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5

董小小小姐
首页 > 学术论文 > 企业财务风险的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温馨玫瑰

已采纳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发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可能。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引发的一种与经营风险不同而却又会相互影响的风险,他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管理和控制企业在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司治理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如何让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层和职工、如何设立和实施激励机制。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从而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一、董事会特征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 (一)董事会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董事会规模,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实证结果,Denis和Sarin(1999)指出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价值越高。Mahajan和Sharma通过对破产公司案例的研究发现,破产率和董事会规模成反比,即董事会规模越大,破产的可能性越小。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经理层对董事会的控制越大,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相对更加有效。持相反观点的,如Yermack(1996)检验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到的实证结果是公司绩效与董事会规模成负相关。他们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可能会存在搭便车效应,董事之间沟通和达成一致意见的时间和成本增加。 还有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没有影响。于福生等(2008)通过对我国2002年~2005年的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规模、高管薪酬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目前我国存在强势股东大会的情况下,董事会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形式化的决策程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东智和池国华(2004)用平均资产收益率和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对我国2000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并且董事会人数在9个附近达到公司绩效的最大化。我国《公司法》中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董事会,其成员为5至19人。这说明我国《公司法》对董事会规模做出了限制。因为过大或者过小的董事会规模都不利于董事会权利的行使和作用的发挥。 (二)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财务风险 2001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强制性的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并且要求董事会成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应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这说明政策制定者认识到并肯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在规范上市公司董事会决策,保护中股东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于福生等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与财务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财务风险越低。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了应有作用。但是也有许多学者认为独立董事并不像期待的那样能够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独立董事是有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因此控股股东就有可能控制独立董事的选举,进而影响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二是独立董事不在上市公司任职,因此很难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其做出判断的科学行和有效性。三是独立董事缺乏相应的监督。相关的法律缺失使得独立董事的失职得不到应有的惩戒。 二、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风险 (一)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立情况与企业财务风险 许多上市公司中存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象。对于此现象,一种观点认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董事会与总经理沟通效率。因为董事长即是总经理,所以能够更好的领会和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职合一会影响到董事会的独立性,使得不称职的总经理难以被更换,会使许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从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董事长即是总经理,使得董事会的其他成员会迫于董事长的压力而不敢对管理层提出意见。目前,由于我国国情特殊,以及资本市场和法律监管不完善,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情况应当是弊大于利的。如果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权利得不到相应的监督,由于董事长或总经理在公司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和权威,很容易凌驾于公司的 规章制度 之上,一人说了算。因此由其做出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放大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也证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财务风险和破产的风险更大。 (二)管理层持股与企业财务风险 从“经济人”假设角度讲,人都是趋利的。因此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能够提高经理人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因为企业的效益越好,股价越高,经理人所获得的报酬越多。李维安(2006)、于福生(2008)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都认为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管理层持股对经理人发挥了激励作用,使得经理人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使得企业的经验决策和财务决策更趋合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是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孙永祥(2000)的研究认为,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无显著相关性。 三、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风险 (一)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财务风险 当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存在控股股东时,控股股东往往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会阻拦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同时在我国,由于流通股等中小股东高度分散,持股比率较低,参与股东大会和公司经营决策的积极性也很小。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利用上市公司圈钱、违规为自己提供担保等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上市公司股权高度分散时,一方面,股东之间的力量相对均衡,不容易形成控制话语权的控股股东,防止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侵害小股东利益。另一方面,由于股权分散,股东对于管理层的监督成本增加,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容易使控制权落入管理层手中,形成内部人控制。当股权相对集中且存在控股股东时,由于股东持股数量相对较大,参与股东会和公司经营决策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对于管理层的监督也更加积极。股东之间基于自身利益的博弈也更加有利于制定正确科学的决策。因此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66 评论

小小亦儿

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负债压力的增加。如果企业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有三,①高昂的利息支出;②债务契约限制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损失;③未来还款的压力。负债成本的增加,其后果是将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扩大,它会大大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2.控制股权的稀释。如果企业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是将导致企业原发性股东的股权稀释,其后果是这些股东(包括企业本身)将部分或全部失去剩余收益的控制权或索取权。3.业绩水平的波动。业绩水平的波动既指企业税息前利润(EBIT)水平的变化,也包括每股收益(EPS)的激烈波动。在负债融资下,EBIT的变化会引起EPS的更大程度的波动,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业绩波动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讯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机会损失(如信誉损失)。4.投资机会的丧失。企业负债融资不仅可能给企业增加巨额的债务,而且可能会消耗企业大量的自有资本。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即使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也只能望而却步。投资机会的失去,其后果是可能会降低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5.现金存量的短缺。企业在负债融资时可能会大量消耗企业的货币资金,即使企业净资产很丰厚,但也可能会由于现金存量的不足引发各种问题,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二、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为了更好地防范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其核心前提在于先预先识别各种财务风险,其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杠杆法。杠杆分析法是狭义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杠杆系数来初步识别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其指标包括财务杠杆系数和资产负债率。DFL=EBIT/(EBIT-I)=△EPS/△EBIT其中:I为利息支出;DFL指财务杠杆系数,它反映企业的税息前利润(EBIT)的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的更大波动程度。DFL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RLA(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RLA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当RLA大于50%,一般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较高,当RLA接近100%水平时,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到了濒临破产的水平。2.EPS法。 EPS分析法主要衡量负债融资前后购买企业每股收益的预期变化,它属于广义上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EPS=[(EBIT-I)(1-t)]/Q其中:EPS为企业每股收益;I为利息支出;t为加权所得税率;Q为发行在外的股票总数。当负债融资之后的EPS大于负债融资前的EPS时,说明企业负债融资决策行为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的。3.股权稀释法。股权稀释法主要比较负债融资前后原发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它属于广义的并购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RIE=(Q0+Q1)/(Q0+Q1+Q2)RIE是股权稀释率,它反映企业原始股东所控制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占总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的比率其中:Q0为负债融资前企业的原始股东所持有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1为负债融资时企业的原始股东所增持的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2为负债融资时企业的新股东所持有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当负债融资前后的RIE发生激烈变化,说明负债融资行为将给企业的原始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的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RIE小于50%,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高,反之,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低。4.成本收益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指比较负债融资的成本与收益水平。它属于广义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RCR=C/RRCR为企业负债融资成本收益率其中:R为负债融资的预期收益。它包括成本节约、分散风险、较早地利用生产能力、取得无形资产和实现协同效应,以及免税优惠等预期收益;C为负债融资的预期成本。它包括直接的购买支出、增加利息、发行费用及佣金和管制成本,以及各种机会损失(如留存收益消耗的机会成本和丧失好的投资机会的损失)。当RCR小于1时,说明预期收益大于预计成本,则负债融资行为是合理的,反之依然。5.现金存量法。指比较负债融资前后企业预计的现金存量水平,看现金水平是否最佳及安全。常用的方法是计算现金流动资产率和现金总资产率。现金流动资产率:RCCA=C/CA现金总资产率: RCA=C/A其中:C为企业广义现金存量,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等;CA为企业的流动资产;A为企业的总资产。负债融资买后的RCCA和RCA越低,说明企业面临的现金短缺的财务风险越高,反之亦然。6.模型法。模型分析法指借助于统计学和数学的模型构建来总体判断负债融资财务风险的方法。最常见的方式是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以识别企业是否面临的过高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水平CR=a0+a1X1+a2x2+a3x3+…+anxn+E其中:a0、a1、a2、a3,…,an为系数值;X1、x2、x3,,…,xn为各种财务风险因素;E为残差模型分析法它事先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估计一个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值(CR0)。当企业负债融资后预期CR大于CR0,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很高,反之亦然。三、负债融资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在识别了负债融资的各种财务风险之后,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有效对策来减少或消除财务危机及破产发生的可能性,其对策有三:1.接受风险。如果负债融资可能短期会给企业带来诸如资产负债率上升、企业股权稀释和投资机会丧失,以及业绩水平波动等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负债融资目标企业或许具有战略意义,诸如可以得到协同效应等。如果负债融资后的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则企业可以作出负债融资目标企业的战略决策。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以下风险管理制度:一是风险基金的设立。包括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等;二是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报告;三是风险分析技术的运用,例如实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2.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指企业借助与其他企业或个人的合资、合营等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策略。企业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原因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政策。3.避免风险。避免风险指如果企业有多种负债融资方案可以选择,则可以放弃财务风险较高的负债融资方案。例如,当企业负债融资的预期收益远远低于并购成本,或者导致资产负债率水平剧增,以及每股收益水平严重下滑,则应放弃该负债融资方案,另行考虑其他合理方案。

120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带来的无法偿付债务所遭致损失的可能性,是财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思

    小小小小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毕业论文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带来的无法偿付债务所遭致损失的可能性,是财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思

    xuemei198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紫草莓蛋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财务风险的毕业论文

    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负债压力的增加。如果企业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有三,①高昂的利息支出;②债务契约限制给企

    麻酥酥Jessic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毕业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风险

    恶魔小郡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