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忐忑
论文编号,在投稿后会自动产生一个号如 MAGA-S-09-00228,编辑办公室处理后S将变为D,编号也要变,如MAGA-D-09-00198 (通常变小)。一般情况下,期刊会发信告诉你投稿论文编号并且出现在你投稿系统的状态栏里。
我是丽香
有没有知道论文分类号怎么查哦? 本人即将硕士毕业,毕业论文封面上需要填写中图分类号。那么,毕业论文中图分类号怎么查询呢?下面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工具原料中图分类号方法/步骤分步阅读1/6如图所示,是本人的毕业论文封面,在封面的左上角需要填写中图分类号2/6我们百度搜索中图分类号,点击如图所示第一个选项3/6打开页面后,我们下滑页面可以找到中图分类号,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本人学的是工科所以选择工业技术T4/6展开工业技术T后,可以看到细分了很多专业,本人专业是电气工程,所以选择电工技术TM5/6展开电工技术TM后,继续细分方向,毕业论文内容做的是电力系统相关的,所以选择了TM7,如图所示6/6毕业论文差不多选到了TM7就够了,如果你还想细分可以继续点击选择合适的方向注意事项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本人的一些生活经验能带给大家帮助!假如本经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本人会及时加以改正。
小兔子好好
如何寻找论文文献?
论文写作寻找文献时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外文文献怎么找怎么阅读?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我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那么究竟怎么才能查到你需要的文献?找到文献后如何阅读才能用在你论文里?今天蝌蚪学长就给大家讲一下这几个问题,内容较多,大家先收藏再做笔记。
阅读外文文献,对于把握最新科研动态,扩充自己的知识,非常有必要。蝌蚪学长给大家分享一些阅读外文文献的经验,仅作参考。
第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如何有针对性的查找文献?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不全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
2. 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内都有几个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
怎么知道谁是领军人物,这里提供两个小方法:第一,在isi里检索本领域的文献,利用vinos功能找出论文数量较多的作者或课题组;另一个方法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规模较大的国际会议。登录会议主办方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spect的名字,作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就是了.
3. 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饮用次数如果不是靠字影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
知道了查什么样的文献后,那么具体怎么去查文献?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通过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由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背影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他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下载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的抱着一种先下再下来再说的心态,往往下载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着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根据什么来分类?对于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情况,这里有三个简单方法:
1. 文章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这部分给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依据,何方法?
2. 文章的图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
3. 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改进,当然对所有的未读文献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仅可能用50次左右来归纳文章包括文章的目的加表征手段加主要结论,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论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在归类时重要文献可以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当然分类的标准还有其他,例如根据中文英文综述研究论文等。
如何阅读文献?
1.明确文献的阅读目的,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文献整理分类的时候,实际就已经概括了各文献,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文献整理分类的时候,实际就已经概括了各文献。
下面介绍的是几种不同目的的文献读法。
目的一,回顾重要内容的读法。Take home message,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并且最好从discoss里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se,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往往是没有抓到重点。
目的二,扩充知识面的读法introduction,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reference中每天读一两天,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目的三,写文章的读法discussion,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觉得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
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忆就不容易忘记。
2.根据文献的类型来确定阅读顺序。对于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看文献的方式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然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先读综述可以更好的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自己要做什么,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
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叙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他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的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dentation是发表在高安排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大家写的。
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注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
3.阅读文献中各个部分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比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美剧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
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变得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增加阅读量。
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
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会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4.文献阅读的一些建议,先找5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看,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把论文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看过的文献要温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做好笔记和标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
我想如果是你自己做实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如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完毕!
阿达殿下
论文编号,在投稿后会自动产生一个号如 MAGA-S-09-00228,编辑办公室处理后S将变为D,编号也要变,如MAGA-D-09-00198 (通常变小)。一般情况下,期刊会发信告诉你投稿论文编号并且出现在你投稿系统的状态栏里。
论文编号,在投稿后会自动产生一个号如 ACD-S-09-00242,编辑办公室处理后S将变为 D,编号也要变,如ACD-D-09-00198 (通常变小),近日一文章的编号在处理后变大,就是从ACD-S-09-00242 -> ACD-362。
编号规则
其中: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参见GB 9999),YYYY 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 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符。
期次为两位数字 。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 “0” 补齐 ,如第 1 期为“01”。仅1期增刊用S0,多于1期用S1,S2。
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4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 4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 139页为“0139”。文章页数为两位数字;实际页数不足两位数者,应在前面补“0”,如9页为09。转页不计。
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 “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如: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共5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论文字体格式要求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
论文编号,在投稿后会自动产生一个号如 MAGA-S-09-00228,编辑办公室处理后S将变为D,编号也要变,如MAGA-D-09-00198 (通常变小)
刊号就是杂志的身份证号,在新闻出版署备案的登记号;邮发代号是邮局为了发行而给出的编号,用于发行和订阅用的。
论文正文文中标题应按以下顺序依次使用: 第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为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需要加标点符号。 第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