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熊二喜羊羊
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 科技 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核心医学职称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文教育模式,以期推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 医学生 人文素养 教育
[作者简介]郑琳***1964-***,女,江西上饶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蹇瑞桥***1977-***,男,江西新建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学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江西 南昌 330052***
[课题专案]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教改专案“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专案编号:JXJG-11-64-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59-02
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关系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随着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单纯的医患关系,使传统单一的从生物学角度治疗向主动参与模式转变,这也要求医学者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需要渗透相应的人文关怀。
一、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医学人文字质的内在必然要求。医学被认为是一门博学的“人道职业”,古人也称“医乃仁术”,医学被诠释为“医亦人学”,这些都告诉我们医学的本质属性是蕴涵人文属性的。医学人文目的强调珍爱生命,突出强调了人的人格与尊严。从现代医学的发展角度来分析,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在人员配置、仪器装置等方面大有改善,但医疗事故与矛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医疗界忽略了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教育,不能很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医学宗旨。从现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状况分析,医学院校长期淡化人文学科教育,也有不少医学生不够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这种状况与“拯治天下含灵之苦”的崇高医学职业相违背,为以后医学者走向岗位埋下了祸根。
2.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就是要使医学生懂得从人文的角度去审视医学,在处理医患关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行为判断。高等医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努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肩负著为社会输送医学精英的社会责任。针对当今医学生重技术、轻人文的现状,为适应时代与医学事业的发展,相应的调整教育策略,使培养的医学生一方面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技能知识,另一方面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
3.加强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社会和医学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当今医疗界医患冲突时有发生,使医学者越来越重视反思自身的行为,越来越重视对“人文”的关注,弘扬“人文传统”、呼唤“人文关怀”、倡导“人道主义”、推崇“以人为本”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界不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科学态度,而且应树立“以人为本”“医亦人术”的价值理念,凸显人文素养的价值。
有研究资料指出医疗界的很多问题,一味依靠医学技术并不能解决,而是有赖于伦理学或非医学的方式途径。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正之风也有蔓延的态势,功利主义、拜金主义难免侵蚀医学者,乱收费、收红包、拿回扣等腐败现象腐蚀著神圣而崇高的医学领域,使圣洁的医学者心灵暗淡无光。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进一步使医患关系淡漠疏远,医疗纠纷不断涌现,医疗界的形象与声誉遭受破坏。
二、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原因
1.传统教育指导思想的误导。培养“四有”新人,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标,但有不少人士对其中的内涵出现了误读,其中的“有理想”“有道德”仅仅理解为单一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把“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方针误解为单一的只重视抓好科学技术教育。强调政治信念,重视科技知识,但忽略人文理念,违背了医学的人文字质属性。把政治思想教育等同于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同于德育,而德育又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在这样的回圈中进行的人文素养教育最终会使人文教育缺少系统性、完整性。认为抓好科学技术教育就可以加速“兴国”的战略,也许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使医学技术高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缺少人文的医学教育,必将使医学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科学创新能力就会退化,从而导致医学技术的僵化。
2.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不完备。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受传统教育指导方针的影响,医学界往往把主要的物力财力放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而对人文教育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基本上停留在肤浅的理论实践层面,还没有形成培养人文教育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而以生物医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当前,我国一批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正在兴起和发展,如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等。只有突破单一医学学科,构建多学科框架,把医学专业课程与各种边缘学科和人文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医学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3.教育观念中科学与人文的分离。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误读“四有人才”“科教兴国”的内涵,导致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盲目单纯追求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只重视医学生科学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医学知识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在处理医患关系过程中,只能单纯依靠医学技能,而不能给服务物件以人文关怀,势必影响医疗质量效果。
很多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在课程设定方面,人文学科的比重也往往微不足道,又加上重科学、轻人文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欠缺。
三、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走“单科办学”的道路,实行生物模式的教育。有学者指出,医学高校虽然为我国医学界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人才,但弊端也随之暴露,单科性医学院校的学科面窄、基础教育薄弱、学术氛围不浓,人在医学教育中被机械化了。因此,高校医学教育界,应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转变观念,使培养的医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应用医学技能知识,而且能全面应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科学。 医学高校在强调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应摒弃以往,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辅助课程,仅仅是医学课程的附属物等观念。重视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要求医学教育者与医学生都应适时转变观念,彻底改变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关注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相通性,促使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设定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为适应时代与医学学科的发展,高校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设定医学教育课程,拓展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构建多层次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侧重抓好“两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落实医学高校人文教育目标的主场所,为人文教育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一课堂由高校教师对医学生进行讲授的课程,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第一课堂落实的成效,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劣。应科学制定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使课程最大限度覆盖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调整补充如“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等相关课程。
第二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计划外,由学校相关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第二课堂的建设,应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将医学生的培养置于学校乃至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文化功能,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挖掘高校长期所形成的文化资源,如校园文化精神、建筑艺术等。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地进行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重视修建内涵丰富、新颖别致的校园建筑,设计增添校园人文景观,力求赋予校园的硬体设施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应力求主题明确,意境深远,内容积极健康,促使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又注重人文精神,可以组织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组织积极健康的公寓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等。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医学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人文资源,与本地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等建立人文素养教育基地,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参观,从而发挥社会环境育人的功能。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三下乡”“四进社群”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医学生义务献血,深入社群、单位、乡村,利用自己的专长进行医疗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医疗实践,为医学生创造爱心和职业道德的平台,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医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保护神。
5.建立有效的医学人文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在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中,科学客观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具有调节激励等功能。以往医学高校评价机制往往是单纯的医学技能的考查,很少涉及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是片面的,很难反映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调查和量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师、学生各种主要因素进行评定。一方面要确立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文素养评价机制。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点应在提升指标数量比例的同时,需要加大力度提升质量,使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结果具有真实价值。积极构建学校自评与外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应以激发增强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追求与完善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总之,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地研究、完善教育资源及教育机制,高度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使人文教育有效地融入医学教育中,如此我们培养的必将是德才兼备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清华.论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4***.
[2]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OL].
[3]顾鸣敏,胡涵锦.21世纪初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
[4]罗汝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OL].
[5]唐海波,王立丁,邓斌.医学生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
[6]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OL].
[7]朱潮.中外医学教育史[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
[8]周东海.医学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核心医学职称论文
单眼皮姐姐
当代教师教育论文适合发什么期刊?具体的还要看你是什么科目,下面你可以参考这些期刊教育论文发表常见期刊《英语画刊》 杭州出版社 省级 独家代理,可以不需要摘要参考文献《小学生》(教学实践版) 共青团山西省委 省级 独家代理《中学数学》 湖北教育厅 省级 教育核心,高中上半月,初中下半月,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教育艺术 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G4 《高中数理化》 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教育核心,G4刊《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中文核心,教学版要求文章质量,G4刊《中学生英语》 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需要摘要与参考文献《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封面有核心字样,G4刊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下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封面有核心字样,G4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封面有核心字样,G4刊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下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封面有核心字样,G4刊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下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封面有工作企鹅993383282 或1366273999核心字样,G4刊 《中学生物教学》下半月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上旬刊为北大核心期刊,G4刊 《华夏教师》共青团中央 国家级 审核时间有时候在1月,G4刊《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国家级 江苏教育学会协办《写作》(上旬刊) 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 写作类核心期刊, 江苏教育学会协办《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 山西师范大学 省级 中文核心,G4刊《小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 省级 中文核心,有语文版\数学版\综合版,G4刊《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江西教育出版社 省级 中文核心, 审核时间有时候在1月,G4刊《实验教学与仪器》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 国家级 人大复印资料收录,小学信息技术收稿多,G4刊
这个刊物应该是可以的 刊名:《人文社科论坛》 英文名: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Forum 主管:北京人文社科研究院 主办:人
原创性要保证,抄袭率不能超过30%,杂志社都会先做查重的;论文格式要合期刊杂志社的胃口,每个期刊的要求不一样,可以先找早发表网问。
年过不惑才认真来到这个世界 ――职业生涯叙事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农历新年初二。阳光明媚,鞭爆声声,实乃祥和时光。端坐一隅,拿起手机,完成一份迟交的作业。
你知道怎样发表教育论文吗?一起来看看吧。
放心吧,有稿费,邮局会给你送通知单的,还有一本带有你发表文章的期刊随后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