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june521
留学生写作课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 要:留学生学习汉语作文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篇衔接的偏误,从前后衔接和语义连贯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偏误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篇偏误;衔接;连贯;教学策略
“写”是留学生汉语学习四个环节中的一个输出性的环节,是语言学习到语言运用的过程,是在语境中对已经学过的语法、词语重新组合、选用的过程。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而汉语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和语义连贯又是留学生们最感到头痛的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15篇留学生汉语作文 中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
考察留学生汉语作文中普遍存在的衔接方式和语义连贯的偏误类型及出现的原因,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
1 衔接方式和语义连贯的偏误类型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衔接主要体现在篇章的表层结构上,一般通过使用照应、省略、替代等语法手段和关联词语、词的同现或复现关系等词汇手段来实现,也称为“形合”。 连贯存在于篇章的底层,一般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也称“意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偏误:
(1)虽然我去过的大城市不多,当时我觉得西安是最好的城市,有以下几个理由。
例⑴中的“但是”不该省略却省略了,不符合汉语的习惯。 在汉语中,关联词常常成对使用,无论主从复句还是并列复句都如此。汉语让步复句中有些成对使用的关联词有时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个,但被省略的.一般是从句的关联词,主句的决不能省略,所以应在里加上“但是”。
(2)关联词使用不当。
我来西安已经三年多了,刚来的时候,我不会说中国话 ,而且不太了解中国。我跟丈夫决定为了了解中国,我们要去旅游,因此趁着机会四处去看看,所以我们去的地方不少,并且比以前更了解中国了。
例⑵中的关联词很多,层次混乱。划线的“因此”误用了,因为“我们要去旅游”和“趁着机会四处去看看”之间没有因果的关系,而是并列的关系,二者一起和前面的“为了了解中国”构成了目的状语从句,所以应该去掉“因此”。划线的“所以”也是误用了,因为“我们去的地方不少”是“去旅游,趁着机会四处去看看”的结果,不是因果关系,应该把“所以”去掉。
(3)替代和重复不当。
⑶西安除了兵马俑外还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还有鼓楼,在那里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东西,古代的历史的东西,来西安的话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概况。
例⑶中应将划线部分改为“看到中国古代的东西,了解中国的历史”。
(4)句式不一致。
例⑷西安是中国古代的首都,那时候把西安叫“长安”,西安在中国地图的中间,去别的地方都很方便。
例⑸那个朋友以前是历史系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我能通过跟他谈话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汉语中常用的两种有密切联系的句式,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例⑷中第一小句和第三小句的主语都是“西安”,第二小句突然把主语换成“人们”,这样前后不一致,显得别扭,所以最好把第二小句的主语也换成“西安”,即将“把”字句换成“被字句”,划线部分改为“那时候叫长安”,读起来更协调。例⑸中开头两小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句式上应该保持一致,这里却一个用主动句式,一个用被动句式,影响了语句衔接和语义的连贯。如果把“使我”去掉,或者把“我能”去掉,再在“谈话”之后加上“使我”,这样读起来就顺畅多了。
(5)语义不连贯。
例(6)而且,最近内在西安开设了很多韩国饭店,有时候想家或者患了严重的思乡病,可以通过享受韩国菜,来让我很快忘掉这种感受,就更不想回家了。
例(7)中语义前后不相一致。如果保留后半部分,那么,“就”之前表达的是自己不想回家,因为副词“更”表达的是递进的意思。但实际上该同学想表达的是“因为吃了韩国菜,缓解了思乡的情绪,所以就不那么想家,不想回家了。”所以,应该去掉“更”,才符合作者的本意。
2 语篇衔接连贯偏误的原因
2.1母语负迁移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母语和文化,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势必会给他们的汉语语篇带来影响。当然其中有些影响是正迁移,有些是负迁移,由母语负迁移而引起的语篇偏误,又称为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如例⑴就是因为在英语中,从句中一定要运用关联词,主句中出不出现关联词则是自由的。 2.2 目的语的干扰
受已经习得的目的语知识影响,而出现的语篇偏误,又称发展性偏误,如过度泛化、忽略规则限制等。由于汉语词汇丰富,语义缜密,近义词较多,在词语的选择上留学生常会出现偏误,如“以后”和“然后”、“还”和“又”的误用等。
2.3 语言发展难度和回避策略的影响
要学习的语言项目难度超出了学习者当时的中介语发展水平而出现的偏误叫“发展难度”偏误。当学生遇到这种难题时,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回避难点,而采用近似的或间接的表达方式,从而绕过该用的语言项目。如“其实有可能要是我真的忘了西安也不可能了,因为西安成了我生命中的一段。”这里应该使用“即使…也…”连接,可能该学生还不知道这个连接词的用法,超出其汉语水平,所以采用了相近的表达方式,从而回避使用这个词,以致出错。
3 教学策略
3.1 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习惯和能力
我们应该注意从语言的角度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习惯和能力,比如在写一篇作文时,我们应根据题目提一些相关的问题,作适当的引导,通过讨论让学生清楚要写什么,应该注意什么,用哪些词语句式来表达,在讨论中学生们相互启发,不仅可以消除或减弱对汉语写作的畏惧感,同时也有助于锻炼汉语思维。
3.2 重视语段的写作训练
从留学生汉语的实际情况来看,从语段开始训练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语篇连贯的概念。比如在听一段话,看一幅图后写一段话,或用汉语翻译一个语段,也可以写一些简单的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段落等。在此期间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汉语书面表达。在评讲时,也要强调这一点,每一段都要有一个中心,句与句紧密连接并为表达语段中心服务。
3.3 作衔接与连贯的专项训练
罗青松先生认为留学生汉语作文的语篇衔接应该从“有形”到“无形”,从简单到复杂。③(P143)从“有形”到“无形”是指先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有明显标志的衔接手段,如关联词语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那些无标志或标志不明显的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等。从简单到复杂是说先学简单的衔接方式,如逻辑排列和列举方式,再学复杂的衔接方式,如省略。训练的方法可以是用指定的连接词语写一段话或改写一段话(或熟悉的课文),也可以打乱一段话的句子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等。在训练学生成段表达时,要采取由句到段,连段成篇的顺序逐步进行。如为了让学生做关联词填空的练习,训练学生对语段结构关系,语义连贯性的把握,待学生熟练以后,可给出关联词语,让学生作专题作文,以此检验学生熟练应用这些词语进行语篇建构的能力。在评讲时,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加强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用词、句法上。
3.4 把写和听、说、读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
写作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与听、说、读等其它技能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在写作课教学上,教师可以把听写范文,口头作文,阅读范文三种活动应用进来。我们要指导学生从写的角度去看范文是如何安排句序、连句成段、组段成章,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等。通过听写、阅读、复述等方式来分析范文,以此来训练留学生的汉语思维及汉语书面表达方式,学习掌握汉语写作的方法,这样也比较符合留学生汉语技能的习得心理。
参考文献
[1]@罗青松.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何立荣. 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1).
[3]赵成新. 外国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方式偏误分析[J].台州学院报,2005.
白树dodo
留学生写作论文时,一定会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查看参考书籍、英文文献、优秀的论文例文等,这些资源浩如烟海,怎么样才能高效率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呢?如果查找方法不当,很可能花费很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sources或者找到很多不能用的sources。在这里分享一些查找source的tips。1:找关键词初次接触一篇论文,assignment brief将会告诉你task是什么。多花点时间去琢磨标题,找出相关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去找参考文献。主要的查找方向:第一个应该是class textbook,然后是导师给出的essential reading,最后是further reading。第二个就是在导师给出的reading list之外,如何自己找一些source。一般可以通过校图书馆网站其他相关学术杂志数据库Jstor, ScienceDirect, Wiley Online Library找到一些资料。第三个是报纸和网站。比如说Google学术,在这里可以免费搜索学术文章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书籍、报告在内的学术文献,内容涵盖多种学科。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但是这里不应该是你的观点的主要来源。2:广度阅读到深度阅读广度阅读的目的是简历对文献框架的了解。开始只阅读文献的引言部分,主体阅读正文的结论部分,结尾部分判定文献的可信性,从作者的知名度,文献发刊物的声誉、文献发表的时间、是否过期等;浏览参考文献,看一下文献是否广泛,自己是否读过这些文献等。当决定深度阅读的时候,说明这篇文献不仅是有用的,而且自己已经对这篇文献的基本框架,表达的观点基本上明朗了,深度阅读则进一步的分析和考证,所以要带着疑问去阅读,如文章中的假定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可以研究或被解释等等。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文章的argument,evidenceand points of debate within a topic,需要尽可能多文章。一般至少读三到四篇文章才能开始试着创建一个论点 create an argument。但是总的来说质量应该是重于数量的。认真研读我们导师给出的class textbook和essential reading,是我们写好文章的基础。3:整体回顾在阅读的时候记笔记能够帮助阅读者理解自己从文章当中读到什么,并为将来的研究节省工作量,将文献的观点、框架、方法以及一些经典的句子摘录下来,以便指导自己的日后使用。在认真读完文献并做好笔记,有了深入的了解后,要能说出这篇文献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从文献中学到什么。为了将来的参考,要坚持写文献读后总结。对自己阅读文献产生的想法写进自己对文献的argument中。如果同学在海外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都要记得来找我哦~
青笋丝爱吃榴莲
在英国的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是写作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同学就是因为这个部分没有写好,仅仅是将材料简单的罗列,最终导致毕业论文无法通过,这不仅浪费了同学们宝贵的时间,对于写作论文的信心也是一种沉痛的打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文献综述呢?今天小编就教大家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应该如何写作。
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内容概括的说就是:论据和论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来比较关于研究主题的各种观点(这些观点你要进行整理归类)的异同点和理论依据,从而反映出作者对主体的见解。文献综述主体部分写作方法一般有:
(1)纵向写法。作者围绕研究主题,按照时间先后的线索或者事物自身发展脉络进行。纵向写法是作者对主题在发展的各阶段情况进行简要概述,包括某个阶段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有的主题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可能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研究,那么在做介绍时候先进行观点直接整理工作,优先选择研究成果影响较大的,然后在结尾部分可以简单罗列下相对来说影响不大的学者观点,做个说明和补充。
(2)横向写法。所谓横向,一般指的是国内外对于一个主题,各家各派都有自己坚持观点见解,用横向写法就相对容易。使用这种文献综述写法对作者本身要求相对较高。关于这方面,可以举个例子。如果想写一篇关于管理思想的学术性研究文章,特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不可能不提及,按道理你应该阅读特勒《科学管理原理》著作来了解他的管理思想,当然你也可以从其他学者著作中得到关于特勒管理思想,那么学术严谨性上来说你更应该阅读原著作。
(3)纵向和横向两者结合进行写作
这种写作综述的方法就是以上两种写作方法的结合,这种写法对作者要求更高。
以上就是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牢牢掌握,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
德国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 一、最初的考虑 第一个阶段最晚也应该在写论文前的一个学期就开始。许多学生其实很早之前就能够回答他们论文中提出的问题了。但是重要的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规政策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学习掌握并切实贯彻
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所以同学们在设计提纲时最好仔细地琢磨一下论文的概要
现代文学从诞生到现在,与现代媒介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一种互动共生、共同成长的态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类毕
近年来,高校 毕业 论文质量持续滑坡,甚至出现雷同、抄袭等学术失范现象,症结主要源于高校毕业论文价值的缺失。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专生毕业论文 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