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xiao贱
有很多想要学习播音主持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播音主持培训内容是什么,主要学习什么呢,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1 播音主持主要培训什么1、艺术语言发声:播音发声应用、五腔共鸣运用、正确呼吸方法、发生方式矫正、气息强弱控制、音域扩展、声音回馈、裸声练习、松下额练习、喉部解放练习、集中度练习。2、普通话语音:声母、韵母、语流音变、调值练习、吐字归音练习、方言矫正、口腔开合度练习、绕口令说感练习、儿化韵练习、轻声练习、唇舌力度练习、声挂前腭练习。如果你想做播音主持、配音伪音、电台主播,想让你的话变得好听、耐听、爱听的小伙伴,一篇文章可能很难让你快速学会,可以加v心:开始是:zdd 末尾是:6990 组合起来就可以了,你就会收获一节动听幽默的直播课,从0基础开启你的播音艺术之路,也有教程资料大家可以领取,这也是学习播音的最佳方法哦。3、表达技巧:播音主持艺考表达技巧主要培训的内容是:内、外部技巧应用、语感练习、语势练习、语义练习、画面感练习、情感迁移。语音、语气技巧,及与语言表达相配套的表情、肢体动作训练。4、新闻播报:播音主持艺考中影人新闻播报主要培训的内容是:新闻播音新闻播音技巧、说新闻练习、眼脑口同步练习、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经济新闻、政法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国际新闻、军事新闻、评论新闻、专题稿件。标准电视、广播新闻播报训练。5、即兴评述:中影人播音主持即兴评述主要培训内容是:口语传播规律、详细复述、扩展复述、变式复述、观察能力、描述技巧、工作评述、形式评述、事件评述、思想评述、论证法运用、评论语运用策略、言语组织能力。6、模拟主持:中影人播音主持模拟主持主要培训内容是:时间控制练习、控场能力训练、主持节奏训练、时政性节目主持、综艺晚会类主持、科教类节目主持、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娱乐资讯类节目主持、专题类节目主持。针对电视、广播、舞台等多种环境的模拟训练。7、形体塑造:在镜头前、舞台上等多种环境中的形体仪态训练。8、才艺展示:针对面试、舞台即兴表演等环境,短时间内进行最佳展示的技巧训练。9、朗诵:中影人播音主持朗诵培训的内容是:诗歌朗诵叙事诗朗诵、抒情诗朗诵、写景诗朗诵、送别诗朗诵、边塞诗朗诵、山水田园诗朗诵、咏史怀古诗朗诵、宫苑诗朗诵、闺怨诗朗诵、近代诗词朗诵练习、声音色彩练习、情感调动练习、状态投入练习、语法分析、虚实结合运用。2 什么是播音主持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人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目前,全国有播音主持专业院校达到600所以上,以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山西传媒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为代表的全国播音主持专业院校每年培养数千播音主持人才。播音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等能力,能担任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伊萨贝辣
复苏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简论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从1958年6月15日《一口菜饼子》的播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个案中理清头绪,还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一个清晰、准确的原貌?这首先需要从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手进行研究。在对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时代背景、叙事内容、形态特征、历史局限、理论研究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大致可将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划分为起步、停滞、复苏、兴盛、边缘、复兴等六个时期。本文试就复苏时期(1978~1985)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政策背景、形态特征和叙事内容略加分析。一、政策背景(一)农村政策1977年11月至1978年2月,安徽省委、四川省委先后制定有关文件,落实农村经济政策,鼓励实行生产责任制,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并很快收到成效。1978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由此拉开了以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75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允许不同地区搞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1年12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民在实践中提出的一些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会议纪要。从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下发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一个一号文件),肯定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二个一号文件),肯定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第四个一号文件),决定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从1985年起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针对农业面临的停滞、徘徊和放松倾向,文件强调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二)文艺政策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句话后被称为“两个凡是”。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5月3日中共中央转发这封信。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此文。文章直指“两个凡是”,强调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路线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此后,在邓小平领导、支持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总结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际上也是讲不讲实事求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一场争论。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1978年12月23日晚8:00,中央电视台以插播形式,播出了关于这次会议的新闻。从1979年4月《上海文学》以本刊评论员名义发表的《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一文开始,一场政治与文艺关系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虽然参与讨论的几百篇文章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都能够立足于文艺的本体属性,力求摆正文艺在社会中的位置。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致祝词,指出:“我们的艺术属于人民”,“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艺术事业,提高文艺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国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1]1980年1月23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召开剧本创作座谈会。胡耀邦《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针对“怎样判断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问题”指出:“我不大赞成机械地把某个标准排在第一,某个标准摆在第二。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是政治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或者说,应该使思想性和艺术性浑然一体。”1980年7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明确提出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代替“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这样,文艺终于从政治附属品的地位中摆脱出来,实现了本体性回归,开始拥有了独立的品格。1979年8月18日至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首次召开的全国电视节目会议上提出了“大办电视剧”的号召,建议各地电视台有条件者都可制作电视剧。全国各地电视台相继建立了电视剧制作部。在198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中国电视台的数量迅速增加。到1985年,全国已经有172个市、县电视台,电视发射和转播台也增加到了12000多个。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时任广电部部长吴冷西作了题为《立志改革,发挥优势,努力开创中国广播电视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的重要口号,广播电视个性化、原创性、独特性的追求得到肯定。在上述背景下,电视剧工作者开始认识电视剧自身的审美属性,寻求包括农村题材在内的电视剧创作的特殊规律。1983年底,广播电视部委托电视剧艺术委员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召开了全国1984年电视剧题材规划会议。会上议定1984年要把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放在主要位置,并具体安排了各录制电视剧单位1984年题材规划。此后,电视剧题材规划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成为一项管理制度。据资料统计,从1979年到1985年,中国电视机拥有量由485万台增加到5000万台,观众人数由8000余万人增长到两亿多。由此,几年前被文艺界、电影界视作“小弟弟”、“只是传播工具”的电视剧艺术,已经后来者居上,成长为令人羡慕的新兴事业。“电视艺术”、“电视艺术家”也已经成为热门词汇出现在媒体语言中。1984年4月29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5月16日,北京电视制片厂更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随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电视艺术家协会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1985年度,全国共生产电视剧1300多集,仅中央电视台就播出825集。随着中国电视机和观众的快速增长,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进入复苏时期。二、形态特征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向现实主义风格回归就内容取材来看,复兴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从开始就具有贴近生活、关注普通人情感和命运的现实主义美学品格。与同时期电影的纪实美学相呼应,电视剧的创作者追求“更生活化”、“更朴实些”,纪实性电视剧和纪实手法受到青睐。演员注重本色表演,拍摄选择真景、实景,朴实无华是这些农村题材电视剧普遍的艺术风格。农村题材电视剧乘着改革开放“快车”,积极关注和反映农村现实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侧重对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者的魄力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和赞扬,和其他反映改革开放进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一起为改革开放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对改革开放存在的障碍性因素进行揭示和评析,涌现出《乡里妹子》、《花生阿狗》、《雪野》、《麦客父子》、《新星》、《蒲叶溪磨坊》等一批现实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譬如,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1984年摄制的电视剧《蒲叶溪磨坊》,是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运用了电视剧的艺术手段,比较成功地表现了原著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征。古老的磨坊象征性地体现着落后、陈旧、保守的农村经济和思想面貌。复员军人莫凤林一回到家乡就首先向它开刀,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家庭的和社会的矛盾便不断出现。更有赵家妹子推波助澜,向农村封建愚昧的道德观念和经济势力以及新兴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发起的冲击。“主题的深入开掘并不在于曲折故事的叙述,主要是建立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2](二)向视听艺术本体回归就节目形态而言,随着电影界“电影与戏剧离婚”、“抛掉戏剧的拐杖”呼声的渐渐加强,电视剧的美学观念也发生质变,从以戏剧美学为支撑点转向以电影美学为支撑点。包括农村题材在内的电视剧制作以实景为主,以镜头为单位,单机拍摄,后期合成,导演则以电影美学为参照系。主要依据电影方式拍摄的电视单本剧和电视短剧成为电视剧的主流形态。观众也以长期形成的电影审美观念评论电视剧,称之为“小电影”。当然,“尊重舞台演出,不等于照搬舞台,必须要运用电视特点大胆创造,在舞台基础上设计电视处理的总体构思。”[3]在借鉴电影美学的同时,这一时期的电视剧也越来越多的具有电视剧艺术的本体美学特征,如“在剧本创作上注意到文学语言与视听画面之间的不同,强化文学作品改编过程中的视听化;在镜头运用上开始区别电影镜头语言和电视镜头语言的差异,注重适应电视荧屏特征,景别上以中景、近景、特写为主,表达上以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人物心理为主;手法风格上贴近现实,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4]。复兴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已经摒弃了最初的屏幕演剧形式,开始走出演播室,在时空表现上更加自由,特别是对电视剧的直观叙事能力及画面内容张力进行了探索,如《太阳从这里升起》中用古墓挡住推土机代表古代文明阻拦现代文明,用掘土机托起一轮红日代表现代文明之光的胜利等,使电视剧艺术借助声、光、电以及多媒体等手段,获得了比传统文艺作品更大的优势。三、叙事内容尽管1978年就有了农村题材作品《三家亲》,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集中亮相,却是1980年的事情。这一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1980年国庆全国电视台节目大联播”。这次大联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多部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大量出现,如《瓜儿甜蜜蜜》、《结婚现场会》、《牛庄风波》、《信任》、《浪花》等。尽管这几部电视剧写的场面不算大,而且艺术上还显粗糙,但总可以看出农村落实经济政策、落实干部政策后出现的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新”意味着与“旧”的对比,在新旧对比中展望和期待农村、农民、农业欣欣向荣的未来,成为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持续而普遍的主题。1981年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岸》、《大地深情》、《萤火虫》、《能媳妇》、《山道弯弯》、《矿工新曲》、《一千八》、《卖大饼的姑娘》、《老兵》、《你是共产党员吗》等118部电视剧中可以看出,电视剧坚持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格调健康,精神境界较高,“直接反映当前现实题材的占85%,其中描写工农兵、新人新事的将近一半,有15部农村题材,直接表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新面貌的有5部”[5]。从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动荡年代的反思主要表现在反思“文化大革命”十年动荡对农村经济的破坏和对农民人性的扭曲。代表作品有《信任》、《葫芦坝的故事》、《放鸭童》、《喜鹊泪》、《她从画中走出来》、《春回桃花寨》等。这些作品极力描绘十年动荡带来的灾难性后果。1980年播出的《信任》是陕西电视台首部有录像的电视剧。该剧根据陕西作家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上下集单本剧。该剧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后不久,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努力消除“文化大革命”及以前极左思想时代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最终得到群众信任的故事。陕西电视台和陕西广播电视文工团1982年联合拍摄的《喜鹊泪》一部上下集电视单本剧。该剧根据王宝成的同名小说改编,外景在陕西关中的华县拍摄。《喜鹊泪》讲述的是一出爱情悲剧,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以颇为凄测、哀伤、深沉的声画语言向观众敞开了那场历史大劫难留给人们的一块令人颤栗的伤疤,如泣如诉地述说了关中农村那位纯洁质朴的喜鹊姑娘的不幸遭遇。剧中对于关中农村的实景展现,与剧情紧密结合,使得陕西关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剧中有了恰当的发挥,相比较于《信任》是一次较大的进步。该剧在陕西和全国播出后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大众电视》、《广播电视杂志》、《中国电视周报》等国内十余种报刊先后发表评论文章,热情肯定该剧在主体、悲剧性、本土化方面的探索。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可琪宝贝
上个世纪初,在西欧流行一部卷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芳托马斯》。32卷由两个作家合作完成,每月创作一卷。合作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来,路易•菲伊雷德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放映后在欧洲引起轰动。 《芳托马斯》的主角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叫芳托马斯。他入室盗窃,诱奸妇女,抢劫银行,无恶不作。警察全力追捕,街上贴满缉拿文告。但是芳托马斯狡诈异常。警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有高超的易容术,从不露出真容;他身手敏捷,能飞檐走壁;他精通缩骨术,能从极小的缝隙中飞身而过。他经常与警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化装成绅士出入于酒店、旅馆与赌场,时而与政要侃侃而谈,时而与贵妇逢场作戏。总之,这是一个半魔幻半真实的风流大盗。他有智取法律的力量,敢于向愚蠢的官僚机构挑战,具有超现实的魔力。 《受威胁的凶手》就是芳托马斯的崇拜者之一,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关于马格利特的介绍网上可查,不在此赘述。接着返回原画上,整张画面,二名手持简单工具的侦探,一具赤裸女尸,一名穿着讲究不明身份的人,三名围观者。最初看到这幅画时,脑中便充满各种诡异的问号:谁杀了那名女子?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到底是谁?那两名侦探为何手持如此简单的抓捕工具?三名围观者到底看到了什么? 找到了上面的背景,心中稍微宽松,若马格利特真的是在画芳托马斯的话,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就应该是那位风流大盗了。刚刚做完案的他正在准备易容逃跑,地上的旅行箱,凳子上的大衣和帽子是他的作案工具。门口的两名侦探正在等待时机,或许是在等候支援的同伴,面对名声大作的芳托马斯不敢轻举妄动,面部表情极其凝重。三名围观者目睹一切后,惊愕、忧郁尽显脸上,一切一触即发。而画家更是将看画人的视角至于这一切发生的最近处,整个场面令人紧张不已。 可是画家在这里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已经发明了留声机的年代,两名侦探还手持木棒、绳网,意图逮捕芳托马斯如此这般的江洋大盗,画家拿我们顽固。愚蠢的官僚机构开了一把涮。 老师也讲到过,整幅画人物的面孔全是马格利特,听到时很是迷惑。为何要将自己画成所有人?是技术,用以构成魔幻感么?以哲学绘画著名的画家应该不止有这点想法吧?我这样猜度着。受害者是我,施暴者是我,围观者是我,执法者也是我。画家这么画到底是为什么? 画家画这幅画的时候,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已经在欧洲普遍流行,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正在蓬勃发展。随着照相机的发明,画家的绘画对象,表现手法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观念经受着暴风骤雨般的洗礼,画家本人也从一只烟斗开始,去探索相似和近似的概念,,把观念和形象分离开来,挑战了大众的常识,发人深省。用绘画把“是”与“不是”这个哲学问题表达出来。而以上各种主义发展到达达主义反传统,反艺术之后,不论是艺术,还是道德都需要一种颠覆,杜尚用他的作画颠覆了艺术形式,那马格利特这幅画就是对道德的一种颠覆。画家崇拜芳托马斯,崇拜他能玩弄政府机构于股掌,完全自由;在作画职业上,画家却扮演着那两名侦探式的人物,理性,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画家扮演着别人生活的围观者,或许自己也是受害者。一个人身上有多种身份,不同以往,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施暴者是必须谴责的,围观者是完全无辜的。道德不如以前一样代表着绝对的善恶,而是随着人性的胶合越来越暧昧不清。我们的自私,冷漠不再是无事者的无关紧要。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有关。这也正是体现了现代艺术的本质,对观念的改变和诠释。改变和诠释建立在艺术家大量的思考上。马格利特受不了巴黎的艺术氛围回到了比利时,自己一个人思考,用画笔去诠释,虽然在美术史上不如其他一些大家那般早年得志,却也画出了自己的一副天地。他的画总以哲思出名,比例的夸大,主题的诡异,思想的深奥,挡住了大部分人的脚步,被印在钞票上的《天降》,我倒觉得远不如他《窗》系列那组画来的动人,画布遮挡住窗户,画上户外的景象,真实是什么?画家用这组画来拷问我们。与其说马格利特是魔幻现实主义画家,我到是偏向于把他归为现实派的思想,魔幻的表达手法。他和达利不同,达利执迷于如何表达潜意识,但是马格利特却表达着现实,用魔幻拷问着现实。对于常规,大多数人选择默认,而马格利特却用自己的画笔拷问着这些大家默认的东西。以哲人的身份画画,这就是我想说的马格利特。【参考书目】:1. 《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 刘云卿 广西大学出版社2. 《现代主义绘画解读》 孙家祥 上海教育出版社3.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 罗斯玛丽•兰伯特(英) 译林出版社4. 《世界著名图像的秘密》 张延风 百花文艺出版社5. 《奢华的冒险-现代艺术的消解与重建》 张彬 北京大学出版社6. 《二十世纪视觉艺术》 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英)
大学的电子图书馆不是都能上期刊网吗?那里多得是啊!
一、引言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
年终 工作 总结 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 社会实践 活动的回顾过程,下面就让我带你去看看维修电工技术工作总结 报告 范文 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维修电工技术
对文章还有没有其他要求,详情私聊
到书店买这本《鲁迅杂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