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宝宝001
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其中影响中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学生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如交通、溺水、拐卖、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事故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如何切实做好班级的安全工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中国论文网 第一,在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安全意识不强。自己的物品随意放,等到东西不见了才着急找老师。课间及体育课活动不讲文明,一活动起来就不管身边的人和物,等到弄疼了、弄伤了,才急着找老师。我们应该把加强安全教育、预防地震、进行疏散演练等列入工作计划,真抓实练,不流于形式。安全逃生自救技能会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在新学期伊始就有这种意识,让他们懂得:除了为正义不得已而献身外,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珍爱生命!我们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防患于未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会自救!” 第二,通过营造氛围感染学生 学校要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使中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 第三,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一遇到问题就去找老师,找家长,这是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表现。针对这一点,班级里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提倡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通过老师教,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包扎方法。创设一些情境,教给学生当遇上突发状况该怎么处理,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要告诉学生,遭遇意处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利益。这对学生沉着应对突发事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很有成效。 第四,通过安全告知制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五,导之以行,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人,往往缺乏责任感,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第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忽视了那少部分的课余时间。我们很多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往往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 因此,我们要善于空当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 学校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是关键。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才能构建和谐学校、和谐社会。
左村爆破兵
安全教育的观念、政策制度、组织、课程与教学、师资和多方合作等条件既是中小学教育目标形成的前提,又是中小学教育目标达成的保障,它们与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因素和对策》
【摘 要】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面对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对中小学生的家庭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家长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明确自身的责任,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及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安全教育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 家庭安全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54-01
据2007年教育部、公安部等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万之多,即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学生不幸身亡。有专家指出,我国中小学80%的意外伤害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结果酿成了惨案。[1]尤其是家庭对中小学生缺乏有效的家庭安全教育,使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和应急措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时不知所措,以至发生很多悲剧。
一、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
1.安全教育主体不明确
调查资料显示家长大多不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去社群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并认为学校负有安全教育的首要责任。在家长心里已埋下了“安全教育主要靠学校”、“安全投入主要靠 *** ”的种子,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千叮咛、万嘱咐”。“学校安全问题是伴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权的让步而产生的”。家长职责不清,过分依赖于学校教育是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2.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轻视孩子的安全教育。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和教师期待的是学生的成绩,安全教育被忽略、边缘化了。家长的目标是分数,学校的目标是升学,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占据。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任务,教师往往在缺乏科学的安全教育教材的情况下,给学生讲一些抽象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走过场,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在家庭中,家长更多的也只是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尽可能的给孩子补习课本知识,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家庭安全教育。
3.教育者缺乏有关安全教育的培训
每年我国各级培训部门都有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育科研、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而对中小学生的“第一教师”——家长却没有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当家长面对事故发生时缺乏应对措施,对事故发生前的预防、事故发生中的应对以及事故发生后对孩子的心理辅导都缺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长时间处于惶恐之中。[2]我们认为,有关部门如果能够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掌握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损失是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4.学校安全教育不完善
安全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知识、安全责任、安全技能和安全对策教育几个方面。安全知识、安全责任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掌握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明白自己在安全事故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是“知”的方面;而安全技能、安全对策则是使学生在学习“知”的基础上,逐步掌握防范和处置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是“会”的方面。当前,学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侧重于安全知识、安全责任的教育,忽视了安全技能、安全对策的教育,也可以说是解决了“知”的问题,而忽略了“会”的问题。
二、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反复的教育活动,仅凭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联合学校、家长的力量。家长在明确自身教育孩子安全教育责任的基础上,应多与学校沟通,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学校要经常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教给子女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的安全教育的情境化训练,通过模拟事故现场,演练逃生办法,使对子女的安全教育达到实效。[5]
2.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生命教育是在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孩子实行珍惜生命的教育。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事故发生时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及时逃生、学会生存。家庭应重视安全教育,将家庭安全教育与知识学习教育视为等同重要,并通过各种资料、图片、案例和演习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观念。[4]家长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给孩子讲解各种安全知识,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社会各界积极支援中小学的家庭安全教育
社群、妇联、派出所等部门都要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夏令营、冬令营、讲座等灵活的形式,向学生普及自我保护知识和法律知识,进行防溺水、防中毒等“防卫演习”,[3]也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吸引家长参加各种培训,增强家长的教育水平,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切实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合力,真正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总之,学生家庭安全教育是一项关系学生生命的大事,绝不能大意。社会、学校、家庭必需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对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以及对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难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弓青峰.学校安全问题缘起、诱因与化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0***4***
2 马雪梅、冯维论.我国学校灾难教育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家庭教育,2008
3 屈增瑞.各具特色的国外交通安全教育[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2***
4 何彩琰、吴伟红、汤月芳.培养孩子自护自救的能力[J].家庭教育,2008***2***:4
5 王矜学、王有荣.学生安全教育是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J].学习月刊,2007***8***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关于学具为主,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论文 内容提要: 新一轮的基础改革强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
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也不断出现,其中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要确保学校安全,必须抓好安全
1、董笑含, 杨中英, 燕东, 李鑫, 常润秀. 高校安全教育实践教学探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10): 1740-1749.2、孙立娜,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可以说它涉及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因而需要全校每一个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小学安全教育更是如此。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安
何为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