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8

敏芳在上海
首页 > 学术期刊 > 陶瓷釉料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天开心好好好

已采纳

1、主要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WFD-Y2型原子吸收分子光光度计(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 钙、镁空心阴极灯(日本岛津) 1.2 试剂 盐酸:优级纯 硝酸:优级纯 硫酸:优级纯 高氯酸:分析纯 氧化锶:分析纯,配制20%水溶液 氧化铝溶液:1毫克/毫升(用99.99%的铝片配制) 氧化钙标准溶液(甲):1毫克/毫升 配制方法是准确称取经灼烧的氧化镁(高纯)1.000克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1:1盐酸10毫升低温加热溶解,冷却后移至1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氧化镁标准溶液(乙):20微克/毫升 配制方法是,准确吸取氧化镁标准溶液(甲)10毫升于5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实验方法 根据原子吸收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样品的情况,对钙、镁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反复实验,从而确定了钙、镁的最佳测定条件。 准确称取在110℃烘干一小时的粉末样品0.1克置于铂皿中,用水润湿并使试样均匀散开,加入10毫升氢氟酸与0.5毫升高氯酸,在低温电炉上加热分解,蒸发近干,再加10毫升氢氟酸与0.5毫升高氯酸,在低温电炉上加热分解,蒸发近干,再加10毫升氢氟酸继续蒸发至大量冒高氯酸浓烟1~2分钟,冷却后,加4毫升盐酸(比重1.19)和10毫升水,加热使残渣溶解,再补加20毫升水,继续加热至溶解完全清澈透明,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5毫升氯化锶(20%)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用4%盐酸,1%氯化锶的钙、镁标准系列,直接比较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试样中各元素、氧化物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M=C·A·A×10-6/G×100% 式中:M——试样中元素氧化物百分比含量,% C——试样溶液中元素氧化物的浓度,微克/毫升V——溶液的体积,毫升 A——试样溶液的稀释倍数 G——试样重量,克 2、结果与讨论 2.1 仪器条件的选择 ①灵敏度 在上述条件下测得氧化钙的灵敏度为0.06微克/毫升(1%吸收),浓度为2微克的氧化钙标准溶液通常给出0.15左右的吸光度。测得氧化镁的灵敏度为0.0037微克/毫升(1%吸收),浓度为0.2微克/毫升的标准溶液通常给出0.24左右的吸光度。 ②线性范围 标准系列为每毫升含氧化钙0、1、2、4、6、8、10微克,每毫升含氧化镁0、0.2、0.4、0.6、0.8、1.0微克4%盐酸和1%氧化锶的溶液,在上述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其工作曲线如图1。 由图可看出,氧化钙的工作曲线,其线性范围在1~7微克/毫升;氧化镁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在0.1~0.6微克/毫升。③分析线的选择 波长4227、2852是钙、镁最强的吸收线,适宜于(0.1~0.7)%CaO、(0.02~0.06)%MgO含量的样品测定,不需分离,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等特点。对于分析高浓度度的试样,可选择灵敏度低的谱线,以便得到适度的吸光度,改善曲线的线性范围。CaO在20~60微克,MgO在1~20微克范围内选择波长Ca2399、Mg2796的分析线,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测得石灰石和白云石样品中的CaO、MgO的含量见表2。表2 分析结果比较试样分 析 方 法CaO(%)MgO(%) 石灰石原子吸收法55.660.16化学分析法55.580.17 白云石原子吸收法27.4219.56化学分析法27.5419.56由表2看出,原子吸收法测得的结果与化学分析法测得的结果十分相近。 ④狭缝宽度 光谱通带直接影响测定灵敏度和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单色器的光谱通带由公式Δλ=D×S决定。 式中:Δλ——光谱通带宽度,Å; D——分光器的倒数线色散率,Å/ 毫米; S——狭缝宽度,毫米 因为对于仪器本身,D是确定的,Δλ仅由S决定。当吸收线附近有干扰与非吸收光存在时,使用较宽的狭缝会导致灵敏呀明显降低。非吸收线的存在也人使工作曲线发生弯曲。合适的狭缝宽度可用实验方法确定。其方法是,将试液喷入火焰中,调节狭缝宽度,测定不同狭缝的吸收值,当狭缝增宽到遣下程度,其他谱线或非吸收线出现在光谱通带内,吸收值立即开始减少,不引起吸收值减少的最大狭缝宽度,确定为最合适的狭缝宽度。WFD-Y2原子吸收光谱仪,狭缝宽度定为0.1毫米,具有比较灵敏的吸收率。 2.2 酸的影响 ①配制每毫升含4微克CaO,0.4微克MgO,4%HCI、HNO3、HCIO4、H2SO3、H3PO4等5种酸的标准溶液,测定CaO、MgO的吸光度,其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H3PO4、H2SO3对MgO的影响不明显,对CaO有明显的影响。主要原因是CaO在火焰中与P2O5、SO3形成了难熔的磷酸盐和硫酸盐,空气 — 乙炔火焰达不到其熔点温度,影响了对钙基态原子的形成,降低了原子的吸收信号。HCIO4、HNO3是氧化性酸,钙、镁的吸收有正效应。HCI是弱还原性酸,在利于溶液中化合物的稳定,又是实验室的通用酸,选用HCI作为测定溶液的介质最为适宜。 ②盐酸浓度的影响 配制每毫升含4微克氧化钙,0.4微克氧化镁,2~12%不同浓度盐酸标准溶液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看出,盐酸浓度对钙、镁的吸光度的影响,在2~8%的盐酸浓度范围内影响不明显。当浓度>8%时,吸光度明显下降,原因是,溶液中盐酸的浓度高时,喷雾效率下降,使得火焰中原子浓度减少,导致吸收强度下降。在一般测定中,溶液的盐酸浓度保持在4%左右,或将试样和标准溶液中的盐酸浓度匹配一致,可减少误差。 2.3 共存离子的影响 配制4%盐酸溶液,每毫升含4微克CaO、0.4微克MgO为标准溶液1,每毫升含标准溶液1相同的元素含量再配入每毫升4微克Fe2O3、20微克Na2O3、30微克K2O为混合离子标准溶液2;每毫升含混合离子标准溶液2的相同元素含量,再配入20%Al2O3为混合标准溶液3,每毫升含混合标准溶液3的相同元素含量,再加入1%的氯化锶为混合标准溶液4.分别测定这4种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其结果见表4。表4 共存离子的影响 元素 吸 光 度标准溶液1标准溶液2标准溶液3标准溶液4CaO0.350.340.100.34MgO0.510.490.130.50从上表可以看出,标准溶液1和混合标准溶液2的吸光度基本一致,显示出共存离子钾、钠、铁对钙、镁的测定没有影响。在混合标准溶液3中,由于20%Al2O3的存在,吸光度比标准溶液1、2下降3~4倍,对测定钙、镁显示出了明显的干扰。在混合标准溶液4中加入1%的氯化锶,吸光度和标准溶液1、2基本一致,显示了消除了Al2O3对钙、镁的干扰,原因是,在火焰中CaO、MgO与Al2O3形成了高晶格能、高熔点的尖晶石化合物(MgO·Al2O3)、(3CaO·5 Al2O3),空气 — 乙炔火焰达不到他们的熔点温度,影响了这些化合物的解离和基态原子的形成,严重的干扰了钙、镁的测定。在混合标准溶液中加入1%氯化锶,氯化锶和氧化铝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将钙、镁释放出来而消除了干扰。 根据资料介绍,同一份溶液中锌、镍、铜、锰、铬、铝等元素的存在不干扰钙、镁的测定,各元素间也存在不干扰钙、镁的测定,各元素间也存在相互干扰(共存元素铝、钛的干扰用入氯化锶来消除),所得结果和化学分析方法完全一致。因此,利用原子吸收法具有简便、快速的显著优点,更适用于陶瓷釉料、颜料的元素组成分析,可解决化学分析法中存在金属元素干扰钙、镁测定的难题。 2.4 标准样品的分析结果对比 表5列出了几种原料中CaO、MgO采用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用原子吸收法测得的CaO、MgO的含量比化学分析法更接近于标准结果。由此说明,原子吸收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原料中CaO、MgO含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表5 标准样品测试结果对比原料样品 化学分析法 原子吸收分析法 标准含量名称CaOMgOCaOMgOCaOMgO长 石0.1500.080.040.070.03粘 土0.350.100.150.070.120.05焦宝石0.400.200.350.150.370.14由表5可以看出用原子吸收法测得的CaO、MgO的含量比化学分析法更接近于标准结果。由此说明,原子吸收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原料中CaO、MgO含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 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46.54%、13.96%。纯净高岭土为致密或松疏的块状,外观呈白色、浅灰色。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呈黑褐、粉红、米黄色等,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煅烧后颜色洁白,耐火度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结晶水,同时含有少量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着色氧化物等。粘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和结合性,其加水膨润后可捏练成泥团,塑造所需要的形状,经焙烧后变得坚硬致密。这种性能,构成了陶瓷制作的工艺基础。粘土是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蕴藏量大,种类繁多,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 瓷石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断面常呈贝壳状,无明显纹理。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多种成分,并具有制瓷工艺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我国很早就利用瓷石来制作瓷器,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传统细瓷生产中,均以瓷石作为主要原料。 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 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计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青花料是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即钴土矿物。我国青花料蕴藏较为丰富,江西的乐平、上高、上饶、丰城、赣州,浙江的江山,云南的宜良,会泽、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钴土矿蕴藏。我国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来自国外,大部分属国产。进口料中有苏麻离青、回青;常用的国产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 石灰釉主要物质是氧化钙(Cao),起助熔作用,特点是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釉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一般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地刻划纹饰,南宋以前瓷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碱釉主要成分为助熔物质氧化钙以及氧化钾(K2o)、氧化钠(Na20)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釉中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并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可以说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器的顶峰。

167 评论

重庆渝祥居

你还是找来陶瓷、坩埚等的原料分析方法来看看吧,那里边介绍得很详细,也很全面。

312 评论

蔻蔻妖妖柒

第一章烧成温度720-1000℃的低温釉第二章烧成温度980-1120℃的精陶釉第三章烧成温度1100-1200℃的精陶、烧器釉第四章烧成温度1200-1250℃的烧器釉第五章烧成温度1250-1280℃的烧器、瓷器釉第六章烧成温度1280-1450℃的瓷器釉参考文献作者刘属兴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其弟子桃李满天下,本书由其弟子们推崇带向陶瓷界,也得益于刘教授在教室的大力宣传及同学们的踊跃购买。

319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陶瓷材料参考文献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是 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国王的咖啡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日用陶瓷毕业论文

    来,这个论文我给你好了。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

    C站队丶肥皂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陶瓷出口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怎么写?学术堂分三个部分来告诉你:1、应该怎么写1)文字简明扼要: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需要充分概括2)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

    下雨天201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陶瓷色釉料研究现状论文

    陶瓷色釉料一般指色料和釉料,而两者又是联络的,即能够合成为色釉(或称色彩釉)。色料是发生色彩的物质,一般称为色剂(pigment),是以上色物和其它质料合作,经

    哈布斯窗帘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陶瓷发展毕业论文

    关于陶瓷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

    DP某某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