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的维维
品牌推广其实并不是很难,前期可以做个策划和定位,然后去研究自己的同行对手,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推广,自己跟着别人的方式去做就行了,我们开始也是摸不着头脑的,后来是让锦随推做的,做好几年了到现在没推广也有流量。
xiaotian0001
关于馕的前世: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考古人员在3000多年前的哈密五堡、2800年前的且末县扎滚鲁克、2500年前的鄯善县苏贝希以及1800多年前的洛浦县山普拉等地的墓葬中都发现了形态各异的馕,虽然这些馕与现代意义上的馕存在不少差异,但也足以说明馕在新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关于馕的文字记载见于《后汉书》。“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可见,馕在当时也一度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美食。
少数民族传统房屋内景
关于馕的起源说法不一,比较普遍主要有三种。一说是起源于新疆,是维吾尔族祖先回鹘时发展至今。据记载,全真派道人丘处机在远赴西域时,途经北庭,也就是现在的昌吉一带时,在一小城接受当地回鹘官员宴请时,就有馕。
一说是起源于波斯。认为馕经由丝绸之路经葱岭传到了新疆。一说是起源于中原。汉代作为中原地区同西域文化交流的重镇,由麦面制成的饼子易于携带,便于储存,由往来的商队传入新疆。
说完了馕的前世,再看看馕的今生。
如今,家庭式的馕坑依然存在于传统维吾尔族家庭和城市之中。但更多的是现代化的生产,馕的品种也由过去单一的几个种类扩大到如今的玫瑰花酱馕、藿香酱馕、巴旦木馕、核桃囊、辣皮子囊等几十个品种。南疆地区各个县市也都发展起了规模型的馕文化产业园。通过发展馕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传统的馕铺依然存在
现代化的馕加工生产车间
玫瑰酱馕
各种口味的馕
馕的造型也多种多样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如今的馕已经被中国大江南北广为认知和接受。馕不仅作为一种食物遍布祖国各地,更是作为一种文化纽带把新疆与祖国内地紧紧相连。
我是一舟独横野渡,地道的新疆人。喜欢新疆,想了解新疆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起看看新疆、聊聊新疆。
“馕”的前世今生之一——馕与新疆少数民族生活密不可分
实创13720050898
国庆节放假,我们一家去了新疆,正因如此,我和馕接下了不解之缘。香香脆脆,外焦里嫩的馕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我一下子就被它迷上了五口六口七八口就把一个直径足有四、五十厘米的馕消灭了。外面又干又酥,里面又香又软。更绝妙的是它的香味,如此浓郁,弥漫在房间里不肯散去!我陶醉的闭上眼睛。爸爸哭笑不得:“别光顾着吃,要仔细观察,问问人家这是怎么做的,什么来历……”我立马拿上两个馕,跑去进行调查。通过别人的介绍,我才明白,原来馕是以面粉为主要材料。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馕的做法和我们汉族的烧饼很相似。在面粉中加入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做成面饼状,即可烤制(注意,千万别烤糊了,否则,这个味道实在有点……说不上来)。美味的东西自然就有它的来历,馕也不例外。一天,太阳刚出来就像着了火,一丝风也没有。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沙尘,低低地浮在空中,吸食着人们身上的每一滴汗水,空气中弥漫着羊毛被烤焦的味道。牧羊人吐尔洪被太阳烤得浑身冒油,实在受不了了,就扔下羊群,一口气跑回几十里以外的家中。吐尔洪一头扎进水缸,出来一卟冷,头上的水立刻变成了水蒸气。他突然发现老婆放在盆里的一块面团,不顾一切地抓了过来,像戴毡帽一样严严实实扣在了头上。面团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时,他又想起了扔在外面的羊群。太阳依然在燃烧,吐尔洪朝羊群走去。走着走着,他闻到了股香味儿。他左看右瞧,不知其然。一路小跑,香味儿却不离其后。不多时,脚下被一条红柳根绊了一下,还没等跌倒,头上的面团滑落在地,摔得粉碎。香味儿越来越浓,布满了前后左右。吐尔洪随手捡起一块儿碎饼,放进嘴里细细品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非常好吃。吐尔洪觉得东西就是好吃。闻到香味儿的牧民兄弟得知来龙去脉,都纷纷效仿。这么好吃的东西新工艺总得有个名字吧?为了区别各种饼类,吐尔洪就把大伙召集到一起,集思广益。想来想去,最后,还是他提议说:“就叫它‘馕’吧!”天不是每天都晴的,在没有太阳的阴天,或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人们吃不到馕的时候,心里就特别难受。吐尔洪左思右想,想去了一个好主意。他在自家院里,挖了一个大坑,四壁用黄泥抹实,在中间烧起红柳根,等炭火通红时,把和好的面团贴到四壁上,不一会儿就馕香四溢了,“面香油脆出新炉”的烤馕味道比自然晒熟的更好了。美味的东西配上上好的传说真是美不胜收!它身上的颜色是焦黄色,是如此的高贵,味道确实如此的朴实。这真是一道美味佳肴呀!
Nicole800328
1.基本的做法是在所谓的馕坑中烤出来的!馕坑在农村的少数民族的村落中几乎家家都有,是一个约高近1米的一个土炉(大小并不完全一样,我拿比较典型的说),壁很厚,内为一个下大上下的准锥型空腔,上直接开通作为取放馕的出入口,大概直径在几十公分,土炉底部有通风口。要烤馕的时候,先在炉中烧木材或者碳火,使内壁非常热后,这时候木炭也已经基本上没有烟了,将已经摊好的馕在底面刷上少量的盐水后,另一面蘸上芝麻等,视不同做法放不同的东西,用铁铲载上贴于内壁之上烤熟,这样的饼由于是双面同时受热被烤,很快就会熟,而且刚烤出来的是非常香脆可口,我去买馕吃的时候就专门要这样刚出炉的,非常好吃了!馕是维族人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主要食物之一,尤其是在较贫困的地区,几乎就是以此为食!我在南疆的山区工作的时候,经常看到小孩大人在出门的时候,拿块方巾包上几个馕,饿的时候,找个有水的地方,在水里稍泡一下就吃了.-----这里应该可以体现馕的一点民族文化和习俗吧。2.我们宿舍的新疆娃说“馕中之王”的艾曼克并没有那种规定,现在都很普遍,想吃就吃。
winonafirst1
1.馕的烤法很奇特,是在特殊的土炉膛烤熟的,这种烤炉,俗称“馕炕”。在新疆农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这种“馕炕”。 2.新疆人会为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准备大的艾曼克馕,也叫艾买克 3.在新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馕,吃到馕。新疆人一般在早餐时候吃。似乎没有在特定的时间一定要吃规矩。 4.镜头:烤馕人用一湿毛巾缠着一个椭圆形的工具将饼贴于底部有火炭、壁面发烫的馕坑壁上,不出三、五分钟,一只焦黄油亮、香脆可口的馕便被用一只钩子钩出了馕坑,飞旋于馕摊上,任你挑选。 我以为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新疆民族文化的表现了。PS:新疆的汉文化研究者一般认为,巴里坤县是新疆汉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如果你有兴趣打听一下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的籍贯,你会发现这里绝大多数汉族居民的籍贯就是巴里坤。而巴里坤的馕饼子正是在这种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带有典型的新疆汉民族文化特征的大众食品之一。 新疆农村随处可见的“馕炕” 炭火烤馕
狗在形态上的多样性,似乎说明它们不可能拥有同一个祖先,就连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是这样认为。他曾经对狗的来历作过研究,并有如下的叙述:“……关于全世界的狗类,我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
现在很多人不办ETC是因为觉得ETC的便利性有限,不知道ETC除了高速收费还有其他便利性。觉得ETC的用处不大,不愿意去做。高速跑得少,没必要办。 许多人不办,
梦想,一个很美丽的词语,为梦想付出了那么多,很多人会说不值得。但是,等到成功的那一刻,什么付出都值得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有关梦想的议论文,欢迎参阅! 梦想的议
来源:zhidao.baidu.com/question/495899995864459564.转帖来的文章,虽然很长,但我还是希望来看的人能认真仔细的看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