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1208
北野武曾经是日本的一名相声艺人,他在电视节目中口若悬河、言辞犀利。但是转入电影行业后,他的表现一反常态,沉默寡言、目无表情。日本电影行业对北野武褒贬不一。一方面,北野武曾针对日本评论界放话,“我是日本电影的癌症,大家快驱逐我吧”;另一方面,他在国际影坛又有着很高声望。他凭借自导自演的《花火》,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蒙特利尔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是日本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三人。就连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都将北野武视为日本电影的未来。 北野武与黑泽明 北野武的电影,有着“暴力美学”的标签。电影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孤独的社会边缘人,他们的命运大多以死亡告终。有评价说,“北野武电影的主人公对这个世界透出一股绝望和蔑视,骨子里渗出一种不屑同流合污的超然与悲剧。仿佛跨越生死之界,反而是摆脱污浊、残暴和污秽人间的幸事”。这颇有一种日本武士道“无畏而死”的精神。 但是,当北野武亲历生死之后,他的电影中又多了一份对生的留恋与渴望。1994年夏天的一个夜晚,47岁的北野武骑着重型摩托,遭遇车祸。手术后,他的半边脸永久瘫痪。对死亡的恐惧始终萦绕心头,他开始重新审视“活着”这件事。 1999年,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菊次郎的夏天》上映。一改之前的暴力、血腥,这部喜剧电影显得格外温情、明朗。虽然影片中仍然有一丝哀伤,但是不乏希望与戏谑。北野武不仅展示了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困境,更是在探讨如何让生命获得更大的价值。 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一段寻亲之旅 在《菊次郎的夏天》中,北野武运用低机位的拍摄手法,模拟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一段儿童寻亲之旅。他将影片的叙述,仿照暑假相片日记的形式,分成了9个章节。 小学生正男,是个总是一脸委屈的小男孩。他走路时一直低着头、嘟着嘴。暑假来临,他决定带着妈妈的相片和地址,独自去远方寻找从未谋面的妈妈。正男的邻居阿姨不放心,就安排游手好闲的老公陪正男一同上路。 有了“成人主角”的参与,影片的主题也更加深刻。为了体现孩子对成人世界的理解,影片还穿插了正男的四个梦境。 与正男一同上路的大叔,刚离开老婆就直奔赛车场下注。正男预测的号码,帮大叔赌赢了一笔钱。随后,大叔带着正男去小酒馆消遣。晚上,正男的梦中充斥着赛车场急促的敲钟声,陪酒女不关心正男寻亲的事情,反而极力称赞他赌赢了一笔钱。 孩子无法理解大人对金钱的迷恋,也对大叔找陪酒女的行为感到困惑。 次日,大叔赌输了所有钱,晚上在酒馆喝酒时,把正男留在了店门口。正男险些受到猥琐男的欺负。正男在委屈中入睡,梦见大叔后背上狰狞的纹身和猥琐男的形象含混地扭曲在一起,正男被绑在柱子上,妈妈在一旁默默流泪。 影片中的配乐古怪又恐怖,展现了正男内心缺乏安全感,对大叔心存芥蒂,同时又渴望得到远方的母爱。 两人正式上路后,虽然大叔一路上惹了不少麻烦,但还是搭上了顺风车,到了目的地。可是,正男妈妈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老公和孩子。正男在远处背过身,抹着眼泪离开了。 大叔内心受到触动,尽力安慰正男。但是由于在夜间嘉年华上贪便宜作弊,大叔被小混混带走,留下正男在原地等候。正男在长椅上睡着,梦中两个小混混化身妖怪,跳着诡异的舞蹈。 正男对陌生人感到害怕和戒备,又因为大叔的离开而感到缺失。在正男的心中,已经对大叔产生了依赖。 回程的路上,镜头展示了停在花朵上的蜻蜓、池塘里的青蛙,还有荷叶梗上的毛毛虫。这些有趣的细节,正是儿童眼中的夏日景象。它既描绘了孩子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向往,也让观众的心情为之放松,重回孩童游戏的心态。 正男和大叔在遇到旅行作家、重磅先生和光头先生之后,大家一起快乐地度过了三天的夏日露营时光。虽然嘴上说着“一起玩吧,为了那个孩子”,可这四个大人也得到了片刻的欢愉,暂时走出了社会边缘人的阴霾。正男在河边的帐篷中睡着,终于做了一次美梦。他梦见,星空下大人们变幻着夸张的造型,笨拙地陪他玩“一二三,红绿灯”的游戏。此时,久石让的经典配乐《summer》,烘托着欢快的气氛。 这也意味着,寻亲之旅结束时,正男逐渐克服了内心的自卑,重新找回了孩子的天真与乐观。 正男与大叔分别时,他站在桥上远远问道:“先生,你叫什么名字?”大叔闪着狡黠的目光回答, “菊次郎,他妈的,滚吧”。 至此,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菊次郎不是男孩的名字,而是那个吊儿郎当的大叔。导演北野武猝不及防地抛出了影片最大的一个笑料包袱,同时也点明了更深刻的一层主题。 旅程结束后,成长起来的却是一位大叔 《菊次郎的夏天》作为一部“旅途电影”,自然离不开“终极寻找”的主题。 影片中,开头的菊次郎形象就是一个迷失自我的无业游民,而一路上的经历让他重新找回自我,走出困顿。这一切的契机,就是正男的寻亲之旅。 菊次郎在出发之前,听妻子安排时,他和正男并排站在镜头前,同样的眼神空洞、神情呆滞。这不禁让观众担心,这样一个不成熟的人,能安全护送孩子吗? 果不其然,菊次郎挥霍了妻子给的钱后,硬生生把旅途变成了囧途:他明明不会开车,却偷偷把出租车开走,磕磕绊绊直到车冒着黑烟坏在半路;本来不会游泳,却逞强栽进泳池,为了挽回面子,回来又趴在桌上学游泳姿势;搭顺风车被拒,就砸坏玻璃,溜之大吉;一边说着“大人要为孩子牺牲”,一边背着正男偷吃饭团,结果摔进草丛... 菊次郎可气又可笑的无厘头举动,一直延续到被正男的身世触动心弦。夜晚在路边的候车亭,正男枕在菊次郎的腿上熟睡,菊次郎自言自语:“ 原来他跟我一样 ”。找到正男妈妈的住处后,菊次郎看到门牌上赫然写着“吉村”的姓氏。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横冲直撞,而是不知所措的像个犯错的孩子。也许,菊次郎的生活经验告诉他,结局并不美好。 正男亲眼看到了妈妈的新家庭,伤心不已。菊次郎领他来到海边,又独自返回想去质问。但最终菊次郎放弃了,他带着抢来的天使风铃,回来蹩脚地安慰正男,“那个女人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搬走之前给你留下了这个风铃,只要不开心或者遇到麻烦就摇一摇,会有一个天使来帮你”。 北野武的电影中有许多定式的存在,他将这些事物都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来诠释电影的内涵。 比如《菊次郎的夏天》中,大海是心灵的慰藉,风铃则是成为了一种爱的符号。北野武认为,人类的创伤体验促使人类自我疗愈。如果现实不能满足愿望,就需要一个精神寄托。就像菊次郎将母爱寄托在风铃上。风铃不仅代表正男对母爱的渴望,也代表了菊次郎对妈妈的思念。 回程中,菊次郎与正男的爱护和依恋,让菊次郎的父性回归。他感受到亲情的宝贵,也正视了曾被母亲抛弃的事实。在养老院,他隔着玻璃看着仍旧高傲孤僻,却又垂垂老矣的母亲,内心却得到了一种久违的平和。 这部影片表面上是讲述菊次郎陪正男寻找妈妈, 但实际上是曾经处于精神困顿的菊次郎,在旅途中被正男的天真善良打动,最终改变痞性、解开心结,重新找回逝去的亲情,获得生存力量的过程 。这也是片名《菊次郎的夏天》的真正意义。 年过半百的北野武,以此片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达成和解 《北野武自述》一书中写道,“《菊次郎的夏天》本来就是一部不缺柔情的电影,而且取材自我的童年。我不会假装这部电影的情节跟我的童年没有关联”。实际上,这部电影正是北野武最具自传性质的作品。北野武用隐晦、包容的方式, 以此片纪念已逝的父亲北野菊次郎 。 北野武的父亲是社会底层的一个油漆匠。他冷漠少言又胆小怕事,但喝完酒之后就回家对母亲拳打脚踢。北野武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暴力,最初就源于童年时对父亲的恐惧。可是一旦严肃又爱摆架子的父亲出了丑,又让人觉得特别好笑,这也是北野武戏谑的原点。就像童年的北野武第一次去海边,是和父亲一起,这也是父子俩最幸福的回忆。不过,那次明明不会游泳的父亲偏要逞强,结果差点溺水。 北野武回忆,“生前好像和父亲没有说过话的记忆。可是现在回想起来,他真的有点寂寞。这次的电影有点像扫墓孝亲的感觉,这也算是供养”。 《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与父亲的“对话”,也是为自己缺失的童年圆的一个梦。 他亲自出演“菊次郎”,希望能设身处地理解父亲的处境,感受他的孤独。影片前半部分,菊次郎一塌糊涂的生活,是对父亲曾经的一种写照;后半部分,对正男的关爱和陪伴,是北野武对父爱的憧憬。 影片最后,菊次郎去了养老院远远地看了一眼母亲。 这个镜头的另一层含义,是北野武想弥补在母亲重病时,不曾探望的那段时间。 北野武一生都在与母亲抗争。母亲佐纪十分要强,为了让孩子们脱离寒门出人头地,她对教育很狂热。母亲担心北野武打棒球会耽误学习,所以连看见棒球手套都会生气。在母亲的严格监督下,北野武考上了日本著名的明治大学工学院。 可是为了对抗母亲,北野武选择了退学,离开家去作一名艺人。但没过多久,他就连房租都交不起了。房东告诉他,是因为母亲默默垫付才让他一直住了那么久。与母亲的抗争,北野武一直失败。 等北野武成名后,母亲月月要钱,如果到账稍慢就要破口大骂。在北野武眼中,母亲实在是贪婪不知满足。所以,母亲生病时,北野武仅去探望过一次。甚至母亲去世,他也不想回家守孝。 丧礼结束,北野武收到姐姐寄来的包裹,是母亲留下的一封信和一个存折。存折里是北野武每月寄给母亲的钱,一分不少。信中写道:当你说要去东京打拼时,我就很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我每月从不间断地要你寄钱回家,一方面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你的钱就是你的钱,现在就拿去好好利用吧! 北野武与母亲 每位导演呈现出的电影风格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感受不同。北野武将温情流淌在寡言孤独的小人物身上,并最终把它酿成噬心的烈酒,使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也许,在年过半百、亲历生死之后,北野武选择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解、与自我和解。 正如《菊次郎的夏天》中那句经典台词: 风景如画,旋律优美。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沿途会遇到各种风景,但最后我们都要回归。 编辑:郭春雨
蜡笔1982
真正的北野武先生,我其实知之甚少,但江湖上一直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就前几天还搞事情,都72岁的老头了,还要和自己68岁的妻子离婚,其中的代价是200亿日元,想不明白老人是怎么想的。但想不明白就别想,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有一套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非常人可度之。在岛国的电影圈子里,我一直想把北野武先生好好研究一遍,但日本电影导演当中,成就极高的殿堂级人物一抓一大把!其中有很多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如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大岛渚、今村昌平、是枝裕和、原田真人……当然,也包括北野武。前两天,花了大概4个小时的时间,零零碎碎地读完了《北野武的小酒馆》,关于生死,关于教育、关于关系、关于规矩、关于电影。感谢这本书,让我短短4个小时,认识了一个新的北野武。他看待生死是那么通透,他看待教育是那么客观,他看待朋友是如此真诚,他看待规矩是如此的纯真,他看待电影是如此的敬畏。我太佩服这位老先生了,他是如此的赤裸真实,那么大一个腕儿,竟毫不掩饰自己的痔疮,甚至公然在书里描写自己通常一边写剧本一边与姑娘行鱼水之欢,而且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约会的目的,虽然在日本,女人的家庭地位相对低下,但总不至于对丈夫沾花惹草的行为可以视而不见吧!所以北野武先生的离婚是必然的,200亿日元,我觉得花少了,松田干子老太太实在好可怜。北野武先生是个老派的昭和男儿,身上流淌着豪气粗犷的鲜血,车祸以后,把生死都看透了,但是对待女人,也实在太直接了当、自由随意了,一直和年轻女人走肾,有时候走点心,甚至人家还不习惯。 对于男人来说,有些道理他们明白,但是从来做不到。北野武先生就是这样,他很坦荡,从不伪装,“我不知道面对女人的时候不想那事你还能想啥?难道你想告诉全世界你不行吗?”我们活在一个充满伪装的世界里,连朋友圈里发的照片,都是经过美颜处理的,而全世界都以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只有北野武先生一个人只发原图,却被误以为是个异类,这就是世界的荒诞。北野武先生也知道:“自由这种东西,只有在一定程度的框架下才能成立。想干啥就干啥是一个没有框架的概念,在这个概念里是没有自由的,有的只是混沌。”但对于女人,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这个道理,他就是做不到。“人要活下去就得杀生,人要有后代就得性交,人要活得健康就得每天早上排便一次。另外嘛,人要活下去,还必须得有钱。”赤裸裸的真实,这些我们心里都有数,但换做是你,你会在公开场合讲出来吗?我想你不会,更不用说写书出版到全世界了。他却做得了。他看待世界的视角是冰冷的:“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原本都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而把喜悦或悲哀的色彩添加上去的,是人的行为。”却又是那么的真实。而我们常人,通常都会以自己的世界,来诠释整个世界。他看待人生的态度是热忱的:“即便是有机会让我的人生重新来过,我想我还是会选择那种会以几亿度的高温飞速燃烧的人生。”却又是那么的辛苦,而我们常人,通常都会选择一个相对舒适的人生。关于教育,他客观而又冷静,看的很清楚:“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现在的成年人,都喜欢说这种痴人说梦式的废话。孩子怎么可能都是优秀的?”对于我们这些家长而言,简直是当头棒喝!但却有言语中肯,一语中的。同时,他又有很中肯的建议,而且很豁达:“人是不平等的,不管你多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如果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那不如教他们,趁早放弃!”请问:对于这样的建议,你能够马上接受吗?我们眼里的这个老头,是个无法定义的男人。
鲁迅《野草》读后感这些看似短小,而确短小深涵的文章,让我来不及变化表情,一百多页的墨洒开我心中点点疑团,对生活,以及对曾以往在我身边或未来抑或鲁迅年代的种种变迁
作为大众 文化 的电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电影中的 广告 元素的利用成为目前的一种新的媒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广告研究生
北野武导演的电影看过几部,都拍得很好,让人忍不住看第二遍,他的电影风格迥异,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很吸引人。
“文明”一词,早在17、18世纪被欧洲启蒙学者提出来以后,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世纪美国学者摩尔根发表了《古代社会》一书,把人类历史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时代。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文化交流得以加深,文化产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带动国家经济增长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电影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展示一国文化的最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