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的颜色
1、本刊性质:《生态学杂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向,结合科研、教学、生产实际,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新成果、新信息等。2、刊登内容:《生态学杂志》刊登有关生态系统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尤其鼓励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生态学、动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新方法与新技术、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3、文章篇幅:研究报告以4个版面为宜(约8000字),综合评述以5个版面为宜(约10000字),研究简报以3个版面为宜(约6000字)。《生态学杂志》接受中英文两种语言投稿,英文稿件必须是国际合作研究创新论文。4、题目和作者题目:必须言简意赅,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作者应有汉语拼音,多位作者(一般不超过8名)注明通讯联系人。所有单位要有准确中英文、城市和邮政编码。5、摘要和关键词:摘要须说明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7个。6、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文章需注明“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放在关键词下。正文首页左下脚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及其编号。7、正文格式与要求:引言要明确提出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背景,以及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应提供名称、数量和制备方法。研究方法一般引用文献,如方法有改进则须说明,如果作者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结果与分析提出观察和实验证据,力求简明扼要;讨论提出实验结果所论证的原理、相互关系;阐明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是否一致,有无创新,指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列出与本文相关的主要文献,一般在20~50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包括硕博论文、报纸、网址等)以及“私人通讯”不得引用,但可在文中以脚注形式表示。引用文献必须核对无误。《生态学杂志》采用“著者-年代制”,中文文献在前(按拼音顺序排列),英文文献在后(按字母顺序排序)。具体格式如下:[中文期刊]:张斌,张桃林.1997.低丘红壤区农林间作系统的水分生态特征及生产力.生态学杂志,16(4):1–5.[英文期刊]:MarkowTA,RaphaelB,DobberfuhlD,–84.[中文专著]:戈峰.2002.现代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30–56.[英文专著]:–72.[中文论文集]:朱廷曜,金昌杰,周广胜,等.1992.林带阻力与透风系数的试验研究//朱廷曜.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及边界物理特征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23–129.[英文论文集]:GoldmanJC,–274.[电子文献]:姓名.发布日期.主题名.(网上发布日期)[作者引用日期].来源.例:萧钰.2001.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W].(2001-12-19)[2002-04-15].http:∥ .com/、文献引用:格式独立作者的文献,如:(戈峰,2002)、(Vitousek,2004);两个作者的文献,如:(张斌和张桃林,1997)、(Goldman&Glibert,1983);多个作者的文献,如:(朱廷曜等,1996)、(Markowetal.,1999)。文献如在文中叙述中引用,两个作者的文献引用格式为:张斌和张桃林(1997)……;或Goldman和Glibert(1983)……。10、作者简介需要在文末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发表论文篇数。E-mail及、电话。11、图表要求图题、表题要有中、英文。要求论文附图宽度(包括纵坐标上名称、单位)双栏为70~80mm,通栏≤150mm,图中字体一律用小5号宋体;高度尺寸可适当改变。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表中数据实测为零,写“0”;未测则写“-”;其它均如实注明;主线(函数线)粗,辅线(坐标线)为主线的一半。12、计量单位: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如mol·L-1、Pa、J、s、min、h、d、mol、UV、m、m2、L、kg等。13、投稿方式为“期刊稿件处理系统”。14、收费和稿件处理:稿件不论录用与否,均需在稿件状态为“待交审理费”时邮寄论文审理费,(中文稿件100元;英文稿件150元,通过邮局邮寄)。稿件录用后需交纳版面费,版面费可邮寄或通过银行汇(开户行:中国辽宁省沈阳市工商银行大南分理处,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用途一栏请注明《生态学杂志》版面费、作者姓名和稿件编号,收到后即寄回收据以供报销。杂志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即告知作者稿件编号,作者可根据用户名和密码上网查看稿件审理情况,投稿3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审理结果。稿件接受录用后,6~8月内刊出,并赠送样刊。15、作者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属《生态学杂志》所有。此杂志有权将其编辑的刊物制成光盘版或被其正式出版的光盘版收录。来稿请勿一稿两投。稿件若不采用,将通知作者。
凤凰来临
2020年以来,关于消失的生物重现可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国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消失了近90年的枯鲁杜鹃(Rhododendron adenosum)重现四川地区。
而根据《分子生态学》杂志科学报告指出,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种消失几十年的生物,是一种特殊的青蛙物种,这次的发现跟以前的发现有点不一样,是利用eDNA技术来完成的,所以非常的令人惊讶。
当然这也说明了,该生物相类似的群体可能较多,所以才这么难发现到,不然这种生物也早就被挖掘出来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新生物的情况,已经是确定发现了它的存在。
消失52年的青蛙物种地球
根据《分子生态学》杂志发布的研究论文指出,本次发现消失52年的青蛙是在巴西地区找到,也算是无意之中发现了它的存在,科学家们利用了一种创新技术,在巴西两个地区找到了数量减少和消失的物种,这就是eDNA鉴定方法。
同时在发现的7种青蛙物种之中,科学家们确定出了4种正在下降的物种,还有2种消失多年的物种,其中最久的可能就是,并没有指明两个物种是什么,只说了一只消失52年的巴西“Parque Nacional da Serra dosÓrgãos青蛙”,所以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研究人员们利用了eDNA方法在已知青蛙曾经生活过的六个地方搜索了30种目标两栖动物,所以寻找出来也不容易。同时除了这个独特的发现之后,研究人员们还针对了13种完全消失并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青蛙物种探索,也确定了12只青蛙已在当地消失,还有5种曾经非常丰富并且仍然存在的生物,在如今也很难找到的物种。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肯定是与巴西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
生态系统演变会导致物种灭绝?
从这次的eDNA鉴定方法来看,确实说明了环境对青蛙物种,或者说对所有的物种来说都是关键,消失这么多年的物种可能也是没有一个适应的栖息地,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以前非常丰富的物种最后没有多少了,很难找到,这更加坚定地说明了巴西环境问题的转变影响很大。如果持续下去,未来巴西地区的青蛙可能就不是消失,而是彻底灭绝,所以确实说明了生态系统演变会导致物种灭绝。
当然本身来说,巴西其实也并不爱保护环境,从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不仅没有保护,反而加剧了破坏。在2020年对热带雨林的砍伐也是在加剧之中,这如何保护?就连热带雨林都保护不住,这青蛙的保护可能就更加差劲了。所以很明显在巴西的生物可能也不会那么受重视,科学家们发现可能也只能迁徙生物才可能好好地保护下来,当然这里并不存在“歧视”,巴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全球没有人不知道吧。
一场热带雨林的大火巴西都可以“不闻不问”,最后还是在全球科学界的压迫之下,才去采取行动的,所以很明显暂时巴西是不可能做到很大保护环境的可能性,就看未来会不会了。而除了消失生物重现之外,我们还是得说一说关于一些灭绝生物重现的生物情况,这种就更加罕见了,最出名的我相信很多人也看到过,那就是——白喉秧鸡(Dryolimnas cuvieri)。
万年前灭绝,突然再现地球
根据朴茨茅斯大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称,白喉秧鸡(Dryolimnas cuvieri)确实是于万年前灭绝,这是一种陆地鸟,它以前是生活在塞舌尔的阿尔达布拉(Aldabra)环礁上,但是这种鸟确实一种不会飞的鸟,所以海洋的变化,导致了这个环礁被淹没在了水底,所以最终导致这种生物灭绝,但是大约10万年前,这块陆地又重新出现在海面上。过后又在那里发现了这一被人们认为已经灭绝的物种。
而对于这种生物的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来自《林耐学会动物学杂志》(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指出,是由于出现了“迭代进化”,就是来自同一祖先同一物种的发展,但却是在不同时代,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其实这与2020年科学家们发布的一个说明类似,那就是出现了重复进化,所以才导致了被认为于万年前灭绝鸟再次出现。而这个说法虽然是出来了,算是科学界的一个标志答案,也就是科学解释,但是至今也不能说服所有人。
因为大家都觉得,灭绝的的生物是不可能再次出现的,这完全不符合常理,而“迭代进化”或者“重复进化”也不适合所有的生物,所以争议性还是不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才可能知道,这就是大概的情况,也是明确说明再现的原因。
当然对于消失几十年的生物出现,可能大多数都是它们影响起来了,而与被认为灭绝的物种消失重现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无论是消失还是灭绝,如今其实只要发现了,大家好好保护就行,不要让它们消失在自然界才是最为关键的,至于为何会出现,这个争议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是1936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期刊。
昆虫学报 生态学报 生态学杂志 兽类学报 植物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报 海洋生态学 现代生态学讲座 自然资源学报 植物种群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副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项,湖北省卫生厅资助
这个杂志还行吧,就是等到发表时间很长,我都一年了,才等到发表通知
当然是啊,它是国内生态学类杂志中最好的之一,算是一级学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