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52

爱爱囡囡
首页 > 学术论文 > 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控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喝汽水的小蜗牛

已采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稻的市场交易为广大的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入。但是,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害,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那么,水稻稻瘟病是什么呢?水稻稻瘟病如何防治呢?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水稻稻瘟病的传播途径

稻瘟病的病菌主要靠空气气流传播,在当年发病的稻草上越冬,次年7月上旬,温度适宜时,病稻草上的病菌借气流传播到水稻叶片上引起发病。在病斑上发生大量的灰绿色霉层就是病菌,靠风、雨再传染到其他叶片、节、穗颈上,造成持续发病。水稻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种植感病品种、插秧密度过大、施用氮肥过多过晚,都会导致发病加重。若7月阴雨连绵,雨日多,形成低温、高湿,光照少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

二、水稻稻瘟病的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不仅影响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并直接影响病菌的繁殖,传播和侵染。

温度:适于稻瘟病菌繁殖和侵入的温度为25-28℃,水稻连续遭受数天低温再转为正常温度时,3-6天后稻株抗病性显著降低,尤其夜间有15℃以下的低温影响更明显,因而晚稻抽穗期遇寒露风或骤然降温,常加重穗颈瘟的危害。

湿度:平均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雾多雾重或时晴时雨,雨日多,阴雨连绵等湿度大的天气,病菌生长繁殖快,孢子形成多,侵入率增高。光照:光照不足有利于病菌孢子形成,萌发和侵入,并使稻株同化作用缓慢,呼吸量减少,淀粉与氨态氮比例低,硅质化细胞少,组织柔嫩,抗病率降低,易发生病害。

品种和生育期在导致稻瘟病发生流行因素中,水稻本身的抗病性是主要的。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不同,幼苗3-5叶期、分蘖盛期和孕穗期至抽穗始期易感病,同一器官(如叶、茎节、穗等)在幼嫩时期较老熟时期易感病,所以在水稻分蘖盛期,新叶增长速度时易感染叶瘟。

三、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症状

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为严重。

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绿色小斑扩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

节瘟: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

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点,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四、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1)减少菌源

收获后及早处理病稻草,不在秧田附近堆积病稻株,稻草不堆放在明年准备做种田的附近,病稻草堆放在避风雨处,不能用病稻株催芽、盖种、扎秧把、堵水口或搭棚,以免菌源传播。利用病稻草做堆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堆肥发酵温度在52-56℃,病菌经10天左右死亡)。另外要搞好播种前种子处理,种子播种前晒1-2天,用泥水选种,再用1%生石灰水侵种2-3天,也可用50%多菌灵千克兑水50千克侵30千克谷种,侵泡48小时。

(2)栽培管理

肥料:一次性过量施用氮肥比分次施用或在保肥力差的沙土、浅土田比粘土、深土田上施用都更有利于病害流行。偏施、迟施氮肥使稻株贪青徒长,组织幼嫩,硅质化程度下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增高,都可加重病害发展。适施补施磷钾肥,可以选用“以色列沃叶磷酸二氢钾”可提高稻株的钾氮比,促进氮的正常代谢,降低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增加茎秆纤维素,稻株组织坚硬,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灌溉:水分管理对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影响也很大,稻田长期深灌,冷水串灌使土温水温降低,土壤缺氧,根系发育不良,降低生活力和抗病力。同时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

(3)水稻稻瘟病用药要点

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主要按3个步骤进行:第1步早期预防。在水稻拔节期,如果阴天或下雨天连续2d以上,应马上施药预防稻叶瘟。预防用药有三环唑、咪鲜胺或新长山的稻瘟酰胺等产品,视天气情况连续预防2——3次,每5——7d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稻瘟病的发生。第2步及时用药。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控制病情,以防病菌扩散全田造成流行。选用的药剂有富士一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不可漏喷。第3步看田施药。如果叶瘟和穗瘟发生已经很严重,每穴有30%以上的有效穗受害时,可根据水稻所处生育期采取2种解决方法:一是稻穗未到完熟期,叶片有20%保持绿色,这时要继续施药以控制病害扩散,而且必须先用强氧化剂先灭菌,然后用富士一号等进行后期保护。二是稻穗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粒皮黄色,稻粒干硬,这种情况就不必采取防治措施,因为即使不防治也不会进行再侵染和扩展。

在药剂防治过程中,喷撒农药时要求做到“五准”:一是病虫诊断要准。二是用药要准,对症下药。三是药液配兑要准,按说明书剂量要求配药。四是面积要准,以便准确用量。五是时间要准,把握病害发生的时期及时用药,喷药时间一般选择15:00以后喷药,早上叶片有露水不宜喷药,中午日照强,药液挥发快,不宜喷药。若喷药后8h内降雨,药液被冲洗,等雨后天晴还应补喷,或加入优质的增效剂,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

352 评论

多肉小西瓜

水稻种植防病稻瘟增产分析农科论文

一、试验的设计

水稻在本田的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包括返青、分粟)及生殖生长期,或简称“长苗期”及“长穗期”。一般把“幼穗形成期”作为上述两个生长期的分界。施肥是为了“促苗”或“促穗”。我们便称促一苗的肥料为“苗肥”,促穗的肥料为“穗肥”。选主秆叶片数为15的“云粳九号”品种供试。设计将营养生长期的苗棵长相控制在既不徒长(叶色浓绿,叶片披软)又不脱肥(下部叶片枯黄)的范围内,并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的苗色最绿,生长旺盛,分粟较多,到分孽末期封行,不见田水,幼穗形成期要求轻微褪色。第二级苗色绿,叶片较挺,分集中等,全株似水仙花状,分簸末期苗色褪黄。第三级苗色浅绿,分孽中常,生长平稳,叶片挺直,不封行,但无缺氮而枯叶的现象。每级苗棵分设两区。一级苗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剑叶从第二叶鞘露出叶尖时(叶龄为)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二级苗棵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幼穗形成期(叶龄为10一11)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称为标准区,作为全试验的对照。三级苗棵的两个区,都在幼穗形成期(叶龄10一n)深层追肥,但施肥量不相同。行距5一6寸,株距2一3寸。在中等肥力稻田内进行,不施底肥。施用不同用量的氮化肥,达到上述三种苗棵长相。各处理的要点(表略)

二、栽培管理情况

1.秧苗情况: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播种,一般水秧育苗。曾喷药杀叶蝉预防普通矮缩病。秧苗质量基本达到无病壮秧的标准。五月十三、十四日移栽。秧龄53一54天,秧苗叶龄为6。(即多数有6片叶)。2.各区施肥情况:按设计要求的三种苗棵级别调节苗肥的用量。一级苗用纯氮量14?8一17?7斤/亩,二级苗用斤/亩,三级苗用斤/亩。按“早施氮肥”的原则,于裁秧前作水皮肥或栽后第四天施用一次,栽后约两周(五月三十日)分孽开始时再施一次。都是表层撒施。除第1区的水皮肥用硝按外,其余均用尿素。穗肥的施用法有两种,一为表层追肥,一为深层追肥。深层追肥是将规定数量的尿素加三倍重量的红土,混和均匀,搓成粒肥,塞入泥土中3厘米深处。每隔一行塞肥,每两个粒肥之间的距离为6寸左右。施肥期及施肥量(表略)。4.田水管理:为了达到设计中苗棵褪色的要求,在栽后第四周末,(分栗盛期后),一、二级苗均已较繁茂,而一级苗已接近封林时,于六月一l-一日在田内开沟排干二级苗(第3、4区)田水,次日田边开缺排去一级苗(第1、2区)田水。三级苗的两区,始终保持干干湿湿状态,不排水晒田。六月二十四日,水稻进入幼穗形成期,全部复水,保持水层。5.其他管理措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未中耕,在整个生育期中无草害。五月二十七日用杀虫脉防治螟虫一次,以后未见有枯心和白穗。唯未警惕稻秆潜蝇,以后造成了相当损失。6.栽种稻瘟病秧:六月二十五日,移栽已有稻瘟病的“373”秧苗于保护区内,繁殖病菌。

三、观察的结果

1.稻株生长及成穗情况按前述施肥管理的结果,各区的苗棵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基本上符合设计的要求。各区的苗棵,均在栽后的第二周末开始发生分孽,与1974年保山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因“苗肥”的用量不同,三种级别的苗棵颜色,繁茂程度,叶片的挺直程度等,有显着的差别。第三级苗棵在营养生长期间的叶色淡绿,分巢正常,直至孕穗期都未封行,但无缺氮枯黄的现象,到六月末,株高约为55厘米。深层追肥后约一周,叶色逐渐转绿,但绿而不浓,一直保持到抽穗以后。二级苗于六月十一日排水晒田后约一周,苗色开始褪黄,到六月二十四日复水时,见脚叶尖部有枯黄现象,复水后,叶色稍微转绿;以?后,表层追肥区的叶色,比不追穗肥区的较绿些。一级苗棵的生长,始终最旺盛,与一般认为丰产的苗棵近似。六月末,株高达到65厘米左右,无论6寸或5寸的行距,都已封行。在晒田期间,只是轻微褪色。六月三十日调查每丛分孽数代表最高分粟数,成熟后调查每丛穗数、株高及剑叶长。2.稻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在营养生长期间,试验区基本上没有叶瘟。本所其他试验田及种子繁殖田的叶瘟亦轻。出穗后,部分其他试验田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穗瘟,而本试验区穗瘟极轻,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调查了试验区及本所其他稻田内“云粳九号”的穗瘟发生情况(表略)3.实产及考种结果九月二十五日收割。脱粒、晒干、扬净称重。收割前,每区取有代表性稻株10丛考种。结果(,见三级苗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较好的收成。比标准区(二级苗不施穗肥)增产27一35%。千粒重有显着的增加,实粒数也有增多。

四、讨论

在水稻营养生长的前期施用不同数量的氮肥,结合田水管理,使苗棵的长相在既不徒长,又不脱氮的范围内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繁茂程度,然后分别施用穗肥,观察各种处理对防病增产的效果。结果,都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且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为“苗色淡绿,生长平稳,叶片挺直,分粟中常而不封行”的三级苗棵上于幼穗形成期进行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与标准区相比,增产27一35%。在这种处理下,其成穗率有所提高,空桃率显着下降,千粒重明显地增加。在“早施氮肥”的基础上,为水稻防病增产的施肥技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有效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用增施肥料来增加有效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促进分集的大量发生以求得穗多(例如本试验的第2区)结果是总穗数虽多,无效分孽也多,成穗率下降。另一种是只要求适当数量的分栗,即保证略多于所希望的穗数,在这个基础上施用穗肥来促进已有的大部分分栗长成有效穗,其成穗率便高(如本试验的第5区)。这两种方法,都可获得较多的有效穗,为增产打下有利的基础,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明显的差异。今年,保山县农科所植保组与沈官大队试验站研究施肥与穗瘟的关系,见单株最高分孽数与穗瘟有一定的相关,即随单株最高分草数的增加,后期的穗瘟亦有加重的趋势按此推论,采用促使多发分莫来获得多穗,很易造成穗瘟的加重。相反,适当抑制分粟的过多发生,则有利于对穗瘟的控制。在上述的试验中,还可看出营养生长期的苗裸长相不同,千粒重也有差异。即苗棵愈旺盛,千粒重亦有愈低的趋势。另外苗棵长相为三级,而采取深层追肥促穗,实粒数显着增多,而空批率下降。由此看来,采用增施肥料以促分靡数的增加,苗棵旺盛,获得多穗而增产,往往易使稻瘟加重,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不利于防病增产。在前期适当控制其分孽和繁茂程度以防病,在这个基础上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促使穗多、粒多、粒重以增产,对于防病增产都可兼顾,从而可望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

290 评论

id独自等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稻的市场交易为广大的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入。但是,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害,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那么,水稻稻瘟病是什么呢?水稻稻瘟病如何防治呢?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一、水稻稻瘟病的传播途径稻瘟病的病菌主要靠空气气流传播,在当年发病的稻草上越冬,次年7月上旬,温度适宜时,病稻草上的病菌借气流传播到水稻叶片上引起发病。在病斑上发生大量的灰绿色霉层就是病菌,靠风、雨再传染到其他叶片、节、穗颈上,造成持续发病。水稻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种植感病品种、插秧密度过大、施用氮肥过多过晚,都会导致发病加重。若7月阴雨连绵,雨日多,形成低温、高湿,光照少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二、水稻稻瘟病的发病条件气候条件不仅影响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并直接影响病菌的繁殖,传播和侵染。温度:最适于稻瘟病菌繁殖和侵入的温度为25-28℃,水稻连续遭受数天低温再转为正常温度时,3-6天后稻株抗病性显著降低,尤其夜间有15℃以下的低温影响更明显,因而晚稻抽穗期遇寒露风或骤然降温,常加重穗颈瘟的危害。湿度:平均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雾多雾重或时晴时雨,雨日多,阴雨连绵等湿度大的天气,病菌生长繁殖快,孢子形成多,侵入率增高。光照:光照不足有利于病菌孢子形成,萌发和侵入,并使稻株同化作用缓慢,呼吸量减少,淀粉与氨态氮比例低,硅质化细胞少,组织柔嫩,抗病率降低,易发生病害。品种和生育期在导致稻瘟病发生流行因素中,水稻本身的抗病性是主要的。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不同,幼苗3-5叶期、分蘖盛期和孕穗期至抽穗始期最易感病,同一器官(如叶、茎节、穗等)在幼嫩时期较老熟时期易感病,所以在水稻分蘖盛期,新叶增长速度最高时最易感染叶瘟。三、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症状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绿色小斑扩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节瘟: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点,造成枯白穗和秕谷。四、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1)减少菌源收获后及早处理病稻草,不在秧田附近堆积病稻株,稻草不堆放在明年准备做种田的附近,病稻草最好堆放在避风雨处,不能用病稻株催芽、盖种、扎秧把、堵水口或搭棚,以免菌源传播。利用病稻草做堆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堆肥发酵温度在52-56℃,病菌经10天左右死亡)。另外要搞好播种前种子处理,种子播种前晒1-2天,用泥水选种,再用1%生石灰水侵种2-3天,也可用50%多菌灵千克兑水50千克侵30千克谷种,侵泡48小时。(2)栽培管理肥料:一次性过量施用氮肥比分次施用或在保肥力差的沙土、浅土田比粘土、深土田上施用都更有利于病害流行。偏施、迟施氮肥使稻株贪青徒长,组织幼嫩,硅质化程度下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增高,都可加重病害发展。适施补施伯示麦磷钾肥可提高稻株的钾氮比,促进氮的正常代谢,降低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增加茎秆纤维素,稻株组织坚硬,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灌溉:水分管理对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影响也很大,稻田长期深灌,冷水串灌使土温水温降低,土壤缺氧,根系发育不良,降低生活力和抗病力。同时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3)水稻稻瘟病用药要点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主要按3个步骤进行:第1步早期预防。在水稻拔节期,如果阴天或下雨天连续2d以上,应马上施药预防稻叶瘟。预防用药有三环唑、咪鲜胺或新长山的稻瘟酰胺等产品,视天气情况连续预防2——3次,每5——7d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稻瘟病的发生。第2步及时用药。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控制病情,以防病菌扩散全田造成流行。选用的药剂有富士一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不可漏喷。第3步看田施药。如果叶瘟和穗瘟发生已经很严重,每穴有30%以上的有效穗受害时,可根据水稻所处生育期采取2种解决方法:一是稻穗未到完熟期,叶片有20%保持绿色,这时要继续施药以控制病害扩散,而且必须先用强氧化剂先灭菌,然后进行后期保护。二是稻穗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粒皮黄色,稻粒干硬,这种情况就不必采取防治措施,因为即使不防治也不会进行再侵染和扩展。在药剂防治过程中,喷撒农药时要求做到“五准”:一是病虫诊断要准。二是用药要准,对症下药。三是药液配兑要准,按说明书剂量要求配药。四是面积要准,以便准确用量。五是时间要准,把握病害发生的时期及时用药,喷药时间一般选择15:00以后喷药,早上叶片有露水不宜喷药,中午日照强,药液挥发快,不宜喷药。若喷药后8h内降雨,药液被冲洗,等雨后天晴还应补喷,或加入优质的增效剂,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以上就是关于水稻稻瘟病如何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的详细内容,希望您的水稻田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

275 评论

童鞋哈哈

上面的太专业了,普通的农民是看不懂的,我来回答下.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肥水管理,后期少施氮肥.3.化学药物防治:苗,叶瘟在初见病斑用药,一个星期后用第二次;穗瘟在破口期和平穗期各用一次药.附药剂配分,保护性的药剂有75%三环唑.治疗性的有春雷毒素,稻瘟灵一类的.如果在药剂中加点微量元素会有很好的效果.

349 评论

xiaotingzi

水稻稻瘟病: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无孢科梨孢属 你得用稻瘟病菌种稻瘟病菌侵入机理 李德葆 (浙江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螂31O029) 稻瘟病广泛分布于水稻栽培的国家和地区,几乎 每年都可以调查到该病发生, 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研究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相互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开 展稻瘟病菌致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了一个热点. 1 病謇循环 (1)病菌分生孢子尖端的牯胶和孢子发芽使得孢 子牯着在寄主表面; (2)芽管分化成特别侵染器, 叫 附着膳, 它可以根紧密地粘着在寄主角质上;(3)附 着胞产生侵染栓穿透角质和表皮细胞壁; (4)病菌继 而在细胞中生长,侵染邻近表皮细胞并船深人叶肉细 胞;(5)5至7d后,分生孢梗分化,新的分生孢子形 成并从病斑中释放出来; (6)这些新形成的分生孢子 可重新侵染寄主。 2 诱导附着胞形成信号系统及其基因表达调 节 分生孢子发芽后受到稻叶表面影响,特别是疏水 表面的刺激,在基因产物的调节下极易诱发附着胞形 成.林眠分生孢子贮存mRNA[ ,在发芽信号(包括 光、温. 水份等)刺激下, 解踩了林眠状态使得贮存 mRI~A得到翻译, 诱发芽管产生. 同时形成新的 mRNA产物。侵染信号(包括发芽分生孢子基物表面 的疏水性等傲环境因子)叉能进一步刺激发芽分生孢 子形成附着胞, 抑制营养生长,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 够三- (f_ 景侵人寄主细胞的各种各样的酶类。营养生长信号(包 括基物表面的亲水性等)可以抑制发芽分生孢子形成 附着胞,侵染栓, 井船促进芽管进一步生长形成大量 的菌丝体. 2.1 ECM 置白作为最初信号感受曩稻瘟病菌分生 孢子降落到叶表后需要接受外界刺激的信号受体, Underwood等 把注意力集中在ECM蛋白上.ECM是 指与细胞基质有关的蛋白。最韧人们发现它们存在于 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在细胞与基物牯着、细胞分化和 信号传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有两种ECM蛋白是粘性 的糖蛋白,它们是vilaxmecfin和fibnanec曲,通过与膜 结合的膜旋转蛋白(integfim)与细胞骨槊相连接. Underwood等报道. 在体外,Vitr0necan在各种化学 和物理因素, 包括与基物相结合的疏水表面刺激下, 可以发生构型改变 Dean等提出假说, 稻瘟病菌也可 能存在上述类似的蛋白,在蘸水表面刺激作用下同样 发生构型改变, 引发附着童形成.他利用晴乳动物细 胞的Vitroneclin和fib~oneclin制成多克隆抗体, 从稻 瘟病菌苗丝体和分生孢子表面检测到与vitronectin相 似的95KDh蛋白和与fib~oneelin相似的65KDh蛋白. 从上述多克隆抗体提取到的IgG可以阻断分生孢子与....

234 评论

小喵酱一小只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特别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农作物的保护,特别是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治方面的工作特别重要。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种植与生产过程中比较严重的危害之一,如果大规模出现稻瘟病,则会导致水稻发生大面积的减产。基于此,讨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的技术,希望可以为当地的农业发展与建设提供帮助。

引发水稻出现稻瘟病的病原菌是无形态的稻梨孢菌,其主要属于半知菌的亚门真菌,稻瘟病病原菌的性态呈显灰色大角间座壳样。稻瘟病的有性态是比较少见的,致使水稻发病的主要是无性态病原菌,主要由水稻种子带菌而导致发病。水稻稻瘟病的主要症状是受害苗的基部呈显出灰黑色的状态,而水稻的上半部分呈显黑褐色的状态。当水稻的湿度达到一定程度,发病部位会出现大量的灰色霉菌层,如果情况严重,会导致植株直接发生卷缩而死亡。因此,积极防治水稻稻瘟病势在必行。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如果水稻出现了这种病症,则会导致水稻出现大面积减产,如果情况严重的话会导致水稻出现减产40%~50%的减产,甚至出现颗粒无收的状态。在我国各个种植水稻的地区,均出现过稻瘟病,主要是水稻叶部与水稻节部发生较多,发生之后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尤其是会出现穗颈瘟与节瘟。这时不仅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发生时期较早。

水稻出现苗瘟后主要是种子带菌导致的,发生苗瘟的时间一般是在散叶期。在水稻生长的初期,在芽与芽鞘上就会出现水渍形的斑点,特别是在病苗的基部逐渐变为黑褐色,在水稻的上半部分会出现淡红褐色病变,最终直接枯死。如果气候比较潮湿的话,则病变部位会出现灰绿色的霉层。

一般叶瘟初选的位置都是在秧苗上,有时也可能发生在成株的叶片上面,出现叶瘟的时期主要是在分蘖盛期。如果情况严重,从远处望去,整个田块就好像被火烧过了一样,水稻株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由于不断萎缩而出现塌塘情况。这些病斑可以分成下面几个类型:

1)急性型。这种类型的水稻病斑会变成暗绿色,在叶片两端也会变得更尖,而且呈现出椭圆形,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比较潮湿或者是施加了过多的氮肥。出现这种急性的病变,是发生稻瘟病的预兆,应及时进行防治。

2)慢性型。如果天气相对干燥又是在药剂防治之后,急性病斑就会逐渐转变成慢性病斑,一般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慢性病斑是比较常见的。

3)褐点型病斑。这种病斑的形态是褐色的小点,在抗病品种中比较常见。

穗颈瘟相对多发于穗颈与穗轴还有枝梗等部位。主要在病斑的初期,就会出现水渍状的褐色点,还会逐渐围绕着穗颈、穗轴等部位呈显向上或者是向下的发展,颜色也会逐渐变深,呈显褐色或者是墨绿色,会形成秕谷出现白穗。

白点型病斑主要是指在水稻的嫩叶发病后,就会产生白色的,形状呈显圆形的小斑点,这种情况不会产生孢子。

谷粒瘟指的是,植物产生了褐色椭圆形或者是不规则的斑点,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稻谷变黑。有的稻株则呈显颖壳无症状,但是护颖会因为受到侵害而变成褐色,使种子带菌。

病菌主要可以分成孢子与菌丝在病谷上直接越冬,病谷与病稻草是最初的侵染来源,包括散落在地上的病谷与病稻草等,都可能会导致水稻发生侵染。病稻草在越冬的过程中,会根据温度与湿度等环境因素,产生分生孢子,还会借助气流进行传播。另外,病菌如果遇到了合适的温度或者是湿度就会直接发生侵入,从伤口侵入到水稻内部,这样也会引发叶瘟。

由于水稻的品种中存在差异,导致稻瘟病的抗性也有所不同。另外,如果水稻的株型比较紧凑的话,叶片上的水滴也会非常容易滚落,而病菌的附着量也会有所下降,还会进一步降低水稻侵染的机会。而相同的水稻品种还会因为生育阶段的差异,导致抗性出现差异。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了比较多的氮肥,特别是施肥比较迟的情况下,水稻植株生长的如果太过繁茂,就会造成田间的通风性与透光性变得越来越差,继而出现频发穗颈瘟。如果植株长期的受到水侵或者是用冷水进行灌注,则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植株根系的生长,时间长了就会丧失抗病能力,这样就更容易出现瘟病。

稻瘟病流行与气候也有着一定的关联,而最主要的则是湿度与温度两个方面。当然,与光照与风也有着一定关联,特别是在气候与温度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则更容易发生瘟病。比如说:温度在30℃左右、湿度在90%以上,病菌的孢子很容易入侵到植物当中。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稻瘟病实施有效的防治,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重视对抗病品种的筛选。注意在选择抗病水稻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抗病性相对较强的品种,并且根据种植情况,合理对水稻进行布局,同时进行定期的轮换。

为了能够更好的防治水稻瘟病,在种植的过程中,消灭菌源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措施。在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及时对带病稻株进行处理,一定不能将稻株直接的放回到田地中,也不能在秧田的附近进行堆放。对于堆肥的病株,需要等其充分腐熟之后再进行施用,以进一步防止病菌被带入到稻田之中。

如果水稻发生了稻瘟病,其与水稻的抗病性有着一定关联。在进行水稻防治的过程中,除了重视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之外,也要对种子进行消毒,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出现瘟病的概率。因此,在对种子进行消毒的过程中,使用含量1%左右的生石灰水来浸泡3~4天,可以实现杀菌的效果。另外,使用保鲜克乳油浸泡10 h左右,也可以与石灰水达到同样效果。

在水稻种植时,相关的种植人员与管理人员一定要保证水稻能够得到足够的肥料,并且适时的进行追肥,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过多施用氮肥。而且,也要适量增加钾肥与磷肥的使用。在进行水分管理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同时要充分保证水分的浅、湿与干交替进行,在灌水的过程中要保证勤灌、少灌。另外,在水稻处于分蘖后期的时候,还要保证适时的进行晒田,这种情况也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在进行水稻瘟病防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适量的防病药剂。在使用药剂的时候,种植人员需要对叶瘟与苗瘟进行及时防控,特别是在穗颈瘟时的防控尤其重要。在防治叶瘟与苗瘟的时候要连续用药,在穗颈瘟的过程中,则需要针对破口部位,实行2~3天的用药防治,与下次用药的时长可以间隔在9天左右,然后在根据天气状况进行用药。

综上所述,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发生稻瘟病的概率比较高,这种疾病对于水稻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保证水稻的产量,相关的种植人员需要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与规律等进行深入的了解,还要掌握相关的防治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效防治稻瘟病,保证水稻生长的更加健康。

以上就是此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农业工作者,有一定帮助,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帮忙关注一下笔者以及转发评论点赞!谢谢!

302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稻的研究与应用论文

    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

    小xiao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水稻插秧机研究与发展论文

    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来讲,水稻都是我国的第1大粮食作物。下面是我整理的水稻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摘 要:水稻是我国

    小七的妈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水稻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前不久在长沙举行的中国稻米高峰论坛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表示,2010年,他主持的超级稻研究项目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一

    挪威森林北辰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水稻耐高温研究现状论文

    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来讲,水稻都是我国的第1大粮食作物。下面是我整理的水稻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摘 要:水稻是我国

    夹心大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水稻检测论文

    以哪个市为主的了

    海上花的故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