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锅盖子
说鬼神,举明道有无之说,因断之曰:"有。若是无时,古人不如是求。'七日戒,三日斋',或'求诸阳',或'求诸阴',须是见得有。如天子祭天地,定是有个天,有个地;诸侯祭境内名山、大川,定是有个名山、大川;大夫祭五祀,定是有个门、行、户、灶、中霤。今庙宇有灵底,亦是山川之气会聚处。久之,被人掘凿损坏,於是不复有灵,亦是这些气过了。"〔贺孙〕 问:"鬼者,阴之灵;神者,阳之灵。司命、中霤、灶与门、行,人之所用者。有动有静,有作有止,故亦有阴阳鬼神之理,古人所以祀之。然否?"曰:"有此物便有此鬼神,盖莫非阴阳之所为也。五祀之神,若细分之,则户、灶属阳,门、行属阴,中霤兼统阴阳。就一事之中,又自有阴阳也。"〔壮祖〕 或言鬼神之异。曰:"世间亦有此等事,无足怪。"味道举以前日"魂气归天,体魄降地;人之出入气即魂也,魄即精之鬼,故气曰阳,魄曰阴,人之死则气散於空中"之说,问:"人死气散,是无踪影,亦无鬼神。今人祭祀,从何而求之?"曰:"如子祭祖先,以气类而求。以我之气感召,便是祖先之气,故想饶本作"祭"。之如在,此感通之理也。"味道又问:"子之於祖先,固是如此。若祭其他鬼神,则如之何?有来享之意否?"曰:"子之於祖先,固有显然不易之理。若祭其他,亦祭其所当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如天子则祭天,是其当祭,亦有气类,乌得而不来歆乎!诸侯祭社稷,故今祭社亦是从气类而祭,乌得而不来歆乎!今祭孔子必於学,其气类亦可想。"长孺因说,祭孔子不当以塑像,只当用木主。曰:"向日白鹿洞欲塑孔子像於殿。某谓不必,但置一空殿,临时设席祭之。不然,只塑孔子坐於地下,则可用笾、豆、簠、簋。今塑像高高在上,而设器皿於地,甚无义理。"{与心}。 汪德辅问:"'祖考精神便是自家精神',故斋戒祭祀,则祖考来格。若祭旁亲及子,亦是一气,犹可推也。至於祭妻及外亲,则其精神非亲之精神矣,岂於此但以心感之而不以气乎?"曰:"但所祭者,其精神魂魄,无不感通,盖本从一源中流出,初无间隔,虽天地山川鬼神亦然也。"〔壮祖〕 问:"人祭祖先,是以己之精神去聚彼之精神,可以合聚。盖为自家精神便是祖考精神,故能如此。诸侯祭因国之主,与自家不相关,然而也呼唤得他聚。盖为天地之气,便是他气底母,就这母上聚他,故亦可以感通。"曰:"此谓无主后者,祭时乃可以感动。若有主后者,祭时又也不感通。"用之曰:"若理不相关,则聚不得他;若理相关,则方可聚得他。"曰:"是如此。"又曰:"若不是因国,也感他不得。盖为他元是这国之主,自家今主他国土地,他无主后,合是自家祭他,便可感通。"〔子蒙〕 问:"天地山川是有个物事,则祭之其神可致。人死气已散,如何致之?"曰:"只是一气。如子孙有个气在此,毕竟是因何有此?其所自来,盖自厥初生民气化之祖相传到此,只是此气。"问:"祭先贤先圣如何?"曰:"有功德在人,人自当报之。古人祀五帝,只是如此。后世有个新生底神道,缘众人心都向它,它便盛。如狄仁杰只留吴太伯伍子胥庙,坏了许多庙,其鬼亦不能为害,缘是它见得无这物事了。"因举上蔡云:"可者欲人致生之,故其鬼神;不可者欲人致死之,故其鬼不神。"〔夔孙〕(赐录略) 或问:"世有庙食之神,绵历数百年,又何理也?"曰:"浸久亦能散。昔守南康,缘久旱,不免遍祷於神。忽到一庙,但有三间弊屋,狼籍之甚。彼人言,三五十年前,其灵如响,因有人来,而帷中有神与之言者。昔之灵如彼,今之灵如此,亦自可见。"〔壮祖〕 风俗尚鬼,如新安等处,朝夕如在鬼窟。某一番归乡里,有所谓五通庙,最灵怪。众人捧拥,谓祸福立见。居民才出门,便带纸片入庙,祈祝而后行。士人之过者,必以名纸称"门生某人谒庙"。某初还,被宗人煎迫令去,不往。是夜会族人,往官司打酒,有灰,乍饮,遂动脏腑终夜。次日,又偶有一蛇在阶旁。众人閧然,以为不谒庙之故。某告以"脏腑是食物不著,关他甚事!莫枉了五通"。中有某人,是向学之人,亦来劝往,云:"亦是从众。"某告以"从众何为?不意公亦有此语!某幸归此,去祖墓甚近。若能为祸福,请即葬某於祖墓之旁,甚便"。又云:"人做州郡,须去淫祠。若系敕额者,则未可轻去。"〔贺孙〕 论鬼神之事,谓:"蜀中灌口二郎庙,当初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初间封为王,后来徽宗好道,谓他是甚么真君,遂改封为真君。向张魏公用兵祷於其庙,夜梦神语云:'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用得行。今号为"真君",虽尊,凡祭我以素食,无血食之养,故无威福之灵。今须复我封为王,当有威灵。'魏公遂乞复其封。不知魏公是有此梦,还复一时用兵,托为此说。今逐年人户赛祭,杀数万来头羊,庙前积骨如山,州府亦得此一项税钱。利路又有梓潼神,极灵。今二个神似乎割据了两川。大抵鬼神用生物祭者,皆是假此生气为灵。古人衅钟、衅龟,皆此意。"汉卿云:"季通说:'有人射虎,见虎后数人随著。乃是为虎伤死之人,生气未散,故结成此形。'"先生曰:"仰山庙极壮大,亦是占得山川之秀。寺在庙后,却幽静。庙基在山边。此山亦小,但是来远。到此溪边上,外面群山皆来朝。寺基亦好。大抵僧家寺基多是好处。往往佛法入中国,他们自会寻讨。今深山穷谷好处,只得做僧寺。若人家居,必不可。"因言"僧家虚诞。向过雪峰,见一僧云:'法堂上一木球,才施主来做功德,便会热。'某向他道:'和尚得恁不脱洒!只要恋著这木球要热做甚!'"因说"路当可向年十岁,道人授以符印,父兄知之,取而焚之。后来又自有"。汉卿云:"后来也疏脱。"先生曰:"人只了得每日与鬼做头底,是何如此无心得则鬼神服?若是此心洞然,无些子私累,鬼神如何不服!"〔贺孙〕淳同。 论及请紫姑神吟诗之事,曰:"亦有请得正身出见,其家小女子见,不知此是何物。且如衢州有一个人事一个神,只录所问事目於纸,而封之祠前。少间开封,而纸中自有答语。这个不知是如何。"〔义刚〕 问:"尝问紫姑神"云云。曰:"是我心中有,故应得。应不得者,是心中亦不知曲折也。"〔方〕 问:"道理有正则有邪,有是则有非。鬼神之事亦然。世间有不正之鬼神,谓其无此理则不可。"曰:"老子谓'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若是王道修明,则此等不正之气都消铄了。"〔人杰〕方录云:"老子云:'以道治世,则其鬼不神。'此有理。行正当事人,自不作怪。弃常则妖兴。" 《朱子语类》宋·朱熹
A明天你好!
鬼神源于人类对未知自然现象的恐惧,并将其具体化的心理活动结果。比如说打雷,人们并不知道原理,但是对此充满恐惧,所以必须自身找到解释它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并安抚自身内心的恐惧,所以将其视为掌管此力量的神力量活动!
hsx1314520
因说鬼神,曰:"鬼神事自是第二著。那个无形影,是难理会底,未消去理会,且就日用紧切处做工夫。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此说尽了。此便是合理会底理会得,将间鬼神自有见处。若合理会底不理会,只管去理会没紧要底,将间都没理会了。"〔淳〕义刚问目别出。 义刚将鬼神问目呈毕,先生曰:"此事自是第二著。'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此说尽了。今且须去理会眼前事,那个鬼神事,无形无影,莫要枉费心力。理会得那个来时,将久我著实处皆不晓得。所谓'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个皆是面前事,做得一件,便是一件。如易,便自难理会了。而今只据我恁地推测,不知是与不是,亦须逐一去看。然到极处,不过只是这个。"〔义刚〕 或问鬼神有无。曰:"此岂卒乍可说!便说,公亦岂能信得及。须於众理看得渐明,则此惑自解。'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人且理会合当理会底事,其理会未得底,且推向一边。待日用常行处理会得透,则鬼神之理将自见得,乃所以为知也。'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亦如此。"〔必大〕 天下大底事,自有个大底根本;小底事,亦自有个紧切处。若见得天下亦无甚事。如鬼神之事,圣贤说得甚分明,只将礼熟读便见。二程初不说无鬼神,但无而今世俗所谓鬼神耳。古来圣人所制祭祀,皆是他见得天地之理如此。〔去伪〕 神,伸也;鬼,屈也。如风雨雷电初发时,神也;及至风止雨过,雷住电息,则鬼也。 鬼神不过阴阳消长而已。亭毒化育,风雨晦冥,皆是。在人则精是魄,魄者鬼之盛也;气是魂,魂者神之盛也。精气聚而为物,何物而无鬼神!"游魂为变",魂游则魄之降可知。〔升卿〕 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天地间无非气。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常相接,无间断,人自不见。人心才动,必达於气,便与这屈伸往来者相感通。如卜筮之类,皆是心自有此物,只说你心上事,才动必应也。〔恪〕 问:"鬼神便只是此气否?"曰:"又是这气里面神灵相似。"〔焘〕 问:"先生说'鬼神自有界分',如何?"曰:"如日为神,夜为鬼;生为神,死为鬼,岂不是界分?"〔义刚〕 叔器问:"先生前说'日为神,夜为鬼,所以鬼夜出',如何?"曰:"间有然者,亦不能皆然。夜属阴。且如妖鸟皆阴类,皆是夜鸣。"义刚,淳同。 雨风露雷,日月昼夜,此鬼神之迹也,此是白日公平正直之鬼神。若所谓'有啸於梁,触於胸',此则所谓不正邪暗,或有或无,或去或来,或聚或散者。又有所谓祷之而应,祈之而获,此亦所谓鬼神,同一理也。世间万事皆此理,但精粗小大之不同尔。又曰:"以功用谓之鬼神,即此便见。"〔道夫〕 鬼神死生之理,定不如释家所云,世俗所见。然又有其事昭昭,不可以理推者,此等处且莫要理会。〔扬〕 因说神怪事,曰:"人心平铺著便好,若做弄,便有鬼怪出来。"〔方〕 "理有明未尽处,如何得意诚?且如鬼神事,今是有是无?"因说张仲隆曾至金沙堤,见巨人迹。"此是如何?"扬谓:"册子说,并人传说,皆不可信,须是亲见。扬平昔见册子上并人说得满头满耳,只是都不曾自见。"先生曰:"只是公不曾见。毕竟其理如何?南轩亦只是硬不信,有时戏说一二。如禹鼎铸魑魅魍魉之属,便是有这物。深山大泽,是彼所居处,人往占之,岂不为祟!邵先生语程先生:'世间有一般不有不无底人马。'程难之,谓:'鞍辔之类何处得?'如邵意,则是亦以为有之。邵又言:'蜥蜴造雹。'程言:'雹有大者,彼岂能为之?'豫章曾有一刘道人,尝居一山顶结菴。一日,众蜥蜴入来,如手臂大,不怕人,人以手抚之。尽吃菴中水,少顷菴外皆堆成雹。明日,山下果有雹。此则是册子上所载。有一妻伯刘丈,致中兄。其人甚朴实,不能妄语,云:'尝过一岭,稍晚了,急行。忽闻溪边林中响甚,往看之,乃无,止蜥蜴在林中,各把一物如水晶。看了,去未数里,下雹。'此理又不知如何。造化若用此物为雹,则造化亦小矣。又南剑邓德喻尝为一人言:'尝至馀杭大涤山中,常有龙骨,人往来取之。未入山洞,见一阵青烟出。少顷,一阵火出。少顷,一龙出,一鬼随后。'大段尽人事,见得破,方是。不然,不信。中有一点疑在,终不得。又如前生后生,死复为人之说,亦须要见得破。"又云:"南轩拆庙,次第亦未到此。须是使民知信,末梢无疑,始得。不然,民倚神为主,拆了转使民信向怨望。旧有一邑,泥塑一大佛,一方尊信之。后被一无状宗子断其首,民聚哭之,颈上泥木出舍利。泥木岂有此物!只是人心所致。"先生谓一僧云。问:"龙行雨如何?"曰:"不是龙口中吐出。只是龙行时,便有雨随之。刘禹锡亦尝言,有人在一高山上,见山下雷神龙鬼之类行雨。此等之类无限,实要见得破。"问:"'敬鬼神而远之',则亦是言有,但当敬而远之,自尽其道,便不相关。"曰:"圣人便说只是如此。尝以此理问李先生,曰:'此处不须理会。'"先生因曰:"蜥蜴为雹,亦有如此者,非是雹必要此物为之也。"〔扬〕 因论薛士龙家见鬼,曰:"世之信鬼神者,皆谓实有在天地间;其不信者,断然以为无鬼。然却又有真个见者。郑景望遂以薛氏所见为实理,不知此特虹霓之类耳。"必大因问:"虹霓只是气,还有形质?"曰:"既能啜水,亦必有肠肚。只才散,便无了。如雷部神物,亦此类。"〔必大〕 因说鬼怪,曰:"'木之精夔魍魉。'夔只一脚。魍魉,古有此语,若果有,必是此物。"〔淳〕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泳〕以下并在人鬼神,兼论精神魂魄。
楼上的好强啊!顶!我觉得日本鬼很白痴。看日本鬼片,不管是午夜凶铃还是咒怨,里面的鬼全都是没有理智的,只晓得不分对象的疯狂报复。结果害死了好多无辜的人。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
鬼谷子:不善与人交际,不妨看看这一句话,人见人爱不是难事 从古至今,但凡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很会说话,在社交中能够如鱼得水八面玲珑。很多人因为不会说话得罪人,
说鬼神,举明道有无之说,因断之曰:"有。若是无时,古人不如是求。'七日戒,三日斋',或'求诸阳',或'求诸阴',须是见得有。如天子祭天地,定是有个天,有个地;诸
浅谈朱元璋论文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是少有的暴君。同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不像刘邦、李世民、赵匡胤等人那样雍容大度、善待功勋呢?这体现出朱元璋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