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3

小熊猫球球酱
首页 > 学术论文 > 喜洲古镇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昕总理

已采纳

特点是: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人民古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十分的好看。古镇里无论是文化、建筑、风格等均具有鲜明浓郁的白族特色。

喜洲白族民居是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存得最完好、最有特色的白族建筑群。对建筑艺术感兴趣的旅行者不可错过这里。当然也可以把这里当成一个古镇景点来游览,可以吃吃路边摊,淘点白族的扎染工艺品。

严家大院

喜洲白族民居是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存得最完好、最有特色的白族建筑群。对建筑艺术感兴趣的游客不可错过这里。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里当成一个古镇景点来游览,可以吃吃路边摊,淘点白族的扎染工艺品。在这里,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白族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特风格。喜洲民居建筑群重点保护单位有杨品相宅、严家大院、董家大院、赵府建筑群等。其中严家大院是游客参观最多的一处。

严家大院是严子珍的老宅,楼上楼下以回廊串起所有房间,环境清幽。在这里可以观看歌舞表演,品尝白族三道茶。

宝成府

宝成府是喜洲首富严子珍的儿子严鉴建造的宅院,建成于20世纪40年代,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因严鉴别号“宝成”,于是给自己的宅院起名为宝成府,也叫做“镜卢”。

府内分为南北两院,南院有一座西洋楼,北院则是两个“三坊一照壁”的院落,合在一起组成了一进三院的白族传统建筑结构。有意思的是,宝成府内的照壁不同于其他宅院照壁那般雕刻着精美的泥塑,而是全部留出空白。

在宝成府中也可以欣赏白族三道茶表演,除此之外还有民间扎染、宗教礼仪展示等很有特色的文化内容。

海舌公园

海舌公园距离喜洲5公里,是一条伸入洱海的陆地,它以前是万花溪的入海口,由泥沙淤积而成,现在已经成为绿树成荫的小公园,是全景观赏洱海的好地方。

153 评论

qianmian1015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约18公里处,被誉为“白族第一镇”。 镇上保存着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也是大部分游客去往海舌岛的必经之路。 历史上的喜洲,不仅是一座军事和商贸重镇,更曾是南诏的国都,大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去喜洲是一个临时的决定,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从进入古镇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江南一带的古镇大不相同。 绿意盎然、鲜花盛开,飞檐翘角的建筑,清澈蜿蜒的小河,还有穿着民族服饰行走在小巷中的少女和老人…… 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喜洲的古旧和真实。 喜洲是我见过最“原生态”的古镇。 年久失修的建筑,漫天缠绕的电线,甚至屋顶上都长出了荒草。而镇上的一些“景点”,或许都不能称其为景点。 比如紫云山寺,在参观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很震惊的——这也太破了。 但正是因为这种难得一见的破旧,让它显得无比珍贵。 带着难以名状的激动心情,走进这座无比破败的古寺。 紫云山寺始建于明代,现存主体为清代遗存,是喜洲“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重要宗教建筑。 寺庙里各种物品的摆放十分随意,沙袋、木头、旧沙发、杂乱无章的草木……若非门口挂着十分正式的标牌,我会以为这是一座已经废弃的庙宇。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纯粹而质朴的宗教情感。 或许信仰本就无关殿堂之美。 人与神的交流,只要心怀虔诚,即使在一个最简易的道场中也能够实现,每一位信徒都可以获得深入灵魂的慰藉。 大概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缘故,喜洲古镇的宗教建筑分布密集,除了紫云山寺,还有九坛神庙、十隍殿、魁阁等等。 其中,魁阁原是用来供奉魁星的,也就是喜洲的“状元楼”。 白族虽为少数民族,喜洲人也常以经商为主业,但对于子弟的教育却丝毫不放松,往往“儒商并重”,这也为喜洲文化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漫步在悠长的石板路上,欣赏两侧精美而富有年代感的白族建筑。想起老舍先生在《滇行短记》中有过一段生动的描写—— “喜洲镇却是一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栋。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对于喜洲的风貌,我似乎也想不出更为贴切的言语,就不去班门弄斧了。 如今的喜洲古镇,也有了一些清新文艺的气息,但比起我去过的其他古镇,在清新之中仍多了几分质朴。 就连街边的“小吃”也很“脱俗”。 我被一种好看的绿色水果所吸引,尝了尝,味道意外的好——竟是仙人掌的果实。果子分大小,大的贵一些,但其实小的更好吃。 渴了,吃一粒仙人掌的果子。饿了,啃一口热腾腾的喜洲粑粑。 就这样漫无目的在镇上散步,逛逛卖饰品的小店,拍拍古老而有特色的建筑,转眼间两个小时过去了。 刚好走得有些疲累的我,坐上一辆电瓶小车,准备前往下一站:海舌岛。

157 评论

碎碎便便

老公和朋友去大理,第一站是喜洲,住在洱海边的桃源1号。 他们有时租骑电动车沿着洱海兜风。他们头顶蓝天白云,迎着海风,伴着花香,穿行在洱海和稻田间。喜鹊也会飞来在车前带路。有时他们走进镇里,像点缀在稻田间的美丽图画。 沿着田间的小马路一路下行,就是喜洲的沙村。这里是一片临海的湿地。过去喜洲的渔人从这里出发,船上有伸出的竹竿,一排排,上面载着鱼鹰,用来协助捕鱼。这种捕鱼的方式一直延续着,近几年才渐渐消逝。喜洲位于洱海的西边,东临洱海,西近苍山,背山面水。这里水草丰美,自古便是富庶之地。老舍说喜洲是一个奇迹,“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剑桥”。喜洲是老舍眼中的的“东方剑桥”,也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喜洲,如同它的名字,带着令人心生欢喜的模样。镇上一尘不染的石板路,雕梁画栋的白族宅院,典雅大气的飞檐斗拱,精细彩绘的各式花纹,做工精湛的不同石雕……处处令人惊喜。 喜洲古镇是南诏古城中留存下来的古城,已有千年的历史。喜洲人崇尚“白”和“新”。外墙总是刷得白灿灿,世世代代都焕然如新。灰白蓝的主色调,历经千年的风霜,依旧像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儒雅男子。喜洲多白族。白族人建民居,有一整套的规矩和讲究。如果祖辈没有出过文人雅士或功成名就的“人物”,即使家产万贯,也绝不能修建阔气的门楼,高大的影壁。甚至连四周的墙壁,也不能用白色或粉红色的装饰。喜洲的院子大都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来布局。三栋房子和一个照壁围一个院子,四个小院有五个天井。这样的布局源于自明代沿用至今的建筑规定,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喜洲人建房屋,承载着对后代文化传承、品格继承的期望。喜洲宅子的照壁上,题着“清白传家”、“清正谦和”之类的字,显明家族文化;有些墙壁上写着“看剑豪生胆,读书香到心”,昭示家训。喜洲像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这里保留着许多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民居独具特色,庄重雄浑又不失轻巧灵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遗留下来的明代杨士云七尺书楼,清代杨源大院,赵廷俊大院,民国严子珍大院,杨品相大院等。 七尺书楼位于喜洲大界巷8号,是明代著名的文人杨士云于公元1526年前后建成的。杨士云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认为即使腰缠万贯,死后也不过仅有可容七尺之躯的坟墓罢了。故后人把他居住的小楼称为“七尺书楼”。 书楼为全土木结构建筑,有三大间房屋。房屋座东朝西,三间全部分为楼上楼下两层,门窗板壁均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房屋组合为“三坊一照壁”的建筑格局。七尺书楼在清乾隆年、民国年间曾多次重修,但整座房屋的建筑仍旧保存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杨家大院位于喜洲办事处染衣巷19号,是清代初期的“四合院”建筑。这座民居东南西北均为土、木、石结构,建筑特点明显,保存完整。 赵廷俊大院位于喜洲办事处大界巷21号,为嘉庆年间进士赵廷俊兴建。大院总建筑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1839年竣工。整座大院建筑阔气,为“四院五重”的建筑格局。四个院落既自成一院,又相互贯通,像小型的宫殿一样,彰显了喜洲儒家文化的建筑风格。 喜洲有座“让解桥”。传说明朝弘治年间,在喜洲有两个学识渊博的学子。一个是大界巷的书生杨士云,一个是中和邑的书生杨宗尧。他们二人互相切磋,互相激励,一心要在来年的科举中夺魁。 明弘治戊午年(1498年)的一天早上,两人赶考,相遇在喜洲坡头村尾的桥头。杨士云提出:“宗尧兄年长于我,这一科就请宗尧兄先行,我下科再去夺魁”。 杨士云的一片诚心,令杨宗尧感动不已。果然,杨宗尧考中科举云贵乡试头名,中了解元(举人第一名)。 三年后,杨士云也一举夺得云贵乡试第一,成为解元,实现了心愿。白族乡人为表彰杨士云“让解”的贤德风范,激励后代学习学习他重义崇道、谦和恭让的精神,就把两人相遇的那座桥取名为“让解桥”。可见喜洲的文化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最美的喜洲在黄昏。阳光染红金色的稻田,古镇的民居在夕阳中变成剪影,炊烟袅袅,飘向四方。繁华盛世中,走在这样古朴清幽的街巷,已情醉不知归处。

286 评论

相关问答

  • 古镇民俗开发与文创研究论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 浅析生态旅游中的导游服务2 浅谈我国的乡村旅游3 社会局势对旅游业的影响4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探析5 饭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FACE家具和设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林伟洲唐代藩镇研究论文集

    写唐朝历史的书知乎1.给我推荐一本写唐朝历史的书吧,历史性的,最好写的很详细陈寅恪《唐代政治史》《新唐书》,不推荐《旧唐书》,旧唐书里面有些内容因为各种政治原因

    维生素ci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湖北阳新龙港古镇研究论文

    阳新县龙港镇地处湖北省东南边陲,与通山县江西武宁县、瑞昌市接壤。全镇辖区面积255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0.68万人,镇区面积2.2平方公

    xyz小鱼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古镇论文范文

    描写思路:这是一种游记类的作文,开头可以简单的描述官渡古镇,然后写官渡古镇的景色,最后写游览完官渡古镇的感受。其范文为: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去了官渡古镇。官渡古

    生活算个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古镇的发展研究论文

    文化再生产就是以文化为生产资料来生产文化,这已成为当今民间文化发展的常见方式。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旅游语境中乾州古城文化的再生产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

    以哩哇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