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懒虫菲菲
河南商报记者 郭丁然/文 宋亚猛/图
从“中部地区崛起”到“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发后,5月7日,河南省已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
这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后,第一个区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这对河南全省、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河南商报即日起推出《中部加速跑 河南勇争先》专题报道,共同探讨: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背景下,国家的这次重大决策意味着什么?将给中部地区带来哪些重大利好?河南应抓住哪些机遇,应对哪些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于日前发布。这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后第一个区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迎来了一系列新的目标,这些新目标将给河南带来哪些改变,又蕴含哪些机遇?
到2025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突破60%
我们知道,城镇化率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通行指标,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的是在城镇居住了半年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相比农村,城市拥有更优质的交通、医疗、教育等资源,也有更多的工作机遇。因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据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文超整理的一组数据,2005—2020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由36.54%提高到了56.80%,提高了20.26个百分点;而全国城镇化率由42.99%提高到60.60%,提高了17.6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城镇化的推进快于全国2.65个百分点。但同时也能看出,中部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
河南商报记者通过河南省统计部门公开的数据了解到,近年来河南省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保持了较高增长: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71%,比2017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增幅位居全国第一。而2019年为53.21%,比2015年提高6.36个百分点,这几年来的增幅居全国第2位。
但整体上,河南省还是农村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在新的目标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意味着什么?
根据2019年的最新数据推算,到2025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很可能达到或超过60%。 而这一目标,也恰与《河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相吻合。
截至2019年末,河南全省常住人口9640万人,以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推算,大概每年将有约近100万人转变为城镇常住人口。
县城将成为城镇化建设重要载体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具体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发展。发展一批特色小镇,补齐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将在有条件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和水利设施改造升级。
“这种思路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相契合。”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亚宾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县域面积占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经济总量占比超六成,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
在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也曾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域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二三产业比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县级基本财力、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 科技 创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突破,涌现出一批产业先进、充满活力、城乡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的强县。
高亚宾认为,以县城为主要载体作为切入口,通过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可以有效地吸引附近农村人口聚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郑州、洛阳等大城市将逐步发挥辐射作用,与其他中小城市、县城形成联动。
郑洛新自创区是引领河南创新发展的三驾马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投入对 科技 创新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国家统计局、 科技 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 科技 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河南省研发经费投入达到793亿元,比上年的671.5亿元增长121.5亿元。
比较起来看,2019年河南省研发投入增速达到18.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的高增速,增速在全国排在第9位。在全国研发投入总量超过500亿的省份中,河南省研发投入增速仅次于北京市、四川省、湖南省。
同时,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与生产总值之比)增幅达到了十年来最高。河南省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46%。
郑洛新自创区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河南商报记者从河南省 科技 厅了解到,郑洛新三片区研发投入占全省50%,郑洛新三市是全省仅有的三个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的省辖市,其中郑州市研发投入经费占全省的29.9%,增幅达28%。洛阳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37%,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乡市研发投入强度连年超过2%。
然而,放眼全国,河南仍存在很大差距。根据相关统计,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23%,河南低于全国近1个百分点。
此外,河南省研发投入面临竞争压力依然巨大,河南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河南省研发投入排在全国第9位、中部第2位,但研发投入强度在全国排第18位、中部第5位。
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亚宾认为,高校是创新最好的载体之一,河南应该持续打造好创新环境、人才培育环境。
“郑汴洛三地有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是河南 科技 创新的排头兵。”他说,对于好的政策经验,可以首先复制到全省的高新区,进而在全省形成模式推广复制。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河南省 科技 厅将继续开展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落实企业研发补助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高标准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把研发投入作为支持高校院所申报项目、建设平台等的重要依据,
发掘和培养行业隐形冠军
消费需求在升级,会迫使企业家自身更加重视研发投入。“以前可以没有创新,现在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河南省 社会 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说。
在他看来, 科技 创新的投入是经济活动,要符合经济规律。政府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企业打造好良好的投资生态环境、鼓励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投入热情。
“河南有不少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赵西三介绍,例如郑州的奥特 科技 ,在“智能润滑”领域就是国内的行业冠军。其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润滑系统产品,宇通、比亚迪、中车、斯堪尼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是它的客户,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上千万。
他认为,河南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潜力的中小企业。这样就能以点带面,逐步在河南省内形成 科技 创新投入的氛围,也有助于围绕相关优势行业打造上下游产业链。
绿色发展中,蕴含巨大机遇
“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大省,在绿色发展推进进程中河南将面临压力,因为相关投入十分巨大。”赵西三举例,安钢的绿色化改造就投入了十几亿元。
有机构预测,按照我国相关计划,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这一目标,绿色环保技术相关产业将有100万亿的巨大市场。
赵西三分析,目前各种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主要障碍还是成本高。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河南能够在绿色环保技术中实现相关技术的突破,则能将“压力”转化为巨大机遇。
此外,他建议政府应该在规范市场中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
“防止‘高能耗’、落后产能产品冲击市场。”赵西三向河南商报记者解释,在现实中因为采用了绿色生产技术会导致产品成本升高,如果市场管控不严,就导致落后产能的产品对"绿色产品”造成冲击,影响企业绿色化改造的积极性。
编辑 吕瑞天 刘梦鸽
小胖子老头
编者按:
当今中国正在形成“145”空间发展格局:“1”是指:高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4”是指: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发展各有侧重点;“5” 是指: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国家战略。
大家有目共睹的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共同引领了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那么,黄河流域中的地区如何借鉴?
我们认为:在郑州、洛阳、西安的都市圈建设中,一定要以“郑洛西高质量合作带”为引领,将它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从而使它成为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支点。
为此,我们将陆续推出国家级注册城乡规划师,洛阳规划院院长助理陈少乐的系列文章,分别是:“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进入国家战略的系列探讨之一:基础条件与发展定位;系列探讨之二:可行性分析;系列探讨之三:问题概览与实现路径。欢迎大家指教。
一、基础条件
郑洛西高质量合作带的主要包括郑州都市圈(包括郑州市域和开封、新乡、许昌、焦作4市中心城区以及巩义市、尉氏县等)、洛阳都市圈(洛阳、济源、渑义等)、西安都市圈(西安、咸阳、西咸新区等)和黄河金三角(运城、临汾、三门峡、渭南),总计包含约13市11县,总面积10.65万平方公里,占豫、陕、晋三省总面积的20%;总人口约6761.09万人,占豫、陕、晋三省总人口的39%;总GDP约40039.38亿元,占豫、陕、晋三省总GDP的45%。
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郑州与西安同为国家中心城市,位列中西部前列。郑州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均在全省占据大量比重;洛阳都市圈的经济总量虽然稍小,但是发展速度在全省排名前列;而黄河金三角目前属于经济比较薄弱的区域。从产业结构来看,洛阳都市圈的三产比重分别为5.1:46.6:48.3,西安都市圈的三产比重分别为3.76:34.75:61.49,产业结构合理,三产比重持续增大,其中对于西安都市圈而言三产发展更为快速。
历史 文化底蕴丰厚。 区域都处于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关中文化和河洛文化交相辉映, 历史 上长期作为时间东方文化中心。区域内拥有秦始皇陵、龙门石窟、郑州天地之中 历史 建筑群、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西安段)、大运河(洛阳段)5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大唐芙蓉园等多出 历史 遗迹。最早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形成、东方哲学的启蒙,商业的萌芽、古代 科技 艺术的巅峰无不发生在郑洛西这条厚重的文化带上。
“一河两山生态”卓越。 “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拥有“一河两山”的山水资源,北有巍峨太行,南有奇秀伏牛,黄河蜿蜒奔流而出,具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基础。区域地处大陆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过渡带,同时也是南北气候过渡带,拥有黄河、渭河、汾水、伊洛河、大运河等河道和太行山、秦岭、伏牛山等山脉,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多种生态资源。
科创、开放内陆高地。 西安、洛阳、郑州拥有众多国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西安、郑州大学均拥有几十所大学和上百万在校大学习, 科技 人才储备充足。区域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国家自主创新区成效斐然,西安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排名靠前。中国自由贸易区河南片区包含郑州、洛阳、开封三大片区。陕西自由贸易区涵盖三个片区:中心片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和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和杨凌示范区片区。
外联内通交通中枢。 郑州、西安两大国际机场,分布洛阳、运城等机场。郑州米字型高铁已投入运行,西安米字高铁正加快实施完善,洛阳十字高铁蓄势待发。郑州航空港区,空中丝路发展迅猛,西安、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加快建设。
二、发展定位
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深入挖掘华夏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唐宋文化、古都文化等深厚文化积淀,聚焦全球 科技 变革最前沿和产业发展新趋势,大力推进产业、企业和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将“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山水人文创新走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
(2)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示范区
充分利用关中和中原地区丰富的 历史 文化资源,推进区域 历史 文化遗产连线合作,通过多种现代技术的应用创新大遗址保护模式,增强中华文明的活力和影响力。
(3)世界级名城生态 旅游 目的地
充分依托秦岭、伏牛山,黄河、渭河等优越的生态本底,结合郑州、洛阳、西安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打造世界级名城生态 旅游 目的地。
(4)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依托高铁、空港通道强化对外合作,完善开放体系,健全开放平台,创新内陆开放模式,建成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投资贸易高度便利、示范引领作用强劲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5)中西部装备智造产业集群示范区
充分发挥区域的科教资源优势与制造业发展基础,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建立健全符合智造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和政策法规,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中西部装备智造产业集群示范区。
结束语:
河南省在2003年提出了“中原崛起”的经济发展计划。17年过去了,塌陷的中原崛起了吗?崛起之路在何方?我们推出的系列文章或许有些意义。
作者简介:
陈少乐: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洛阳规划院规划分院院长助理。电话: 邮箱:
参与《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洛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洛阳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洛阳市国土空间规划》、《洛阳市海绵城市规划》、《汝阳国土空间规划》等,主持编制《洛阳市市场体系及大型批发市场外迁规划》、《洛阳龙门东山片区城市设计》、《义马融入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汝阳县城乡总体规划》、《孟津县小浪底镇总体规划》、《嵩县车村镇总体规划》、《伊川葛寨青铜小镇总体规划》、《伊川县物流发展规划》、《嵩县白云山总体规划及控规》、《孟津卫坡文旅片区总规及控规》、《洛阳凤凰谷产业园规划》等一大批获得省部级奖项规划项目。
浅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技术能力教学反思性软件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 论文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面
[1]杨德亮. 牧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不适及社会环境问题——青海祁连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河南商报记者 郭丁然/文 宋亚猛/图 从“中部地区崛起”到“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发后,5月7日,河
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对保险市场的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对保险市场的分析论文篇一 《对我国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调查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