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3

枫桥夜泊123123
首页 > 学术期刊 > 美国心理学最新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土豆0207

已采纳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情景交互影响的科学。在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心理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备的学科体系与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 要: 高校作为社会特殊领域,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显而易见,尤其是针对思想观念活跃的大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本文旨在透过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究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表现及其归因,并结合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新时期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与心理问题往往同时存在,所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了解人的心理开始,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等各要素同教育对象的认知结构的最佳契合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视野,从而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大学生道德问题的社会心理学视角

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形式。从品德研究的角度出发,将道德问题分成四类: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缺乏、道德行为不佳。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可分为:个体层面的道德问题、道德角色认知不准确、道德人格偏离、道德信仰缺失等;人际层面的道德问题,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权利等因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关系到自身利益的行为时诚信问题严重,恋爱道德和性道德问题比较突出;群体层面的道德问题,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化,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有待加强,网络道德行为尚有欠缺等等。【1】

二、大学生道德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归因

(一)个体心理层面

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正处于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较大的阶段。认知的主观片面性,使他们不能处理好外界文化信息的多元性,在作出道德判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激片面的想法;由于情绪情感的波动较大,大学生更容易因道德信念体系受损而产生怀疑、困惑、迷茫等各种不良的消极体验。若不能进行合理控制和调节,就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进而导致思想问题【2】。

(二)社会环境层面

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从社会道德标准来看,正从传统道德标准的逐步过渡到现代社会道德标准体系的重构。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从根本上引起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人格偏差。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使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接受程度不断从依从进到认同,不断从认同进到内化,其关键因素在于:教育者、教育方式、教育情境以及教育对象。下面将对这四个维度进行社会心理学分析。

(一)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者,他关系到教育信息的可信度,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这样一个过程: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传递教育信息设法改变教育对象的某种态度。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目标靶态度改变的内在机制中,目标靶在理解和接受态度信息之前,往往先要对传达者进行评价,以此来决定如何取舍态度信息,尽管这个心理过程通常是无意识进行的。同样的态度信息,由于传达者在目标靶心目中评价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接受效果,高可信性者比低可信性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中的P - O - X模型可以解释这一点,如果目标靶P喜欢传达者O,而O对特定对象X持赞成态度,那么P对X也抱赞成态度才能构成对O的认知平衡结构;而若P厌恶O,则会对O所赞成的X持否定态度,这样达成P对O的认知平衡结构【3】。所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教育者的高可信性。

教育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品行修养,只有做到德才兼备,才能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4】

(二)教育方式

1.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常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概括理性能力与感性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过,究竟哪种教育更具说服力呢?对此,哈特曼在他的实验中试图通过他所采用的不同的宣传方式,测量他劝导人们投票选举某政党候选人的宣传效度的函数变化。结果证明,接受以感性为主的宣传的人投票选举宣传中所支持的竞选者的人数,大于接受以理性为主的宣传的人数。哈特曼认为情绪和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能直接动摇原有态度的基础,包含强烈情绪色彩的观点能增强宣传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板着面孔讲理论的方式,而代之以生动活泼的感性教育方式,如采用图象、诉诸幽默等方式。【5】

2.呈现观点的顺序

根据学习的首因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先呈现的观点将更能影响受教育者。但是也同时存在记忆的近因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后呈现的观点最容易被记忆住,因而更有效。所以我们既要运用首因效应,又要运用近因效应,把重要的教育信息一部分最先呈现,一部分最后呈现;或者最后重复一下最先的重要信息;在设计讨论式教育时,最先和最后都应呈现正面的观点。

(三)教育对象

1.教育对象的自我防御倾向

人们的态度系统具有自我防御倾向,当人们在面临态度改变的压力时,首先的反应不是改变态度,而是拒绝别人的影响。自我防御是主体维持态度稳定性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态度改变首先碰到的障碍。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防御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对教育对象既有的态度不要采取简单的否定立场,以防止提醒人们自己正遭到否定,激发其自我价值保护意识。立场靠拢如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等以及分散注意,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赞美先行、善意提醒、从提及自身错误入手等方法,引导人们态度改变的渐近策略,如“登门槛技术”,都是回避自我防御的有效手段【6】。

2.教育对象的情绪体验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绪分为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正向情绪是对外在刺激产生的一种轻松愉快的内心体验;负向情绪是对外在刺激产生的一种抑制、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内心体验。如果教育刺激让受教育者感到轻松愉快,就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如果教育刺激使受教育者感到抑郁、不舒服,教育内容就难以被接受。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7】。

(四)教育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育对象对于相关内容的接受,与其当时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沟通背景对沟通效果的影响主要涉及强化作用、预先警告、注意分散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起着十分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众.大学生道德问题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及其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4):72-75.

[2] 周涛.社会心理学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J].世纪桥,2009,1:123-128.

[3] 郭毅然.态度差异与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J].探索,2009,6:109-113.

[4] 李德芳,杨素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162-165.

[5] [美]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运用[M].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6] 罗亚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社会心理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2006,2:30-33.

[7]文学平.基于社会心理学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15-1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参考论文

111 评论

Smile丶燚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它对心理学的科学地位、研究物件、研究方法、实际应用等均带来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它仍然在影响着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儿童观述评》

摘要:在科学心理学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中,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发起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该领域占统治地位达半个世纪之久,其历时之长、影响之大被誉为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股势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对内部心理问题的不断妥协和让步的过程,同时是心理学理论的逐渐整合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儿童观的发展是个性物化到个性彰显、从狭义智育到全面发展,从外部控制到自我强化的不断完善发展,同时也是儿童观科学化的过程。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儿童观

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以来,学者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全面的研究,但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儿童观的研究较少。诚然,行为主义心理学者们也并未直接论述其儿童观,但从其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可以窥看一二。笔者在文中通过对旧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的儿童观进行论述其儿童观以期勾勒出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儿童观的大体框架。

一、旧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的儿童观简述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以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长期以来专注意识研究的传统心理学破产,一个新的以外显行为为研究物件的心理学诞生,即行为主义心理学。

1.旧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动物儿童与动物相比没有特异性。旧行为主义者华生认为“行为主义是二十世纪头十年期间研究动物行为的直接的结果”[1]。不置可否,华生前期对动物的研究对推动行为主义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且人与动物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共性,但这并不等同我们就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划等号。旧行为主义者华生曾还宣传“行为主义者承认并不在人与兽之间划出一道界限”[2],由此,不难看出行为主义者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无视人与动物的区别。

2.旧行为主义者否定遗传、本能,坚持儿童的“习性论”。旧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并不曾遗传材质、才能、气质、性情及特性那些东西,那些东西都同本能一样,是由学习而得来的,大致是在摇篮时代学得的”[3]60。不难看出,旧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一出生就如同一块白板,不存在遗传也不存在本能。即是说,旧行为主义心理学较多地认为儿童是不成熟的、是贫瘠的,除了从遗传而来的身体结构之外,空空如也的如同容器一样等待别人用灌输知识、技能、情感等。

3.旧行为主义者否定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机械还原论”。华生指出不论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建立起来,因而得出婴儿可以任意塑造的论断[4],将儿童简化为一架被当地对外界 *** 做出相应行为反应的机器,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华生曾声称“给我一打健全的、没有缺陷的婴儿……也可以把他训练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3]63,由此可以看出,旧行为主义者眼中儿童行为的形成完全依赖于 *** 和反应的被动连线,儿童只能对环境的 *** 做出回应,而自身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却很弱。这无疑是片面夸大了环境、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儿童的意志自由和主观能动性。

二、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的儿童观简述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大约10年中,旧行为主义由于华生 *** ―反应公示过于简单,只能研究如感觉、动作等低阶的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内部酝酿着一种变革,并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正式形成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1.新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兽是一样的东西。斯金纳曾经谈论到对 *** 差别的看法时说“人是一种比狗大得多的东西,但在科学分析的范围内,人与狗是一样的东西”[2]。由此不难看出,新行为主义如同旧行为主义一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人与动物存在差别,但完全把人的心理动物学化了。

2.新行为主义者未公开否定遗传,并提出了“遗传环境”概念。斯金纳承认先天行为的存在,即不再持“白板论”的儿童观,表面上也不再持环境决定论观点。但深受华生影响的他却以另一种方式响应了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即将先天行为认为是环境的另一种形式遗传环境决定的。斯金纳以“玩弄”概念的方法来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旧行为主义,实质上却并未有所革新,但值得欣喜的是新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儿童不再是一张等待被涂抹、填充的白纸或容器。

3.新行为主义承认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存在,同时承认人具有自我认知。斯金纳说过:“一门恰当的行为科学必须考虑在有机体面板内部的活动”[2],即说明新行为心理学承认这些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不仅存在且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物件虽然斯金纳并未将其作为研究物件。斯金纳虽承认人具有自我认知,但反对内省法的他却认为人不能准确的报告自我认知的内容。这不难看出,新行为主义虽承认人具有自我认知,能够认识自己,但同时又认为人是无能的,不能准确的报告出自我认知。

4.新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得不指出的是,斯金纳并未公开承认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从他的理论中也不难发现。斯金纳反对华生的S―R理论,在其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中,要求当儿童做出一个符合期望的行为时呈现一个积极 *** 或者撤销一个厌恶 *** ,儿童的这种行为就会再次出现,反之则不同。可见,新行为主义眼中的儿童是承认人是有生命力的,至少其认为儿童是有主观能动的选择趋乐避苦的个体。

三、新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班杜拉的儿童观简述

20世纪50年代,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严格的环境论和人与动物的观点遭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同时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使得过去为行为主义所拒绝的意识、思维、记忆等概念再次成为心理学的合法研究物件。在这种境况下,以班杜拉、罗尔特、米契尔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观点的前提下,大胆吸取了认知主义心理学中一些合理的观点和成果,新的新行为主义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理论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米契尔认知社会学习理论、麦霍尼的认知―学习心理治疗理论等[5]。

1.新的新行为主义承认人与动物相比具有特异性。在传统行为主义人与动物观点遭到反对中发展起来的新的新行为主义,主要以人为研究物件,摒弃了前期将动物的研究机械普及到儿童身上而造成儿童观异化、扭曲的做法,承认儿童是有别于动物的个体。

2.新的新行为主义辩证的分析了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关系。班杜拉认为机体具有先天皮层结构和感觉―运动等生理特征,这些生理特征的不同导致个体在行为上的不同。因此,班杜拉认为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习得因素共同决定着行为,但后天习得因素在其中占主导作用[6]。可以看出,新的新行为主义既不持旧行为主义“白板论”的观点,也不持新行为主义“遗传环境”的概念,而是认为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着人的发展,这无疑较之前期行为主义有很大进步。

3.新的新行为主义强调自我调节是行为的中介。班杜拉否认行为主义片面强调环境决定行为的机械观,主张人是环境产物的同时承认人也能主动调节改造环境,肯定了人的内在动力和个体能动性。在其儿童观中,儿童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 *** 的动物,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自我调节行为和改造环境的独特个体。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儿童观的评价

如何评价行为主义往往毁誉参半,一种看法认为行为主义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另一种则认为其毫无价值。面对这褒贬不一的评价,对行为主义儿童观的评价应从客观立场出发,既看到受当时社会科学发展限制之下其儿童观的进步之处,又要看到其儿童观较之当代儿童观的不足之处。

从其进步之处来讲。首先行为主义者从研究动物到研究人的变化,说明行为主义者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的进步发展逐渐意识到人与动物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动物的研究不能简单机械的推广于人,人具有动物所具备的特性之外还具有人所特有的东西;其次,行为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排除意识到排斥意识到承认研究意识是其儿童观演变的基本前提,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是确立人独特性的前提,也是心理学科学化的过程;再次,行为主义者后期认识到并从实验上证实了,儿童是具有自我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这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是最难能可贵的,尤其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仍然需要这样的儿童观作为指引;最后,行为主义者在吸收其他心理学派长处的同时,不断的发展其儿童观,使其处于不断发展、演变和进步中,得以让后人对其儿童观进行纵向梳理和研究。

从其不足之处来讲。首先,早期行为主义者主要以动物为研究物件,并将其研究成果推广到人类,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其次,早期行为主义者否认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是不成熟的、是贫瘠的,除了从遗传而来的身体结构之外,空空如也的如同容器一样等待别人用灌输知识、技能、情感等,使得当时的儿童观陷入“白板论”的观点;最后,在学习理论上主张机械训练,将儿童当成是接受的容器,忽略儿童自我学习的意愿。因而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眼里,儿童是完全被动的与动物无异的个体,只要精心设计控制的条件便可以“创造”出符合要求的人与行为,完全否定了儿童的意志自由和主观选择,儿童被看成是接受机械化操作的物体。因此,需要指出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儿童观仍具有极大的片面性且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在看到其进步之处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其不足之处,所以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评价过高。

五、结语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对内部心理问题的不断妥协和让步的过程,同时是心理学理论的逐渐整合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儿童观的发展是个性物化到个性彰显、从狭义智育到全面发展,从外部控制到自我强化的不断完善发展,同时也是儿童观科学化的过程。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儿童观也是一个社会建构的结果,儿童是生活在社会变迁中的、社会结构特定设定中的、特定环境境遇中的儿童[7]。因此,一个时代或一个理论流派的儿童观并不是永恒固定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的,总是特定阶段的儿童观。现在的儿童观可以对行为主义儿童观进行批评,但儿童观的科学化不能绕过这个过程,因此对该流派儿童观的演变进行客观的分析,对于认识儿童和为儿童创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阳,肖雯,李晓军.心理辅导三大理论之人性观之剖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

[2]乐国安.从华生到斯金纳――新老行为主义者的比较[J].外国心理学,19826.

[3]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波林.实验心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叶浩生.行为主义的演变与新的新行为主义[J].心理学动态,19927.

[6]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42.

[7]王海英.20世纪中国儿童观研究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校:教育科学版,20086.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254 评论

相关问答

  • 美国自闭症最新研究论文文献

    我觉得自闭症是会有有遗传可能的,很多人说不会估计只是从主观臆断和自我安慰角度。我最近看到新闻,一位母亲生了三个孩子,全是自闭症。基因是神奇的东西,我只是希望中国

    老太婆心态好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前牙美学修复的最新研究论文

    牙齿磨损的病因、分类及修复重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牙齿磨损(tooth wear)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趋势。Smi

    素颜~红太狼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最新病理学相关研究论文

    小鼠不同部位骨髓组织病理切片分析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骨中,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小鼠不同部位骨髓组织病理切片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

    买买买嗨嗨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心脏代谢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脏、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障碍所致的心脏、血管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异常。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脏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脏病护理论文

    吃货kumiko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帝国理工最新的论文研究

    戴望州老师很好。戴望州: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副研究员。201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是IBM博士生英才计划奖、Google优秀奖学金获得者。他在AAAI

    小柚子好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