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彩绘
爱因施坦认为,如果一个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话,那理论一定有问题。在新的《艺术》教材中将“艺术与科学”的课题放入教材,与传统的教材相比大不相同,教师在拿到教材时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就必须做出思考。在此,我就从艺术与科学的角度谈谈对这一课题的理解。 一、人文与科学的关系 先来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与科学的关系。文艺复兴解放了被宗教禁锢的思想,绝不仅局限于人文文化,它涉及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几个方面,由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新科学运动所构成,这些运动都渗透着一种理性主义,通过理性主义恢复了人的尊严。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思想和学术的巨匠,他们在科学与人文的领域中充分施展着多才多艺的天赋,他们跨文化创造的建树起到了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的作用。在这方面可以列举出许多人的名字,如里昂·巴蒂斯塔·亚尔培蒂、韦罗丘、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尤其是达芬奇,他不仅对各种艺术无不擅长,而且对各种知识也无不研究,从他的手稿就可以看出,他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人文与科学的各个领域。他不仅是著名的画家,还可以称得上是雕塑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而其在每一学科中,他都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被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将科学与艺术结合最好的是达芬奇,可他并不是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在科学家中李政道就是其一。李政道教授是物理学家,但他对历史、诗词、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十分喜好。他积极倡导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从1987 年起,先后多次与艺术家合作创造艺术作品,举办“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并出版了《科学与艺术》的大型画册。时至今日,科学与艺术的融通,应该是一种时代的要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它已不单在较高层次上广泛进行,而且逐渐在成为一个“公众话题”。 科学与艺术的融通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我国提出的申奥口号,就是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的奥运、人文的奥运和科技的奥运。在教育活动中,科学与人文的并重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性和谐健全的人,教育的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一个科学与人文日益融通的社会就需要培养既有科学知识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新课程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艺术课程在目标定位上,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合发展为目标。在艺术门类、多学科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联结,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并进一步提出,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在这里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已经是双重的关系了,它同时体现出人文与科学的关系。在新的教育理念中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已成共识。 二、艺术想像、审美要求对科学的影响 新的《艺术》教材编写原则中有一条是多门类、多学科相融合的原则。在编写时注意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联,例如,中学教材第一册安排了“艺术与数”的单元教学,使学生初步感受和发现艺术中的“美”与科学中的“数”的关系,沟通美与数的联系,从综合的角度关注艺术、关注科学,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使学生能在艺术与科学的关联方面做些探索。第三册的“表现星空”则从另一角度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做出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联。艺术的和谐与天体的规律之间观念互动。科学的观念和艺术的观念可以通过互相借用、互相启发、互相融通来促进二者的相互渗透。教材选择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来学习艺术的有关知识,不是简单的一般意义上的词语移植,而是在精神境界上趋向一致。 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本身并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的抽象和总结乃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类特定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根植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人文知识、人文科学是泛指对社会现象、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学科和知识。在艺术领域内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将建立起一个生态文明体系。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功的总和。“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宇宙观就是人文与科学的关联,把人对自然的认识,自然对人类的作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即生态文明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人必须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下进行,把人放在宇宙环境之下,把人放在历史的“链条”上去,使其在综合的文化环境氛围中成长。在现实生活中艺术活动往往是综合的,很少进行单一形式的活动,并且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 中国教育存在的突出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熊十力认为:人的智能(心智)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叫性智,一种叫量智。性智可以通过艺术、音乐、绘画来培养;量智则可以通过分析、数学、物理的训练来培养。人的性智与艺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学琴棋书画。古人要学习的这些东西,所培养的就是人的性智,也就是把握全局的能力。量智是指计算机能力与逻辑推理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而目前的计算机不能实现人的性智,因为人的许多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包括许多直接经验所获得的知识、直观的能力等,如果要机器完成这样的一种直观判断就太难了。从人的智能开发的角度来看问题,《艺术》教材在培养学生的性智的同时,与培养量智相结合,才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艺术教育的路子。正如姜璐教授认为对学生的培养要知识全面,数理结合、文理结合、技术与基础的结合。当然艺术教育不可能包揽一切,建立新的“双主题”的教学模式仅是为了确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而提出的现阶段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艺术教育在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通下会有更多的教学方式出现,也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有不少专家认为,未来的竞争表面上看来是科技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提高人才素质主要是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共同作用,成功进行综合艺术教育势必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三、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中,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更为紧密。科技的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表现手段,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例如:公元前6世纪,毕达歌拉斯学派就把最新的科技运用到建筑和音乐中,将琴弦长短粗细与音律的关系的研究运用到乐器制造中,将美与某种比例的关系研究运用到建筑及音乐中。我国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铜编钟,运用了当时十分先进的音律技术、冶练与铸造技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在当时数学、天文学、物理学高度发达的前提下建造的;西方油画的发展与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光学是分不开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艺术的式样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电影、电视、时装、工业造型设计、电声音乐等。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如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建筑、电子音乐、电脑动画等已成现实。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科学与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与科学的沟通是必然之势,让艺术与科学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美羊羊小P
1、对于拼写紧缩词的意见,文字改革1959年第12期。2、谈异体词整理,中国语文1966年第1期。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汉字改革——论秦始皇“书同文字”,山东师院学报1975年第1期。4、精简字数的一条途径——试谈包孕字整理,光明日报1975年9月26日。5、堵住增加字数的一个漏洞——试谈口语中有音无字的书写问题,光明日报1977年12月2日。6、 关于“使”的两种用法,山东师院学报1975年第6期。7、 所谓“不同主语的分句,主语不可以承前省略”,语文教学1978年第2期。8、 一种特殊的主语省略句——关于“当”的一种用法,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9、 关于“贵宾们所到之处”,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作者之一)10、 语文讲读教学的语法分析,语文教学1978年第第6期。11、 形声字 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相承、相对、相反,山东师院学报1979年第4期。12、 因果、假设、条件,山东师院学报1979年第5期。13、 谈连词“当”,语文教学1979年第9期。14、 “必须政治之力的帮助”——六十年文字改革运动的一点经验,文字改革通讯1979年第5期。15、 “为了”用法的演变和规范,语文教学1979年第5期。16、 也谈连锁句中的“那”和“哪”,语文教学研究1979年第3期。17、 形容和限制 常用标点符号,山东师院学报1979年第6期。18、 关于语法规范化,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1期。19、 词和词组 复杂的单句,山东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20、 谈主语承前省略,东岳论丛1980年第3期。21、 谈连动兼语融合式,语文教学1980年第5期。22、 复指成分应当取消,山东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23、 以原暂拟为基础吸收新的成果——谈制订新暂拟的两条基本原则,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7期。24、 “暂拟语法系统”修订刍议,山东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25、 句组的语法分析,山东师大学报1983年第1期。26、 句组与比喻,电大语文1983年第5期。27、 试论超句,山东师大学报1984年第1期。28、 谈辞格句组,聊城师院学报1984年第4期。29、 汉字规范化琐议,语文建设1986年第5期。30、 谈整理待规范字的意义,光明日报1987年月9日。31、 关于语法的定义,山东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32、 “转变”的词性,语文建设1988年第4期。33、 抓紧整理待规范字,载《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8年出版。34、 确定语素的方法,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12期。35、 笔画定序法的几个问题,语文建设1990年第6期。36、 现行汉字必须规范化,语文建设1991年第2期。37、 谈异体字整理,语文建设1991年第10期。38、 汉语特殊句子的教学,香港语文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8期。39、 字体代变 趋易避难,语文建设1992年第9期。40、 汉字笔顺应执行统一的标准,语文建设1992年第10期。41、 汉语的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香港语文教育学院第七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2年7月。42、 谓语及其部分的蒙后省略,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43、 再谈异体词整理,语文建设1993年第6期。44、 实事求是的学风,载《张志公语言和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选集》。语文出版社1993年7月。45、 字形规范化的重要依据——学习《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一点认识,语文建设1993年第11期。46、 异体词整理问题——庆祝殷焕先师80 华诞,山东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47、 从字到词素、语素——汉语语法术语的嬗变,香港《中国语文通讯》,1994年第3期。48、 谈超语段语素,载《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出版。49、 语文教材中的汉字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95年第2期。50、 教材编写的汉字规范问题,——兼评《现代汉语知识》,山东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51、 词组的功能分类,香港《中国语文通讯》1995年6月第34期。52、 汉语词分类的设想,中国语言学报第6期,商务印书馆1995年出版。53、 字书编写的汉字规范问题——兼评几部中小型字书,载王均主编《语文现代化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54、 汉字教学应符合汉字的规范,载潘仲茗等主编《现代小学识字教育科学化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55、 吴心田主编《实用辨字字典》序,济南出版社1996年1月。56、 谈中小型字书的汉字规范问题,辞书研究1996年第3期。57、 “蜡梅”与“腊梅”,语文建设1996年第7期。58、 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载《语文现代化论丛》第2辑,语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59、 教师的楷模——忆殷焕先师,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39期,1996年9月。60、 应当承认中间状态的存在——语法规范的原则问题,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40期,1996年12月。61、 鲁迅作品中的异体词,语文建设1997年第2期。62、 “座位”与“坐位”等,中国语文通讯(香港)第42期,1997年6月。63、 “浩渺”与“浩淼”等,语文建设1997年第8期。64、 现行汉字应进一步规范化,语文建设1997年第11期。65、 语文教学中的异体词问题,载《第五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世界华语文学会出版(台湾),1997年12月。66、 关于竖心旁( )的笔顺,山东教育1998年第5期。67、 加紧整理异体词,中国语文通讯(香港)第46期,1998年6月。68、 “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语文建设1998年第6期。69、 语法学史上有价值的一部专著——读易作霖《国语文法四讲》,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70、 赵恩芳等《现代汉语复句研究》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71、 司继庆《实用汉语教学字典》序,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8月。72、 大舜石图园的小篆书写,齐鲁晚报1998-11-16。73、 谈竖排多行标题的排序,语文建设1998年第12期。74、 《现汉》修订本的异体词整理,语文建设1999年第1期。75、 正确判定错别字,语文月刊1999年第5期。76、 陈忠《信息语用学》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77、 金敬华、宋业瑾《话说中华——外国人旅居中国指南》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8月。78、 张常修《文艺语体与教学语法》序,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9月。79、 海峡两岸汉字笔顺的规范,语文建设1999年第3期。80、 何容传略,语文建设1999年第6期。81、 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原则,辞书研究2000年第2期。82、 《四讲》与《新著》的几点比较,聊城师院学报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0年地9期。83、 不规范汉字与异体词,辞书研究2001年第2期。84、 推行规范汉字 提高学生素质,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4期。85、 关于“古迹”、“题词”等的理解,语文建设2001年第6期。86、 学习《总表》的捷径,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7-9期。87、 电脑通用字库应当更新——谈 GB 2313-80存在的问题,语文建设2001年第9期。88、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高更生任顾问,中国教育报2001-07-31。89、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说明,高更生任顾问,语文建设2001年第11期。90、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高更生任顾问,教育部、国家语委2001年12月19日发布,2002年3月31日试行,人民日报2002-01-20。91、 异形词九问——部分专家就《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答疑,人民日报3002-01-20。(高更生回答其中的两问)92、 异形词答问,山东教育2002年3月第7期。93、 异形词整理很有必要,中国教育报2002-04-01。94、 异形词阐要,山东教育2002年4月第11期。95、 正确运用异形词 提高教学水平——学习《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4期。96、 动词按宾语性质的分类,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61期,2002年3月。97、 教学语法的学术性,东方论坛2002年第1期;又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海)第19卷第3期。98、 《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序,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8月。99、 现行汉字规范化的性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又载《语文现代化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100、 一部难得之作,林端《日语汉字音读研究》序,新疆教育出版社、新疆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101、形似字语用例析,修辞学习2003年第4期。102、 研究教学语法的楷模,《人淡如水菊——语言学家廖序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103、《实用现代汉语丛书》总序,李玉江、高更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104、 修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几点想法,载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五辑,语文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05、智能ABC输入法小议,信息网络时代的汉语拼音,语文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06、李景生《汉语字次句问题新论》序,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8月。107、刘效武《护花春泥——忆名师之教诲》序,作家出版社2004年5月。108、《谈规范汉字》,载李宇明、费锦昌主编《汉字规范百家谈》,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109、刘中富《〈干禄字书〉字类研究》序,齐鲁书社2004年12月。
面对当今世界呈现的新的竞争态势,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将改革的矛头指向基础教育,核心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苗子,以应对全球范围内日趋激
《David ·section wave 》BE 19 century England criticize realism master more of a r
语文试卷上,作文分值占语文总分值的半壁江上。有很多的学生在选择文体的时候就会选择议论文。你知道要怎么样写好高中议论文题目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议论文题目,
1/96【题名】苹果病虫害非化学防治技术【作者】周俊英【刊名】果农之友.2007(8).-33-332/96【题名】套袋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作者】梁翠玲【刊
财务管理 是伴随人们对生产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务管理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