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儿不哭
山鬼姑娘山鬼,活色生香的精灵,与远古的山水同样未染纤尘。山间的一草一木她了如指掌,因为她就是山的化身。她知道山上有多少片树叶,她知道兔儿在哪里做窝,她知道泉水溅起了什么样的水花,她知道人参又长出了新的参果。兰芷任她采撷,文狸做她的随从,她用辛木作成香车饰以桂旗,她用辟荔为衣藤罗为带,她的黑发无拘无束长至腰间。美丽而凶猛的花斑赤豹,陪她歇卧,嫩绿的青草在她腿边摩挲。她的身影,在山涧浅水边,在错落丛林中,在傍水木屋前……她何曾懂得琴棋,何曾进过学堂?何曾学过礼仪,何曾费心衣妆?然而自在的山有多少天真,宛转的水有多少温柔,宽容的天有多少向往,轻笑的花有多少情思?天地多少灵秀,凝聚成一个山鬼姑娘?一切从我天性。那天黄帝从山下经过,是征蚩尤凯旋而归。他亲自上山掬了一捧清泉水,水的甘甜深深沁入他心间。他独自在山上游玩,秀美的山水让这位君主乐不思归。山鬼姑娘感知外人到访,她隐藏在树林的后面。可是黄帝看到了赤豹,那斑斓的花纹和炯炯的眼神挑起他的斗志,他举起长矛,就要猎杀这兽中之神。赤豹弓身低吼,并不退缩。然而山鬼姑娘知道:赤豹虽然并不怯战,但在黄帝的面前,它明白自己不是对手。山鬼姑娘出现在赤豹的身前。这样的一位姑娘,就象一段流畅的山泉在眼前,凝聚着山的野性与刚强,流动着水的灵性与秀美。黄帝的手停在空中,强悍的目光就这样柔和下来。山鬼姑娘向黄帝微笑着颔首致谢,带着赤豹消失在林间。黄帝扔下长矛追赶过去,可是寻遍四周皆不见。山脚下的人们说:山上有位姑娘,是个精灵,就住在泉眼的旁边,有时清早上山采果子的人透过薄薄的晨雾,能远远望到她。黄帝明白了:逆流而上,就能去到她的身旁。第二天,他命队伍先回部落,自己一大清早就开始逆泉水上山寻觅山鬼姑娘的踪迹。山高路远,伊人何方?泉水清澈见底,汩汩而流,泉边道路险阻且长,树阴蔽日,葛蔓缠结,乱石磊磊,青苔滑腻,还有蛇兽蝎虫。然而黄帝心中认定了要去找山鬼姑娘,这些阻隔都在他的心外。他披荆斩棘走到一半,突然望见山鬼姑娘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的一块巨石边,山鬼姑娘在向他浅笑。黄帝心花怒放,但是却不去追赶。他知道自己一去,山鬼姑娘就会躲闪,与其这样,不如认准溯水而上寻到她的家,就一定能够找到她。所以黄帝看看她,仍然不改初衷,继续前行。山鬼姑娘确是在诱惑黄帝离开泉边,但未能如愿。自从由山水精华凝为人形,她的生活从没有过改变,她就象小孩害怕长大,想永远生长在无忧无虑的童年。黄帝耳边传来哗哗的水声,他已望到了泉眼,只见山泉飞花泻玉,从泉眼中喷溅涌出,那种清凉与爽快让人禁不住想投身入水。泉眼旁边树木青葱,确有一小木屋座落其中,周围景色极为清幽,但小木屋建的并不精致,甚至在黄帝看来,很有些粗糙:屋顶封盖得很不严密,可能会漏雨,不过堆了不少的落叶,也许会替主人挡去不少雨水。木屋没有门,小小的空间,好象只够睡觉用。千辛万苦一整天,太阳快要收回最后一缕余晖的时候,黄帝终于来到木屋旁,他向里看了看,里面有个木榻,低低的,用藤条将些木头简单的捆在一起,也是铺满了树叶。除了个木榻和一地落叶青苔之外,什么都没有。一时间黄帝以为自己弄错了:莫非这里只是山鬼姑娘废弃的家?因为实在看不到这里有人居住的迹象。但这正是山鬼姑娘的家,是她聚敛精华的所在,至于做为居住之用,只不过挡些冰雹暴雨,屋顶漏下的雨水和地面的清凉湿滑对她根本就算不上困苦,她餐风饮露,不用象黄帝那样,还要生火做饭。正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世态人情,她才能够象这样永远不老。黄帝清理了一下挂在衣服上的荆棘树叶,用泉水洗了洗脸和身上的伤口,等待山鬼姑娘的出现。作者: 遇上你不容易 2006-9-11 12:47 回复此发言--------------------------------------------------------------------------------2 回复:【山鬼姑娘】小作一篇,还没写完,给大家解解闷吧山鬼姑娘回来了。黄帝正站在木屋的门旁等着她,看到她出现在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可以仔细地看看她的容颜,而且只要向前几步就能拉到她的手,他嘴角漾起了一丝笑意。山鬼姑娘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她既不愿意让他打扰自己自由快乐的生活,又对这第一个敢于站在她眼前这样看着她的、与她的形态明显不同的人有莫大的好奇。这个人的表情,还有健壮的身材,让她心中不住的发慌。她身旁的赤豹看出了黄帝的目标不在自己而在山鬼姑娘,对黄帝更是充满了警惕,它严阵以待,时刻准备扑上来保护山鬼姑娘。两人对视了一会儿,山鬼姑娘终于抬手指指山下,示意让黄帝走。黄帝说:“我辛辛苦苦一整天才来到这里,不能休息一下吗?”可是山鬼不知道他嘴里叽哩咕噜的是在干什么,她根本听不懂人类的语言,虽然她是山的化身,只要对山下的人类稍加注意,她就能学会人的语言,可她没在这上面花过一点心思,只不经意地听见过,懂得极少。看着山鬼茫然的表情,黄帝知道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她不懂得语言。看来,下一步要做的比上山可难多了。山鬼姑娘想要安静快乐的愿望占了上风,她不再看黄帝,转身走进木屋,黄帝想跟进去,赤豹卧在木屋门前,挡住了他的去路。黄帝的火“腾”地一下升上了心头,但他此时手无寸铁,拿赤豹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山鬼姑娘想要安静,却一夜无眠。清晨她走出木屋,眼中不由自主的寻觅着黄帝,四周并没有他的身影,她的心里顿时觉得空落落的。她不知道,此时岁月已开始在她的容颜和心上留下轻痕。突然黄帝从木屋后面转了出来,他抱着一个藤条编的筐子,筐里装了很多野果。黄帝说:“山鬼姑娘,你要不要吃果子?”又用手指了指野果,重复了一句:“果子!”山鬼姑娘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摇了摇头。“不吃?那我自己吃了。”黄帝说。这是他的早餐。山鬼姑娘笑着看他吃野果:吃东西,这是她从没想过的问题。山鬼姑娘不再赶黄帝走,她发现自己其实更愿意他留下来。而黄帝,抓住一切机会和山鬼姑娘说话,没过几天,山鬼姑娘就能够使用语言和他交流了。从此在山间,不再只有山鬼姑娘一个身影,黄帝和她如影随形。夜色凝练如洗,星星满天,似乎就在头上不远。山鬼姑娘和黄帝坐在木屋前,黄帝给她讲着人群中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说话还没有到这么晚过,往常山鬼姑娘早已进木屋休息了。山鬼姑娘问黄帝人为什么会有老有少?黄帝告诉她:人的寿命是一定的,没有人能够永远活着。出生早的岁数就大,会更接近死亡。山鬼姑娘又问人出生的早晚是怎样定的呢?黄帝没说话,轻轻揽住了她的腰。时光过得很快,转眼月余。黄帝想起了他的部落。在山间的日子是快乐的,但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山鬼姑娘不愿离开她的家,而黄帝更不能舍弃他的部落。那么就只有分离。山鬼姑娘不吃美味,不穿霓裳。而黄帝很想为她做点什么,于是打算替她把木屋好好的修葺一下。但山鬼姑娘不需要,她喜欢住这样简陋的屋子。就连时间,黄帝也不能再给她了。黄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能为她做任何事情。山鬼姑娘不明白为什么黄帝非走不可,不知道是什么在牵挂着他的心。黄帝走时,给了一个她弄不明白的解释,并告诉她自己还会回来。那一天,山上的叶子都变得低垂,如同山鬼姑娘的心情。山鬼姑娘学会了说话,学会了思索,也学会了留恋。在留恋和回忆里,她捱过一天又一天寂寞的日子。因为感觉到了痛苦,所以她觉得自己应该忘记他:就当作回到从前了吧。可她没想到会这么难:山间处处都是他们共同游玩过的地方,走到哪里,都不能忽略掉他的存在。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还记得我吗?可是她丝毫没有黄帝的讯息。同样是没有黄帝在身边,从前的自己要比现在快乐多了。可为什么就陷入这样的忧伤走不出来?有情会老。山鬼姑娘已不再象清澈欢畅的山泉,而变成了一片沉静的湖水。
柔情似水9999
刘伯温自小胸怀大志,想着做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但是他总觉得的自己的本事不济,离那些天才还差着一点。 他苦思冥想自己到底差哪儿了呢。 有一年坐船出门,和一帮文人论起天下大事来,众人一会儿说陈友谅势力大,能夺得大元江山的人非汉王莫属,有人说张士诚温婉待人,是做大事的料,就中有个和尚沉默不语,听众人乱哄哄东一嘴西一嘴的。 和尚忽然哈哈大笑说:众位相公说了半天,老衲听得脚都麻了,待老衲伸伸脚也说说我的愚见。 众位儒生看着这个略有疯癫的和尚说:老和尚好好念你的经就得了,你懂什么天下大势呢。 老和尚活动了活动双脚,缓缓的说:在我看来,天下大势和和尚关系大着咧。你们讨论了半天,我觉得都没有说对,我说说我看到的天下大势,就是四句话而已: 枝枝叶叶现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 谈空说偈有真王。 这时,船已靠岸,老和尚晃晃悠悠的走了。 众儒生都觉得这疯和尚疯的可以,只有刘伯温觉得这老和尚不是凡人。 于是他追上前去,向老和尚毕恭毕敬的请教天下的形势。 老和尚看他确实虔诚,把他领回了寺庙,老和尚告诉刘伯温自己家祖上是徐茂公,只因为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这一支怕被连累,连夜逃了,临走时带走了徐茂公很多的藏书,其中有半本奇门,学会能知天下大事。 刘伯温向老和尚祈求,想看看这本传说中的神书。 老和尚犹豫再三,答应借给他看一夜,而且只准在庙里看,不得携带出去,不得抄书,刘伯温这人看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一夜之间,他把半部奇门记住了七七八八。 辞别老和尚,刘伯温回到家,越研究奇门越觉得奇妙无穷,可惜只有半部,很多里面学问无法贯通。 他苦苦寻找另外半部奇书,但是市售的大多是赝品。 有一天刘伯温忽然灵光一现,想到:徐茂公的奇门虽然残缺,但是他以前也有人学习奇门,他们手里的奇门未必是残卷。 这时候一个名字忽然跳入他脑海里,诸葛亮。 据说诸葛神机妙算,完全得自那本叫奇门的奇书,27岁出山,和天下群雄一较短长。 那么,诸葛的墓里可能有这本书呢。但是从三国到大元,隔着一千一百多年,诸葛亮的墓已经很难找了,据说诸葛亮的墓地有好几处,有很多都是疑冢。 刘伯温在家里按照半本奇门的记载,苦苦推算诸葛墓地所在。 整整三个月时间,他没有迈出家门一步,终于给他算出诸葛墓地的所在,他雇了很多摸金校尉的后人,浩浩荡荡的去定军山找诸葛亮的墓地去了。 刘伯温到底找到诸葛亮的墓没有呢? 有两个传说,一个传说是刘伯温挖到了诸葛亮的衣冠冢,墓里有几口大缸,供养着一盏长明灯,刘伯温带人挖开坟墓,触动了墓里的机关,一块石碑拔地而起器,石碑上书写几个大字:伯温加油。 意思是诸葛亮知道刘伯温要来偷坟掘墓,所以事先让人刻了这块石碑,不但能吓刘伯温一跳,而且阻止了刘伯温挖坟不止的行为,还要坑刘伯温几缸灯油。 另外一个故事版本是,刘伯温挖到了诸葛真墓,挖到半路忽然有一块石碑横空出现,上书五个大字,只有伯温到,刘伯温一看诸葛亮早就预见到了自己会来挖坟,那么自己继续挖下去不知道会有怎样灾殃等着自己,于是再也不敢挖了。 刘伯温对着石碑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退出诸葛亮的墓,让人封好土,所以诸葛亮的墓至今没有被盗的痕迹。 刘伯温在给武侯留下的石碑磕头时,在墓碑下面发现了四行小字,写的是: 逢瑞而起, 遇凉更猛, 欲学子房, 奈有愤辕。 这几句话刘伯温琢磨了一辈子,临终才想明白这就是自己一生的写照。 刘伯温的很多传说都是个故事,真的只是个故事而已。 民间传说中的活神仙刘伯温和明朝朝堂上那位明朝四先生之一的刘基我觉得是两不同的个人。 关于奇门这本书啰嗦两句,奇门分法术和数术,据说法术早就失传了,我早年看过一本故事期刊叫《山西民间文学》,有个故事写一个人学习法术奇门的故事,当时觉得好神奇,但是那本书看完就丢了,后来想再找找这个故事看,找了好久也没找到。 ================ 文:薛白袍 欢迎点赞,欢迎讨论,谢谢关注
可以试试青年文摘杂志
1、山西春秋音像出版社 山西省 太原市 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5层 2、山西华夏劳动图书发行站 山西省 太原市 旱西关30号南 3、山西教育出版社 山西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信息、中国医药指南、中国卫生产业这些都是国家级期刊,你还可以参考下创 新医学网,上面很多期刊的
民间美术论文提纲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
山西《民间传奇故事》擅自出版的《惊悚e族》,存在偏离办刊宗旨、一号多刊等问题,刊发图片、文字含有渲染恐怖、暴力等有害信息,格调低俗。2013年10月,山西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