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7

jhaiyun888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与淮军兴衰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紫童vivi

已采纳

无法想象清末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每看一集我就心痛一分。可是,这是历史上真真正正存在过的朝代,真正存在过的社会。它,黑暗得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我敬佩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们,在1111那个时代并不是完全黑暗的,因为有了他们,在清朝历史上涂上的浓重的一笔,而充满人性的光辉。杀声震天,炮火齐鸣,面对列强疯狂的进攻,面对软弱无能的清廷,面对一面面曾经威震四海而今却支离破碎的黄龙旗,他们挺身而起,在这片养育了世界最古老文明的神州大地上,带着我们仍有的一丝力气,带着我们仍有的一线希望,与来犯的敌人血战到底。可惜,他们只是黑暗中一点点的萤火虫的光,太小、也太少,无法挽救那个腐败到极点的王朝。烈火燃烧着黄龙旗,也燃烧着每一个中国人的鲜血。不为慈禧,不为光绪,不为袁世凯,单单为那一口咽不下的不平之气,当战争结束时,推开压在身上死去的战友,拖着气息奄奄的身躯,昂起那颗永远不会屈服头颅,起来,起来,站起来!看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感天地一心,众志成城;是的,我们应当记住那一段段屈辱悲怆的历史,但是我们更重要的责任是创造新的历史,灿烂的,辉煌的,不留遗憾的历史。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始终不渝的努力,但并不非要具备多么高尚的品格与情操,踏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实的完成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就是再为民族的崛起贡献力量。多年之后,当子孙满堂,看中华兴盛之时,我们可以自豪的对他们说:中国的今天,我们的拼搏!只有伟大,我们才有说话的权利,让我们铭记历史吧!埋葬那令人屈辱的火焰吧,让中华的旗帜永远招展在世界的东方!

98 评论

小盆友2鸣儿

《燃烧的黄龙旗》首要讲述了淮军的汗青,淮军是神州近代史上继湘军之后又一支闻名的地方武装。淮军(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代里,正值中华平易近族内忧外患频发的苦难岁月,从淮军事演习绎到后来的淮系集团,涵盖并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际、文化教诲等各个范畴。有专家称,淮军史几乎就是一部晚清史,一部完整的晚清军事史。淮军的成立固然与***太平天国、捻军有直接瓜葛,但淮军又因其设备快速近代化而成为一支皇朝防卫的中坚力量,在中法***、中日甲午***和抗击八国联军的***中,淮军都做出了至关的孝敬。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淮系集团更是筚路蓝缕,独领风流,一多量军事工业和平易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局、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等)无一不与之有关;其麾下的北洋水师堪称其时神州这段代化的一支部队。十集纪录片《燃烧的黄龙旗》以奇特的视角、朴质的气焰气魄、个性化的语言,用汗青事件、故事和细节结构全片,全面回首淮军的兴衰过程,并力图将汗青的严肃性、不雅众的兴趣点融为一体,激发国许多人对神州近代汗青举行深条理的思虑。第一集《秋风宝剑》1840年以来的大清帝国在东南西北各个战略方向上都遭碰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东南暴露给英法舰队;北方有哥萨克骑兵虎视耽耽;在内部,洪秀全扫荡湖南湖北江东,成立太平天国。而湖南的曾国藩,却灵巧高明扬长避短快速拉起了一只悍勇的湘军,成为太平军最强有力的对手。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亲自都统12万精兵,将上海变成一座孤岛,号称“坚坚固固,飞鸟不入”。一只船队运来数千名悍勇善于打仗的雇佣军。这是上海官绅们最后的但愿。继湘军之后,神州近代史上又一支新军——淮军起头了它将近40年风雨兴衰的传奇过程。第二集《吴钩血》南人北相的挎刀墨客李鸿章简直不同凡响,仅用3个月,就像变魔术一般,从家乡招募了一支6千人的雇佣兵。李鸿章何以可以或者许在这短短数月间自主门户,感召人心?淮官佐兵都是何等狠角色?一群衣衫破烂的“要饭的人”兵又如安在八旗官员***和洋鬼子“未出一兵助剿”的环境下,独力击退太平军,初战患上胜,威震上海滩?第三集《患难煞星》淮军上海初战声名鹊起,但是这些个江淮农夫比起设备进步前辈的洋兵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洋枪队”在攻剿太平军的战事中简直发挥了很高文用,但朝廷严格限制她们的雇佣军身份,防止她们趁火掠夺,可洋鬼子自恃设备精巧往往对清廷的批示淡然置之,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淮军要想真正自主,朝廷要防止开门揖盗,这些个“患难星”必需加以遏制。然而面对洋兵洋将的坚船利炮,淮军能否如愿敲响这些个“患难星”的丧钟?第四集《指秋风残》1870年7月19日,推动德***同一的普鲁士和遏止德强化地板十大品牌***同一的法兰西,终于开战。法国人在普鲁士步兵的追打下节节战败而退却,不敢在亚洲同时开辟第二战场,大清朝逃过一劫。方才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权臣的李鸿章,看到了一个在铁与血中突起的新国度——德***,惊讶于它可以或者许快速击溃那个欧洲强国和神州夙敌——法兰西;对于在这场普法***中,攻城略地如摧枯拉朽的致命武器——德国克虏伯大炮,更是印象深刻。第二年,李鸿章购进328门克虏伯大炮,从此,克虏伯大炮成为淮军的制式设备。短暂的平静,能挽救满清大厦将倾的危局吗?全世界最进步前辈的武器,又能否拒敌于国门之外?第五集《劳劳车鸣》100年前的许多人对21世纪的想象,法国上下团结神州人肩并肩,亲切攀谈着,等待登上从BeiJing到巴黎的高速列车。神州人照旧清朝打扮衣服,扎着辫子,穿着灯笼裤,提着布包;火车的形象,已和今天的枪弹头高速火车极其附近。然而,100年多前,在火车和铁路的幕里,却远不是这种玄想画体现的那样调和恬美,包孕法国在内的西方与神州的剧烈冲突,已从工业蔓延到了经济、文化、政治甚至国度主权。第六集《丈夫意气》19世纪70年月往后,布衣起义平息,清帝国起头有精力注重东部海域,一个神州夙敌——法国卷土重来。试图以越南为跳板,入侵神州。此时的杭州西湖之畔,一位久经广阔沙地的淮军宿将,天天仍在诗酒会友,悠然自患上。要害时刻,圣旨到——“前直隶提督刘铭传统兵多年,声望卓著。此刻时事艰难,著该提督马长进京陛见。”刘铭传临危授命,第五次应征出击。这一次,狂傲不羁的刘铭传能和船坚炮利的法国人一比高低吗?骁勇善于打仗的他又该如何答对法军那不可一世的进击呢?第七集《东洋氛尘》1868年,***起头“明治维新”;同一期间,清王朝也睁开了“洋务运动”。今后二十多年代里,清王朝被迫在***、琉球、朝鲜等地与***睁开了空费时日的艰苦博弈。直到1894年,***挑起了甲午***,大清帝国一蹶不振作。使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曾被称作“蕞尔小邦”的岛国,何以能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就将一个这么大的帝国攻击患上遍体鳞伤?中日这两个有着悠久汗青渊源、又同样饱受过西方列强凌辱的邻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各自面临着怎样的抉择呢?第八集《龙旗飘荡》1891年夏,北洋水师六艘战舰拜候***,乍一看,龙旗飘荡、威风依旧。***的参不雅者讨论道,神州终究已成大国,竟已设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定将雄飞东洋海表面。可有经验的***官佐,却从大炮内膛所发现的奥秘欣喜若狂——它暴露北洋水师在办理、训练以及素质等方面的严重缺陷……表面上“我武维扬”的北洋水师早已是金玉其外,破烂的棉絮其中。在日渐垂危的晚清,这支在权臣们脑际里傲然船坚炮利的舰队,已透过钢筋铁骨的船体,披发出腐臭的气息。第九集《孤臣泪》2010年,在英国纽卡斯尔发现了一处世纪前的坟场,墓碑上铭记着两名北洋水师士兵的名字:“大清故勇袁培福、顾世忠”。她们死于1881年在接收新型撞击地板砖二线品牌排名巡洋舰“超勇”和“扬威”时死于水土不服的疾病,因此,她们没能参加14年后那场***,也没能看到舰队覆灭的最后一刻。这不知是值患上庆幸的事照旧憾事。甲午***,大清水师、陆军全面战败。覆盖在“中兴名臣”李鸿章头上的所有光环消散。第十集《落日将坛》庚子之战,神州对11国宣战。远在两广的李鸿章拒不奉诏,诡计讨论“两广自力”的有可能性,最终由于清廷从头升引他北上议和而作罢。1900年,李鸿章又一次复出,为清帝国的庚子战败向各国求和,签订《辛丑公约》,神州赔款总额为亿两银子。神州四亿五万万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在具名归来后,李鸿章大口呕血——“紫黑色,有大块”,医生诊断为:胃血管分裂。就在他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俄国公使还站在他的床头欺压他在沙皇强占神州东北的公约上具名。李鸿章的时代结束了,淮军的时代也结束了。

324 评论

CENGUODIAN13247606080

他上从安徽起家的,淮就是安徽。

113 评论

圆满的满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淮军出于湘军。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外援英军未到,是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湘军驻安庆,上海地方官绅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国藩早有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划,即命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美各军合作对抗太平军。淮军成立时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5月间抵上海后,又以外军的支援和上海海关税收购置洋枪洋炮,扩编部队。至1864年,淮军先与英、法军和常胜军相勾结,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继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陷落后,1864年秋冬,淮军经过裁撤,尚存一百零四营,五万余人。1865年至1868年间,作为清军主力,在曾国藩、李鸿章率领下,先后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直隶(约今河北)等地,与捻军作战。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等,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淮军队列】淮军营制,出自湘军。每营五百人,用抬枪、小枪一百二十余杆。1863年,各营于营、哨官外别延西洋军官充任“教习”,训练洋操,并改抬枪、小枪等队为洋枪队;其劈山炮队亦改为开花炮队。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故每营人数连长夫在内增至七八百人不等。1877年(光绪三年),又参照德国营制,建立克虏伯炮队。因此,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由湘军创立的勇营制度,到淮军则发展为参用西法的制度。淮军虽承袭湘军制度,但训练用洋操,兵器是洋器,并聘有西洋军官为教习,这和当年湘军用土法土器与由书生自任教练者迥然有别,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但淮军并未改变勇营旧制,因而体制本身存在种种矛盾和弊端,例如,营以上指挥困难,统领与统领之间各不相下。淮军延聘西洋军官仅用于平时教练,战时调度仍由将弁。淮军的统领、营官、哨官都未习西法,作战时由他们妄行调度,军队平日所学全归无用。1884年中法战争时,淮军在广西战败,张树声、潘鼎新被革去督、抚职;中日甲午战争中,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统率的陆军遭到惨败,淮军势力遂逐渐衰落。袁世凯的新式陆军产生后,淮军即失去了国防军的地位,变为次要的巡防队。光绪、宣统之交,革命军图谋在长江起义,清廷乃调北洋淮军巡防队一部移防长江,后来张勋曾指挥这支部队在南京与革命军作战。淮军巡防队迄清亡而尚存。

215 评论

笨笨猫Shirley

-《燃烧的黄龙旗》观后感李鸿章可谓是少年得志,16岁考中秀才,从此一步步做官到京城。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给了李鸿章出头的机会,他回乡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失败后投靠曾国藩做了一名幕僚。当陈玉成率军围攻上海时,曾国藩的湘军在其他战场,无力去解困。李鸿章毛遂自荐回家乡招募军队,后称淮军。当6000名衣衫褴褛的如叫花子一样的兵丁涌入上海外滩时,没有人会相信,他们能够打败陈玉成率领的10万太平军。其实,此时的太平军正面临着瘟疫以及内部分化的严重问题。而淮军却是悍将如云、战斗力极强,李鸿章这个经过多年历练、挎着长刀的文官,依靠洋枪队及其他地主武装艰难得战胜了太平军之一部。李鸿章好学习,在上海站稳脚后,立即购置洋枪洋炮,使淮军军事西化,部队战斗力极大增强,研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倡行并举,开清朝洋务运动之先河。当时在上海租界,上海道台吴煦依靠洋人的势力称霸一方,甚至架空了上司江苏巡抚。李鸿章到沪后,在很短时间就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将上海这样的富甲之地作为淮军发展的强力支撑。在上海有一支由洋人组织起来镇压太平军的 “洋枪队”,属于雇佣军性质,不听从清政府指挥,对淮军构成了极大威胁。李鸿章利用其内部矛盾,迫使“洋枪队”解散,举重若轻的处理这一大心腹大患。光绪元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里曾这样谈到他对当时中国的局势的看法: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媾煽,实惟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方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若非朝廷力开风气,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天下危局,终不可支,日后乏才,且有甚于今日者,以中国之大,而无自强自力之时,非惟可忧,抑亦可耻。从这个奏折看,李鸿章清醒得认识到国家面临的危机,意识到了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并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变革。曾国藩在直隶总督任上,发生了“天津教案”,教堂内的中国弃婴因陆续传染瘟疫夭折,不明真相的百姓被谣言蛊惑,上街聚集包围教堂。法国领事竟然开枪射杀维持秩序的清朝官员,愤怒的百姓地攻入教堂,杀死传教士。欧洲国家纷纷出兵,战舰停在天津外海,战事一触即发。曾国藩欲以罢免当地官员、杀掉闹事百姓、赔偿银两来息事,遭到百姓强烈抗议、官员弹劾。慈禧太后急调李鸿章入京。曾、李师徒两人会面,李问道:“恩师用什么样的办法对付洋人。”曾答道:“以诚相待”。李说到:“我要用痞子腔(一种安徽土语)”。看看李鸿章的痞子腔吧:罢免、流放了天津知府,对停在天津外海战舰上的洋人软硬兼施后仅用了少许赔偿,将监狱里的死刑犯提出来当做闹事百姓进行处决,真是高!(洋人当然不知道是不是闹事百姓,当然李鸿章也给了死刑犯家属一些小钱做封口费)由于与洋人打交道太多,使得在很多涉外事件中,洋人只认李中堂,不知有清政府。而他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来往中,更突显了他“痞子腔”的处事风格。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前,两个国家的“巨人”为清政府向日本割地、赔款的谈判陷入僵局时,李鸿章突然问伊藤博文:“请伊藤首相到大清国担任首辅如何?” 伊藤博文怎么也不会想到李鸿章会这样问他,竟然不好意思的说道:“真有那么一天,我将尽力而为”。走出琉球马关的春帆楼,他被日本极端分子用枪击伤面颊,几天后脸上缠着绷带签订了《马关条约》,国内怒骂卖国声四起。(弱国无外交!李鸿章不过就是一个满清政府的高级官员而已,怎么能简单得将卖国的罪名加到他的身上?)他发誓永远不再踏上日本土地,几年后从欧美国家考察回来,轮船在日本的港口停靠时,他固执得拒不登岸。甲午海战失败是李鸿章生命中永远的痛: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怎么就一败涂地,我泱泱大清国怎么就会败于东瀛弹丸小国,自己的主子慈禧太后怎么用海军军费造园子……醇亲王奕儇奉慈禧之命敕谕,责问李鸿章甲午海战失败成因,他忿忿说道:“很多大臣都说我跋扈,建北洋水师花费巨大,可是我想要买铁甲舰船都不能做主。” 李鸿章背负失败责任和卖国的骂名,被贬到广州,任两广总督,而叱咤风云近四十年的淮军也正式寿终正寝。戊戌变法时,他仿佛又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为“维新派”筹措活动经费、提供会馆。百日维新失败后,为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接济银两,这不仅仅是他对于晚学后辈的资助和鼓励,更因为他太爱他的大清国了。1900年,庸庸碌碌的满清统治者迷信起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向众多列强国家宣战。这就如同身体已经病入膏肓的人,不图怎么去医治,却迷信起神灵、异术了,可以说愚昧到了极致。李鸿章看到这种情况,清醒的认识到国家将再次遭到劫难,倡议“东南各省自保”,与南方各省督抚商议不卷入战争,这在当时的世界上,也算是稀奇事了。对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已经体会到了彻骨之痛,在两广总督任上77岁高龄的他,与时年34岁的孙中山商议“两广自治”问题,只是因为八国联军入侵,逢乱世之秋,又被清政府派去与列强议和,此议才胎死腹中,不过已经足以证明老人的睿智与远见卓识。1901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去与西方列强谈判,签订《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清朝四亿五千万人口,“一人一两,以示侮辱”。在签字回来后,李鸿章大口吐血,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就在他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俄国公使还站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沙俄强占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李鸿章临危之际,给慈禧太后上书,陈述国家变革图强的想法,剖析目前国体如重病之人,如何疗伤,避免战争,强兵固疆,发展经济生产等等。一病榻将死之老人,其言也善,风吹残烛,其情何堪!李鸿章临终赋诗一首: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环海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垂死的晚清像那破败的秋风,而他就是那秋风中的一把宝剑,至少是李鸿章使处于乱世的清王朝走向短暂的中兴并延缓了清王朝的覆灭。在秋风卷起落叶的小路上,缓行着一个拖着白色长发辫子的老者,虽然半驼,却透着傲骨。将死的老者,为他心目中的美好国家最后进言,字字透血,行行带泪,那是孤臣的泪。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历史中,李鸿章被誉为世界上那个时代的“四伟人”之一。

112 评论

卷毛先生老杨

《燃烧的黄龙旗》主要讲述了淮军的历史,淮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继湘军之后又一支著名的地方武装。淮军(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间,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频发的苦难岁月,从淮军演绎到后来的淮系集团,涵盖并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有专家称,淮军史几乎就是一部晚清史,一部完整的晚清军事史。 淮军的成立固然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有直接关系,但淮军又因其装备迅速近代化而成为一支皇朝防卫的中坚力量,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中,淮军都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淮系集团更是筚路蓝缕,独领风骚,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局、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等)无一不与之有关;其麾下的北洋海军堪称当时中国最近代化的一支军队。 十集纪录片《燃烧的黄龙旗》以独特的视角、平实的风格、个性化的语言,用历史事件、故事和细节结构全片,全面回顾淮军的兴衰历程,并力图将历史的严肃性、观众的兴趣点融为一体,引发国人们对中国近代历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第一集《秋风宝剑》 1840年以来的大清帝国在东南西北各个战略方向上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东南暴露给英法舰队;北方有哥萨克骑兵虎视眈眈;在内部,洪秀全扫荡湖南湖北江东,建立太平天国。 而湖南的曾国藩,却巧妙扬长避短迅速拉起了一只强悍的湘军,成为太平军最强劲的对手。 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亲自都统12万精兵,将上海变成一座孤岛,号称“坚坚固固,飞鸟不入”。 一只船队运来数千名强悍善战的雇佣军。这是上海官绅们最后的希望。 继湘军之后,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支新军——淮军开始了它将近40年风雨兴衰的传奇历程。 第二集《吴钩血》 南人北相的挎刀书生李鸿章的确不同凡响,仅用三个月,就像变魔术一般,从家乡招募了一支6千人的雇佣兵。 李鸿章何以能够在这短短数月间自立门户,感召人心? 淮军官兵都是何等狠角色?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兵又如何在八旗绿营和洋人“未出一兵助剿”的情况下,独力击退太平军,首战告捷,威震上海滩? 第三集《磨难煞星》 淮军上海首战声名鹊起,但是这些江淮农夫比起装备先进的洋兵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洋枪队”在攻剿太平军的战事中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朝廷严格限定他们的雇佣军身份,防止他们趁火打劫,可洋人自恃装备精良往往对清廷的指挥置若罔闻,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淮军要想真正自立,朝廷要防止引狼入室,这些“磨难星”必须加以遏制。 然而面对洋兵洋将的坚船利炮,淮军能否如愿敲响这些“磨难星”的丧钟? 第四集《西风残》 1870年7月19日,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普鲁士和阻止德意志统一的法兰西,终于开战。 法国人在普鲁士步兵的追击下节节败退,不敢在亚洲同时开辟第二战场,大清朝逃过一劫。 刚刚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看到了一个在铁与血中崛起的新国家——德意志,惊讶于它能够迅速击溃那个欧洲强国和中国宿敌——法兰西;对于在这场普法战争中,攻城略地如摧枯拉朽的致命武器——德国克虏伯大炮,更是印象深刻。 第二年,李鸿章购进328门克虏伯大炮,从此,克虏伯大炮成为淮军的制式装备。 短暂的平静,能挽救满清大厦将倾的危局吗?全球最先进的武器,又能否拒敌于国门之外? 第五集《劳劳车鸣》 100年前的人们对21世纪的想象,法国人和中国人肩并肩,亲切攀谈着,等待登上从北京到巴黎的高速列车。中国人还是清朝装束,扎着辫子,穿着灯笼裤,提着布包;火车的形象,已经和今天的子弹头高速火车极其相近。 然而,100年多前,在火车和铁路的幕后,却远不是这种幻想画表现的那样和谐恬美,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与中国的剧烈冲突,已经从工业蔓延到了经济、文化、政治甚至国家主权。 第六集《丈夫意气》 19世纪70年代以后,平民起义平息,清帝国开始有精力注意东部海疆,一个中国宿敌——法国卷土重来。试图以越南为跳板,入侵中国。 此时的杭州西湖之畔,一名久经沙场的淮军宿将,每天仍在诗酒会友,怡然自得。 关键时刻,圣旨到——“前直隶提督刘铭传统兵多年,威望卓著。现在时事艰难,著该提督马上进京陛见。” 刘铭传临危受命,第五次应征出击。 这一次,狂傲不羁的刘铭传能和船坚炮利的法国人一比高低吗?骁勇善战的他又该如何应对法军那咄咄逼人的进攻呢? 第七集《东洋氛尘》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同一时期,清王朝也展开了“洋务运动”。 此后二十多年间,清王朝被迫在台湾、琉球、朝鲜等地与日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艰苦博弈。 直到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战争,大清帝国一蹶不振。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日本——这个曾被称作“蕞尔小邦”的岛国,何以能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就将一个偌大的帝国攻击得体无完肤?中日这两个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又同样饱受过西方列强欺凌的邻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各自面临着怎样的抉择呢? 第八集《龙旗飘扬》 1891年夏,北洋海军六艘战舰访问日本,乍一看,龙旗飘扬、威风依旧。日本的参观者讨论道,中国毕竟已成大国,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定将雄飞东洋海面。可有经验的日本军官,却从大炮内膛所发现的秘密欣喜若狂——它暴露北洋海军在管理、训练以及素质等方面的严重缺陷…… 表面上“我武维扬”的北洋海军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日渐垂危的晚清,这支在大臣们脑海里依然船坚炮利的舰队,已透过钢筋铁骨的船体,散发出腐烂的气味。 第九集《孤臣泪》 2002年,在英国纽卡斯尔发现了一处百年前的墓地,墓碑上铭刻着两名北洋海军士兵的名字:“大清故勇袁培福、顾世忠”。他们死于1881年在接收新式撞击巡洋舰“超勇”和“扬威”时死于水土不服的疾病,因此,他们没能参加14年后那场战争,也没能看到舰队覆灭的最后一刻。这不知是幸事还是憾事。 甲午战争,大清海军、陆军全面战败。笼罩在“中兴名臣”李鸿章头上的所有光环消失。 第十集《落日将坛》 庚子之战,中国对11国宣战。远在两广的李鸿章拒不奉诏,企图讨论“两广独立”的可能性,最终由于清廷重新起用他北上议和而作罢。 1900年,李鸿章再度复出,为清帝国的庚子战败向各国求和,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总额为亿两白银。中国四亿五千万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在签字回来后,李鸿章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块”,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就在他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俄国公使还站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沙俄强占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 李鸿章的时代结束了,淮军的时代也结束了。 燃烧的黄龙旗——大清——淮勇,荣辱兴衰四十年,置身千年未有之变局。

13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秦淮漫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 杜牧2、《木兰花慢·过秦淮旷望》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

    贪吃的大吃货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将军泪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5、一文已分成两段,请写出各段段意。(4分) 第一段:(通过记叙一件事情来写我们的将军) 第二段:(他,(将军)留给我们的背影带给我们深深地启示) 6、“

    DP天圆地方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强国必强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

    boboyoung198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淮军兴衰录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

    晴风浪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李兴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

    泷泷大魔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