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梨山大痕
经常遇到有人问我:“你的故乡在哪里啊?”我的回答往往是:“我是本地人,我的故乡就在烟台。”其实,我是喜欢苏东坡的那句话:“此心安处是我乡。”说实在的,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是我居住过的地方都是我的故乡。起码在我心里是这么认为的。能让内心安静的地方就是家乡。 在早市上买鱼,碰上一个河南人,听见那熟悉的河南话,我就不由自主地用南阳话和她讨价还价,她说:“你是河南人?看在老乡的面子上给你便宜些。”我赶紧说:“不瞒你说,我只能算你半个老乡。我在南阳生活了九年,会说几句南阳话,听见你的家乡话,感到很亲切。”于是从此认识了半个老乡。我在河南生活了九年,交了许多河南朋友,至今还经常来往。河南人的老实厚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我经常去河南朋友家里做客,每一次,他们都要盛情款待。一般河南人家里晚上都是喝汤的,这与他们长此以往的生活困难有关,白天干活吃米饭,晚上则喝汤面条。可是我去河南老乡家做客时,遇到晚上的时候都能喝上羊肉汤的,羊肉那么贵,他们不惜花大价钱做一顿羊肉汤捞面条招待我。吃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感觉和在自己家一样温暖。那时候,我跟着他们学会了河南话,至今还叫男孩是“娃”,叫女孩是“妮。”习惯了,所以我说,河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三站批发市场碰上一个南方人,说一口闽南普通话,向路人打听去大连到哪里坐船。我赶紧走过去给他带路,并且用闽南话问他吃饭了吗?他说刚刚下火车没有来得及吃饭。我就请他去吃了一顿烧烤。后来,老公说我太大意,要是碰上怎么办?我说:“那是我的老乡,他乡遇故人,他不会起歹意的。” 去承德旅游碰上一个蒙古族的小和尚,我就用蒙古语问他好,还和他聊起大草原,聊起骑马和射雕。最后花高价买了小和尚的铜佛护身符。老公说:“护身符买贵了。”我说:“不贵,不贵,就算我给小和尚捐款了吧。看见那个小和尚,我就想起我在草原上教过的那些小学生了,实在可亲呢。”说心里话,我在内蒙古草原当小学教师的那几年,生活的很安心,虽然自然环境很艰苦,但是蒙古老乡的心地特别善良,他们对我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从年纪最大的老额吉到年纪最小的学龄前儿童,都亲切地称我“老师。”老师是他们对我的尊称,也是他们对我的爱称。每一个周末,都有牧民老乡给我送奶茶、奶酪和羊肉吃。他们认为这是草原上最美味的.食品,所以要送给最亲的亲人。而我就是他们最亲的人。在我心中他们也是我最亲的人! 在上海飞机场碰到一个烟台芝罘区的人,他说:“大妹子你是烟台人吗?能不能帮助带着这个包,我带的行李多,上不了飞机了。”我略加思索,看了看他的身份证和工作证,就帮助他拿了一个包。老公说:“那危险了,那包里如果有……”我说:“没事,他是我老乡,他那个工作单位我去过。”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那么多戒心?为什么我那么轻信?为什么我喜欢帮助那些陌生人?是因为我曾经在那些地方住过。是因为我相信我故乡的人。哪怕是第二故乡或是第三故乡,因为这些故乡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些故乡曾经叫我心情愉快地生活过,我和这些地方的人们友好地交往过。所以我喜欢自己的这些故乡,喜欢这些故乡的人。 我此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在许多地方居住过,最后落脚到芝罘。我感觉芝罘区的街道我最熟悉,每一条街道上都能碰上我的学生。芝罘区的南山我最喜欢爬,因为那里有我青春的记忆,芝罘区的公园里我经常去散步,因为那里有我的欢歌笑语,芝罘区的海边是我经常和心灵对话的地方,因为大海就像母亲一样……我在芝罘居住心里最安静,有时候写写小说,逛逛街,有时候是去看看老人,和孩子们聊聊天。在芝罘生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升官发财而累心;从来没有因为人际交往而费心;从来没有因为权衡利弊而闹心……所以说久居芝罘为故乡,心安即家,我已经把这里当成我的养老之地,我的最后的故乡了。正如白居易在《种桃杏》中写道的那样:“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月野小兔纸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参考文献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参考文献要卸载那个位置,今天就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标注在文档结尾。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1、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
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 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在经济学的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具有重要的标志功能、评价功能、保护功能和链接功能,可以反映经济学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可供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共享资源。下面我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
作者对桂花香味的“魂牵梦索”,让我对桂花有了种好奇、丹桂……”我装着老道的样子对妈妈说着,牵着妈妈的手,享受着美好的气息。慢慢地,我对桂花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中
经常遇到有人问我:“你的故乡在哪里啊?”我的回答往往是:“我是本地人,我的故乡就在烟台。”其实,我是喜欢苏东坡的那句话:“此心安处是我乡。”说实在的,我是一个随
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