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99

期待的力量1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中国古代劫持人质案例研究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何水生之LED灯

已采纳

感觉你是不是想“下手”了?这样的人是有的,上世纪台湾有个人在东南亚(忘了名字),一直从事抢赌场和绑架的活动,狠赚了一笔,后来走后门移民到美国,干了正经生意,发了横财。最终以海归人士回到台湾,因为他带回了一笔资金,当局不再追究他以前的罪行。——这件事曾经一度让我错判人生的价值观。不要走旁门左道,在中国(内地)好像还没有这等事发生。——我们的宗旨是:宁可放弃人质,也要干掉罪犯。哈哈!

150 评论

馒头的馒头

这个也是要视情况而定的,其实在古代如果发生了劫持人质的事件,最多的一种处理方法就是不管人质直接击杀土匪,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向劫持人质的人妥协,不过这样做通常代价也会比较的大,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一个代表去和土匪进行谈判,所以还是要看实际情况的。

在古代敢去劫持人质的人多是玩命之徒,这种人对于国家来说是极其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在古代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以后,官方肯定是要想办法击杀土匪的。你比如说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但是他的儿子也是被土匪劫持,并且要求他重军来赎回自己的儿子,不过但是这个宰相却没有理会这些土匪,直接派兵击杀了他们,最后儿子也是被土匪斩杀。因为在这个宰相的心中,国家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不能够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放走了这些土匪。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妥协,你比如说在三国时期,徐庶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但是曹操挟持了徐庶的母亲,要求徐庶来投奔自己,而徐庶在三国又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子,所以这个时候他别无选择,只能离开刘备,转而投靠曹操,不过从此以后也就有了非常经典的“进曹营一言而不发”的典故。

不过在现代社会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以后,肯定是要优先保证人质的安全才行的,毕竟现在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而且现在基本上都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应该以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国家,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而感到高兴,同样现在我们的祖国也是越来越强大了,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能够保证我们自己的人身安全。

109 评论

Perfect颜

如若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发生了劫持人质的事件,当时的官府也是先以保证人质等安全为条件的,然后再对与劫匪进行追捕。

293 评论

轻舞迷影

张子强,男,祖籍广西玉林市,1955年4月7日出生,四岁那年随家人来到香港。 张子强的父亲是两手空空随着当时的“逃港潮”逃到香港的。到香港后既没钱,也无一技之长,为了全家糊口,凭着在家乡对中草药的一点知识,在香港油麻地的庙街开了一个小小的“凉茶铺”,维持生计。张子强就是在这样一个三教九流的外界环境和拮据的家庭经济环境下长大的。他小学还没读完便无心上学,终日流连在“凉茶铺”周围,与街童玩耍、打架,慢慢地张子强就与街头恶棍和B社会成员交往,“贼性”开始萌芽。 张子强先在父亲的“凉茶铺”做帮手,后来父亲见他不学好,又把他送到一间专做西装的裁缝店当学徒。早年张子强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是严厉的,以至后来张子强进了看守所还经常回忆起父亲当年打他的情景。但是父亲的良苦用心和拳头,都没有把张子强引上正道,反而使他对父亲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张子强至死都说,他对父亲没有什么感情。 张子强很快开始涉入B社会,并成为小头目,人称“一哥”。他12岁就开始进局,16岁第一次坐牢,在香港作案无数,多次被抓,在警方留下了厚厚的记录。成年以后的张子强,尽管已结婚、成家、生子,但并没有“金盆洗手”,在抢劫劳力士得手后,他又开始了新的阴谋。 1991年7月12日上午,也就是劳力士案件的一年半以后,香港某银行要调配一部分现金到美国。由香港卫安护卫公司的装甲解款车运送这批现金到启德机场,然后空运到美国,其中有美金1700万,港币3500万,总值约港币亿元。 卫安护卫公司的装甲解款车开进启德机场的仓库区,车子在货运行政楼前停下。其中一名押运员下车走进行政楼办手续,另外三名手持猎枪的押运员两人站在车头,一人坐在车厢里,担任警戒。 此时仿佛劳力士劫案的重演,在装甲解款车前突然又出现了五名劫匪,其中四名戴面罩,一名没有戴,没有戴面罩的这个人就是张子强。张子强持手枪冲在前,领着两名匪徒首先将车头的两名押运员用手枪逼进车厢内,其他的匪徒冲进车厢内,用手枪顶住了里面的押运员。 三名押运员立即被劫匪用布蒙住了眼睛和嘴巴。一名蒙面劫匪跳进了驾驶室,解款车像脱缰的野马疾驰而去。 1996年其绑架香港两位富商李泽巨(李嘉城的大儿子)和郭炳湘 张子强单枪匹马闯进李家,张口就要二十亿,李嘉诚正在吃早餐,客客气气地请他坐下,然后说二十亿不可能一下子之间就调得出来,他需要时间筹钱。张子强当时身上捆绑了很多de-tona-tor,并要求不准报警,而且要准备现金,并且备车让他安全离开。后来李嘉诚说只能给十亿现金,花了三个多小时用编织袋装了N袋现金给张子强装到车上,并且李嘉诚真的没报警,让张子强成功劫走十亿港币,也是迄今为止香港劫案最高勒索金额。 1998年11月1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子强案公开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张子强等5人死刑。 号称“大富豪”的张子强犯罪集团几年里横行于香港和内地,绑架抢劫,走私武器,运输爆炸物,令香港一班豪极人物对其亦规避再三。1998年1月10日京穗港三地警方秘密开会,1月26日在汕尾拿下张子强及同伙。8月26日,香港警方突袭张子强在港住处和亲属住所,逮捕了15名涉嫌为张子强洗钱的张的亲属,冻结了亿港元的物品。11月12日张子强等5名主犯被判死刑。在审判张子强集团的日子,在广州中院周围军警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其间,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表示,内地司法机关对张子强犯罪集团人员的审判,无损香港的司法管辖权,人们不应对香港的司法独立产生疑虑。显示出的独立性在于,在广州,张子强的亿元人民币黑财悉数充公;在香港,11月3日香港高等法院撤销了律政司对张子强集团成员13名亲属的财产冻结令,认为现阶段证据不足以冻结这亿多港元的财产,这些财产包括物业住宅、珠宝、游艇、古玩、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内地传媒对张子强案的报道相当有限,但黑社会这个名词将会愈来愈多地挂在人们嘴边。 1998年,张子强的名字无人不知。 张子强另一个出名之处,是香港警方似乎对他无能为力。不是抓不到他,而是抓到他以后,又不得不放他出去,每次他手上都高举着一个“V”字。 这回被内地公安逮着了,并且依照内地的法律审理宣判了死刑。 由于张子强的身份是香港市民,犯罪地点也分别在内地和香港,有关张子强该不该由内地司法机关审判,各种言论铺天盖地。但无论是香港司法部门,还是内地司法部门,均一致认定,张子强许多犯罪活动均在内地发生,内地司法机关对张审判是有法可依的。 至1998年他与多名同伙在中国大陆被捕,案件于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他与其中4名同党被判处死刑,于12月被处决。外间传言:张子强曾以“身为香港居民,而且犯案地点在香港”为理由向香港政府求助,要求引渡返回香港受审,以图得以避过死刑,但为香港政府所拒绝。当时港府向外间公布的理由为:“因为内地公安以他曾在内地犯案为理由,所以享有司法管辖权”,而在案件审理期间,亦积极向内地法院提供证供。事件引起了有关罪犯于内地被捕受审而应否引渡回港受审问题的争议,并延续至今日。 电影《轰天绑架大富豪》便是以张子强的故事为蓝本 张子强被抓香港市民拍手称快,但香港刑法没有死刑,张子强被处决,内地司法机关可谓帮香港市民也是为中国人民除了一个大害! 香港重犯张子强在广东被公安人员抓获后,内地司法机关依法判处其死刑

312 评论

梦想成真罗

其实,不仅仅是汉朝,在古代的中国历朝历代,对于一般性绑架(劫质)的处理,历朝历代基本都是一个调子:只要是干这种事,不分情节、原由,劫持者皆处以斩刑。也就是说,不管是用人质换取赎金,还是以人质为掩护而对付抓捕,也不问情节恶劣与否。比如《唐律疏义》:“诸有所规避,而执持人为质者,皆斩。

287 评论

sunhui3650

我几乎可以这样断言:在大陆引进香港电视剧之前,我们还不知人质是一种什么概念!

第一次看到劫持人质令对方不敢擅自下手,是电视剧《霍元甲》,那是霍元甲师徒三人劫持了警察里的一个副队长,令企图想置他们于死地的龙海生一伙投鼠忌器。

但这次劫持人质并没有给大伙带来什么特殊的印象,真正令人难忘的是电视剧《上海滩》。

那应该是第三集吧,片中一名杀手劫持了上海大亨冯敬尧的女儿冯程程。

面对劫持杀手的要挟,大亨冯敬尧低三下四的就跟孙子一样,观众着实过足了一把劫持人质的瘾。

再看以后的香港故事片,十有八九的都有劫持人质事件,在以后我们大陆的电影和电视剧也跟着有了。

其实,在我们内陆以前的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从未拍过劫持人质和反劫持人质的镜头。

现在可好,劫持人质事件再也不局限于至亲至今的人,而是大多是无辜的人,比如学校、医院、飞机场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国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警力和财力。

那么在古代有没有劫持人质事件呢?当然也有!

情况大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土匪绑架富人的孩子勒索钱财,俗称绑票!

这种情况大多都能和平解决,只要是富人拿出土匪要求的赎金,土匪倒也说话算数,钱到放人。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像电影上表现的那样,武装解救人质,而土匪一般也说话算数不杀害人质。

其次是另外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很有点类似于香港故事片中的要求达到一种目的,而非为了钱财。

下面我举三个比较有名的劫持人质事件,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和处理的!

第一个是在楚汉战争时期,当时的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分别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是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在项羽手里,他急于取胜便押出了刘太公和吕雉,以此为由要挟刘邦投降。

刘邦即使在混蛋,他也担心父亲的生命,用他的话说,叫我如何做为人子。

但是张良和陈平很快就帮刘邦稳住了阵脚,于是刘邦便对项羽说:我和你既结拜为兄弟,我父即是你父,你若杀害太公请分我一杯羹!

第二个是在官渡之战以后,曹操乘势进军河北。

当时有袁绍一部将毗痛投降曹操,率部引军攻城,袁军的守城将领是审配。

他押出辛毗的一家老小走上城头,见辛毗不为所动,遂命军士就于城上将辛毗的全家老少八十余口全部杀死。

244 评论

爱画画的兔子

绑架,在中国古代大体有两种说法:

在甲骨文中,质是形声字,从贝,斦( zhì)声,“斦”有两个意思,一是砧板,二是两斤。而质从贝,肯定与钱(财富)有关。把钱放在砧板上交给绑匪,或者绑匪要两斤钱(铜钱?银子?金子?)。所以质本义是抵押。

持质,以……作人质。春秋战国时候,各诸侯国交换储君作人质,乃成为外交、政治的常态。《左传》中的名篇《周郑交质》,就是讲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儿。

劫质,直接使用暴力绑架。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由是,持质与劫质相比,前者表面上显得要温和一些。从字面上理解,劫,明显要暴力和血腥一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用的是“挟”,与这里讲的“持”差不多;董卓被诛杀后,其校尉李傕、郭汜领军攻占长安,“(李)傕质天子於营,烧宫殿城门,略官寺,尽收乘舆服御物置其家。”李傕把汉献帝抓为人质,应该还不会折磨皇帝;而郭汜把百官抓为人质,《三国志》用的是“劫质”,估计这些公卿们得吃点苦头了。

但是,持质的后果在某些时候比劫质还惨绝人寰。在古代,不管是将军还是军士,其家眷就是皇帝手里的人质,一旦叛变投敌,皇帝就要撕票,其家眷的命运可想而知。汉将李陵兵败浚稽山,被匈奴俘获而投降,被夷三族,就是汉武帝撕票。像这类朝廷撕票行为,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那么,汉代对于一般性绑架(劫质)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们尽管找不到相关法律文献,但从正史中可以一斑窥豹。

(1)刘邦处置老爹和老婆被绑架事件

楚汉相持,项羽把刘邦的老爹和老婆抓了,做了一张高腿案板,把汉王父亲刘太公搁在上面,喊话汉王刘邦:“你如果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爹煮了。”

这是典型的绑架。

你猜刘邦怎么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或许刘邦太了解项羽,以激将法阻止项羽煮他爹。但反过来想,要是项羽真把他爹和老婆(吕后)杀了呢?我猜测,不管项羽怎么做,刘邦都不会投降。要知道,刘邦逃命的时候,从来没有顾及过妻儿老小。《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夏侯婴》都记载有逃命中,为了减轻马车的负载,而好几次把儿子孝惠帝、女儿鲁元公主踢下马车的事儿。

试想,刘邦对于其他的绑架者会怎么处理?他绝对不会顾及人质的死活。

(2)桥玄处置幼子被绑架事件

桥玄乃汉末高官,位列三公,副国级。

他的小儿子刚刚10岁,独自出门玩耍,被三歹徒持杖绑架。入舍登楼,要求桥玄拿钱来换。桥玄一口拒绝了。不一会儿,主管京师安全的官员司隶校尉阳球、河南尹、洛阳县令忙不迭赶来,带兵包围了乔府。人质可是桥玄的小儿子,掌上明珠。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撕票,杀掉乔玄的儿子,没有贸然下令攻击。

你猜桥玄怎么做的?

(桥)玄瞋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后汉书》)

可怜的10岁娃娃。

不仅如此,桥玄还请求皇帝向天下下诏:“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

(3)京兆尹赵广汉处置官员被劫持事件

这个事儿记载于《汉书》卷七十六。京兆尹,简单地讲,就是当时管理朝廷所在地的地方长官。京,表示极大;兆,表示极多。尽管职权和俸禄相当于郡守,但京兆尹参与朝议,类似于今天首都北京市一把手(市委书记),几乎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所以政治地位要高于其他同级别的郡守。

富人苏回被两歹徒劫持,赵广汉带兵包围了苏回的家,派人去跟劫匪谈判,说苏回苏大人可是担任皇帝警卫的大臣,你二人把苏大人放了,束手就擒,我可给监狱打个招呼,少受点苦,若你俩命大能多活几天,走狗屎运的话,遇到大赦,或许就不会死了。

赵广汉可是京城百姓交口称赞、不畏权贵的好官,连皇后的娘家人的违法行为一样动真格,死在他手中的有背景的人很多,也因此开罪了不少朝中大臣。他们联合诬告,汉宣帝下令将赵广汉收监,判腰斩。可是京城的百姓和正直的官员不干了,几万人到皇宫门口请愿,“吏民守阙号泣者数万人”,声称要代替赵广汉死。

二劫匪听说过赵广汉的名气,当即打开门出来,跪地叩头求饶。

按常理,赵广汉把他俩抓了,派人送到监狱,给主事的打个招呼即可。

你猜赵广汉怎么着?

赵广汉居然给俩劫匪下跪,感谢他们没有杀人质。

接着,他亲自送二劫匪去了监狱,令差役悉心照顾,给以酒肉。

当然,绑架是大罪,必死。到了冬天处决二人时候,赵广汉居然还惦记着这事儿,预先给他们买了棺木和收殓下葬的用品。俩劫匪都说:“死无所恨。”

要知道,赵广汉可是朝廷类似于今天政治局委员一般的高官哦,工作能做到这份儿上,恐怕历史上还真没有几个。

另一方面也说明,汉朝对绑架行为的态度:无论何种情况,何种情节,一律处决。

(夏侯惇)

(4)曹魏军方处置将军被劫持事件

《三国志·夏侯惇传》说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绑架事件:吕布策划了一起绑架曹军主帅夏侯惇的军事行动,他派部将(估计是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向夏侯惇(dūn)假装投降,指令他们绑架夏侯惇。这几个人果然得手,在夏侯惇的营帐里成功绑架了他。

主帅被绑架,对军心的影响可想而知。陈寿用了五个字来描述:“惇军中震恐。”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夏侯惇手下一个叫韩浩的部将率军堵住主帅的营门,召集军中大小官员和各营将军,叫他们管好自己的队伍,不要自乱阵脚。然后带兵闯进夏侯惇的营帐内,与绑架者对话。

“(韩浩)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

接着他流泪对主帅夏侯惇说,国法如此,请将军不要怪我。说罢,就下令击杀绑架者。

韩浩的原话是:“当奈国法何!”“国法”,应当是指汉王朝的法律。我的理解是,朝廷法律规定,遇到绑架,不击杀绑架者,也是违法(渎职)行为。

这些绑架者为韩浩的气势所震慑,吓得跪在地上叩头求饶。 “浩数责,皆斩之。”

这个韩浩还真有个性,杀就杀呗,他居然还在杀之前把这些绑匪教育一番。

当然主帅夏侯惇得救了。但这事儿还没有了结,曹操听说这件事后,把韩浩召去,对他说:“卿此可为万世法。”曹操下令,以后凡是有绑架者,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要顾虑人质的安危,只管击杀之。

随便提一句,夏侯惇可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位吞自己眼珠的莽夫,而是曹操手下不可多得的儒将,有勇有谋,曹操死后,曹丕称帝,他升职为大将军,总掌魏国兵马。

(韩浩)

其实,不仅仅是汉朝,在古代的中国历朝历代,对于一般性绑架(劫质)的处理,历朝历代基本都是一个调子:只要是干这种事,不分情节、原由,劫持者皆处以斩刑。也就是说,不管是用人质换取赎金,还是以人质为掩护而对付抓捕,也不问情节恶劣与否。

比如《唐律疏义》:“诸有所规避,而执持人为质者,皆斩。”

最后,认认真真地说明一下,“皆斩”,仅仅是介绍古代对绑架犯罪处置的而已,无他。也不敢妄加评议,毕竟我不是反恐专家。

235 评论

fengzhenpeng

简单给你举个列子现在全球治安 破案最高的是美国可是美国破案率也就3/10而已

31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研究论文

    爱迪生,其实你可以百度一下

    小梅子zh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古代法律研究论文

    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在传统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人的领域和自然界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对自然的总

    xiaomianwowo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古代物质文化研究论文

    自己去挖几个古墓吧,开个玩笑。坐享其成?似乎大学有点太滋润了吧,你自己到网站上找几篇文章就行,就论述文物保护不力啊等等很多都可以做论文的。

    中国式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古代劫持人质案例研究论文

    感觉你是不是想“下手”了?这样的人是有的,上世纪台湾有个人在东南亚(忘了名字),一直从事抢赌场和绑架的活动,狠赚了一笔,后来走后门移民到美国,干了正经生意,发了

    期待的力量1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古代各文体研究论文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作者:李春青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

    Jingelababy今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