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偶吧
“熟蛋返生”这是一篇很奇葩的论文,但是现实中却是有人相信的,这件事情的背后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这么奇葩的论文会被刊登?为什么这个作者还身兼数职?这些都是我们要追究的,这样的类似于的人居然还有多个头衔,现在学术的头衔是不是得来的太简单了,刊物刊登论文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不能说是门槛低了,这简直就是没有门槛。
目前熟蛋返生论文的作者郭某已经被免职了,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并不能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这样荒唐的人是怎么当上的老师,是怎么拥有这么多头衔的,这些都是需要追究的,还有刊登这篇论文的刊物也需要整改一下,作为一个学术工作者居然宣扬这种类似于神力怪说之类的文章,并且还开的有培训班,这真的是贻笑大方,真的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呀。
我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郭某还很自信的说,熟蛋返生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返生的鸡蛋还孵出了小鸡,他们已经试验了好久才发表了这篇论文的,说这话是谁给你的勇气呢,是梁静茹么?可悲的是还有那么多家长相信这套说辞,还把孩子送到她的培训班,也不知道这个郭某是怎么对这群孩子洗脑的,居然让这群孩子也相信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来得到这样的超能力,这真的是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随着网友讨伐声越来越大,郭某一看形势不对了,就赶紧改口说这是替别人写的论文,也就是说自己的是代笔,然后又说自己长这么大都没有撒过谎,还哭着向大众道歉,我觉得郭某做的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根本就不是真的有诚意认识到自己错了。
专属兔兔的
一直没理解这篇论文是什么意思,预算紧缩之所以会导致消费单一是因为消费者想规避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在其中一个实验中,被试的时间预算被缩减:本来有21天去西欧旅游,现在只有14天了,被试必须缩短他们的行程。研究者试图让他们直接砍掉一些原定的旅游城市,或是减少在一些城市停留的时间。结果发现,直接砍掉一些城市对人们来说是更轻松的选择。也就是说,消费单一化是消费者应对预算缩减的一种情绪缓冲。如果预算缩减没有带来这种购物上的”损失感“,消费也不会变得单一。在实验的最初,也就是被试的预算还没有被缩减的时候,如果这个预算没有用来做消费决策,或是花在了与之后的消费无关的地方,人们在面对后续的预算缩减时也不会体现出消费单一化的倾向。
yiyi1169681829
最值得反思的地方就是,这样的论文为什么能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大多数的人在思想上都是进行了一系列的遐想,这也导致了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乱象,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小鱼qt1988
前天看到的,相比于一口价,价格范围对出价人是更有利的选择。更准确的说,正如面谈工资的例子,基于保留价格(8000) 略微抬高的范围(bolstering range: 8000~10000)是最理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协商对象会对出价人的保留价格有一个更高的判定。我说工资最少8000,对方可能认为我的保留价格低于8000。但如果我说8000到10000,对方可能认为我的保留价格至少在8000之上。同时,协商对象会感觉和提出范围的出价人砍价不太礼貌,因此会基于出价人所提供的范围提出一个对出价人更有利的价格。这个论文是我第一次看见过的。
后知后觉付
在这个人人都讲“大数据”的时代,似乎大家都开始对算法怀抱憧憬。我们真的信任计算机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erkeley Dietvorst和他的合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们让被试根据沃顿MBA学生的申请资料预测他们毕业时的表现,包括学业表现,雇主的名气等等。部分被试同时被告知沃顿的招生办公室基于数百名MBA学生的资料开发了一个统计模型用来做同样的预测。不出所料,变量一样的情况下,模型的预测比被试自己的预测要准的多。但即便如此,只要被试曾见过模型的预测不准,他们就会抛弃模型,选择人为预测,不论预测者是自己还是另外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们对算法的信心不堪一击,但对人的信任却不会被错误彻底摧毁。我看完都懵了。
1、房地产广告媒介策略研究2、汽车广告媒介策略研究3、儿童用品广告媒介策略研究4、媒介节目推广广告策略研究5、售点广告效果研究6、从艳照门看名人代言风险7、洋品
硕士毕业论文相对来说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人们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可以搞笑的。
1、房地产广告媒介策略研究2、汽车广告媒介策略研究3、儿童用品广告媒介策略研究4、媒介节目推广广告策略研究5、售点广告效果研究6、从艳照门看名人代言风险7、洋品
我看过最搞笑的就是感谢前男友的,可能是因为分手了才会让自己的思维如此活跃,以至于写出接近万字的论文。
【 #高考# 导语】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作文在高考语文占分高达60,超过了整个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