质、工作时间长短、生活条件、生活及工作习惯、用眼习惯、视力需求等不同,所以验光制镜技术再高,不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的影响,所配眼镜不一定适用。1897年Strat-ton在自己身上做了一个试验,他给自己戴上一副倒像镜,马上看到外界的物体都是倒过来的,造成行走困难,但他坚持配戴了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物体又正过来了,症状完全消失了。但当他摘掉眼镜后,看到的物体反而倒过来了,一段时间才又恢复正常。其实这都是视觉心理的作用,视觉心理又与本体感受系统协调一致,所以视觉心理又可以通过锻炼与经验而改变,这就要求我们验光师对所开具的验光处方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充分估计配出的眼镜戴在患者眼前时会产生怎样的预后,并对患者有一个预后说明。比如:高度散光患者初戴眼镜,要告诉其可能出现视物变形的现象,要坚持配戴就会使这种感觉消失。预后说明还该包括戴上眼镜能够后可能出现的其它不适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现象,该怎样去适应,这种症状大约会持续多长时间等,只有这样,才会使患者有适应的心理准备,才会配合适应。尤其渐进多焦点眼镜,此类说明更为重要,并且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眼镜的各光区,如没有这个预后说明,患者一旦出现了不适症状,无论如何解释,患者也会心存怀疑,并认为验光师是在推卸责任,从而失去对验配人员及眼镜店的信任[1]。所以,一个配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熟练的技术和良好的素质,才可以胜任此项工作。1视觉对心理的影响人们看到美好的事物产生愉悦的心情,看到龌龊的事物产生厌烦的心理,在没有参照物的夜空,如果有浮云飘过,会看到星星或月亮在云中穿行,但如果用树枝缝隙或其它静止的事物作为参照物,则会看到浮云在飘动,而不是星星或月亮在穿行,所以前者是一种视觉的错觉,也是视觉心理错误的判断。在高大孤立的建筑物下面,看其顶部会产生建筑物向一边倒下去的错觉。如果从其顶部再往下看,这种感觉会更明显,闭上眼睛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经常在高处工作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感觉。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因为被咬的人看到了咬他的蛇,才会“怕”如蛇形状的井绳,如其没有看到咬他的蛇,也就不会怕井绳了,还有“望梅止渴”,没吃过梅的人也不认识梅的人是不会看到梅而产生止渴的作用的,这两句成语是视觉心理的真实写照。在验光配镜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视觉心理产生的问题。如散光眼在没有矫正之前视物是变形的,可患者除视物模糊外,并不感到变形,这是因为其在不戴镜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凭着对事物的认知经验而生活,一旦戴镜矫正后,在视力提高的同时产生了视物变形,这是因为改变了其原来的那种变形的习惯而产生的错觉。1·1实例举偶一位67岁妇女验光结果为-20·50DS/-1·00DC×90(R), - 20·00DS/- 1·50DC×85 (L),矫正视力为3·9(0·08),因初次配镜给-10·50DS(R), -10·00DS(L)试戴,其主诉:“不行,太清楚,太亮了,我接受不了”。模糊了几十年,稍微清楚点反而不习惯了;一位19岁的中学生,验光结果为-3·00DS/-1·25DC×180(R), -2·75DS/-1·00DC×175(L),但矫正的最佳视力为4·8,查其原镜为: -2·50DS/-1·25DC×95(R), -2·25DS/-1·25DC×85(L)当把试镜柱镜按原镜轴位调整时,矫正最佳视力为5·0+2。经电脑及检影验光再次确定,柱镜轴均为水平,但矫正视力不佳,患者也反映有不适感,为其按水平轴做了眼镜,并讲明他以前的眼镜是不对的,患者同意适应,戴镜两周后复查,矫正视力为5·0+3,而且无不适感。有些原镜在光心与实际瞳距相差较大者,年龄越小,更改后适应越快,有些患者拒绝适应,那么只能少许调整或按原镜配。有很多初配的患者,在试戴过程中,反映头晕、眼睛酸胀等不适症状,为其减低光度,矫正视力降至4·7同样头晕不适,但当为其调整回初次试戴的度数,并告之“这次调整就不头晕了,降到最低了”时,结果就真的不晕了。从理论上讲,屈光参差相差2·50D以上时,即不能双眼单视,但曾为一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相差6·00D的患者和一混合性屈光参差相差10·00D的患者配镜,配戴舒适。这些都是在试镜时对其合像、融像、立体视做了详细检查后才给予处方配镜的,并告诉患者检查的目的和适应的方法。患者愿意配合,故验配成功。教科书记载,配镜原则为近视是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包括近视散光及复性近视散光),远视是最佳视力的最高度数(包括远视散光及复性远视散光),但这个原则是不可能适用于所有配镜者,比如:一较高度数的初次配镜者,一次给足光度可能会无法接)受,所以只能降低分次给足光度,这样就不能按照最佳视力来验配了[2]。2讨论对屈光度较高的眼在配镜时要分几次矫正,最后达到双眼视力参差平衡,提高视力;验光要准确,试镜的目的应使屈光不正者既提高视力,又感到舒适,戴镜后不头晕,视物不变形、不走样[3]。经反复试戴后再确定配镜处方,一般须试镜30min左右。如有不适尽快寻找原因;试镜时要询问以往戴镜情况,尤其是散光轴的改变对配镜者很重要,有人习惯旧眼镜的轴位,故一般不进行大的调整,以免戴镜者不适应;对近视,尽量用低度数矫正最好的视力;对远视,尽量用能接受的度数矫正最好的视力,同时,要根据年龄决定屈光度,如伴有内斜视时应尽量戴足度数;常见矫正视力不理想的原因有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等。由于度数太高,眼底又有改变,矫正视力常不理想。弱视是青少年矫正视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弱视眼佩戴足够的度数后,应要求病人加强用眼训练,以利于视力的恢复和提高;散瞳验光消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排除了因睫状肌紧张所造成的假性近视,反应了真实的屈光度,也为下一步试镜提供可靠的数据,所以12岁以下的儿童均应采取散瞳验光;对单眼近视或双眼屈光参差较大的人,可考虑佩戴隐形眼镜。总之,验光配镜的目的是使屈光不正者提高视力、佩戴舒适,以达到最好的矫正视力。对矫正视力不能提高者,应进一步查找原因[4, 5]。参考文献:[1]张萍·验光配镜是一门艺术[ 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8, 3(4): 59·[2]徐广第·眼科屈光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8, 56-59·[3]叶秀荣,赵红地,郭淑萍·屈光不正562例验光配镜体会[J]·人民军医, 2006, (01)·[4]杨永松·简述与验光配镜有关的几个问题[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3, (3): 23·[5]朱政法·验光配镜中视力不能矫正的原因[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3, (1): 19·
实验报告要点 一、扉页 并非所有的实验报告都有标题页,但是如果讲师想要标题页,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单独的页面,包括:实验的题目、自己的名字和实验室伙伴的名字、导师的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论文的标准格式如下: 1、页码:封面不编页。 2、从目录开始编页,目录使用阿拉伯数字编码,页码编号要求居中。 3、用A4纸单面打印。上、下各为2.5cm,左右边
关于钢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 1钢结构设计概述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提升,刚性结构建筑施工逐渐取代混凝土施工建设,为了保证钢结构施工建设的质量,拓
1. 标题;2. 作者及单位;3. 摘要;4. 关键词。主要写:1、一个合适的标题;作者本名和其所工作的单位;3、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