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饭泡粥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和导致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高血压医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 方法 研究 》
摘要: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具有很高致残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对高血压病患进行医学护理,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发病机率已经成为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护理高血压病人所存在的一些误区,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待高血压病人的正确医学护理方法,缓解病人精神紧张,减轻高血压病人的痛苦,降低复发机率。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医学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1-8801(2013)11-0388-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经常会诱发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淤血和中风等病症,具有很高致残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了解不多或不全面,形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继而导致病情加重,难以控制住血压。而如何对高血压病患进行医学护理,缓解病人精神紧张,减轻高血压病人的痛苦,降低复发机率已经成为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
1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误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现代医学的不断创新,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刺激以及心理疾病的影响都是诱发高血压的原因。在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这种现状往往与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有关。
1.1药物依赖性强,不重视非药物治疗。许多高血压患者对药物存在着过强的依赖感,对非药物疗法则不够重视。然而,高血压病的防治的重点和关键,恰恰不是药物,而应该是以非药物疗法为主,进行主动防治。所谓非药物疗法,就是平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健康作息和饮食,克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等等。但是,太多高血压患者错误地认为服用降压药物就能达到治病的作用,以致对非药物治疗不屑一顾。很多患者吃降压药的同时,对饮酒抽烟并不加以控制。这种做法不但影响药效,而且加重患者身体负荷,会危害其身体健康。
1.2患者用药不连续,倾向于强效降压药。许多高血压患者用药不连续,不能按时吃药,导致血压经常出现波动,吃药时血压平稳,不吃药时血压紊乱。血压的忽高忽低会造成患者身体负荷加重,身体机能受损,影响治疗的效果,导致病情的恶化。其实常年的高血压不需要马上将血压降低,应该实行平稳降压,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降低,并不适合采用快速降压药,加重身心负担。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疗效,如果患者血压下降过快,要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稳定后可根据医嘱逐渐减少剂量,不得随意停药。需要强调的是,有些降压药物可能会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服药后要卧床2到3小时,起身无异常后,才可以下床活动。
2高血压病人的正确护理方法
2.1科学指导高血压病患者用药。针对高血压病患者滥用药、不正确用药的问题,医护人员应该科学、正确的指导患者用药,对病人进行宣教,采取讲解、示范、发宣传材料及个别辅导等形式进行健康 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血压正常值范围、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的诱发因素、自我保健知识、目前高血压病防治的误区、坚持用药的意义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等。
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会对所用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所以应该降压治疗过程中,根据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保持血压平稳,切忌血压下降就马上停药,而血压出现上升才服用药物。应合理安排服药时间,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用药。
2.2督促高血压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为避免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出现反复,医护人员应加强督促高血压患者调整作息方式,保证有合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同时督促改变传统饮食习惯,饮食上要注意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的原则,患者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吸烟饮酒的患者,应督促其戒烟限酒,减少其循环动脉压升高和血管壁脆性增高的危险,降低 其它 并发症的发病率。应指导患者平时要多吃水果、蔬菜,要戒烟戒酒,尽量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肥胖者要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严格限制热量的摄入。并加强体育锻炼,采取非药物护理方法,劳逸结合,使病人尽量保持稳定、轻松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出现过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
2.3注重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时,血压则升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要吃药时,情绪易紧张,心情抑郁。病人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 措施 ,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或延迟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应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应细致观察患者不同的心理,耐心、主动听取这些病人的倾诉,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传授减压方法,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指导患者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的情绪反应,时刻保持心态平衡。定期开展关于高血压的专题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加强对各种治疗措施的依从性,使原本不重视治疗的患者,也开始接受治疗。并能自觉戒烟忌酒,控制体重,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心理平衡,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督促患者家属,尽量让病人避免接触高血压诱发因素,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尽量维持血压的稳定。
3结束语
尽管高血压作为一种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并且具有很高致残率的不可根治慢性疾病,但是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治。医护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应对高压患者的护理误区应有清醒的认识,对其进行良好的用药指导,帮助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率,规范其用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敏红.2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8期
[2]胡燕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基屋医学论坛-2010年27期
[3]刘小芬,谢翠萍,卢兴优.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现代医院-2008年8期
《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 》
【摘 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和导致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除对其加强药物治疗以外,更应该加强对高血压的积极预防,以更有效的节约经济成本,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开展社区管理,转变治疗模式,培养合格有责任的社区医生,对民众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病因预防;发病预防;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的主要魁首,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血压成为我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1]。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2], 每年新增病例300多万,但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很低,不到10%。我国脑卒中患者有500多万人,每年因此病的死亡人数多达20万,其中7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项研究表明,只有提高对高血压的积极防治,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上主要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多项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能节省更多的经济成本,而且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是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不可比拟的。过去10多年间,我国政府相关的各个机构和团体对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控制指南和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社区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将非药物方式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3 高血压的病因预防
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指对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对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1 自我保健的教育
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健康讲座。把高血压的危险性告知每个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压,并将血压的测量方法教会居民,做到定时、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坚持走路作为最方便的有氧运动。晨起行走30~50min,血压可下降10mmHg[3]。
3.2 合理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引起血压升高,积极宣传低盐饮食的好处,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增加2g,则收缩压平均值增加2mmHg[4]。
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补钾有利于排钠,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升压反应。
我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常使钾随之丢失,所以,应提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橘子等含钾较多的食物。多数研究 报告 认为,膳食中钙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补钙的方法,主要是进食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其次是增加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的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食用,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质(如鱼类)和豆类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质量和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高低有关。
减少膳食中的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
3.3 戒烟限酒
大力宣传烟酒对身体的害处。尤其是吸烟,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等机理,导致血压增高。对吸烟的民众要教育,劝阻其尽快戒烟。酒精可导致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压升高,所以,我们提倡完全戒酒,至少不饮烈性酒。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更应戒酒。
3.4 调整心理,减少精神压力
中年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形成。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有睡眠障碍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都容易患上高血压,因此教育和帮助居民,找出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提倡慢生活,保持快乐的心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表明: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5]。
4 高血压的发病预防
社区管理不仅要做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对发病的预防。即要做到对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对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对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社区医生的责任感。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另外推广建立高血压门诊,固定责任医生,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5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已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非药物治疗以外,对符合用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到达最高疗效。严格遵循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尽量选取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高血压的常用药有多种,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RB、ACEI、血管扩张药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单独或联合用。社区医生应该加强对高血压药物的学习,做到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个药物的配伍原则,搭配用好各类降压药,使更多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是当务之急[6]。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注意保护重要靶器官。
对于高血压病情危重的病号,定时检查,积极治疗挽救,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突发严重情况的在稳定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尽早转诊。
6 展望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严重,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警惕。上个世纪60~7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在全社会开展了社区人群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其中比较重要是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模式的转变,应该大力提倡对疾病的预防,将疾病尽早扼杀在萌芽中,把高血压的治疗从临床转到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管理,而我国在这一点上起步比较慢,所以更要求我们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合格的社区医生。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HE J .GUD .WU X .et al. 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05, 353(11):1124-113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辑委员会.2009 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曾正培,顾峰,黎明.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80-81.
[4]王辉华.77例青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69-670.
[5]洪炜,寒冰,刘军.心理社会因索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8 -320.
[6]孔令娜,刘可仪,周颖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疗效影响的Meta 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1462.
有关高血压医学论文范文推荐:
1.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3. 护理综述性论文范文
4. 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2016年毕业生医学论文
6. 浅谈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7.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西兰花007
综合视角下大学生的抑郁成因治疗及启示 【摘要】“核心自我评价”与“领悟社会支持”都可对大学生的抑郁起中介作用,两者的切入角度不同在于前者侧重自我认知理论,后者则侧重素质—压力理论。两者都从各自角度入手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了各自论点,并推动了其领域与抑郁相关的应用心理学发展,但抑郁症是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及循环影响的结果,处于青少年晚期向成人早期的过渡阶段的大学生,作为抑郁的主体,只有明确地知其自我抑郁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才能提高自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 领悟社会支持 综合视角 解释风格治疗法 健康传播理论 【导语】抑郁又称抑郁障碍,是指个体在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态。它会导致个体心境低落,自卑抑郁,孤独焦虑,甚至悲观厌世,严重时便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企图自杀的行为。大学生处于青少年的晚期,其心智、能力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在面对学习、就业、恋爱人际关系等方面,如果没有很好的受挫能力或者抗压能力,便很容易出现抑郁问题。目前,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但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疾病,因此对于抑郁对当代大学生的困扰不容小觑,深入探析当代大学生的抑郁原因及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运用客观全面的综合视角,对最新心理学领域针对抑郁提出来的“核心自我评价法”、“社会领悟支持法”进行对比解读,并从中分析抑郁的真正原因、治疗方法及生活启示。一、抑郁的原因:抑郁心境与负性思维的双重性及循环性 对于抑郁的原因,学术界持不同理论。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认知理论、素质—压力理论、归因方式理论等。抑郁认知理论的依据之一在于遗传,即某些个体在出生时,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天生的负性思维导致后天的抑郁心境。在《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的抑郁影响: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困扰的链接中介作用》一文中,论者所持的“核心自我评价”观点便与认知理论相吻合。“素质—压力”理论则侧重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其依据在于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在长期面临巨大压力难堪处境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抑郁情绪,从而使抑郁心境导致负性思维,最新研究报告《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机制: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中“领悟社会支持”便从这样的角度对抑郁做出了阐述。那么到底是抑郁心境导致负性思维,还是负性思维导致抑郁心境呢? 负性体验与负性思维、抑郁心境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循环关系。正如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第三章所提及的,我们的心境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遇到正性事件,我们就会感到快乐时,那么我们的思维就会处于积极状态,我们看见的和回应的行为也会非常积极,反之则不然。著名心理学研究者莱文森及其同事便认为,我们的归因和期望会由一种负性体验引发恶性循环,并由负性体验催生处一种极大地改变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抑郁心境,抑郁心境又进一步激发之后的负性体验、自责、和负性思维。具体过程如下: 通过比较探析上述两篇论文,前者侧重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困扰在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后者侧重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会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两者之间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出发点的不同,一个是在“核心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一个是在“压力”实施下“领悟社会支持”下。“核心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和估计, 是个体对自身最广泛和一般的认知。“领悟社会支持” 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对被支持、被理解的一种情感体验, 以及对被尊重的满意程度。显然,前者从内部(核心自我评价)部探析了影响大学生抑郁原因及应对方式的变化,后者则从外部(领悟社会支持)。那么抑郁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及循环影响。在抑郁症的分类历史上,抑郁症最早被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但内因性抑郁可以由外部刺激诱发,外因性抑郁也可以引起抑郁有内因性(生理学方面)的症状,早期的抑郁症分类过于简单化。因此后期抑郁症便拓展出“原发性抑郁症”和“继发性抑郁症”等各种各样的精细分类。就整体而言,这些精细的分类也逃脱不出内外部的原因,它们存在一定交集。正如上述的思维导图一样,抑郁心境与负性思维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具有双重性和循环性,所以对于大学生抑郁的因素来说,可包括外部因素: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压力等,内部因素:个体人格因素,个人认知因素等等。 二、抑郁的治疗:自我认知的改变及社会影响的结合 抑郁是消极体验、消极模式思维和自我挫败行为所形成的恶性循环结果,在任何一个环节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都能有利于治疗。从内部来看,我们可以转变自我认知,即作为抑郁的主体,我们要明确认识到个人抑郁的原因,并转变自己的认知,去积极配合治疗,其次还要克服害怕尝试的心理,不少抑郁症患者会过度地自我意识及过度地担心他人的想法,类似于害羞、焦虑等症状,把情境过分个人化,甚至怀疑我们在社会情境中的能力,失去自信。这时我们需要对我们的“核心自我评价”做出一个基本的估评,不合理的认知会导致消极行为,合理的认知会影响积极行为,所以我们要对自我能力和价值做出一个中肯的估评。能力的缺失虽可由外界引起,但是否拥有这种能力,可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也即拥有相信自己的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指导我们勇于尝试。 在吹毛求疵的朋友和家人的指责中,抑郁者会相信自己不具备良好的社交技能。对于这些人,我们可以通过“解释风格治疗法”,帮助抑郁者转变对于自己和未来的消极信念。解释风格又称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具体来说,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作怎样的解释,具有个性的特点,通过个体对多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判断来评定。我们可以使其归因风格产生变化,倾向于积极,并通过对成功做内在归因维持,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抑郁者改变负性思维,拥有积极的认知方式与行为。 治疗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过程,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我们可以将社会心理学的原则整合到现有的治疗技术中去。从外部来看, 我们可以打破消极体验这一循环环节,如通过外部环境或外显行为引发内在改变。而上文所提到的“领悟社会支持”便是从外部社会影响来改变自我。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52年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其内容为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会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此外,班杜拉还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如果我们将健康传播的四层次论运用到治疗中,那么对于大学生抑郁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治愈作用。健康传播属于传播学的分支,Jackson于199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健康传播主要包括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个层次。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抑郁,我们可以通过接受和消化健康信息、与人们建立相互关系和沟通交流、获取社会组织的帮助,利用网络传播培养健康信念、扩大个体受众范围等方式治疗。 三、抑郁与生活:负性事件与正性事件的双重性 负性事件是指对人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正性事件则反之。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关注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胡朋利、张仲明等发现生活事件和心理一致感对大学生抑郁水平有预测作用, 心理一致感可以缓冲生活事件所导致的抑郁情绪的不良影响。杨会芹、刘晖、李瑗研究得出生活事件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 可经由自尊和归因方式为中介影响抑郁的发生。最新心理学研究则明确表明个体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的数量以及事件的严重性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 , 即个体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 越容易激活其消极的自我认知, 出现抑郁的可能性越大。因为负性事件容易使人产生挫折感,个体的抗挫折能力如果很薄弱,则很容易导致抑郁。 抑郁与生活质量成反相关,抑郁检出率越高,生活质量越差,抑郁检出率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作为大学生,我们虽然处于青少年晚期向成人早期的过渡阶段, 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诸多变化和挑战,许多的负性事件看似在潜集,但我们也要看到负性事件与正性事件的双重性,即负性事件和正性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对于大学生抑郁者,要明确自我抑郁的原因,并从原因入手找到自我治疗的最佳方法,必要之余,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应用社会心理学,通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释,借助社会的力量,发挥其对社会的干预功能,以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结语】近年来,抑郁在大学生中呈现增长的趋势, 其发展现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抑郁是多方面的,整体而言我们要从内外部入手,调整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或“领悟社会支持”,改变他们的认识或给予他们社会中的支持理解等,从而使抑郁症患者以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负性事件,提高自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希.王敬群.张苑.叶宝娟.刘翠翠.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的抑郁影响: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困扰的链接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2018,26(4)808-810 【2】沈友田.胡笑羽.叶宝娟.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机制: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心理学探新,[J].2018,38(3),267-272 【3】曾艺.大学生抑郁问题的健康传播理论与对策探析,中国健康教育,[J].2016,32(6),567-570 【4】和红.罗月.北京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J].2015,42(7):1261-1299 【5】张文悦.郭天蔚.郭卓.大学生的抑郁状态及生存质量.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 .2015, 29(8): 635-640 【6】方鸿志.崔汶.范会勇.抗挫事件、抗挫能力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杂志,[J].2017,25(7):1089-1092
常用的心理期刊包括:(1)心理学报(2)心理发展与教育(3)心理科学进展(4)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6)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7)心理学科学(
1.本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在投稿时作者须告知与该研究有关的潜在利益冲突。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不拟刊用
最新影响因子(JCR 2018, PSYCHOLOGY, SSCI)已出炉!我们第一时间给广大心理学工作者总结了所有心理学SSCI期刊近三年的影响因子,以供大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