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3

番茄小清新
首页 > 学术期刊 > 文献对历史的影响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ujieayiyua

已采纳

Q: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对先秦两汉研究的影响 :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文献成为了研究先秦两汉时期的重要来源,对学术界的影响十分巨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战国时期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吕氏春秋》,以及秦汉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和《汉简》。这些出土文献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先秦两汉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孙子兵法》和《吕氏春秋》的出土,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军事策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甲骨文》的发现,则为研究商代社会和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而《汉简》的出土,则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总的来说,出土文献的出现,为先秦两汉时期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资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明成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83 评论

xiaoqiao945

中国古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财富和历史文化遗产,古籍保存又受温湿度、酸碱度、空气污染、光辐射、生物危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古籍主要收藏机构的图书馆,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原因,并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更好的保护图书馆的古籍。[关键词]图书馆;古籍;古籍保存;影响因素国家标准《古籍著录规则》(GB/T3792.7-2008)对古籍文献的定义是:“1912年以前在中国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可见距我们最近的古籍文献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古籍文献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历史传承的载体和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参考价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古籍文献藏量至少在4000万册,有10余万种。它们大多收藏于全国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古寺庙等单位,也有个别在私人收藏家手中,其中图书馆是我国古籍文献的主要收藏和保护机构。古籍文献的纸张多是用含植物纤维高的麻、树皮制成,使用寿命较短。由于古籍文献的流传时间较长,并且面临着环境、气候、光线辐射、昆虫和微生物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破损和老化程度日趋严重[1]。因此,古籍文献的保存和维护已成为各地古籍文献收藏机构尤其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2]。1 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因素1.1 温湿度对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在环境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图书馆存放古籍文献的库房及阅览室的环境直接决定了古籍文献的保存寿命和保存质量。研究表明,在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中,古籍文献可保存600年左右。由于古籍文献的纸张原料大部分是天然植物纤维,属吸湿性物质,怕干燥,所以对文献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较严格要求。古籍文献纸张的寿命随着保存温度的提高而降低。温度越高,纸张的老化速度越快,纸张变脆、开裂、皱缩,耐折度降低。温度越低,纸张的老化变质速度也越慢,古籍文献的保存时间也越长。在温度不稳定的情况下,纸张的收缩与膨胀交替进行,对纸张的损坏更大。据试验资料显示,温度超过常温10℃时,古籍文献纸张的酸碱杂质产生的破坏作用会增加3倍,而温度每下降10℃,纸张的寿命会增加2-3倍。因此,保存古籍文献的书库和阅览室的室温应控制在14℃-18℃,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把珍贵的古籍文献放置在低温冷藏库保存。相对湿度是影响古籍文献保存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由于纸张的吸湿性,当纸张的含水量低于它应有的比例,纸张就会酥脆、断裂变形,一般纸张的理想含水量为7%。纸张的相对湿度过高,不仅会滋生微生物(如霉菌),也会导致纸张内部结构的破坏或腐蚀。而且纸张的高纤维素大量快速地吸收水分,导致纸张纤维潮湿、间距增大,加速纸张的化学破坏作用。因此,图书馆必须把古籍文献存放场所的温度和湿度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按照四季温度的不同,古籍文献书库的室温应控制在16℃(冬季)-22℃(夏季),相对湿度控制在45%(冬季)-60%(夏季),并且日温差和湿度差应保持稳定,日温差≤2℃,相对湿度差≤5%。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而图书馆室内的温度、湿度会随着室外气候的波动而不断变化,季风、降雨、日照、读者流量等因素都影响着室内气温和湿度。因此存放古籍文献的场所要想获得稳定适宜的气候环境,仅仅依靠自然环境的调节是不行的,图书馆还必须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和经费,因地制宜,采取技术措施,配备相应的设备,来调节控制存放古籍文献室内的温湿度,改善古籍文献书库的小环境。1.2 纸张酸化对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古籍文献纸张的酸化主要原因是由于造纸过程中残留在纸上的硫酸、明矾、氯漂白剂等酸性成分,经过长期的化学反应开始腐蚀纸张,使纸张的pH值低于5.6,偏酸性。我国古代传统造纸工艺是使用草木灰、石灰水处理植物纤维,因此古籍文献纸张大多偏碱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古籍文献纸张的酸化。不过,受当前环境、大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古籍文献纸张的酸化呈加速和扩大趋势。因此,如何遏制古籍文献酸化是古籍文献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3 空气污染对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空气中除了氧、氩、氖、氦、氙、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外,还有占空气总量0.001%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氢化物、氯氢化物、硫氧化物、尘埃、臭氧、微生物、虫卵等。虽然这些空气污染物所占空气比例很小,通常对古籍文献的破坏很微弱且难以察觉,但随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进行,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直接危害着图书馆古籍文献的保存。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燃烧煤炭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四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仅破坏地球的臭氧层,使紫外线辐射增强并形成酸雨,而且使大气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这也是图书馆古籍文献纸张酸化、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空气中的尘埃也是危害古籍文献的重要污染物,尘埃不仅改变了古籍文献的外观色彩,而且尘埃中的酸碱性微粒、微生物孢子和虫卵,还会腐蚀古籍文献,以及滋生霉菌和害虫。图书馆古籍文献除受到空气污染物影响外,还会受到图书馆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古籍文献存放的设备材料等有害挥发物质的影响。如陈列书籍的书架、书柜使用的化学纤维材料、装饰涂料中的有害气体,在室内小环境中浓集,也会危害古籍文献。1.4 光辐射对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古籍文献纸张的基本成分是纤维素,被红外光照射后温度会升高,产生内应力,会出现翘曲、龟裂现象。而光辐射中的紫外光可使纸张的有机化学键断裂。因此,古籍文献如果长期遭受光辐射,会使古籍文献局部温度升高,湿度下降,导致纸张纤维素聚合度和机械强度下降,使纸张变脆,从而影响纸张的耐久性。纸张在光的照射下还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易碎的氧化纤维素,使字迹褪色。光辐射对古籍文献的破坏作用是渐进的过程,光照停止,但破坏作用仍在继续。1.5 有害生物对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在古籍文献的保存环境中,有害生物对古籍文献的危害主要来自各种微生物和害虫,如各种霉菌、螨虫、毛衣鱼、烟草甲、鳞毛粉蠹、黑皮蠹、白腹皮蠹、黄斑皮蠹、档案窃蠹、书虱、白蚁,还有老鼠等。这些有害生物大多繁殖力极强,具有喜温畏寒、喜湿畏干、喜暗畏光的生活习惯,可以长期寄居在古籍文献书库,造成古籍文献的霉烂、蛀蚀、残损,对古籍文献的破坏性很大。2 保护古籍文献的对策2.1 控制温湿度[3]2.1.1 装空气调节设备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安装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系统。如果条件暂时不允许,可以单独使用调温调湿设备。如柜式恒温恒湿空调机、挂壁式空调机、加湿机、干燥机、去湿机、冷热风机、通风扇和换气扇等,保证存放古籍文献的室内温湿度恒定在标准范围之内。2.1.2 减缓室外不良气候的影响古籍文献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和掌握室外气候规律,在气候不宜的季节,古籍文献书库和阅览室应当关闭窗户,并以窗帘遮蔽光线,减少空气对流和光照辐射。在室外气候适宜的季节,可以开窗通风降温散湿。2.1.3 控制书架和陈列柜的小环境古籍文献摆放在普通书架上供读者借阅,室内外空气对流对古籍文献的危害是难免的。为了控制好微小气候环境,应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在古籍文献书库撒水、放置干燥剂、种植花草等方式来辅助调节温湿度。如果古籍文献存放于陈列柜中,应尽可能将柜子封紧闭严,保持柜内温湿度的稳定。2.1.4 使用可调节湿度的材料将具有吸湿性能的变色硅胶、无水氯化钙、生石灰、木炭等吸湿剂,放置在书架或古籍文献周围,可以有效改善古籍文献的湿度环境。此外,还要在存放古籍文献的书库和阅览室放温度计、湿度计等,随时监控室内的温湿度,并全年监测和记录温湿度变化情况,掌握室内气候变化规律,不断调节古籍文献的温湿度环境。2.2 纸张去酸化处理2.2.1 采取水溶液法用水冲刷洗涤,可以除去纸张的部分酸性物质2.2.2 采用酸碱中和法用小苏打水溶液浸泡纸张,达到去酸,也叫做去焦,也可用低浓度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镁溶液浸泡纸张,达到中和纸张酸性的目的。2.2.3 采用非水溶液法使用甲醇镁溶液、甲氧基碳酸镁溶液等有机溶剂为浸泡液,使纸张酸性中和为碱性。2.2.4采用气相法以二乙基锌为气相脱酸剂,对纸张做脱酸处理。以上方法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达到脱酸、去酸的效果,但对古籍文献也有损害。因此,作为图书馆应对古籍文献酸化采取早发现、早防治的措施。如使用pH值在7.5-10.5的无酸材料制作的函套、书盒、箱、夹板等放置古籍文献,或在封闭容器内放除氧脱酸剂,都可以有效减缓古籍文献酸化。对古籍文献中的孤本和珍贵善本,可以采取集中存放,然后充氮气封存,阻止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对古籍文献的危害。2.3 保证良好的内外环境2.3.1 保持古籍书库的密闭性由于存放古籍文献的库房、阅览室中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室外,所以,要求存放古籍文献的室内有良好的密闭性,还应该安装空气过滤和净化设备,滤除空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气体。2.3.2 选用环保的建筑装饰材料和设备书库修建或装修时,要选用无毒、中性或弱碱性的建筑材料和涂料,因为环保的图书馆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古籍文献存放的设备材料可保持清洁的室内环境。修建或改建完成后,要经充分通风后才能使用。2.3.3 重点保存好珍、善本古籍对珍贵的孤本、善本和借阅使用率低的古籍文献采取密封库房或陈列柜保存,或密封除氧充氮保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古籍文献。2.3.4 做好进入人员的防护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在古籍书库门口处设置洁净设备,清除进入人员身上尘埃,并穿鞋套进入。整理和阅读古籍文献尽可能戴手套,以防汗液污染文献。应给古籍文献制作书盒、函套、夹板等保护装具,阻止空气中灰尘的破坏。2.3.5 保持地面、墙面清洁古籍书库的地面、墙面要有防尘、除尘的设备,要保持古籍书库和阅览室清洁卫生,打扫地面时应洒水加湿,最好采用吸尘器清除。2.3.6 绿化古籍文献书库和阅览室的小环境树木花草不仅具有抗污染、吸附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灰尘以及净化空气的功能,还有调节空气、检测污染、杀虫灭菌的作用。因此,可在古籍书库室外种植树木、草坪,也可在室内种植些花卉。这也是减少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还应在古籍书库和阅览室安装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定时监测室内灰尘和有害气体浓度,并参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2.4 避免古籍文献受强光辐射光辐射对古籍文献的破坏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图书馆应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2.4.1 合理选择光源存放古籍文献的书库和阅览室照明应主要靠自然光源采光。如果用人工光源应采用瓦数低、无眩光的日光灯、白炽灯和荧光灯,灯具与古籍文献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0.5m,并设置节能型自动开关,减少光线对古籍文献的照射,其室内的照度标准应≤50勒克斯。2.4.2 选择好的存储空间古籍文献应尽可能存放在密闭式书库中,屋顶和四周墙壁涂刷反射系数大的白色材料,减少吸收太阳辐射能。窗户不宜过大,并配备百叶窗、遮阳板、厚窗帘、夹层窗帘、凉棚等遮光设施。也可在玻璃窗外,加装较厚的木板窗,涂上油漆,使书库光线变暗,门窗和书柜玻璃最好选择吸热性和防紫外线较好的玻璃。2.4.3 防止光辐射光辐射中的紫外线对古籍文献的破坏最大,因此必须消除或减轻紫外线对古籍文献的危害。人工光源应使用无紫外线的灯具。如果使用荧光灯,需加装紫外线过滤装置,如紫外线滤光片。也可以在室内的玻璃、地面喷涂紫外线吸收剂,如羟基二苯甲酮类、芳香族酯类、三嗪-5等。古籍文献书库照明光源的紫外线相对含量应为≤75微瓦/流明。2.4.4 防止受潮古籍文献受潮时,不要在阳光或灯光下暴晒,要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晒干。限制读者用照相机翻拍古籍文献,不使用热光源的扫描机或静电复印机复制古籍文献。2.4.5 光源监测古籍文献应尽量减少光照时间,控制光照强度,减少光辐射对古籍文献的破坏。古籍书库及阅览室应安装照度计和紫外线检测仪,随时监测室内紫外线强度。2.5 古籍文献保存的生物防制2.5.1 阻止虫源发生及蔓延古籍文献库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防止虫卵随空气进入室内,在无人时要注意关紧书库门窗,防止虫鼠进入。一旦发现虫害,应及时去除,防止虫害扩散和蔓延。制定规范严格的古籍文献书库管理制度,进出古籍文献库的工作人员和读者要尽量穿鞋套、戴手套,对借阅率高的古籍文献要定期消毒。提醒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确保古籍书库不发生虫害。2.5.2 消除有害生物滋生条件害虫生长需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适宜温度为22℃-32℃,相对湿度为70%-90%。因此,调节古籍书库的温度、湿度,可消除各种有害生物滋生的条件。将古籍文献书库的温度控制在14℃-22℃,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既可以有效防止霉变和虫害,又能延长古籍文献的寿命。2.5.3 配置书库防虫害设施古籍文献书库要保持干燥通风,通风孔道要设置密纹纱窗或空气过滤设备,书库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平滑无缝。书架宜采用全香樟木柜,珍贵的古籍文献善本、孤本应放入樟木书盒中。木制材料和设施应经常作消毒杀虫处理,并定期对古籍文献书库、阅览室及书架等古籍文献配套设备进行消毒杀虫。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设专门的古籍文献消毒室和杀虫设备。2.5.4 适时翻晒古籍文献根据古籍文献的保存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翻晒古籍文献,这是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且有效的传统杀虫灭菌法。但翻晒古籍文献时一定要频繁翻动,且翻晒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因光辐射影响古籍文献的保存。2.5.5 杀虫方法对已经受到虫害的古籍文献,要在不损伤古籍文献本身的情况下进行杀虫处理。2.5.5.1 药物驱虫杀虫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防蠹常用方法。古人使用的杀虫防蛀药物有芸草、莽草、烟草、灵香草、胡椒、狼毒、银杏、山矾、乌鞭草等天然植物杀虫剂,以及铅丹、白矾、雄黄等矿物杀虫剂和麝香等动物杀虫剂。这些药物中的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甙类等成分对危害古籍文献的微生物和害虫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可将这些杀虫剂夹放于古籍文献中或置于古籍文献周围,以达到驱虫杀虫的目的。2.5.5.2 物理驱虫杀虫通过改变温度、辐射量及含氧量等物理手段创造特殊环境,破坏害虫的生理机能,使害虫不育或死亡,达到灭虫的效果。它具有杀虫效率高、无残毒、无污染、方法简便等特点。物理杀虫法主要有低温冷冻杀虫法、高温杀虫法、缺氧杀虫法和高能射线辐射杀虫法等。2.5.5.3 化学驱虫杀虫用化学药剂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害虫将其杀死。由于成本低、使用方便、收效快,因此化学药剂应用较广,是目前图书馆古籍文献杀虫中的主要方法。但是有的化学药剂会污染环境并危害人体健康,对古籍文献也有副作用,长期使用会使害虫产生耐药性。所以,应慎重使用化学药剂杀虫,优先使用高效、低毒性药物,并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以防害虫出现耐药性。目前用来驱杀古籍文献害虫的药物有樟脑丸、卫生球、萘、水杨酸、环氧乙烷、对位二氯苯、溴甲烷、甲醛、硫酰氟、磷化氢等,其中以樟脑丸和磷化氢使用最广泛。此外,用磷化氢熏蒸杀虫的技术已经问世。2.5.5.4 生物驱虫杀虫主要采用植物药剂杀灭害虫,它是利用植物中的活性物质对害虫的中枢神经细胞进行干扰,以扰乱昆虫的生理状态和内分泌激素的平衡,使害虫绝育或死亡。目前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中使用广泛的植物性杀虫剂是银盐胶片防霉剂和灵香草杀虫剂。这两种药剂搭配使用不仅可以杀虫,还可以防霉菌,对人体无伤害,驱杀虫效果明显。2.6 古籍保存的其他对策2.6.1 防火古籍文献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所具有的文物价值,决定了它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在图书馆古籍文献管理中,必须把防火放在第一位。首先,古籍书库和阅览室等建筑应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耐火等级为一级),并符合防火设计。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在古籍文献库与相邻的其他书库之间修建隔离防火墙,书库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其次,古籍书库管理人员应接受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有较强的防火意识和责任感,能处理突发火情。第三,古籍书库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及消防栓,关键位置放置灭火器。第四,杜绝将火源带进古籍书库,严禁在古籍书库内吸烟、烤火、用电炉,违者严肃处理。2.6.2 防盗古籍文献所具有的文物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不同于一般书籍,图书馆必须加强防盗措施,以免古籍文献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因此,应派专人看管保护古籍文献,书库内要安装自动防盗报警系统,书库入口和库内关键位置应设置电视监控录像设备,安装保温隔热的防盗门和防盗窗栏,珍贵的古籍文献孤本、善本还应放入带锁具的书柜或书箱保存。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将古籍文献书库单独设置、自成一体,库内不设置其他用房及通道,减少人员流动,消除对古籍文献的潜在威胁。2.6.3 防震古籍文献保护中还应考虑到书库的防震,一定要符合抗震标准。地震是影响图书馆古籍文献保存的潜在危险因素,它的破坏力更强,恢复更难。因此,在选择存放古籍文献的书库时必须考虑到书库的防震效果,并在存放古籍文献的书柜垫衬棉花或者塑料泡沫。2.6.4 古籍文献的数字化要使图书馆古籍文献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除对已出现残损的古籍文献要及时进行修补(纸浆修补机)和装订加工外,还应重视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和保护,建立古籍文献数据库,不仅可以相对真实、稳定地保存古籍文献原貌和内容,而且可以使古籍文献退出流通借阅环节,入库封存并得到长期保存,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古籍文献信息检索服务。可以说,古籍文献数字化是当前古籍文献保护和利用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继承方式的革命。总之,影响图书馆古籍文献保存的因素很多,图书馆一定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宗旨,做好古籍文献的防火、防盗、防震、防潮、防虫蛀、防霉、防酸化、防污染、防光辐射等工作,延长古籍文献的寿命,使古籍文献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113 评论

大家族djz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是撰写历史教育论文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邢开亮.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No.37622:48-49.

[2]符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43-44.

[3]邵红美.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杨兴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3,(22).

[2]熊扬伟.新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3,(22).

1李惠军,刍议文化史教学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3唐巍,走出困境——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塑造[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刘新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4,14:159.

[2]胡天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4:176.

[3]张明虎.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5,10:8.

[1]李会冉.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5.(04)

[2]孙玉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6.(03)

[3]章学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3.(05)

[1]马丽忠.《最好的教育是给学生最合适的教育》苏州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海外教育观察,2010.

[2]李起明.《初中历史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

[4]胡钧.《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徐金金.新课程背景下互动性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园,2016,09:133-134.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陈美婷.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4,(9):53-53.

[2]邬国春.浅谈初中历史微课制作及应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6,(6):70-72.

[3]苑玲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散文百家(下),2015,(7):274-274.

[1]王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2]王钰.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题探究式学习[J].求知导刊,2014,(11).

[3]艾冰.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1]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07,(04).

[2]姚迎春.树立良好价值观强化历史教学[J].好家长,2015,(51).

[3]蔡碧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J].读书文摘,2016,(14).

167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研究x对y的影响

    如果研究一个X或多个X对Y的影响关系,其中Y为定量数据,可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如果研究一个X或多个X对Y的影响关系,其中Y为定类数据,可使用Logi

    进击的银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论文文献

    [1] 汪伟.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12) . [2] 张建波 ,娄东生 ,石玉华. 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神仙姐姐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论文

    住宅环境与健康关系密切,良好住宅环境有利于身体健康。住宅环境可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可影响众多家庭成员的健康,对健康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不让一个字注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体育对教育的影响论文

    前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

    我是毛毛虫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疫情对社会的影响论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全国人民的参与,让我们一起打赢它!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疫情的议论文800字,欢迎阅读参考! 究竟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之

    7爷爱美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