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landstar
(1)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 制川乌10g, 制草乌10g, 细辛6g, 牛膝15g, 苍术12g,防己12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川芎15g,桂枝12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出处:周天寒方。
(2)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g,独活9g,附子9g,肉桂6g,姜黄15g,苍术15 克,薏仁30g,防己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出处:吕广振方。
(3)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g,灵仙12g,千年健10g,杜仲12g,牛膝15g,续断12g,木瓜10g,鸡血藤30g,红花9g,当归12g,川芎9g,地龙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出处:曾冲方。
(4)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g,白芷10g,黄柏10g,川芎10g,红花10g,羌活10g,威灵仙25g,苍术15g,桃仁15g,防己15g,元胡15g,独活15g,龙胆草6g,神曲12g,桂枝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3 天为1 个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5)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 ~ 12g,制草乌6 ~ 12g,制川乌6 ~ 12g,麻黄15 克,牛膝20g,木瓜20g,乳香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6)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 乌梢蛇10g, 炒地龙10g, 僵蚕10g, 桂枝10g, 川芎10g,甘草10g,全蝎6g,制川乌6g,制草乌6g,蜈蚣4g。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ml,每日1 剂。
出处:王健民方。
(7)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g,制附子25g(先煎),炙甘草30g,赤芍20g, 黄芪30g, 党参20g, 当归15g, 卷柏12g, 木通10g, 秦艽18g,海风藤10g,鸡血藤12g,乳香10g,没药10g,牛膝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8)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 ~ 120g,黄柏9 ~ 12g,生苡仁30 ~ 40g,川芎10 ~ 12g,木瓜12 ~ 18g,细辛4 ~ 6g,苍术10 ~ 15g,独活10 ~ 15g,土鳖虫10 ~ 15g,桑寄生30g,淫羊藿3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赤芍15g,白芍15g,生地15g,熟地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9)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g,当归60g,木瓜60g,延胡索60g,甘草60g,续断90g,全蝎30g,落得打30g,甘松30g,蜈蚣20 条,蜂房2 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g,日服3 次。
(10)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 乌蛇20g, 延胡索10g, 申姜10g, 鸡血藤25g, 牛膝15g,丹参15g,当归15g,白芍15g,炙甘草15g,乳香,没药。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1)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 ~ 60g,白芍15 ~ 30g,生姜3 ~ 5 片,甘草5 ~ 6g,大枣5 ~ 10 枚,北黄芪15 ~ 30 克,当归10 ~ 15g,川牛膝10 ~ 15g,独活10 ~ 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2)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g,嫩桂枝10g,酒杭芍10g,北细辛3g,小木通10g,川牛膝12g,香独活10g,宣木瓜10g,生甘草3g,干地龙10g,全蝎5g,川蜈蚣3 条,防己10g,川断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3)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g,白芍30g,丹参30g,制川乌9g,炙甘草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4)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 麻黄10g, 熟地20g, 油桂5g, 白芥子15g, 焦白术15g,鹿角霜50g,玄胡25g,桃仁15g,赤芍15g,茯苓15g,生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5)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g,炙甘草50g,元胡15g,罂粟壳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陌唯言Y
坐骨神经痛在中药中被称为腰痛和腿痛,在中药中也有一些可以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可通过针刺、按摩相应坐骨神经痛的面积和肌肉。此外还可以通过艾灸穴位或拔罐、刮痧等来缓解坐骨神经痛的疼痛。根据坐骨神经痛的不同类型,应用不同的中药处方。通过这些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活血化瘀、止痛、温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散局部炎症的作用,可通过这些方法缓解坐骨神经痛的疼痛。重庆沙坪坝大学城那里有个中医门诊部还不错,他们是沙区最大的中医门诊,他们的中医医生治病效果不错,并且服务态度好,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地址就在大学城思贤路口。
阳光白龙
一般来说,它常分为根性或者干性两种。干性的也就是一个原发的是它坐骨神经干本身出现的问题,原因比如说我们坐的时间过长,着凉或者劳累都会引起。还有一种是根性的,根性的坐骨神经痛是跟其他的疾病引发的,我们就叫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比如我们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腰底部的炎症都会引起继发性的坐骨神经痛。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可以外扶(坐骨顺古安玉贴)冶好,掏宝有shou。
糖果屋de芒果
导读:本方系芍药甘草汤添木瓜、威灵仙而来。有濡养、散寒、除湿、通络之效。全方敛而不守,行而不燥,阴阳兼顾。随证加减,对颈椎、腰椎、足跟骨质增生疗效可观。
骨痹汤
【组成】白芍,生甘草,木瓜,威灵仙。
【功效】滋补肝肾,祛邪止痛。
【主治】骨质增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足跟骨质增生等,属 肾虚劳损,寒湿滞络,瘀血内阻 者。颈椎骨质增生:症见颈项强痛,转侧不便,牵及单侧或双侧肩及上肢疼痛、麻木,并可引起头晕、心悸、恶心甚至颈项强痛不能平卧等;腰椎骨质增生:症见腰痛、活动不便,牵及一侧或双侧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足跟骨质增生:症见单侧或双侧足跟疼痛、不能落地行走,清晨起床下地时疼痛加剧,足跟下如踏有硬物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本方是由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成。方中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缓筋急,药性守而不走; 加入木瓜之酸温,威灵仙之辛温,加强了柔筋缓急止痛作用,同时取其温通走窜的功效以达到祛寒、除湿、通络的目的 。全方敛而不守,行而不燥,阴阳兼顾。
【加减】 若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姜黄;气虚者,加生黄芪;疼痛剧烈者,加桃仁,红花;腰椎骨质增生,桑寄生;足跟骨质增生,加牛膝,淫羊藿;因方中白芍用量较大,脾弱者服药后会出现便溏,甚至腹泻,此时可加入白术或苍术以健脾祛湿。
【点评】骨质増生俗称“骨刺”,中医亦称之为“骨痹”。“骨痹”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青年患者偶可见到。病因是人到中年后,肝肾开始虚衰,气血有所不足,人的活动量减少,气血有所不足,加之外受寒邪湿气,客于骨髓,发而为痹。劳伤筋骨者,肝肾自伤,因此,越是青壮年时期运动量大的人和干重体力劳动的人,进入中老年后如不坚持活动,越容易患此病。本方多年来用在临床上治疗骨质增生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加减用来治疗胁痛、顽固性头痛以及痹证疼痛等病证。
【验案】董某,男,67岁。患腰腿疼30余年,近来日益增剧,不能转侧翻身,夜间痛甚,彻夜不眠,自觉腰背如针刺似刀割,痛苦万分,一次曾服5片去痛片,其痛未止,经服中药数剂未效。来诊时正值数九寒天,经检査发现第四、五腰椎有显著侧弯,右腿肌肉萎缩,X线拍片示:颈VI,胸V,腰IV、V和骶椎大部均显示唇样增生,但未发现肿物,曾有多次外伤史,舌淡苔黑润,脉象沉紧,尺脉沉细。此乃“骨痹”,为肾虚劳损,寒湿滞络,瘀血内阻,宜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行活血化瘀,祛寒除湿治其标,定其痛,再以温补肝肾,养血温经固其本。
处方: 白芍,赤芍,生甘草,木瓜,威灵仙,川牛膝,骨碎补,血竭,川椒,当归,制乳香、没药。
每日水煎服1剂。
服用3剂,疼痛大减,夜能安睡3小时。原方又进3剂,由剧痛转为隐痛,能翻身和扶杖下床。以骨痹汤为基础加减:
白芍,赤芍,生甘草,木瓜,威灵仙,川牛膝,骨碎补,杜仲,炮穿山甲,熟地。
上药共为细末,炼为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日3次,温酒调服。
服药3个月,疼痛全止。随防3年未复发,现病人行动自如,余症消失。
跌打损伤引起的腰痛要对症下药,跌打损伤引起的腰痛要分类来讲,有一些是因为工作中长期劳动而引起的腰痛,而有一些只是刚好动作不对,导致腰部损伤;腰痛一定要具体到损伤
①张秉成《成方便读》卷1:“夫痢之为病,固有寒热之分,然热者多而寒者少,总不离邪滞蕴结,以致肠胃之气不宣,酿为脓血稠粘之属。虽有赤白之分,寒热之别,而初起治法皆
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
(1)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 制川乌10g, 制草乌10g, 细辛6g, 牛膝15g, 苍术12g,防己12g,制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