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吉米吉米
来源:卫夕指北 ,作者卫夕本 文 约 6458 字阅 读 需 要17 min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勇气和理性的传奇故事,而英雄的故事总是如此的相似。Jon Snow(琼恩·雪诺)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是一位带领守夜人大战异鬼大军的战士。而在19世纪的伦敦,同样也有一位如守夜人一般守护伦敦市民安全的John Snow(通常译为约翰·雪诺)。没错,名字只差一个字母。《权力的游戏》中的琼恩·雪诺《权游》作者马丁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坦露过琼恩·雪诺的原型就是现实中的约翰·雪诺,但他的故事精彩程度丝毫不比那位在北境长城大战异鬼的雪诺逊色。他在19世纪的伦敦以一己之力对抗那时的传染病夜王——霍乱,他用的不是瓦雷利亚钢制成的剑或者神奇的龙晶,而是调查和严密的逻辑。他孤身一人开启了医学史上“流行病学”这一学科,谱写了一首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勇气赞歌。约翰·雪诺医生01霍乱——那个时代的传染病之王霍乱是一种让当时的人们闻风丧胆的急性传染病,它和天花、鼠疫并列为人类三大烈性传染病,被称为“19世纪的世界病”。病菌在人体内每12分钟就会增加一倍,得了霍乱的人会在短时间内一直腹泻,腹泻到什么时候?一直到人数小时内迅速脱水死亡!霍乱患者的惨状霍乱最早发源于印度的恒河流域,大航海之后频繁的贸易把它带到了欧洲。在欧洲,霍乱有着更高的死亡率,英国第一波大规模爆发发生在1831年,造成数千人死亡,1849年再次爆发,两次爆发超过14,000人死亡。然而到了霍乱第三次在欧洲大规模爆发时,英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要知道这次大爆发光在俄罗斯就造成了超过100万人的死亡,而英国仅仅死了不到1000人,那么英国人是靠什么战胜了这个传染病之王呢?这就要开始讲一讲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约翰·雪诺的故事了——02约翰·雪诺——一个出身并不起眼的人约翰·雪诺于1813年出生在英国工业时代的重镇——约克,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通常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似乎注定了雪诺的一生会是平凡的一生。但他的父亲并不认命,决心改变孩子的命运,他节衣缩食坚持把雪诺送进了私立教会学校。19世纪的约克城1827年,14岁的雪诺被送到朗本顿市的外科医师哈德卡斯尔那里当学徒。18岁时,年轻的雪诺第一次目睹了恐怖的霍乱,作为医学学徒的他为当地霍乱中煤矿工人提供医疗帮助,毕竟,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煤矿工人,同情心激发了雪诺的使命感。23岁时,来自小地方、胸怀理想的年轻实习医生雪诺决定要去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他没有骑马,也没有坐车,而是独自徒步走了200英里来到了当时的伦敦。在伦敦,雪诺在Hunterian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开始了他的正规医学教育,1837年,雪诺开始在威斯敏斯特医院工作。长期的实践经历和良好的医学素养让年轻的雪诺在麻醉领域表现突出,雪诺1838年被接纳为皇家外科医学院的成员,甚至他还为维多利亚女王第三个孩子分娩时进行过麻醉手术。雪诺从煤矿工人的儿子到成为给女王接生的知名医生,他用自己的勤奋以及专业完成了艰难的向上流动。然而雪诺对伦敦上流社会的诱惑毫无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03那时的人类对霍乱一无所知人类的科技发展总是跳跃式的,仅仅在200多年前,人类其实对所有传染病的认知程度和2000年前的人类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一无所知。对于霍乱这种烈性传染病,当时英国社会的主流观点是——霍乱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传染的。为什么这个观点深入人心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当时伦敦这个城市——伦敦是英国的中心,而维多利亚时代则是日不落帝国无限荣光的顶峰,工业革命随着各类蒸汽工厂的轰鸣声在急速改变这膨胀的帝国。人们开始向城市聚集,物质日益丰富,一个个传奇的财富故事在膨胀的民众中流传。19世纪的伦敦那时候的伦敦坐拥24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它的人口密度是今天孟买的三倍,彼时的伦敦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优雅、宁静、富足,城市的卫生状况极为堪忧——马车在肮脏的街道飞奔,马粪四处飞溅,用抽水马桶的人们把粪便通过露天简陋的下水道排入泰晤士河。整个城市臭气熏天、蚊虫漫天飞舞......牛棚、动物粪便、屠宰场、腐烂的味道充斥着大英帝国的雾都。伦敦的掏粪人“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狄更斯的小说中描绘了那个充满矛盾的时代......霍乱的确通常发生在卫生较差的区域,这些地方确实也臭气熏天,医学界在那时候一直认为霍乱是通过空气中的”瘴气”进行传播的。支持这个观点的人除了当时的主流医学界之外还包括《柳叶刀》编辑、现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以及维多利亚女王等。尽管那时牛顿的力学理论早已在大众中启发了科学启蒙,但对于医学、生理学而言,19世纪中期还是蒙昧的年代。无知和霍乱同样可怕。04来自年轻医生雪诺的质疑年轻医生雪诺对于“霍乱是由空气传播”的理论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霍乱应该是通过被污染的水进行传染的,他的这个想法最初源于一个朴素的判断——如果霍乱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染的,那么发病的部位应该是肺部而不是肠道才对,他的经历能佐证他的判断——18岁的时候为治疗煤矿工人的霍乱曾很长时间活动在臭气熏天的矿井,但他自己却没有得病。当然,如果雪诺只是以这个理由去说服民众显然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因为气味是一种直观的感受,闻过伦敦的恶臭的人们很难相信这些刺鼻的气味里没有问题。而水里的细菌是看不见的(细菌学在当时还没有被提出,显微镜尽管已经被发明,但还很粗糙,没能识别出水里的细菌);在分子层面,鼻子要比眼睛灵敏的多,腐烂物体会挥发出两种物质——尸氨和腐氨,只要几个分子进入鼻腔,人们就会感受到强烈的恶臭。没有直接的感知让人相信一件事情是困难的,比如今天的人们很容易接受戴口罩,但对于同样重要但无法直接感知的洗手很多人却并不重视,而老年人则是既不带口罩也不洗手。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是不会凭着朴素的判断而轻易下结论的,受过严谨医学训练的雪诺进行了相当细致的调查,他首先对伦敦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证据——伦敦的自来水是由两家公司所供应的,一家名为Lambeth,一家名为Southwark,在1849年8月的霍乱流行中,根据雪诺的统计,两家自来水公司居民的死亡率有着极大的差异——Southwark公司覆盖的居民死亡率为3.15%,Lambeth公司的死亡率为0.38%,二者几乎差了10倍之多,而死亡率高的Southwark公司在泰晤士河的下游,水被污染的可能性的确会更大一些。雪诺积累了很多类似的证据并加上了自己的分析,写成了《论霍乱传递模式研究》的论文,意在向人们证明霍乱是通过水污染而不是空气污染传播的,同时建议当局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雪诺也算是伦敦霍乱的吹哨人。但由于当时空气污染的“瘴气”论过于根深蒂固,同时,雪诺的确没有发现更加直接的证据,因此他的理论在当时依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不被主流医学界和当时的人们所接受。05魔鬼在跳舞:宽街霍乱爆发雪诺并不气馁,他本身是一名麻醉科医生,研究霍乱其实并不算他的主业,但他总是对这个盘旋在英国上空的幽灵有着宿命般的执着,他在等一个证明自己理论的机会。1854年8月31日,魔鬼再次降临——伦敦的苏豪(Soho)区的宽街附近爆发了霍乱,第一天就有56人死亡,第二天死亡人数猛增到143例,第三天178例......这个街区的人们无论贫富几乎都要失去一名成员,而有些家庭则是全家被霍乱夺命。短短几天大部分居民逃离了熟悉的家园,原本热闹的宽街变成了大型死亡现场,只有那些无力离开的人们留在了那里,恐怖在蔓延,绝望笼罩着街区。仅仅5天,超过500人因为霍乱导致的脱水而在挣扎中死去,恶魔在舞蹈.....雪诺当时在苏豪区开了一家诊所,他没有像其他富人一样逃离日日夜夜生活的家园,尽管他可以轻而易举地那样做,而是选择成为那个时代的逆行者,他是伦敦的守夜人,他决定和魔鬼正面对决。雪诺开始冒着极大的风险调查每一个街区的死亡案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在空无一人瘟疫肆虐的伦敦街区,一位年轻的医生一家一家敲开可能躺满尸体的房门,详细询问他们的病情和日常活动情况,每一次敲门都是和死神的擦肩而过,惊心动魄。06死亡地图:和传染病直接对决在那个恐怖的9月,雪诺白天将生死置之度外详细地调查,晚上他在油灯下开始绘图,他想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向人们说明他的理论。他找到一幅伦敦的地图,把所有死亡病例详细地标注在地图上,他用黑色的小短横线代表死亡病例的数量。约翰·雪诺当时所画的死亡地图这张呕心沥血制作的地图详细地记录了死亡案例的在街道的位置以及数量,它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著名的“死亡地图”。当所有的统计完成之后,雪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发现大部分死亡病例都集中在伦敦宽街附近,而那里正好有一个免费的公共水泵,附近的众多街道的居民都在那里取水。离水泵230米内的街区总共死亡人数高达700人,雪诺怀疑那个水泵被污染了。因为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水泵周围死亡最多,而离水泵越远,死亡病例越少。死亡地图的中心地带,红框为水泵位置雪诺需要继续验证他的理论,他首先想到的是显微镜取样水进行观察,但结果并不如意,那时候的显微镜技术还很不成熟,除了在样水中观察到了一些白色絮状物之外他一无所获。虽然他怀疑这些白色絮状物有问题,但的确并没观察到真正的致病菌,这并不足以说服当时的人们。尽管雪诺绘制死亡地图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有人质疑说,瘴气传播也能解释这张图——瘴气的中心区死亡多,离瘴气中心越远死亡越少。还有人说宽街水泵的水源比离这里不远的“小马尔堡街”水泵公认要干净得多,如果“水源论”没错的话,那小马尔堡街的水应该更加致命才对。雪诺继续像侦探一样调查附近居民的患病情况。这一次,他除了调查那些死亡病例的特征,也开始着手分析附近那些没有患病居民的特征,他发现了以下事实:1.离宽街仅180米的一家酿造麦芽啤酒的啤酒厂的工人在这次霍乱中全部没有染病,啤酒厂的老板哈金斯告诉雪诺,由于在啤酒工厂里啤酒是免费的,因此这些工人平时都不喝水而只喝啤酒;2.苏豪区离宽街不远的一个监狱有535名囚犯,也几乎没有霍乱病例,雪诺发现该监狱有自己的水井,同时也从大章克申水厂购买了大量的水,同样没有喝宽街水泵的水;3.雪诺发现了这次死亡案例中有两个离宽街非常遥远的Hampstead的霍乱死亡病例,是一位年长的寡妇和她的侄女,雪诺骑车找到了寡妇的儿子,经过询问,雪诺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原来寡妇曾经住在宽街,她怀念那口井水的味道,以至于她会让仆人每天从宽街用推车给她打一大瓶水,她和她侄女的最后一瓶水都是疫情开始的8月31日从宽街水井罐装的。至此,真相终于在雪诺抽丝剥茧的调查中变得清晰——问题出在那个水泵,雪诺找到了给异鬼痛击的那块的龙晶,而整个过程如推理小说一般。1854年9月7日,雪诺向苏豪区当局报告了自己的研究,当局采纳了他的意见,在第二天取下了那个水泵的把手,关闭了那个水泵。奇迹发生了——此后伦敦地区的霍乱疫情便迅速消失。从8月31日第一例霍乱病例爆发到9月7日递交详细的调查报告,仅仅8天时间。07历史总有遗憾和曲折当然,现实的剧情总是要曲折复杂一些,尽管这次疫情被消灭,但人们像簇拥英雄一样给雪诺欢呼的场景并没有出现。伦敦的卫生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雪诺的水传播理论依然有人怀疑;在科学和愚昧的斗争中,理性并不是总能轻而易举地占上风。这时候,一位圣卢克教堂的牧师亨利·怀特黑德成为雪诺的忠实支持者,这在瘴气论占据主流的的教会中非常难得。他也生活在苏豪区,尽管他开始并不相信雪诺的理论,但他对雪诺的工作充满敬意,他利用自己在社区的影响力继续验证雪诺的研究。终于,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调查,怀特黑德采访到了一名在苏豪区宽街40号的一名叫路易斯的妇女。这名妇女的一个5个月大的女婴在爆发初期就死于腹泻,这位女婴的去世时间表明她是那波伦敦霍乱的第一个病例。亨利·怀特黑德妇女将洗过婴儿尿布的水倒进了宽街的一个污水池,而这个污水池离宽街的水泵对应的水井仅三英尺,人们挖掘之后发现这个污水池的池壁早已损坏,是这个污水池污染了水井。怀特黑德将他的发现以及对苏豪区卫生状况的调查写了一篇详尽的文章,发表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建设者》(The Builder)上。这时民众才真正相信了雪诺的霍乱水源传播的理论;大众读物上开始刊登关于霍乱源头的漫画。1856年,当布罗姆利的新霍乱爆发时,人们运用雪诺的理论进行了迅速的管控,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大规模爆发,至此,雪诺的理论开始深入人心。伦敦政府也开始行动起来了——1859年,在雪诺调查宽街霍乱之后的第五年,伦敦开展了下大规模的下水道改造工程。这个由杰出工程师巴泽尔杰设计的工程历时6年完工,它是世界上第一套现代城市下水道系统,伦敦的污水与饮用水源彻底隔离,被排往泰晤士河出海口,最终汇入大西洋。186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用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才证实了细菌的存在,形成了第一套细菌疾病理论。人类第一次认识了细菌这个物种。又过了18年,1883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成功发现并分离了霍乱弧菌,完整彻底地证明了水中的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真实元凶,19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医学奖。罗伯特·科赫至此,雪诺的理论最终大获全胜。然而,历史总是充满着遗憾——1858年6月10 日,雪诺锻炼时中风,六天后便与世长辞,年仅45岁,这距离他画那张著名的死亡地图仅仅过去四年。他并没有活到科赫在水中发现霍乱弧菌的那一天,也没有等到伦敦下水道工程动工的那一天。01约翰·雪诺的遗产雪诺无疑是伟大的。他1854年展开的这次宽街霍乱调查开启了近现代流行病大规模调查的先河,是这个领域开创性、里程碑的工作,在医学界雪诺被公认为“流行病学之父”。他所绘制的“死亡地图”也被后人工人为是“数据可视化”的开端,用简洁、直观的方式开启了那个时代的民智。北大可视化团队做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视化地图今天,在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当科学家们寻找有关流行病的简单答案时,他们有时还会互相问:“这次疫情中的水泵在哪里?”而在更广泛意义上,雪诺对宽街霍乱的研究也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自那以后,人类充分认识到了公共卫生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清洁的水源和污水梳理系统纳入到了城市的规划议程,下水道成为“城市的良心”。现代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享受到大都市清洁的水源和成熟的污水处理系统依然要感谢一位叫雪诺的医生在100多年前出生入死的那次无畏调查.....在人类没有对烈性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之前,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经历着宿命般的模式——“人口增长—传染病爆发—人口增长—传染病爆发”。在19世纪之前,人类单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从来没有超过300万,而今天,日本的东京、印度的孟买早已朝3000万人的规模进发。人口接近3000万的超级大都市——东京雪诺的精神也鼓舞了后人,2010年10月,海地在地震之后霍乱爆发,法国的流行病学家Piarroux以人道主义的身份进入海地进行调查。法国流行病学家——Piarroux2016年出版的《致命河:霍乱和海地地震后的掩盖》一书详细描述了他对海地霍乱防治的调查与贡献。2017年4月,Piarroux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从某种意义上,Piarroux就是今天的约翰·雪诺。霍乱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人类也继续面临着更多新型传染病的威胁。09伦敦城不会忘记,人类不会忘记今天,如果你到伦敦的苏豪区旅行,依然能够在宽街和剑桥街的拐角处发现一家名叫“John Snow”的酒吧。而在酒吧的对面,一个孤零零的水泵模型安静的竖立在那里,那是伦敦人们纪念这位“伦敦守夜人”的丰碑。这个黑色水泵雕塑似乎在时刻提醒着未来的人们——不要忘记你所拥有的勇气和理性。伦敦苏豪区的John Snow酒吧和水泵雕塑雪诺一生没有结婚,无子嗣,他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甚至不喝酒,只喝煮沸蒸馏过的水。每当灾难肆掠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想起那些曾经为人类生命奋斗过的人所给予我们的勇气和智慧。约翰·雪诺墓
蓝梦蝶朵丽卡
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最初是由德国物理学家J.迈尔在实验的基础上于1842年提出来。
在此之后,英国物理学家J.焦耳做了大量实验,用各种不同方法求热功当量,所得的结果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热和功之间有一定的转换关系。以后经过精确实验测定得知1卡=4.184焦。
1847年德意志科学家H.亥姆霍兹对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描述并明确指出:“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于一切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之一。”到了1850年,在科学界已经得到公认。
确认作为守恒量的能量的存在始于17世纪末,当时G.莱布尼茨观测到地球重力场中质点能量(mv2/2+mgh)守恒。焦耳从19世纪40年代起,确认热只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奠定了基础。
1905年爱因斯坦把能量与物质的静止质量联系起来,给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为了解释β衰变过程中“消失掉”的那一部分能量,W.泡利提出,必然还有一种未被认识的粒子。
扩展资料
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只当系统状态改变时它们才会出现,它们的数值不仅与过程的初终态有关,还与过程经历的路径有关。功和热量都是内能改变量的量度,说明它们之间应存在某种相当性。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对非孤立系统的扩展。此时能量可以以功W或热量Q的形式传入或传出系统。
阐述方式:
1、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和对物体所作的功的总和。
2、系统在绝热状态时,功只取决于系统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的能量,与过程无关。
3、孤立系统的能量永远守恒。
4、系统经过绝热循环,其所做的功为零,因此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即不消耗能量做功的机械)。
5、两个系统相互作用时,功具有唯一的数值,可以为正、负或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量守恒定律
丶沫小若
验证诊断或问题并确定患病率,描述该流行病的分布特征,制定和检验有关流行因素的假设,得出结论,并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方法是现状研究。通过调查和描述疾病的分布和各种可疑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病因学假说。
2、分析性研究:一般选择特定人群对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假设进行分析和检验。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实验方法:在人群现场进行流行病学实验。将观察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通过随访观察,确定干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假说。
扩展资料:
1854年,伦敦爆发霍乱,10天内造成500多人死亡。根据流行的观点,霍乱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是约翰·斯诺博士不相信。
他认为霍乱是通过水传播的。斯诺使用标点符号图来研究当地水井的分布和霍乱患者的分布之间的关系。
在布罗德街(Broad Street)一口井的范围内发现霍乱发病率明显较高,这一发现为霍乱爆发的原因提供了线索:一个受污染的水泵。
水泵被移除后不久,霍乱的发病率就显著下降。约翰·斯诺在这方面的工作被认为是流行病学的开端。1948年至1952年,理查德•多尔和布拉德福德•希尔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检查癌症患者的吸烟史,他们宣布了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一项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他们的发现。他们的研究结果为烟草控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场流行病学
爱欧尼亚荒原
能量守恒定律是的思想最初是由德国物理学家J.迈尔在实验的基础上于1842年提出来的。
在此之后,英国物理学家J.焦耳做了大量实验,用各种不同方法求热功当量,所得的结果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热和功之间有一定的转换关系。以后经过精确实验测定得知1卡=4.184焦。
从18世纪初到18世纪后半叶,蒸汽机的制造、改进和在英国炼铁业、纺织业中的广泛采用,以及对热机效率、机器中摩擦生热问题的研究,大大促进了人们对能量转换规律的认识。
扩展资料:
1829年,J·蓬斯莱在研究蒸汽机的过程中,明确定义了功为力和距离之积。而“能量”的概念则是1717年,J·伯努利在论述虚位移时采用。1805年,T·扬把力称为能量,由此定义了扬氏模量。
1854年起,克劳修斯作了大量工作,努力寻找一种为人们容易接受的证明方法来解释这条原理。1860年,能量守恒原理被人们普遍承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量守恒定律
长草的燕窝
1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期里,人类在积累的经验和大量的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基础上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在此过程中,德国医生J.R.迈尔和英国物理学家J.P.焦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各自通过独立地研究做出了相同的结论. 1842年迈尔在《论无机界的力》一文中,曾提出了机械能和热量的相互转换原理,并由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同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1845年出版的《论有机体的运动和新陈代谢》一书,描述了运动形式转化的25种情况. 焦耳从1840年起做了大量有关电流热效应和热功当量方面的实验.于1840-1845年间陆续发表了《论伏打电池所生的热》、《电解时在金属导体和电池组中放出的热》、《论磁电的热效应及热的机械作用》以及《论由空气的胀缩所产生的温度变化》等文章.他通过各种精确的实验,直接求得了热功当量的数值,其结果的一致性,给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除了迈尔和焦耳之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过贡献.如1839年M.塞甘做出了论过热化学中反应热同中间过程无关的定律的文章;1843年L.A.科耳丁发表了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结果;1847年H.von亥姆雷兹在有心力的假设下,根据力学定律全面论述了机械运动、热运动以及电磁运动的“力”互相转换和守恒的规律等等.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各国的科学家所以能独立地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是由当时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从18世纪初到18世纪后半叶,蒸汽机的制造,改造和在英国炼铁业、纺织业中的广泛采用,以及对热机效率、机器中摩擦生热问题的研究,大大促进了人们对能量转换规律的认识. 2 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科学地阐明了运动不灭的观点.它可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转换和传递的过程中,各种形式,各个物体的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整个自然界也可看成一个孤立系统,而表述为自然界中能量可不断转换和传递,但总量保持不变.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6个国家的10多位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或否定热质说或独立地提出了能量守恒观点.俄国化学家盖斯于1836年发现,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放出的总热量相同,即证明了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是守恒的,被认为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先驱.德国医生J.R.迈尔,于荷兰远航东印度船中任船医时,在热带地区看到海员静脉中的血红于在欧洲时,他联系到L.A.拉瓦锡的燃烧理论,认为机体需热量小,食物氧化过程减弱,静脉血中留下较多的氧,从,而想到食物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等效性.又从海员谈话中听到海水在暴风雨中较热,想到热和机械运动的等效性,1841和1842年连续写出论自然力(即能)守恒的论文,并从空气的定压和定容比热之比,推算出热功当量为1卡等于365克力·米.因此迈尔是公认的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人.J.P.焦耳是英国的酒商和业余的物理学家,从1837年开始就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以后又用多种机械装置反复测定热功当量,一直工作到1878年,终于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值(他用的是英制,换算后为4.51焦/卡),和现代值很近,从而为能量守恒奠定了巩固的实验基础,因此也被公认为发现人之一.德国生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在不了解迈尔和焦耳的研究情况下,从永动机不可能出发,思考自然界不同的力(即能)间的相互关系.在专著《力的守恒》中提到张力(今称势能)和活力(即动能)的转换,还深刻地阐明热的本质:“被称为热的量的,一部分是指热运动活力的量,另一部分是指原子之间张力的量.这些张力在原子的排列发生变化时能引起热运动,第一部分相当于称之为自由热的部分,第二部分相当于称之为潜热的部分.”他还分析了在电、磁和生物机体中的力的守恒问题.尽管他系统地完整地综合了能量守恒理论,他仍把发现定律的优先权让给迈尔和焦耳.此外,还有好几位科学家对这条定律作出贡献,但这条揭示力、热、电、化学等各种运动间的统一性,使物理学融为一体的重要定律,在诞生初期却受到重重阻挠.英国皇家学会曾拒绝宣读焦耳的论文,德国主要物理学杂志主编J.C.波根多夫因含有思辨内容为由曾先后拒绝发表迈尔和亥姆霍兹的论文,使得他们不得不以小册子形式自费出版论文. 20世纪,根据A.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能量有新的涵义,高速运动的粒子的能量表示式也和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的表示式有根本差别.实验证明,康普顿效应等高速粒子碰撞现象完全符合能量守恒,而且还能根据这条定律预言在β衰变中出现的新粒子——中微子.因此这条从宏观物理现象总结出来的基本定律完全符合微观粒子的运动.确保了它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已知道它是和时间平移对称性相关联的,并和三个方向上的动量守恒,组成了四维空间的守恒关系. 3 世界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并在不断相互转化正是在研究运动形式转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建立起了功和能的概念能是物质运动的普遍量度,而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这种说法概括了功和能的本质,但哲学味道浓了一些在物理学中,从19世纪中叶产生的能量定义:“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一直延用至今但近年来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物理教育界却对这个定义是否妥当展开过争论于是许多物理教材,例如现行的中学教材,都不给出能量的一般定义,而是根据上述定义的思想,即物体在某一状态下的能量,是物体由这个状态出发,尽其所能做出的功来给出各种具体的能量形式的操作定义(用量度方法代替定义). 能量概念的形成和早期发展,始终是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紧密相关的由于对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生物能等具体能量形式认识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都能以一定的数量关系相互转化的逐渐被发现,才使能量守恒定律得以建立这是一段以百年计的漫长历史过程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重大的新物理现象,如物质的放射性、核结构与核能、各种基本粒子等被发现,都只是给证明这一伟大定律的正确性提供了更丰富的事实尽管有些现象在发现的当时似乎形成了对这一定律的冲击,但最后仍以这一定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告诉我们,尽管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但这种变化决不是没有约束的,最基本的约束就是守恒律也就是说,一切运动变化无论属于什么样的物质形式,反映什么样的物质特性,服从什么样的特定规律,都要满足一定的守恒律物理学中的能量、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就是物理运动所必须服从的最基本的规律与之相较,牛顿运动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都低了一个层次.
哈笑折腰
当我们觉得人生不如意时,我们总会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可你是否静下心来好好想过?你吃过多少苦,经历过多少磨难,哪里又觉得不如意了。我们都知道努力未必就能成功,但是努力之后不断的失败也是生命的财富,向死而生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人的好运气会用光,坏运气也一样,总有用完的一天。努力过后积累的那些失败,也会成为一个久病成医的路霸,而这正是好运来临的拐点。也许有人会说,他比我聪明那么多,我怎么努力也追赶不上他的脚步,然后索性放弃。其实这只是一个让人滞留,让人安于现状的借口。更何况,你连跟别人拼努力你都达不到,更不用说拼天赋了。其实聪明只是少数人的属性。如果你没有这种属性,你也可以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正直的人,单纯的人,勤奋的人,美好的人……因为这个世界,可不是单靠聪明就能支撑起来的。我曾经听到过一句话:身边的人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他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他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只要你足够好,你就配得上这世上一切好的,并且可以选择想要的生活。都说贵在坚持,但是坚持在努力。越努力越幸运,百分百的付出或许得到的是百分之一的结果,但是只要心存信念_越努力,越幸运。我相信定能有所收获!
飞言情。艾格。
舞蹈人类学真正成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1960年,美国人类学家Gertrude Kurath在《当代人类学》杂志上发表了“舞蹈民族学概论
订阅网上可以订啊,订阅全年的话还有优惠的
全球现在有多少个城市?8000?10000?城市数量一直在增加。《国家地理·旅行家》杂志从500个候选地点中挑选出了50个,编了一组“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
临沂山口银行总资产答:临沂山口银行总资产366.2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