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淚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还没有发英文的文章前,总觉得写一篇英文的文章是艰难万分,再加上道听途说,听那些有经验的人说审稿周期多长啦,审稿意见多难回答啊,整个过程多么复杂啊,所以对发英文SCI文章总是有一种恐惧感。有一段时间都心里安慰自己,这辈子就发发中文的文章吧,只要研究结果好,中文的照样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再后来,身在国外,不得不用英文写文章,一段时间下来才发现,其实发英文文章不难,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以下是在下的分析:
首先,大部分的英文期刊(在英国、美国出版的)都是被SCI收录的,这个要比入选SCI的中文期刊占所有中文期刊的比例大很多,所以在投稿的时候,基本上是不用考虑所选的英文期刊是不是被SCI收录的。只要是经常看的文献所在的期刊,基本上都是的。
在国内,有中文核心期刊跟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要比科技核心层次上高一点。中文核心有一部分是SCI收录的,而科技核心的期刊给收录的非常少。那么换成英文期刊,就成了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跟低影响因子的SCI期刊,只存在期刊水平的差别,不存在SCI跟非SCI的差别。
SCI一共收录3700多种期刊,所以按照研究领域划分的话,一篇文章可以找到几十个个可供投稿的期刊。如果是跨领域的文章,适合投稿的期刊的数量更多。反观中文的期刊,每一个领域一流的期刊的期刊也就是4-5个的样子。每期刊登的文章的数量受限,于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单位都有发文章的要求。在这种科研人员数量众多,一流期刊数量有限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文章录用率是大大降低的。因此还不如主动出击,直接投英文的期刊。写英文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是苦了一些,但是换来的将是更宽广的道路。
在审稿周期上,综合上看英文期刊的审稿周期反而是要比中文的短。当然,这里比较的是普通的SCI期刊跟国内一二流期刊的比较。国内的一些二三流的期刊的以收版面费为生。对文章的质量控制不严格,编辑觉得差不多的文章就录用了,文章的修改主要靠作者完成,这样的审稿周期确实很短。但是国内一流期刊的审稿周期都比较长,主要也是因为学术能力强的学者通常都兼带一些行政职务,平时都比较忙,审稿的事情自然是拖得比较久一点。
在审稿意见上,国外的审稿意见的确是要更加专业一些,要更难回答一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何尝不是一个提高自己能力的一个好机会。一个一针见血的意见要比那种笼统的审稿意见好多了。而且国外期刊的审稿意见基本上是不会出现同行相轻的恶意评价。
rainbaobao1116
就我感觉,如果写作难不倒你的话,发表能难道99%的人。要自己发表那真是难得让人绝望,不过联系编辑的话就相对简单多了,至少自己能省去很多事情的。当然需要付费。如果还是不了解或者需要发表,佳俺
追趕跑跳碰
一、首先要了解杂志风格,对杂志有一定了解。不要投不适合的稿子,浪费自己和编辑的时间。
二、一定要清楚编辑的初审审稿时间和周期,初审通过后,复审终审也是有周期的。在周期范围内,请不要摧稿。
网上投稿的技巧:
微信公号投稿,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邮件,以Word附件的形式发出去的。Word的排版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编辑是否有耐心看文字内容。
1、标题注意事项标题可以不用居中,但是字体一定要比正文显眼。另外,最好能多拟一两个标题作为备选。
2、正文排版方式新媒体文章和纸媒的排版方式是很不同的,段首不要空两格,每两段之间需要空一行。
哈哈的静静哈
真正实事求是地传播信息,至少需要以下几点条件:1、信息的来源可靠2、信息的当事人诚实,需要求证时不得说假话3、信息的第一手传播人可靠4、信息的后续传播渠道可靠5、信息的再传播途径可靠这几点,做到任何一点,都不是很容易。
发表中级职称论文有什么要求?一般来说,中级职称对发表论文的期刊比中级职称的期刊要求更高。如果期刊的级别更高,论文的质量也会提高。据我所知,对中级职称的综合评价需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已经
不能!1.首先需要明确,发表文章只是保研的加分项,但并不是必须项。2.发表论文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在本校推免资格评定中增加附加分,二是在保研院校简历初筛和面试中增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还没有发英文的文章前,总觉得写一篇英文的文章是艰难万分,再加上道听途说,听那些有经验的人说审稿周期多长啦,审稿意见多难回答啊,整个过程多
秋石原名贺金祥。浙江绍兴人。1966年中专毕业。1968年因故被迫赴北大荒务农,后长期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979年起研究沦陷区文学和现代文学、左翼文学,近十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