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A酱
1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2、扩招生学习态度与人际交往情况调查3、师范毕业生求职心理调查4、师范生教学实习心理研究5、师范生勤工俭学情况研究6、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研究7、从事家教对师范生教学能力与专业思想的影响8、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9、贫困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10、大学生闲暇时间的支配研究1 1 、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分析12、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13、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l4、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15、大学生对待网络文化的态度研究16、大学生的公共课学习态度研究17、师范生的专业心理研究18、师范生考研情况调查与分析19、影响大学生求职面试的心理分析20、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分析1/6页21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22、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的调查分析23、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分析24、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课和设置的意见调查25、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特点与功能26、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特点与原因分析27、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28、高校扩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影响29、不同类型民办学校管理体制研究30、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学历)情况调查31 、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查32、农村民办小学网点布局与办学规模调查33、农村民办小学办学条件的调查34、农村地区教师劳动报酬兑现情况的调查35、农村小学生辍学情况调资36、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情况调查37、 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西西里的蘑菇
教学相长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成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目录简介基本信息。。。做法道理出处原文注释翻译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每天四问“一、集、钻、剖、韧”五字帮助学问进步育才十字诀实施民主教育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培养新父母和新教师相关练习练习1练习2简介 基本信息 。。。 做法 道理出处 原文 注释 翻译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每天四问 “一、集、钻、剖、韧”五字帮助学问进步 育才十字诀 实施民主教育 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培养新父母和新教师相关练习 练习1 练习2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基本信息发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示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 。。。。。 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做法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不足:不够之处道理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编辑本段出处原文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注释1.嘉肴:美味的食物。 嘉:佳,美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极好的道理。(道:理想)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困惑的地方,困:困惑不解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 13.文言知识:说“至”上文有“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极”“至道”指 极好的道理。 14.相长:相互促进。相:相互。长:促进 15.故:所以翻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吃,(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极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强。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编辑本段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每天四问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一、集、钻、剖、韧”五字帮助学问进步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多多搜集材料,以便精深的精益求精的研究。在研究上发生力量,在研究上加强创造力量,集体创造,共同创造,在创造上建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命,树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机,稳定我们事业的新基础。 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的意思。钻是费很大的力量,才能够钻得进去,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了最宝贵的宝贝。做学问虽不能象钻东西那么钻,但是能够用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很快钻进去。…… 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清化运用。……对于每一个问题搜集得来的材料,除了钻进深入之外,必须更加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工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没有毒素的就拿来运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抛掉不用。如此,鉴别材料,慎选材料,自然因应适宜了。 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的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集”“钻”“剖”“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已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每天四问》育才十字诀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26页 探讨真理,我们提五条路:(一)体验;(二)看书;(三)求师;(四)访友;(五)思考。这与中庸上所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可以比起来看。体验相当于笃行;看书、求师、访友相当于博学;思考相当于审问、慎思、明辩。我们的治学次序是依据“行是知之始”及自动的原则排列,可以说是把传统的道理颠倒过来。 《育才十字诀》1942年12月4日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33页实施民主教育虚心,虚心,虚心,承认一无所壬,一无所能;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学得博。 《从五周年看五十周年》1944年6月 1951年5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经743页 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5页 个人学习不如集体学习,偶尔学习不如经常学习。为着进行经常的集体学习,最好是联合起来组织社会大学、星期研究会以实施共同之进修。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7页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出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卖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7页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8页 我们要跟老百姓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情感,人民的美德,努力发现老百姓的问题,困苦,和他们心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8页 我以为不但教师要学而不厌,就是职员也要学而不厌。因为既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那么各种事务都要含有教育的意义:从校长起一直到厨司、校工,各有各的职务,即各有各的学问要增进。 《我之学校观》 原载1926年11月5日上海徽州同乡会《徽音》月刊27、28合刊 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孩子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小孩不小歌》1931年4月18日培养新父母和新教师选自郭沫若审编的《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文集》第489页 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原载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24页 我们要培养新父母和新教师,以培养更有福的后一代。旧父母和旧教师,凭主观以责儿童之服从;新父母和新教师,客观地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自觉的活动。新父母与新教师,要跟儿童学,教儿童启示自己如何把儿童都得更合理。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1944年12月16日《时事新报》 《陶行知文集》758页 摘自:中国陶行知
飞毛腿0615
答:首先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老师有时候也会有做错题写错字的时候,而我们就会大胆指出他的错误,也有利于我们的观察能力的增强和对这个题的深刻理解,老师也会及时改正。
如果你写论文遇到困难的话,可以找诚信义论文服务网 花一点点钱,就可以省很多心啦,质量也有保障
如何发给你?
生命诚可贵 亲情价更高MBJ亲情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主旋律,悠扬而惬意,但在动物界,它同样以爱的名义存在,无言却美好。凄厉而饥饿的狂风吞噬着空荡荡的草原,小枭们在
范文一: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天边最后一抹斜辉掠过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将士
形势与政策论文标题有以下: 西方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有哪些方式等。浅议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 增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探议。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