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白龙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学设有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13个。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省级: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中心 国家级: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倍和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学图书馆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260多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约10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67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93万多种,电子期刊38000种。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数的95%。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约16万条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 。
糖果屋de芒果
摘要】目前我国基层司法资源配备不足,尤其是基层的审判力量严重不足,不仅影响着审判机关的案件结案率,更影响司法为民的落实以及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要重视基层司法资源配置,实行深化改革,采取必要措施改进完善,筑牢基层司法,推动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关键词】基层司法 审判力量 完善路径【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基层的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基层司法资源存在不足。司法资源,是指由司法机构、司法人员和与司法活动相关的财政保障资源等形式构成的社会资源。在基层,司法资源表现出一定短缺。例如,在县一级的基层司法资源配置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县一级的司法资源配置的问题更为明显。基层的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都存在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与之相配套的律师、公证、基层司法助理、人民调解人员等,都存在较大短板。首先是机构配置不齐,除了基本的司法机构依法设立之外,其他有关司法组织,例如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等,不少虚有其名。其次是司法机关的司法人员数量不足,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再次,更重要的是基层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不符合要求,也缺少符合要求的人员补充司法队伍。最后,基层司法也缺乏充分的财政经费保障。基层审判力量存在欠缺。首先,基层法院面临案件多、压力大的问题。就目前情况看,主要的一审民事、刑事、行政案件都集中在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逐年增长,已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其次,基层法院审判人员数量编制存在不足,受案数和审判力量不相适应。非审判人员占比也较高,不少法院的非审判人员超过审判人员,形成倒挂。同时,法院审判人员实行员额制,将不少原来办案的助理审判员等改任法官助理,使有审判权的员额法官数量较大减少。最后,由于案件数量多、审判力量不足,基层法院的法官办案压力大,不少法官白天审案,晚上处理判决书、调解书等,常年昼夜赶班,疲劳作战。基层存在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司法资源的配置不完全符合向基层倾斜要求。国家建设的基础在基层,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基层司法资源配置和审判力量调整,才能够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牢、根基稳。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越往上层,司法资源的配置就越高,不仅人员编制多,机构齐全,更重要的是财政保障充裕,有财力做好司法工作的经费保障。对上层的司法资源配备好,是应该的,可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但是,基层的司法基础做不好、扎不牢,会影响到依法治国的根基稳定。司法机关尤其是审判机关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基层法院存在非审判业务活动多,非审判人员多,非审判业务机构多。这三“多”,使基层法院乃至于其他基层司法机关在面临编制不足的困境之外,更增加了内部人员配置不符合司法机关职责要求的问题。法院内设机构中不少是政治机构、后勤机构以及其他非审判业务机构。非审判业务机构不断增设,就要从审判第一线的审判力量中抽调人员予以充实,大大地挤占了审判力量。再加上上级机关常常抽调法院干部参加各种社会中心工作,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院的审判力量。基层法院员额制改革取得了不错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一方面是进入员额的法官数额较少,另一方面是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只能作为法官助理,不能继续独立办案,不仅使基层法院的整体审判力量减少,而且存在协助法官办案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这样,就使基层法院的审判力量实际减弱,进入员额的法官负担大大加重,即使审理了更多的案件,也仍然是积案较多,给审判工作造成影响。基层司法资源未能形成合力和突出重点。基层司法资源配置存在顾此失彼,不能兼顾,只管主要机构,对相应的其他非主要部门和组织,则重视不够,不能形成司法资源的合力,在依法治国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在基层法院的工作中,也存在工作布局和协调问题,并未把审判工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审判第一线,做了不少不属于审判工作的工作,使基层法院的工作调度失衡,没有突出审判工作重心。完善基层司法、解决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不足的路径要把基层司法资源配置的工作放在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司法各部门的合力,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在加强基层的审判、检察、侦查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上,在基层设置好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助理、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社区矫正等司法机构或者组织,改变机构不健全、工作效果不突出、力量不足的问题,解决好司法经费的保障问题。对于基层法院的工作,需要提出改革的重点,改善审判力量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明确法院的工作重心,明确做好审判工作是法院的主要任务、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做好审判工作,防止审判力量分散。其次,要解决基层法院机构臃肿问题,对那些不从事审判工作的机构、非审判业务机构进行精简,把法院干部充实到审判工作第一线,安排在各个审判庭中,使基层法院有足够的审判力量去审理不断增加的各类案件,提高结案率。再次,对于法官员额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员额,让更多的法官能够在第一线办案,而不是因员额制改革而使审判力量受到削弱。最后,要在法院的人员调配上,为员额制法官的办案配备足够的辅助人员,做好法官审判工作的辅助工作,使法官有更多的精力审判案件。一个员额制法官,可以考虑最少要有一个法官助理,有一个书记员,形成一个审判案件的相对独立的组织,提高办案能力。此外,要保障相当数量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对基层司法工作的经费要予以充分保障。没有足够的司法经费保障,对司法工作再重视,也解决不了基层司法工作的效率问题,也将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在基层司法经费中,不仅使员额制的法官的薪酬保持相当的水平,而且要使其他的审判辅助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还有其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薪酬得到充分保障。对基层司法人员的培训经费也必须予以保障,通过不断的培训,使基层法官、检察官、侦查员以及律师、公证员、调解员、治保员等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适应新时期的业务要求,保障基层司法工作高效开展。对于司法机关、有关司法辅助机构的活动经费也要加强保障,让基层司法活动保持活力,不断前进和进步,从根本上保证基层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对于基层法官、检察官等,可探索实行轮换制,保证基层法院的审判力量和基层检察机关的检察力量的业务水平有足够的保障,并且从制度上防止司法腐败发生。基层司法机构符合法律要求的人员不足,要从制度上解决。借鉴国外经验,可以推进实行法官和检察官轮换制。鉴于我国地域广阔的实际情况,可首先在省一级的地域内,实行法官、检察官的异地轮换。法院和检察院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进行异地交流,有突出效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善司法人员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情况,基层审判力量的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院教授)【参考文献】①李鑫:《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司法资源分配问题研究》,《学术论坛》,2015年第2期。②白彦:《司法公信力流失问题研究——以基层法官角色定位为视角》,《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责编/于洪清 美编/陈琳(见习)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本刊是由燕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文化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和学术评论,尤
《三国演义》赵子龙力斩五将,五将是韩德与其四子,韩瑛、韩瑶、韩琼和韩琪,韩德是西凉大将,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其四子也是精通武艺。当时的赵云已经是古稀之
一、“贵民说”的构建第一,性善论和王道仁政是“贵民说”的理论基础。孟子关于民本思想的政治思考是以他的性善论为基础的。他把孔子的“仁”、“礼”作为人本属性的基础,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学设有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为双月刊,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