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7

家的塑造者
首页 > 学术论文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增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妞妞们要健康

已采纳

(1) 周明凯、徐培涛、童大懋. 水泥原燃材料.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专著)(2) Zhou Mingkai、Lu Zhe’an、Wang Hequn、Li Lunjin.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Reinforcing Mechanism of the Top-and bottom-layered Steel Fiber Concret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0,15(2):21-27,34(3) Zhou Mingkai、Shen Weiguo、Zhao Qinglin、Wan Dongyun. A New Type of Granular Soil Stabilizing Materi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16(1):51-54(4) 周明凯、沈卫国、陈平、马建荣. 石灰土的增强改性研究.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2000,22(5):38-41(5) Zhou Mingkai、Shen Weiguo、Tian Zhongqing. The stabilizing granular soil with slow-setting and slight-expansive cement.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ty. 2002,17(4):61-63(6) Zhou Mingkai、Shen Weiguo、Wu Shaopeng、Zhao Qinglin. Study on phosphogypsum fly ash lime solidified material. Aavances in build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China. 2002,(4):929-934(7) 周明凯、赵青林、沈卫国. 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3,(1):35-37(8) 周明凯、宁琰. 辉绿岩碎石细砂混凝土离析泌水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12(9) 周明凯、沈卫国、赵青林、欧阳世翕. 利用窑灰生产高效土壤稳定专用水泥的研究. 硅酸盐学报. 1999,27(4):420-426(10)周明凯、田中青、沈卫国. 碱、硫对窑灰烧成性能影响的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01,20(1):14-17(11)周明凯、王景园、沈卫国. 窑灰水泥对软土的固化作用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01,20(4):22-25(12)周明凯、李北星、沈卫国. SGL结合料稳定土的性能、应用及其硬化机理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1999,12(增刊):9-17(13)周明凯、沈卫国、赵青林、田中青. 新型粒料土稳定结合料AGS的性能研究.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2000,22(1):15-18(14)周明凯、田中青、沈卫国. 缓凝剂对水泥稳定粒料土性能的影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1,23(2):8-11(15)周明凯、沈卫国、赵青林. 改性生石灰粉的研制与试验路工程的研究. 公路. 2000,(1):46-49(16)周明凯、万冬云、吴少鹏、田中青. 高性能砼在电杆中的应用. 砼与水泥制品. 2001,(1)28-30(17)周明凯、万冬云、田中青、王和群、李伦进、尹光辉. 上下层布钢纤维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华东公路. 2001,(4):31-32(18)周明凯、万冬云、田中青. 改善混凝土界面结构的途径. 河南建材. 2001,(1):31-32,30(19)周明凯、田中青、万冬云. 改善高钙粉煤灰安定性的方法.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01,(1):36-37(20)周明凯、吴少鹏、曾明、欧阳贞祥. 快速修补材料在高速公路修补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1,9(增刊):584-585(21)周明凯、王景园、沈卫国. AFS稳定细粒土结合料的性能与应用. 公路交通科技. 2001,18(4):25-27(22)周明凯、王稷良、关爱军.辉绿岩混凝土的强度与界面特征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6(3):40-43(23)周明凯、查进、沈卫国. 磷石膏改性二灰稳定磷渣基层材料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26(11):22-25(24)周明凯、田建平、唐建华.巴东长江大桥主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419-424(25)*单俊鸿、周明凯、雷莉、王书报、杨家录、李彦军. 弹性矩形等截面梁拉、压模量不等时的挠度计算. 国外建材科技. 2004,25(4):108-109(26)*单俊鸿、周明凯、王书报、蔡基伟、王稷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处理.国外建材科技.2004,25(3):11-12,27(27)*单俊鸿、周明凯、张美强.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路桥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材料. 2004,8:20-22(28)*单俊鸿、周明凯、李北星、张美强. 微膨胀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在巴东长江大桥桥面铺装中的应用. 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先进纤维混凝土》. 2004,206-210(29)*单俊鸿、周明凯. 水泥混凝土桥面破损原因及预防处理技术.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4,21(2):51-53(30)*查进、周明凯、沈卫国. 水泥稳定磷渣碎石基层材料的研究. 公路. 2004,12:186-189(31)*沈卫国、周明凯、陈平.AFS细粒土稳定结合料的研制.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22(3):9-12(32)*沈卫国、周明凯、赵青林.湿塑性水泥土的研究.新世纪水泥导报.2001,(1):23-25(33)*沈卫国、周明凯、赵青林等.粉煤灰磷石膏高早强路面基层材料的研究.粉煤灰综合利用.2001,(2):31-32(34)*沈卫国、周明凯、赵青林等.粒料土稳定专用水泥AGS及其稳定粒料的性能研究.新世纪水泥导报.2002,(2):29-31(35)*沈卫国、周明凯、赵青林.钢渣粉煤灰磷石膏路面基层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5):15-18(36)*沈卫国、周明凯、赵青林、吴少鹏.固化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研究.中国水泥.2002,(2):30-32(37)*Shen Weiguo、Zhou Mingkai、Zhao Qinglin、Wu Shaopeng. The properties of road base course materials of granular soils stabilized by AGS granular soil stabilizing cement.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18(2):89-91(38)*沈卫国、周明凯、余崇俊、吴少鹏、彭雷. 磷石膏改性二灰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3,25(10):34-38(39)*沈卫国、周明凯、吴少鹏、赵青林. 湿塑性水泥土增强研究. 水泥工程. 2003,(1):16-19(40)*沈卫国、周明凯、赵青林、吴少鹏. 利用水泥窑灰和粒化高炉矿渣制备生态水泥. 水泥工程. 2003,(6):76-80(41)*沈卫国、周明凯、吴少鹏.胶凝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房材与应用.2004,32(1):11-14(42)*沈卫国、周明凯、查进、赵青林.磷石膏改性二灰路面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3):13-15(43)*沈卫国、周明凯、黄继业、赵青林. 水泥稳定类路面基层材料的延迟成型. 公路. 2004,9:125-128 .

153 评论

悠悠萋草心

增刊都没必要发

322 评论

一森有你

科研项目(代表性的项目)1、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1303):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项目负责人。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57):震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及加固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033):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077):基于压电智能骨料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时变应力监测方法与地震灾变机理研究,排名第二。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ABA059):钢管混凝土结构住宅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6、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06-K1-41):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与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7、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13617411):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项目主要参与人。8、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3A006):大型油气储罐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 科研获奖(代表性的项目)1、高层建筑多种组合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2013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湖北省巴东县太矶头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方法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4、老住宅功能提高改造成套技术研究-结构试验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研项目(代表性的项目)1、湖北省教育科学“九五”课题(鄂教科规[1997]0076):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参与人。2、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3、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参与人。4、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教材体系研究,项目参与人。5、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外向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参与人。6、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参与人。2009年7、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0206):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0年8、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长江大学土建类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102年 教研获奖(代表性的项目)1、建筑工程专业本科‘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 国家级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研究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论著及论文(含教材编写)1、教材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副主编,2004年8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1月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6月工程结构,科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2月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8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主编,2012年8月2、科研论文(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钢纤维混凝土迭合梁截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理论分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1-3(2)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 纤维混凝土三桩厚承台开裂荷载计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8-9(3)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 二次受力钢纤维混凝土迭合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16-8(4) 许成祥,吴军民.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35-37(5) 许成祥,夏心红. 多层轻钢结构房屋设计探讨,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23(3), P66-68(6)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1), P88-91(7) 许成祥,张建设. 基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安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2),P36-39(8)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 考虑二次受力碳纤维布加固短柱的抗震试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7),P27-30(9) Xu Chengxiang.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beam-column joint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s,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ISTP收录, IDS 号: BV54N), Science Press(10) 许成祥,熊英,卢海林.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动静载试验研究,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3), P101-102(11)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2002,35(4),P92-96(12) 许成祥,徐礼华,杜国锋 . Grey correlation index analysis of bearing capacity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mpression members.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orts. ISBN 7-03-013765-5. : P279 283(ISTP~收录, IDS 号: BAZ72)(13) 许成祥,张建设 . Dynamic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project network schedule.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IV). Science press. ISBN 7-03-014386-8. : P1922 1926~(14) 许成祥,陈松,徐登鸿 . Huge oil and gas tanks structural damage and health monitoring. Third China-Japan-US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control and fourth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tro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ISBN. : P1 -5(15) 许成祥.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可靠度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1(1): 84~ 86(17)许成祥,徐礼华.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脚延性试验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8) Cheng-Xiang Xu,Li-Hua Xu and Jun-Ning Hua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Loading Transfer Mechanism of Joints i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Frames.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Science Press . 2006(ISTP检索,IDS 号:BEZ49) P1922-1926(19) 许成祥,徐礼华,杜国锋等. 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 2006,39(3):68-72(20)Cheng-Xiang Xu and Shu-Yong Geng. Taijitou No. 1 Landslide treatment Project and Its Effects Analysis.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Science Press . 2006(ISTP检索,IDS 号:BEZ49) P2213-2218(21) 许成祥,彭少民. 采用分离模量分析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29(专辑II): 28-33(22) and .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ude oil tank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07(ISTP检索,IDS 号 :BHT08). P1449 -1456(23)许成祥,徐登鸿. 基于试验模态分析的原油储罐损伤识别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24) Xu Chengxi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Behavior and Seismic Response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Column Frame Structure.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8年.Science Press. 705-709(ISTP检索,IDS 号: BIU29)(25)许成祥,杜国锋. 实施全过程工学交替,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P116-119. 2008年.科学出版社.(26)许成祥,曾磊. 基于结滑移理论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优化设计. 混凝土.2008,230(12): 98-10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7) Chengxiang Xu, Changan Zhu and Shuzhen Xu.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eismic Reponese on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Model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ISTP检索) . P311-316(28) 许成祥, 贾善坡. 储罐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修正及参数辨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9) 许成祥,朱长安,许淑珍. 设置钢筋加劲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增刊2),2010,30(suppl 2):231-236(30) 许成祥,马进军.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混凝土. 2010,230(12): 98-10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1)许成祥,陈建权.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10,43(增刊): 1000-131X/CN 11-2120/TU(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EI收录,Accession number:20110713656949)(32)Cheng-xiang Xu, Jian-Quan Chen, Shu-Zhen Xu. Analysis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thin-walled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with steel bar stiffeners . Proceeding of th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Science Press . 2010, P498~520。ISBN 978-7-03-029530-9/(33)许成祥. 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与分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0,7(3):126-130. ISSN 1673-1409/CN 42-1741/N(34) Chengxiang Xu, Zanjun Wu.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s of T- shaped concrete - 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joint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68-373 (2012) pp 38-41(35) 许成祥,李雪平.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选型与设计.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2,9(1):139-141.(36) 许成祥,万波,张继承,马进军.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中节点抗体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2012,42(3):80-83.(37) 许成祥,吴赞军,曾磊,张继承,马进军.T形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框架顶层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8):58-65.(38) 许成祥,刘晓强,杜国锋,张继承. 十字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中柱节点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2,34(8):118-122.(39) Chengxiang Xu, Xiaoqiang Liu, Jicheng Zhang. Expeimental Rea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 of apatial jionts in a Composite frame consisting of CFST Crisscrpss Section Columns and Steel Baems. Proceeding of th Twel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ience Press . 2012, P370-375.(40)许成祥,贾善坡,涂金钊,杜国锋. 基于工作应变模态的管道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48(6):1031-1037(41)许成祥,徐晶金. 震后钢管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现状及展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10(13) 117-1183、教学研究论文(1) 许成祥,马成松,刘昌明. 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全国建材院校教育研究论丛(第二卷).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 许成祥.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新论,南海出版公司.. P72-74.(3) 许成祥,卢海林,李继祥.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煤炭高等教育,2000,64(3),P73-74(4) 许成祥,刘昌明,马成松. 实施工学交替,培养两创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增刊)(5) 许成祥, 李继祥,马成松. 结构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5.(6) 许成祥.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探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5.(7) Xu Chengxiang ,Pu Zhongbiao. A Discussion about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ory ang (8) 许成祥,王天华.《混凝土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设计.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4(2),P66-67(9) 许成祥,杜国锋. 实施全过程工学交替,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08. P116-119.(10) 许成祥,曾磊,刘昌明. 土建类专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9-12(11) 许成祥,曾磊,彭从文.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建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增刊),66-69,ISSN1008-7192

197 评论

相关问答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是ei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一共有5个版本 其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版是中文核心 其他的不是 你可以到中国知网上去查询 只要是中文核心期刊 知网上都有备注

    小希很爱小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好中吗

    是的学术刊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从2004年开始,进入 美国“EI”中国高校学报核心期刊。成为迄今为止进入该核心类的第34家学术刊物。

    电风扇啊电风扇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格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于1979年创刊,其刊名为《武汉建材学院学报》,由袁润章任主编,1986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HaoRen1999082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电话

    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办电话是:、。 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武理工,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

    Diana~蜜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学报

    [1]陶维屏,苏德辰.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其利用与开发.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2]刘研,李宪洲.高岭土的深加工与新材料.世界地质,2004,23(2)

    天道酬勤12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