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我家小乖
1.《甲骨文所见商代的服饰》,《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2.《“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新解》,《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1期。 3.《论先秦时期官工贾的社会身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3期。 4.《“工商食官”解体说献疑》,《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5.《〈洪范〉制作年代新探》,《人文杂志》1995年第3期。 6.《秦圜钱始铸时间考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7.《春秋战国商人资本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8.《〈大浩〉作者及年代》,《光明日报》1996年7月2日《史林》。 9.《春秋战国城市发展蠡测》,《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10.《周初东都成周的营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4期。 11.《论〈召浩〉、〈洛浩〉的制作年代》,《光明日报》1998年3月27日《史林》。 12.《略论周人的天命思想》,《孔子研究》》1998年第2期。 13.《关于鲁燕齐始封年代的考察》,《大陆杂志》[台湾]第97卷3期,1998年。 14.《〈康浩〉、〈酒浩〉、〈梓材〉作者辩证》,《孔孟学报》[台湾]76期,1998年。 15.《浅谈周人的天命思想》,《孔孟月刊》[台湾]第36卷5期,1998年。 16.《从三监看武王大分封的性质》,《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 17.《关于〈多土〉、〈多方〉编次问题的探讨》,《齐鲁学刊》1999年第4期。 18.《杞国的东迁及其他》,载《杞文化与新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19.《高师历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历史教学》2000年第11期。 20.《关于令方彝的年代问题》,《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 21.《评月相定点新说及其金文历日断代》,《陕西博物馆馆刊》第八辑,2001年版。 22.《评月相定点说及其金文历日断代》,载《古文字论集》,《考古与文物丛刊》2001年。 22.《安州六器与麦氏四器年代考辨》,《管子学刊》2001年第4期。 23.《黄帝与道学文化》,载《轩辕黄帝与缙云仙都》,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读〈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5.《令簋、禽簋中的“伐楚”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2期。 26.《关于初吉是否月相的问题》,《中国文化研究》冬之卷,2002年。 27.《金文“生称谥”新解》,《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28.《从班簋的年代看徐偃王的事迹》,载《蚌埠涂山与华夏文明》,黄山书社2002年版。 29.《关于弧壁方彝的分期断代问题》(第二作者),《文物》2002年第8期。 30.《古文字中“莒”字的鉴别问题》,载《莒文化研究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鬼谷子〉著作年代刍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2.《杨朝明〈周公事迹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 33.《蚩尤非东夷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4.《商朝政区蠡测》,载《夏商周文明研究·六——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5.《徐偃王与龙游》,载《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36.《说甲骨文中的蜀国地望》,《殷都学刊》2005年第1期。又载《巴蜀文化与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关于“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的有关问题》,载《赵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虞舜文化研究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赵文化论集》(崇文书局2006年版)。 38.《关于炎帝研究的几个问题》,载《炎帝文化》,中华书局2005年版。 39.《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的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40.《从阪泉之战看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载《炎帝与民族复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1.《论夏朝国家形式及其统一的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42.《说<禹贡>九州与五服》,载《中原文化与汉民族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3.《论<禹贡>梁州相关诸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又载《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4卷),巴蜀书社2008年版。 44.《论大禹治水广为流传的缘由》,载《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 45.《关于春秋时代晋县的性质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46.《从陶寺文化看尧舜部落联合体的性质》,《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3期。 47.《<古文尚书·说命>真伪与傅说身份辨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又载《中华傅圣文化研究文集》,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 48.《关于清华简<保训>的著作年代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49.《说甲骨文中的“巴方”—兼论巴非姬姓》,《殷都学刊》2010年第3期。 50.《莒国亡年辨》,《管子学刊》2010年第5期。 51.《论<春秋事语>与<左传>的关系》,《赵光贤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2.《〈左传〉“德乃降”辨析》,《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0年版。 53.《子贡与儒商精神》,《子贡与中华儒商文明》,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54.《夏朝夷夏关系新说》,《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载《嬴秦始源》(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55.《清华简<金縢>有关历史问题考论》,《古籍整理学刊》2012年第2期。56.《清华简<尹诰>与晚书<咸有一德>辨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4期全文转载。57.《夏商时期方国地位下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22日历史学版。58.《论商朝统一贵族国家的建立》,《汤风濩韵》(全国首届商汤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59.《奚仲作车与中国马车的起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60.《从清华简<金滕>看周公与<鸱鸮>的关系》,《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第3期。61.《从清华简<说命>看古书的反思》,《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华兰欣子
论翻译研究的前瞻式和后溯式视域《译苑新谭》,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阿诗玛”、“刘三姐”英译与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外国语言文学文化论丛》(11),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人类语言学概述 《外国语文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语用学概述 《外国语文导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功能、目的、语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中的社会文化考量《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0),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民族志翻译与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以羌族文学为例《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跨学科视域下“文化翻译”评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4年第3期。文化翻译和作为翻译的文化-凯特·斯特奇民族志翻译观评析《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2013年第3期。重读奈达:奈达与民族语言学翻译模式 《中国应用外语研究》2013年第1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作为表演的翻译——表演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对外翻译 《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4期。声音与形式再现中的他文化呈现——民族志诗学与翻译研究 《外国语文》(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1期。回顾、思考与展望-《Routledge翻译研究指南》评述《中国翻译》( CSSCI 来源期刊),2009年第4期。论翻译理论研究的认知视角《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2009年第 6 期。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文化意义《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9),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三类翻译与第三种文化-文学翻译与文化异质的传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年第6期。论翻译中的文化趋同与存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 年第 4 期。语言差异性与欧盟的语言工作 石坚、易丹主编《寻找欧洲-欧洲一体化之魂》,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年。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 CSSCI 来源期刊), 2007 年第 2 期。三叶一芽 三位一体 —— 杨武能 教授访谈录 《外国文学研究》( A&HCI 、 CSSCI 来源期刊), 2006 年第 5 期。论翻译的文化诗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来源期刊),2006 年第 3 期。苏珊· 巴斯内特文学翻译思想述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来源期刊), 2006 年第 2 期。深度描写、新历史主义和深度翻译《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2006 年第 2 期。民族志与翻译:翻译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来源期刊),2006 年第 1 期。翻译与文化异质的传送-多元系统论与翻译规范的视角《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8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年。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初探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7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年。从复译现象看翻译文学的开放性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6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人类语言学的语言与文化观简述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5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年。容忍与并存-浅谈美国的多元文化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中文核心刊物), 2002 年第 2 期。论言语行为的社会文化特征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中文核心刊物), 2002 年第 3 期。中国西部的欧洲研究 《澳门欧洲学会会刊》, 2001 年。语用前提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 《外语教学科研论文集》( 2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年。浅论标记项与无标记项 《外国语文研究论丛》,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是很好的学校,只是你去后要谨慎吃烤鸭!特别是南充市宁安巷144号赵记北京烤鸭希望大家谨慎吃,因为不卫生是其次、主要是加工烤鸭的原材料质量太差,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1190CN: 4
南充城市不错,有三个区,在嘉陵江边,很干净,西华师范大学是老牌学校,四川省重点大学,就业在西南来说可以,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硕士点108个,2013年就有博士点
地处南充,属于小城市,物价较便宜,吃的话自己注意一点大概三四百一月的样子,住宿一般为六人间(但修的是弧形的住宿楼,大小不一样)离教学楼较近。教学方面,大多师范类
地处南充,属于小城市,物价较便宜,吃的话自己注意一点大概三四百一月的样子,住宿一般为六人间(但修的是弧形的住宿楼,大小不一样)离教学楼较近。教学方面,大多师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