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3

摆脱拖延症
首页 > 学术论文 > 嘉绒藏族建筑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milejoyce922

已采纳

民族文化的发扬传承 怎么样?或者是 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接轨

112 评论

红泥娃娃

深秋的四川阿坝,是温润明亮的,在微风不燥的十月,走进阿坝的卓克基土司官寨,走进一段古老的 历史 故事,这里曾见证了阿坝数百年的沧桑岁月,古老的木质四层碉房,始建于1718年清朝乾隆年间,曾经发生过无数关于阿坝关于土司文化的故事。 沿着石头台阶一路前行,我们就来到卓克基土司官寨,山寨位于距马尔康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官寨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清幽,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嘉绒藏区东去汶川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纯木结构,色彩鲜明的木制建筑,看起来赏心悦目,古旧的色调泛着岁月的光泽,这里是马尔康最大的一座建筑,也是游客来到马尔康 旅游 必来的打卡地。 古老的建筑沉淀着一座城市的悠悠过往,卓克基土司官寨是末代土司索观瀛亲自创意设计并组织修建,建筑很古典,融藏、汉民族精湛的建筑艺术为一体,精致的木制门窗,依然可以看出当年打造的匠心之细腻。 这里的每一个房间,都按照当年的布置摆放着,古朴中透露出浓郁的藏式风情,被美国著名作家《纽约时报》总编索尔兹伯里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这里也是著名嘉绒作家阿来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的故事原形和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地,2005年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经典 旅游 景区。 1935年中央红军红六团于6月24日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地区,官寨内的卓克基会议旧址依然按照原样陈列。 1935年6月30日前后,中共中央军委率第一方面军主力离开两河口北进,翻越长征途中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7月1日到达卓克基镇,7月3日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人在这里参加会议,并在此休整一周。 1935年7月3日,中央领导进驻土司官寨。并于当日在“土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 官寨的土司索观瀛熟读四书五经,能讲流利的汉语,官寨的蜀锦楼收藏了大量的藏文和汉文典籍,大家来参观的时候,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如今我们看到的官寨建筑,是后期复刻的,一共可以分为四个展区,嘉绒文化展示区主要集中在一楼及四楼的部分楼房,分为厨房、经幡房、社稷房、银厅房、酿酒房、衣饰房等12个展厅。我们可以细心的参观一下,感受当年土司文化的精美和厚重。 斑驳的光影让古老的家具,泛着岁月的温润光泽,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已经消失在 历史 的尘烟之中。卓克基土司官寨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建筑艺术之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也是土司制度兴衰和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精神的 历史 见证。 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之中,时光仿佛静止,建筑是时代的年鉴,当歌曲和音乐消失的时候,古老的建筑还在默默地诉说过往的故事,穿越岁月的烟尘,历久弥新,值得我们深思。

246 评论

无痕之音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建制县时,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是嘉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这里有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中路、梭坡古碉群,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的嘉绒藏族民居,文化底蕴深厚。 据史书记载,丹巴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一个多部落的民族长期生存繁衍于此。遍布于丹巴境内的古碉便是这里世居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丹巴的古碉楼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称“邛笼”。碉楼功能较多,建于村寨要道旁,交通要隘、关卡等地的称“军事防御碉”;专门为土司守备而修的曰“官寨碉”;村寨中心,用于镇魔的八角碉叫“风水碉”,此处,还有警碉、界碉、房中碉等等。 碉楼远在汉代就开始在羌族地区发展盛行,至迟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所建。在南北朝时期,丹巴就已经碉楼林立到五代以后,碉楼建筑技术就已经成熟。丹巴碉楼现有260座,据说全盛时有近万座之多,这没有大量的人力、财力是无法完成的。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丹巴碉楼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丹巴县河谷两岸,以三五个一组相互呼应居多,也有像梭坡十三角碉这样独于山头的。在碉楼集中的地方,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丹巴碉楼每一座都经受了百年风雨,棱角分明地巍然屹立。 关于碉楼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大渡河河谷之中有凶猛的妖魔,专门摄取男童的灵魂,为了保佑孩子成长,谁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筑高碉,以御妖魔。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要加修一层,而且要打炼一坨毛铁。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碉楼修到了十八层,毛铁也打炼成了钢刀,此时将钢刀赐予男孩作成人礼物,鼓励他勇敢战斗,克敌降妖。 出丹巴县城沿大渡河而下,行大约7公里,只见河对岸山坡上,数十座碉楼拔地而起,或三五一群,或独立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高十余丈……状似浮图。”这便是著名的丹巴碉楼。 丹巴的碉楼是由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嘉绒藏族所建。据考证,早在公元前1700年前,生活在大渡河流域的嘉绒藏族同胞就掌握了片石筑墙的工艺,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特别是为了防御野兽和战争,修筑高碉成为川西北河谷地带嘉绒藏族典型的文化特点。 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古碉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达50到60米。 其碉楼形状各异,层高六至十层,碉基结实,基宽越高越窄,碉体用片石砌成,砌艺精湛。这种碉楼是丹巴独具特色的建筑,在丹巴全县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或三五个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在众多碉楼群落中,尤以梭坡乡境内碉楼群最具特点,共84座,堪称碉楼博物馆。 古碉楼是嘉绒藏族建筑的杰作,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技艺高超,具有极高的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文化学价值。

169 评论

相关问答

  • 藏族族谱文献研究现状论文

    论文研究现状怎么写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

    silvia14785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藏族服饰研究论文范文

    现代文学从诞生到现在,与现代媒介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一种互动共生、共同成长的态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类毕

    巧儿妹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藏式建筑中的图案研究论文

    改造对藏族民居特征的影响优秀论文 甘孜的土筑平顶中掺合一定的牛粪作为调合料,而巴塘地则用白泥、锈石、青桐叶汁等掺合其中,相当特别。康巴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特点是:

    微微的辣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西藏建筑类论文模板推荐

    摘要: 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和叠加的综合性特征。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

    洛洛智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藏族地名研究论文选题

    我的毕业论文(论藏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以藏族服饰元素的含义,渊源以及特点为切入,介绍藏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 设计中的运用,进一步分析了

    小鸡炖蘑菇mim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