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叶草2011
不收费是已经付了相关的版权费。知网下载或者说浏览全文,必须要支付给中国知网相应的版权费,但是如果只是观看文章的摘要,或者查询文章的题目,那是免费的,在很多学校里面的图书馆,用公用电脑下载论文是免费的,是因为学校已经付了相关的版权费。
小小织女星
知网收录作品如果支付版权费用,需赔付1200亿,除了著作权侵权信息以外,知网是否利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对合作单位也就是各高校滥用支配者地位也值得商榷。
知网收录作品如果支付版权费用,需赔付1200亿
近日,在中国庭审公开网的一段公开审判视频当中,知网的代理人直接就说了,如果知网目前在库的作品按照赵德馨教授要求赔付的200元每千字的标准来算,知网如果被很多作者一起诉讼,知网有可能会为这些为支付版权费用的文字作品支付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的赔偿。按照知网的盈利模式来说,知网目前其实真没有把多少的经费投入到作品的收入当中,对于作品的收录知网是具备随机性的,而且知网也不会真去联系写文章作者并向其发放稿费,这也就意味着不管稿费高低与否,知网最大的可能是根本就没有像作者买相关文章的版权。
按照此前赵德馨教授所说的话,知网就算目前已经赔偿了他70万元的赔偿金,但他也失去了传播自己文章的渠道,因为目前知网仍然没有将其文章重新上架。按照我们的理解来说,就算赵德馨教授获得了自己应该得到的70万的版权赔偿金,但是他的文章没有办法重新上架知网,更多的人没有办法通过这一渠道看到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就失去了传播途径。所以说,就算需要赔付1,200亿元的稿费费用,但知网现在拿捏着作者的文章传播的权力,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作者只能畏首畏尾。
除了著作权侵权:知网是否涉嫌垄断也值得关注
除了著作侵权以外知网可能也会涉嫌垄断,目前知网对于学术相关市场的支配力度是很高的,全中国稍微有点钱的高校都会向知网购买服务费用,而且许多高校毕业生的毕业也依赖于知网用查重系统进行查重。更加离谱的是刚才已经提及过的知网还拿捏着文章作者的传播途径,如果没有知网上架文章,他们的文章甚至在网络传播不下去。按照这样的支配来说,知网如果涉嫌利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对各高校滥用支配者地位,这就涉嫌垄断。而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在进一步调查当中,相信知网是否涉嫌垄断的结果很快就可以得知。
初夏红豆冰
一般的都要付费,有少量免费文章,注册会员也要付费,一般高校都会买知网的数据库,这样本校的学生都可以免费下载用。
针对个人用户,知网采取按篇收费与按页收费两种标准。钱江晚报记者随机点开了若干篇论文下载页面,按篇收费价格在7.5元-25元/篇,而按页收费则在1元/页左右。换言之,100元只能购买几篇动辄数十上百页的论文。
“高价”的收费下载服务,同时造就了知网的“高利率”。据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同方知网2017年全年营收达9.72亿元,毛利率61.23%;2018半年度营收则超过5亿元。
扩展资料:
知网目前是收录国内论文、报刊文章等数据最完备的平台,但这些论文和文章是知网运营商采取极为低廉的手段获取的。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起诉过知网收录文章不付费,包括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都起诉知网侵害有关作家的著作权并胜诉。
一方面压低稿酬,另一方面抬高服务价格,无怪乎知网毛利率连续多年超过50%。但要看到,知网这是以不尊重版权的方式打造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如此操作简直令中国版权保护事业蒙羞。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知网充值引发的思考: 知识不应变成高消费
有些期刊没有版面费,需要你稿件合乎它们栏目要求。 没有这个条件的,一般是按页收的,各个期刊标准不一样,这个可以提前问编辑部 一般是1200 左右的,这都不是固定
中国知网获取论文著作权的方式,是建立在渠道优势乃至垄断之上的。很多时候,它并没有获得原作者的直接授权,而是被打包进期刊、大学学位论文的“格式化条款”里。 中国知
用CNKI中国知网免费入口整本下载论文范文的方法我按这条百度经验的方法试过了,可以用,而且非常好用,推荐。
没办法,将论文上传知网是有国家规定撑腰的,目的也是促进知识共享。过分强调知识产权的私有性并不利于社会科学的发展。
《吉林医学杂志》老牌省级期刊,知网万方收录,只收临床文章,限收中医文章,可以收护理,最低要求两个版面起发,不超过两个版面的话,版面费在1600元左右。出刊和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