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e站邯郸站
同志你好: 以下是我总结的材料,请核对后使用 祝愿你工作愉快 工程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学科。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工程热力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工质的分析研究,改进和完善热力发动机、制冷机和热泵的工作循环,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为此,必须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依据,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研究气体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以及蒸发和凝结等相变规律;研究溶液特性也是分析某些类型制冷机所必需的。现代工程热力学还包括诸如燃烧等化学反应过程,溶解吸收或解吸等物理化学过程,这就又涉及化学热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 、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把与物质内部结构有关的具体性质,当作宏观真实存在的物性数据予以肯定,不需要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作任何假设,所以分析推理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而且条理清楚。这是它的独特优点。 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1709~1714年华氏温标和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1850~1854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 。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
依钱钱512
已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2篇为ISTP摘录,8篇为EI摘录。抽汽汽轮机自整调节系统设计计算与优化方法,汽轮机技术,第32卷第5期,1990年10月 220t/h清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建模与仿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1994,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TSINGHUA 50 MWel CFBC BOILER. EUROPEAN SIMULATION SYMPOSIUM (ESS 94), ISTANBUL, TURKEY. OCTOBER 9-12, 1994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50 MWe CFBC Boiler,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Vol.3, No.4, 1994, 267-272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监控与操作指导系统的基础数学,清华大学学报,Vol. 35, No.s2, 1995 Simulation Predi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singhua 50 MW CFBC Boiler, CSPE-JSME-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ngineering, May 22-26, 1995, Shanghai, China(ISTP摘录) Gener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Chinese CFBC Boiler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Vol.5, No.6, 1995(EI摘录) 220t/h清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建模与仿真,燃烧科学与技术,Vol.1,No.3,1995 A new numerical -analytical hybrid 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rmal power system, Eurosim Congress '95, Sept.11~15, Vienna, Austria, 1995(ISTP摘录) 热力系统中分布参数对象的数值-解析混合仿真方法,航空动力学报,1996年,第11卷,第1期(EI摘录) 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的仿真预测,动力工程,第16卷,第1期,1996 全图形化的热力发电厂热力计算系统,汽轮机技术,Vol.38,No.2,1996 Simulation analyses of irregular temperature state in the main combustion chamber of CFBC boilers,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culating Fluidized Beds, May 28~June 1, 1996, Beijing, China 复杂换热器系统的动态特性计算,热能动力系统,1997年第四期,(EI摘录) 循环流化床复合压降数学模型,动力工程,第17卷第3期,1997 循环流化床整体物料平衡通用动态数学模型,清华大学学报,1997年,37卷,第二期,(EI摘录) 热力系统的计算机集成设计系统,清华大学学报,1997年,37卷,第二期,(EI摘录) A general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total mass balance of CFBC. 14th International ASME Conference on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May 11-14, 1997, Hyatt Regency, Vancouver, Canada 循环流化床(CFBC)锅炉系统仿真演示器的研制,系统仿真学报,1997年第三期 循环流化床动态灰平衡计算方法,燃烧科学与技术,1997年第二期(EI摘录)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模型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清华大学学报,1997年,37卷,第二期(EI摘录) 面向21世纪热能工程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清华大学发展研究文集,199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循环流化床实时动态数学模型研究,动力工程,第19卷,第2期,33-36,1999年(EI摘录) A Real Time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CFBC,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May 16-19, 1999, Hyatt Regency, Georgia, USA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节用动态仿真试验平台研制,清华大学学报,1999年,39卷,第三期,100-102页 Shell 气化炉的动态建模和仿真,清华大学学报,1999年,39卷,第三期,111-114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可视化仿真,清华大学学报,1999年,39卷,第三期,121-124页 A Full Working Condition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CFBC,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August 23-27,1999, Wuezburg,Germany 循环流化床全工况实时动态数学模型应用,动力工程,Vol. 19 增刊, 1999:360-363 增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建模中的几个问题,动力工程,Vol. 19 增刊, 1999:312-316 循环流化床整体质量平衡算法探讨,动力工程,Vol. 19 增刊, 1999:356-359 循环流化床全工况实时动态数学模型研究,动力工程,Vol.20(1),2000 能源领域世界科学发展趋势,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2000年第6期,p1-7 我国“十五”能源领域发展战略的思考,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2000年第6期,p8-14 基于H∞理论的状态变量控制在主蒸汽温度中的应用,动力工程,Vol.20(3),2000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资源/能源/环境整体优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第2卷,第8期 对用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用无水乙醇之我见,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2001年第3期,p1-10 Texaco煤气化炉数学模型研究(1)—建模部分,动力工程,Vol.20(2),20012.出版的论著 (排列顺序:科学专著、其他著作、教材)《热动力系统建模与控制的若干问题》,科学出版社,1996
这种核心大多数不接受邮箱投稿,最好把纸质稿件直接寄到编辑部,审稿周期会很长,录用率也低。
[生物医学工程]脑神经网络重建仪——单片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同志你好: 以下是我总结的材料,请核对后使用 祝愿你工作愉快 工程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
工程硕士论文:关于项目管理在工程管理的应用研究 【导读】 项目的一般概念对企业并不陌生,最常见的是工程项目,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经营活动,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5年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2015年05月20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5年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国工程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