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放縦
当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民族音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因为一部分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兴趣,很多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这其实也是当前很多教“民族音乐”的老师在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更加高效,这值得民族音乐老师探究.在本篇论文中,本人着重对“中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现状”、“为什么要激发中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以及“怎么样激发中学生对民族兴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不浓厚当前,很多的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他们普遍对民族音乐缺乏浓厚的兴趣.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有的学生认为民族音乐已经过时了,跟不上时 展的步伐,认为民族音乐不是现代人应该欣赏的艺术产品.第二,中学的音乐教师在教授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方法使用不当,激发不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二、为什么要激发中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激发中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很重要,是民族音乐教学中不能够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学生才能更加主动的学习民族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推广我国的民族音乐.这样的话,就有利于民族音乐的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另外,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浓厚,就可深入的探究我国的民族音乐,学生也可能在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民族音乐也受很多的人重视.中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浓厚,有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当前,受流行音乐的影响,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关注的程度在逐渐下降.三、怎么样培养中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上述论文分析了“现状”与“原因”,这一节,就结合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现状,谈一谈“培养中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兴趣”的各种方法.(一)音乐教师提高自身素养首先,作为传授民族音乐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因为,他们才是与学生最近的人.在很多的学校,也加大了民族音乐教学的力度.在中学,音乐教师是音乐素养的传播者,音乐的感化者,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人.传授学生音乐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情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上面谈了音乐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那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音乐教师应该学会一门乐器,因为乐器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教师掌握乐器,有助于加深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可让学生了解我国漫长的乐器史,这也就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加深了学生对乐理知识理解.加深对戏曲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戏剧品种繁多,如黄梅戏、京剧等,学习戏剧,热爱戏剧,也是一个音乐教师应该有的专业素养.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学习,参加各种有关音乐的培训与讲座,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一味的枯燥无味的灌输,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我是睡觉大王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论文
摘要: 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人民音乐才智的结晶,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创造、发展我国未来音乐的参照系,亦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育
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我国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造成了民族音乐教育的缺失,这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界的一个关注问题。我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此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所谓传承,就是要尊重和传播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风格与情感的载体与镜像。他凝结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性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不了解这些民族音乐,就很难真正了解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传承与发展。近些年来,甚至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部分学生也对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表现出一种陌生的态度,他们听惯了迪斯科节奏,电声磁带和通俗音乐,而对优美动听的民歌,旋律委婉悠长的戏曲唱腔,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还有每年的招生考试中,演唱民歌、演奏民乐的考生却寥寥无几。在迪斯科、爵士、摇滚等外来音乐的旋律中如痴如醉。这种现象若任其发展,不仅可能造成中国民族音乐的后继乏人,而且很有可能造成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断裂。高校音乐专业作为音乐教育与研究的主要阵地,传承与弘扬祖国音乐文化是其应有之义。
2.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21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创新的需要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民族音乐的积累和储备,增厚学生民族文化历史与情感的底蕴,使学生在与世界其他异质音乐文化的比较鉴赏中,了解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跨文化的开放多维的音乐视阈。广泛吸纳各民族音乐的.优长,以母语音乐为基础,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因此,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并进而推动当代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高校音乐专业不仅仅是技艺型人才,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因为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技艺教育,更是一种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民族音乐浓缩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格、情感,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我国抗战时期产生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对《长征组歌》、《梁祝》等作品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民族音乐发展奉献自己的热情,它对于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培养其审美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1.应在理念上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在大纲、教材和教学方面应形成系统化和科学化。从一个学校的整体看,教材和大纲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极为丰富的音乐,应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的精华和风格编入教材,传授给学生。并将民族音乐作品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安排足够的课时。只有突出了民族特色的教材,才能使我们高校的教学更具有民族化,有价值,立得住,更容易被承认。当然,这里并不排斥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同时还应该在吸取外国的民族音乐精华中来进一步充实自己。
2.在具体的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应表现在各个学科上,如在声乐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演唱一些民歌,浏览大量的我国优秀的民族歌剧;在舞蹈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学习一些民族民间舞蹈,或尝试民族歌舞的编导;在和声课上,尽可能多解析一些民族调式;视唱练耳教学中,让学生多演唱民歌或具有民族调式的乐曲;在民族民间音乐课上,让学生广泛浏览、演唱民歌和戏曲音乐;在器乐选修课上要让学生多选学民族器乐,并建立民乐队,开设民乐合奏课。从情感上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3.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通过演唱,演奏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从技术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异性,而且还应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内在情感、音乐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民族音乐,体会其中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尊重和传承音乐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
三、结束语
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志在通过音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维护本国家、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担当起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加强探索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
[2]陶敏霞.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与欣赏.陕西人民出版社.
[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4]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化音乐中的作用与地位.中国音乐.2004,(4).
一些乱七八糟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
民族音乐学家刘九达先生曾说过一段往事:有一次他坐船回四川老家,忽听得船工唱起了号子,便赶紧掏出本子想记下来。可是船工们一见那个阵势忽然都哑了。其中一位老船工说:
科技论文是以文字材料为表现形式的科研产品,是科研工作者脑力劳动的成果.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但要有独到的学术见解、科学的分析论证,还应有严谨的论文结构、清晰的段落
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乐曲的深处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精髓。。。每每听着古典音乐的响起,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