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4

baibailittlelove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家地理杂志人像作品典范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inwing168

已采纳

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1908-2004)“摄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绘画的速写,凭直觉完成,不容修改”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虽说他不是这十位中对于世界摄影影响最大的,但毫不夸张地说,摄影界没有人不知道布列松的。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男孩》(1958)一个男孩的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彰显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其实他的相机对准的都是我们现实中可见的、熟悉的人和物,是他让我们发现,在这习以为常中有美和感动。最优秀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1913-1954)“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匈牙利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在五次战争(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都拍摄了大量非凡的作品,是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办人,通过倡导保护原始底片的概念以及摄影师对底片的所有权而持续不断地维护他的业界同仁的权益,他的这种努力给现代新闻摄影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1954年5月25日,在越南采访第一次印支战争时,误入雷区踩中地雷被炸身亡。《战士之死》(1936年)瞬间抓拍一个中枪的西班牙战士中弹,用枪托着地正在倒下的瞬间,大仰角烘托了悲壮的气氛,是纪实摄影的经典之作。纪实摄影大师——斯蒂夫·麦凯瑞(1950-)“只有当你静心等待,人们才会忘记你手上的照相机,被摄者的灵魂才会在画面中浮现出”一位喜欢探险和周游世界的美国纪实摄影家,1950年出生在美国费城。近30年的摄影生涯中,史蒂芬·麦凯瑞以玛格南摄影师和《国家地理》杂志记者的身份周游列国,拍出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作品。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表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著名肖像《阿富汗女孩》。其拍摄手法和取材视角,在当今的肖像摄影领域中,显然代表了一种具有主流意味的风格,尽管这种拍摄方式偶尔也会引发评论者的争议,但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水准和社会影响力,则是毋庸置疑的。《阿富汗女孩》(1984年)拍摄于巴基斯坦白夏瓦附近的难民营,她那双锐利的绿眼睛告诉了我们她悲惨的故事。斯蒂夫关注战争对人的影响,习惯用35mm小相机抓拍,其作品的重点不在于表现战争场面,而是将焦点对准人,用他的话说,“在纪实人像的拍摄中,我特别喜欢抓取那自然真实的瞬间,人物的脸上镌刻着他们人生的历程,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在的灵魂。”广大影友倒是可以模仿一下。经典风光大师——安塞尔·亚当斯(1902-1984)“真正的摄影作品不需要言语去说明,而且它也无法用言语说明”美国人,国际公认的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也许你对他的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你一定看过他的作品,小至明信片大到声望显赫的博物馆,他提出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甚至是初学摄影者也能像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预料到最终得到的照片是什么模样。虽然在他去世之前还没有出现Photoshop,但亚当斯已经预见了计算机可以为一幅照片做点什么,他也是“将计算机技术适当地运用于摄影中”的一贯倡导者。《内华达山脉》亚当斯的经典作品之一,按照他的理论,一张好的风光作品,里面应该包含11个不同灰度区域的层次,指的就是由黑到白的11个阶梯,拥有更多层次的作品会更加耐看。私房摄影鼻祖——南·戈尔丁(1953-)“我常想,如果我拍了足够多的照片,我就不会再失去任何人了。事实上,我的照片让我看到我失去了多”美国人,十位影响世界的摄影大师中唯一一位女性。她的摄影源于14岁时姐姐自杀带给她的巨大阴影,她采用“快照”、以“视觉日记”模式记录自己不能错过的东西。她说:“快照来自爱,用于记住人们、地点和共同度过的时光。快照是通过记录历史来创造历史。1986年出版为著名的摄影画册《性依赖歌谣》,超越一切所谓文化、政治、社会的各式差异,被《纽约时报》在2003年评论为过去20年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画册。《性依存叙事曲》(1986年)看了她的作品之后极其震惊,以至于再看任何新闻纪实的、描写人物的、叙事性的照相,统统觉得做作。在此之前,拍摄同一题材的还有美国戴安·阿勃丝,也是一位女摄影师,她们的视角和男摄影师完全不一样,细腻、大胆,真实,开创了一种被称为“私人纪实摄影”的类型。肖像摄影大师——尤素福·卡什(1908-2002)“如果说什么是工作动力的话,那就是记录下人们最美好的神情,并保持其真实性”美籍加拿大人,一位享誉国际的肖像摄影家。其的肖像照片风格独特,自成一家,成为后来者必须学习的范本。他使用8×10的大相机、大页片和结像十分清晰的爱克塔镜头,小光圈拍摄。因此,这些照片层次丰富,影纹清晰,质感强烈,皮肤上的纹理、毛孔、胡须历历可数。在他的镜头下留下过英国文豪萧伯纳、海明威等,还包括12位美国总统。《丘吉尔》这幅作品被人们誉为是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经典,不仅“形似”,而且达到“神似”。作品通过光影造型,表现人物面部特征,特别注重手的作用,总是设法把人物的双手组织到画面中,进一步扩大和丰富肖像照片的表现力。在灯光的运用方面,主光和辅光的光比,有时大到1:3,甚至1:4,有时主光仅仅被用来勾勒出人物的轮廓,人物的面孔大部分虽然处在阴影中,但又有丰富细腻的层次。流连街头的大师——森山大道(1938-)“人生与年龄等条件无关,考验一直都很严苛,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为了应付生活上接踵而来的挑战而活。”当代日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摄影大师。最大的摄影癖好在于喜欢使用傻瓜相机,从成名作《日本剧场照相本》到《新宿》到《巴黎》到《摄影啊再见》,大多的作品都是使用最一般的傻瓜相机快摄于街头巷尾,傻瓜机的魅力可见于森山大道的自白:“袖珍相机太棒了,它相当轻便、轻松、轻廉。即使你搞错了,它也不会拍出很令人心烦的照片”,难怪他还被人称为专出废片的摄影大师。在他看来,所谓艺术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裂缝般的瞬间,让我透过缝隙一窥异界样貌。《野狗》森山大道喜欢以狗自比,“我以前每天就像一条狗在路上到处排泄似的在街头各处拍摄照片。”在他的镜头里,没有口号、奇观和煽情的调调,那些摇晃、粗粒子、不呈现事物完整面貌的照片,脏兮兮的,但又极具冲击力,全来自于他与街道擦身而过时的整个生理状态。新空间彩色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1947-)“作为摄影家,我所要拍摄的是表象,但事物的表象是各种深层力量的迹象。”6岁玩相机,14岁把3张照片卖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7岁成为安迪·沃霍尔的专用摄影师,23岁成为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首个在世艺术家,35岁做了哈德逊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他不牛谁牛,《照片的本质》一书,绝对是有志于研究照片本质的专业摄影家、摄影爱好者以及任何对摄影媒介感兴趣者不可或缺的启蒙读物。《照片的本质》这个时代,尤其是彩色照片,喧哗,热闹,总想表达趣味、意义、思想、情感……很少能像斯蒂芬·肖尔这样拍出“空无一物”的彩照。物质层面、描述层面、心理层面、心理模型……《照片的本质》看似说的都是极其精炼的废话,但这正是照片的本质:世界无物存在;唯有沉默。时尚摄影之父——马丁·芒卡西(1896-1963)匈牙利人,知名度其实并不高,他对摄影历史的贡献在于他将自己早期在体育摄影中的动感表现方法运用到了后来的新闻摄影和时尚摄影中,达到了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还将在摄影室中精心摆布的时尚带到了富有现实感的室外,在沙滩、在农场、在田野他拍摄了很多具有现实色彩富于动感的作品,是当代快照美学当仁不让的鼻祖,对时尚摄影的影响持续到1940年代。正是马丁·芒卡西拍摄的三个黑人小男孩奔向利比亚某湖边的照片,改变了当时还在画画的布列松的24岁人生,开始摄影创作。布勒松曾回忆说这是唯一一幅影响过他的照片,让他感到摄影可以通过瞬间达到永恒。色彩摄影大师——皮特·特纳(1934-)“坚持使用一种焦距的镜头,你会因此提高很多” 出生于纽约州奥尔巴尼。皮特·特纳对色彩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而他对色彩的喜爱更是达到了一种严重痴迷的程度。作为彩色摄影方面的先驱,在彩色摄影刚刚兴起时,他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他对色彩、几何形状的把握能力超过其他任何摄影师。在他的摄影作品中,冷暖色的鲜明对比是其创作的重要元素,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红色与蓝色的突兀冲撞,也可以看到紫色与橙色融合出的地平线。著名摄影评论家A.D.科曼曾经用一句话描述皮特·特纳:“他对事件有着剧作家的敏感,照片中强烈的色彩饱和度、独特的差异性无处不在。”《Times Square》当众多摄影大师只拍黑白的时候,Turner在色彩摄影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皮特·特纳无疑是“治愈系”色彩摄影大师

96 评论

小呆呆321

马里1997年 一家人在午后小睡,身上覆了一层从干枯湖床吹来的啥子 乔安娜.皮尼欧是国际知名的摄影记者,投身新闻摄影已经超过20年,这张西非的图阿雷格族家庭在沙中小睡的照片,刊登在《国家地理女性摄影师》一书的封面上。 赞比亚卢库卢1996年 赞比西河上游卢库卢村的卢瓦勒族男孩,以传统歌曲和鼓声迎接黎明的到来。这张照片的摄影师克里斯.约翰斯于2005年成为《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约翰斯在最初展开记者生涯的时候是摄影师,在曾经拍摄的20篇报道中,有八篇成为封面故事。 秘鲁1982年 一辆出租车在视线不佳的急转弯处理撞死了六头绵羊,让小牧童难过的哭了起来,对自给自足的农家来说,这是很大的打击。照片刊出后,各地读者慷慨解囊,共捐出约7000美元,不但弥补了他们的损失,也领摄影师阿拉德甚感欣慰:“我的照片给某个人的生命带来了真实的改变。 法国巴黎1989年 摄影师詹姆斯斯坦菲尔德以这张女孩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前跳起来、脚跟踢起的复杂构图,捕捉了法国两百年国庆的风采。 斯坦菲尔德以记录世界各地的不同角落、事件与文化使命,拍摄的主题从老鼠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都有,历险足迹遍及全球120多个国家。 法国巴黎1989年 学生埃星克.热内斯特和朱莉.包德在庆祝学业结束的富纳河游船上互吻脸颊。戴维.艾伦.哈维在法国青少年的报道摄影时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最能代表他们的文化,因为毕业典礼才刚结束,背景还看得到河水和埃菲尔铁塔。” 墨西哥恰帕斯州1996年 在恰帕斯州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一个墨西哥家庭从十字架的阴影下走过,前往天主教教堂做礼拜。 托马舍.托马舍夫斯基1953年出生于波兰华沙,摄影生涯之初主要为国内杂志拍摄照片,同时也与《团结工会周报》及地下媒体合作。 阿富汗1984年 斯蒂夫.麦凯瑞拍摄的这张震撼人心的影像在1985年6月登上杂志封面。少女海绿色的双眸充满惶恐,将战地的悲怆表露无遗。 我们能欣赏到这张照片要感谢当时《国家地理》杂志的总编辑比尔.加勒特:是他慧眼独具,把这张柯达克罗姆彩色照片从一堆被淘汰的照片中捡回来,使它成为杂志有史以来最出名的封面照片。 锡兰(斯里兰卡的旧称)1965年 吉尔伯特.M格罗夫纳还是一名年轻的摄影记者时,拍下了这张象夫为大象清理象牙的照片。 吉尔伯特.M格罗夫纳是国家地理学会与教育基金会的荣誉主席,至今仍继续任职于两者的理事会。他于1970年至1980年间担任《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并于1980年至1996年间担任国家地理学会总裁。 太平洋2012年 电影导演及国家地理学会探险家卡梅隆,从他最先进的潜水艇中现身。 加蓬2001年 环境保护主义者及生态学家麦克.费伊。蜷曲着身体坐在明凯被森林内一座山顶的花岗岩上。1999年9月20日,麦克.费伊深入共和国的丛林,跋涉455天、行径1930千米后才终于抵达加蓬的大西洋海岸,他艰辛的行程有了回报:加蓬总统奥马尔翻阅摄影师麦克的照片后,沿着费伊的探险路线建立了13座国家公园,加起来几乎占加蓬国土总面积的10%。 北大西洋1991年 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在1985年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最后安息处。在俄罗斯和平一号潜水艇的照明下,埃默里.克里斯托弗拍下了这张泰坦尼克号船首自海底深处浮现的影像。巴拉德后来在国家地理学会总部公布了这项发现。 巴基斯坦1996年 靠着一绳子悬吊在5730米的高空中,摄影师比尔.哈彻用相机拍下同行登山家在喀喇昆仑山脉川口塔峰攻顶的景象。“山边一直有岩石滑落,”他回忆道,“没多久你就会习惯了石头打在头盔上的声音。” 中国及尼泊尔洛子峰1963年 学会为纪念成立75周年,派出了珠穆朗玛峰美国探险队前往世界之巅。远征队成员在前往南坳营地途中,穿越险峻洛子峰。 学会赞助的探险队有19名登山家和32名夏尔巴向导,看起来就像一支准备包围大山的迷你军队。 美国新墨西哥州1960年 1960年8月16日,美国空军上尉乔.基廷杰从3.1万米高的平流层热气球吊舱一跃而下时,超过99%的地球大气层都在他脚下。这3万多米的垂直下降距离花了他13分45秒,他在打开降落伞后,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中平缓着陆。 非洲刚过2008年 这只成年雄性大猩猩(称为“银背”)是一个低地大猩猩群体的大家长。为了慰劳自己的辛苦,他在沼泽里泡了好几个小时,有条不紊的拔掉植物的根,洗去上面的土,再津津有味的放进嘴巴里。 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2008年 非礼勿言? 乔尔.萨托因其拍摄的野生动物照片而著称,她以相机为武器,致力于保护自然地区以及仰赖这些地区支持的栖息地。为国家地理学会拍照已超过20年的萨托怀抱一项使命:他要记录所有收到威胁的物种和景象,希望让世人看到一个值得拯救的世界。 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2005年 一条长尾鲨被困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中的刺网里,走到了生命的镜头。 管理不善,再加上过度捕捞,已使全球鱼群数量下降到危险低点。而伴随着这些惨淡的数据,经常是布莱恩.史凯瑞惊人的水下摄影作品。史凯瑞是《国家地理》杂志最亮眼的一位新兴水底摄影师,自1998年起成为杂志签约摄影师。 婆罗洲丹戎普丁保护区1980年 害怕脚下泡泡的红毛猩猩宝宝,紧紧攀在一岁的小婴儿宾提上。宾提是灵长类动物学家碧露蒂.高地卡斯的儿子。 肯尼亚1970年 任职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卡尔.埃克利,在阿西平原拍摄到这只正在休息的斑马的近距离特写,展现出惊人的细节。 以色列,耶路撒冷2008年 耶路撒冷旧城区的亚美尼亚天主教教堂里,老少二人携手合作,在复活节弥撒上生动的演出一曲管风琴二重奏。 艾德.卡什致力于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社会与政治议题。他曾说:“我投入的摄影主题,必须能激起我对人性与世界现状的热情,而我也深信静态影像具有改变人心的力量。”

280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家地理杂志社工作体验

    薪资待遇很高因为,《国家地理杂志》是1888年10月国家地理协会出版的图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杂志每年发行12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

    lukylukycat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国外人像杂志

    《中国摄影》相对层次水平较高,是主流官方刊物,内容深刻,适合摄影专业人士. 大众摄影比较大众,摄影入门和爱好者的首选 摄影之友是广州那边的,适合资深玩家 摄影与

    勿忘归途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国家地理杂志作品鉴赏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

    贪玩欢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pdf

    分享互联网在其搜索中打入 美国国家地理 等关键词,有你想要的。

    温暖三月502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国家地理杂志小亮个人简历

    藏狐梗现在在网络上大多是用来形容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的up主——无穷小亮。 无穷小亮本名张辰亮,是《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总的

    damaodaomao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