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ling612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弈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弈欣为首。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janetwen1390
权力的核心在于政策与命令,具体的体现是军事、行政、税收等,具体的目标是人、财、物的管理。在康乾盛世时期,皇权达到了高度的集中,任何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和决策都都皇权决定,而南书房和军机处严格角度说,只能算是皇上的幕僚或顾问,而议政王大臣会议还属于集体决策。康乾盛世之所以称得上盛世,一、时间长 从康熙22年(1683)收复台湾算起,到乾隆去世(嘉庆4年1799年)结束,约有116年,中间经历了4个皇上,其中的康熙大帝,文治武功,对内消除分裂,对外开疆拓土,对民修生养息。雍正帝兢兢业业。乾隆帝,十全老人。康乾盛世的标志就是圆明园,在一个皇权时代,万国来朝,四海升平,就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一个国家的强盛不用武力再去吓人,而是文化。圆明园无疑是那个时代世界级的瑰宝,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又一个高峰。看看现在的文物拍卖吧,仅乾隆屋中的一个大瓷瓶,就拍卖了2个亿。而在圆明园中的类似的宝物,风景那更是多的难以计数。没有了,不想多说了。至于早期的西学东渐,首先是认可,其次是影响重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分析正面的有,医学解剖,数学几何,玻璃冶铁等负面的有,鸦片麻醉、性泛滥梅毒、间接影响的有,基督教太平天国、伊斯兰教方腊起义等
阳光77770906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平行的世界,文明的左右腿)尽管我们知道狂热的欧洲人把元朝时期的《马可波罗游记》视为“藏地密码“一样的藏宝图。尽管中国的朝廷也派了郑和这样的远洋船队抵达了非洲东海岸,中东或更远的地方。甚至最近几年英国核潜艇船长孟席斯还出了本书《1412年:中国发现世界》[举起手来,把书传给就近的学生]认为中国人才是最早发现澳洲,北美。他自费走访了120多个国家,参观了900多个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寻访古代的纪念碑、城堡和海港,深入海岬、珊瑚礁、偏僻的海滩和海岛。很遗憾这个事情被大多数中国专家给否定了,否定的原因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清楚国内专家可能连12个国家都没有到过。但是我们从现在的资料来看欧亚大陆在鸦片战争之前的联系是非常有限的。按照现在时髦的提法宇宙是平行的,我和你们每个人的生活轨迹是平行的,我们中国人和欧洲人在那个时候也是平行的。直到鸦片战争,直到我走进这里。我们的世界才有了一点但是也是巨大的变化。接下来我还是真诚的希望能让大家在接受中国沉沦80年这个残酷事实之前,认认真真和我一起回顾中国光辉历史。现在有个词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印象: “崛起”, 我最早听到是中学时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事情。印象中很感动,但是发现感动的人往往只有那么一瞬间火花。我在这里倒是中肯的希望特别是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大学时代不要光惦记着自己的嘴有没有崛起来,那是不靠谱的。更把自己的奋斗目标撅起来。可以拍着胸脯对大家自豪的说中国沉沦了80年,但是之前崛起的可能是800年 有没有朋友认为更久的? 800年一次,800年二次……三次。 800年,有没有搞错,如果错,那肯定是800之前少了个1字。公元40年,对,中国人民在那个时候就站起来了。你们还别不信,先看下证据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个汉朝的边关在哪里,参考第二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话是应该不假,不过也不完全对,在汉朝强盛的时候,国门不在玉门,而在更西面更北面。汉朝的将军们一直在西域大漠大有作为,赶跑了匈奴单于,单于的后代还是单于,不过有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匈奴王,欧洲人管他叫上帝之鞭,中国皇帝是鞭长莫及,不过罗马的皇帝(那时候是教皇)头很大,年年被勒索。这位匈奴王阿提拉带着匈奴蛮族打到了罗马城下,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一个远亲“匈牙利民族”。这为老表的旁系也不简单,西突厥进化了奥斯曼帝国,唐朝的军队歼灭了东西突厥,剩下一撮西突厥人撒开了腿丫子跑到土耳其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就这么招,一对中国拆迁户的远亲长期在欧亚结合部横行,欧洲人他们打,他们自己也打。玩命啊。可以这么说强盛时期的中原儿女文治武功那是杠杠的。被打的满地找牙的游牧民族要么被中原农耕民族吸收同化,从北魏孝文帝,到后面精通汉文化的乾隆。不被同化的游牧民族要么跑到境外自立为王,欧洲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都是悲催的可以啊。请注意我们刚才这些表述中提到了历史的一种载体:唐诗。就成就而言。唐诗深深影响了日本的俳句、也影响了东亚其他地方。那么唐诗只是中华软实力的一种标志,就像现在汽车界中法拉利对于F1的影响力。唐诗除外还有哪些文化软实力呢。注意看课本上提到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里注意下三大少数民族史诗分别是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毛泽东和黄炎培1945年讨论有过一次谈话。黄说:我实在不懂,但是我希望能够,中国的历史上,几千年的历史都出现这样的循环,我认为这叫周期律,为什么一个朝代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就会完蛋,然后一个新的朝代出来,刚开始又很好,结果又会完蛋呢?这个谈话涉及到很多内容。但是毫无疑问面对这种困惑,我相信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层面上可以找到一些简单理由——土地兼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皇帝是最大的地主,贵族可以算的上是皇帝的长工或者是佃户。贵族,官僚通过功勋依附在皇权庇护下获得一定的土地。剩下绝大多数是自耕农,拥有少量的土地,通过赋税提供给皇室来外来养家糊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贵族、官僚获得更多的土地,自耕农渐渐消失。皇室和贵族们之间的矛盾凸显。因为国家的财富总量中大部分来源自耕农的赋税。这时候要么自耕农集体造反取代皇室,要么是贵族中的实力派取代皇帝成为新的统治者。前者有西汉刘邦、明朝朱元璋。后者有杨坚隋朝、唐朝李渊,宋朝赵匡胤,。而北方游牧民族取代中原王朝可以看作为境内外贵族实力派的妥协。北魏、金、元、清这些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君主都依靠大量汉族地主官僚和武装扩大其统治基础。从上面看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当皇帝,其实社会阶层相对的稳定,皇帝,官僚,老百姓。维系三者的就是土地。小农经济就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与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的集中反映。有人问元朝,清朝不是有强烈的民族阶级矛盾么?熟悉杭州的本地人都知道城里西湖边上以前有很大一块地旗营。以现在的城区版图来看旗营防城的范围,东面临中山中路,南边至开元路,西面是湖滨,北为法院路住的都是满族人,汉族人士免进。看起来是非常严重的种族压迫政策。实际上,元朝中蒙古人做奴隶的,杭州破产的满族人给汉族有钱人做丫鬟侍妾的也比比皆是。胡雪岩的十二房姨太太中就满族姑娘就占了好几个。 话说回来,除了小农经济发达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扩张外,封建社会政治的一系列政策也是与商品经济格格不入。中央集权下的君主专制。巩固多民族统一,好处在于中国避免了像欧洲一样国家林立,坏处就在于缺少了生机活力。科举取士,重文轻商大家都是明白的。可更要命的是户籍制度的严厉.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子承父业。那皇帝的儿子继续做皇帝。老百姓也就认了,可是老百姓的儿子要是想做个什么事业。得,还得掂量掂量。中国古代社会从存在之始,就开始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从宗法分封、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元朝四民的严格划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体现了严格的等级身份性。 明朝的“宪法”《大明律》有这样的记录“凡一户全不附籍,有赋役者,家长杖一百;无赋役者,杖八十,附籍当差”这个打屁股在座的男生有淘气的时候可能受到家里类似的惩戒。不过在那个时候却是一门技术活“明朝施行廷杖的人员用假人做训练,简单说假人里面有纸,纸里包着砖”合格的标准是:把砖打碎了纸不能损伤。 之所以提到这里材料,其实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在本书的一些地方还会提到这个段话中一个关键词:家长。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族家长制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参见课本对于宗族家长制的解释。尤其注意在王朝不同时期以及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影响。 宗族家长制的影响力在中国这个农业社会中相当于习惯法(相对于成文法)。现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一句话:家法伺候,或者祠堂宗族大会。家法相对国家法律而言即为私法,由于利益的大小,血缘亲疏关系。这种私法往往变成为徇私枉法的缩写。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老公死了,孩子也没有了。但是她就没有了在老公家庇护和生存的权力。“到了秋天,大伯来收屋。”她就无依无靠的只有去当有钱人家的仆役。宗族家长制来源和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自然而谈会想到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儒家。这个儒家不是我们城里面那个亲民的酒店,“如家酒店”,这个和亲民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大家对于儒家的印象应该还不错。像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以及我们这本书后面提到的曾国藩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其实早期的儒家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曾国藩,被太平军称呼为曾剃头。这里还要顺便插一句中国有剃头将军,不过日本还有个更狠毒人家的外号也是这个,とうじょう ひでき,谁呢就是二战中屠杀中国人的关东军宪兵司令,后来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的东条英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还会领教这两人的事迹。再来说说儒教思想在清末之后的主要影响。主要是洋务运动,主要保守的顽固派,提倡的“夷夏之防”。到了百日维新时期,梁启超等人提出了“新学”,也是一种策略坚持传统的思想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减少阻力。实际上儒教的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是根深蒂固。包括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的“礼义廉耻”。可以说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种思想可以让国人又爱又恨。总的来说康乾盛世是中华民族衰落前的回光返照。对于这个解释,个人倾向于引用下面的标题。叶的坠落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中国封建制度的崩溃是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势崛起还是中国社会自身困境?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时候主要是英、法,普鲁士这些国家。最主要的还是英国。英伦三岛在鸦片战争前是什么样的?相信大家也挺好奇。我们从吃的开始说吧。18世纪,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无产者),: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吃上鲜猪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加上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康乾盛世中中国农民主要食物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都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1814年英国等盟国打败了拿破仑。1824年英国入侵缅甸。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增加新兴城市选区,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也就是在1840年之前:英国军队的技战术和装备近代化显著,英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加强,英国资产阶级政权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英国迎来了一个女强人时代。这些因素都是英国国力强盛的内容和显著特征。从生活方式,物质生产再到法律制度,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近代化。而中国即便遭受了鸦片战争之后。还在纠结着学不学西方,学西方的技术还是法律制度。这一耽误一直到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来到才结束了争论。而对于帝王的迷恋直到袁世凯复辟(1916年)的结束才告一段落。距1840年已经过去了整整67年春秋。
革开放三十周年变化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8-12-23 11:25《“回眸”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段近代历史作为主题,结合相关的历史著作阐明历史背景进行议论,正文: 中国社会宪政化的源泉: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昭示的不仅是典型的现代
多灾多难的中国近代史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财富,借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发动鸦片战争。这场标志着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的战争,导致林则徐被罢免;签
1、根据个人经验,一般自考是没有历史学这个专业的,与历史相关的专业一般有历史教育学专业,即一般师范类学校主考的。2、自考是全国自考办统一规划,各省自考办单独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