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jing0326
报道了白鱀豚的皮肤、骨骼、肌肉、消化、排泄、神经及感官等器官系统的结构,保留了此极危物种的极珍贵的科学资料,并对其他海豚进行了功能形态学研究:1)发现白鱀豚胃的结构在鲸类中独一无二;2)对3种齿鲸蜗神经纤维数量和大小的研究,报道了脊椎动物中已知直径最大的神经纤维;3)通过视神经纤维数量和大小的研究,首次指出脊椎动物的脑神经中仅海兽有大于15μm的纤维,白鱀豚视神经纤维数仅相当于海豚科的1/7;4)鉴定了15头白鱀豚的年龄,得到了两性的生长曲线,用协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了白鱀豚的性二型;5)首次报道了白鱀豚等的脊髓灰质细胞分层模式,在白鱀豚脊髓的腔隙中发现了触液神经元;6)首次报道鲸类鼻道肌的构筑;7)首次把肾结构指数测定应用到鲸类肾脏研究。在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中,鉴定中国海域的丽龟,证实我国有5种海龟。描记了壁虎属新种和云南半叶趾虎新亚种,指出我国和日本的多疣壁虎实际包括2个不同的种——铅山壁虎和多疣壁虎。近年测定了壁虎类30个属长378 bp的核c-mos 基因片段的序列,根据系统发生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壁虎类高级阶元新分类系统的建议,把Kluge (1987)的鳞脚虎科改订为三个科,即鳞脚虎科(限四肢退化的种类)、絮趾虎科和刺尾虎科。测定了大壁虎(Gekkogecko)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长16435 bp。这是壁虎类蜥蜴中首例测定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再从GenBank下载20种爬行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共21个序列用于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得到了蜥蜴亚目和其中的五大类群(壁虎类,蚓蜥类,石龙子类,鬣蜥类和蛇蜥类)都为单系;蛇亚目和蜥蜴亚目为姐妹群等结果。提出了蚓蜥类是壁虎类的姐妹群、蜥蜴亚目为单系、硬舌类为并系等新的蜥蜴亚目系统发生。发表论文327篇,其中发表在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Marine Mammal Science等国际刊物的56篇,出版了《中国动物志哺乳纲第九卷·鲸目、食肉目、海牛目》、《中国的海兽》、《江苏省志·生物志·动物篇》等专著、论文集14本,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创建了南京师范大学遗传资源研究所。培养了博士26名和硕士22名。
黄小琼琼
2015年11月26日向研究团队最新通过对一只成年雄性壁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成功揭示了壁虎能爬上光滑表面、断尾再生和在夜间视物的相关基因及演化特点。据悉,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爬行动物基因组测序。研究主导者、南通大学教授顾晓松介绍,壁虎是爬行动物中一个古老而重要的类群,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断尾再生、攀爬光滑表面等一些独特的能力。壁虎的这些有趣特征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广泛研究,但对于这些现象产生的遗传学机制,此前科学界尚不清楚。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对一只成年雄性多疣壁虎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一个25.5亿对碱基的基因组序列。研究人员确定了其中22487个基因位置和功能。研究发现,相较于一般爬行动物和鸟类体内构成毛发、角、蹄的硬质β-角蛋白,壁虎体内一类特殊的β-角蛋白会出现大规模基因扩增。该β-角蛋白基因家族的规模增加,控制着壁虎脚趾上密集排列的刚毛的形成,正是由于有这些刚毛,壁虎才能够攀岩走壁、轻松黏合在光滑的物体表面。
无论什么样的药物治疗癌症的效果可能失望率都高,为什么,首先要弄清楚癌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癌症:是指体内长有坚硬如石,不宜软化和消失的肿块。癌块的生理现象,癌细
(1)它们是封闭环状的双链DNA分子 周长约2um(6kb左右)以高拷贝数存在于酵母细胞中 每个单倍体基因组含60-100个拷贝 约占酵母细胞总DNA的30%(
报道了白鱀豚的皮肤、骨骼、肌肉、消化、排泄、神经及感官等器官系统的结构,保留了此极危物种的极珍贵的科学资料,并对其他海豚进行了功能形态学研究:1)发现白鱀豚胃的
对于普通的转基因,表达的区域将取决于启动子。如果选择全身表达的启动子,如Rosa26, CAG等,将得到全身表达的转基因小鼠;如果选择一些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的
基因组DNA含有细胞中全部的遗传信息。从全血中提取DNA是遗传性疾病、胎儿产前无创伤诊断、肿瘤和传染性疾病等的早期确诊的重要手段和技术,DNA提取的质量和产量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